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在中國歷史上,懂天學且有史料證據的帝王,據我所知僅二人而已,一是清康熙帝,二是梁朝開國之君梁武帝蕭衍(公元464~549年)。二人之學又有不同,康熙從歐洲耶穌會士

那裡學的基本上是今天被稱為“天文學”的知識,而梁武帝所懂的才是“正宗”的中國傳統天學——天文星佔之學。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在歷代官史的帝王傳記中,《梁書·武帝紀》幾乎是絕無僅有的一篇——星占學色彩極為濃厚。其中結合史事,記載天象凡14種57次。官史其他帝紀中,不但南朝諸帝,即使上至兩漢,下迄隋唐,皆未有記載如此之多天象者。這些天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人星見”,竟出現了34次。

老人星即船底座α,為南天0等亮星。公元530年時其座標為:赤經87。90°,赤緯-52。43°;黃經84。70°,黃緯-76。02°——這不是一顆北半球常年可見的恆星。史臣在《武帝紀》中反覆記載“老人星見”,寓意只能從中國傳統星佔理論中索解。《開元佔經》卷六十八“侯景的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是為梁朝戰亂破亡之始,出現的天象記錄卻是“白虹貫日”;此後更是隻有“太白晝見”和“熒惑守心”,皆大凶之象。可見這是一篇嚴格按照中國古代星占學理論精心結撰的傳記。

梁武帝在位48年,絕大部分時間可算“隋書·天文志》說梁武帝是“蓋立新意,以排渾天之論而已”,實際上是梁武帝個人學術觀點的發佈會。他一上來就用一大段誇張的鋪陳將別的宇宙學說全然否定:“自古以來談天者多矣,皆是不識天象,各隨意造。家執所說,人著異見,非直毫釐之差,蓋實千里之謬。”這番發言的記錄保存在唐代《開元佔經》卷一中。此時“渾天說”早已在中國被絕大多數天學家接受,梁武帝並無任何證據就斷然將它否定,若非挾帝王

之尊,實在難以服人。而梁武帝自己所主張的宇宙模型,則是中土傳統天學難以想象的:

梁武帝此說,實有所本——正是古代印度宇宙模式之見於佛經中者。現代學者相信,這種宇宙學說還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教的聖典《往世書》,而《往世書》中的宇宙學說又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1000年的吠陀時代。

召開一個御前學術觀點發佈會,梁武帝認為還遠遠不夠,他的第二個重要舉措是為這個印度宇宙在塵世建造一個模型——同泰寺。同泰寺現已不存,但遙想在杜牧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必是極為引人注目的。關於同泰寺的詳細記載見《建康實錄》卷十七“高祖武皇帝”,其中說“東南有璇璣殿,殿外積石種樹為山,有蓋天儀,激水隨滴而轉”。以前學者大多關注梁武帝在此寺舍身一事,但日本學者山田慶兒曾指出,同泰寺之建構,實為摹擬佛教宇宙。

梁武帝在同泰寺“捨身”(將自己獻給該寺,等於在該寺出家)不止一次,當時帝王捨身佛寺,並非梁武帝所獨有,稍後陳武帝、陳後主等皆曾捨身佛寺。這看來更象是某種象徵性的儀式,非“敝屣萬乘”之謂。也有人說是梁武帝變相給同泰寺送錢,因為每次“捨身”後都由群臣“贖回”。

合理之處,但實際原因卻是因梁武帝極度傾慕佛教中所說佛國君王的作息時間,自己身體力行,還要全國臣民從之。梁朝之後,各朝又恢復了百刻制。直到明末清初,西洋民用計時制度傳入中國,一晝夜為24小時,與中國的十二時辰制度也相匹配,於是梁武帝的96刻制又被啟用。到今天,一小時4刻,一晝夜恰為96刻,亦可謂梁武舊制了。

古代中國傳統政治觀念中,天學與王權密不可分——天學是與上天溝通、秉承天命、窺知天意最重要的手段;而能與上天溝通者才具有為王的資格。

蕭衍本人通曉天學,《梁書·武帝紀》說他“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梁書·張弘策傳》記蕭衍早年酒後向張弘策透露自己奪取齊朝政權的野心,就是先講了一通星佔,結果張弘策當場向他表示效忠,後來果然成為梁朝開國元勳。蕭衍在進行起兵動員時,自比周武王,也以星佔說事:“今太白出西方,仗義而動,天時人謀,有何不利?”在中國古代星佔理論中,金星(太白)總是與用兵有密切關係,如《漢書·天文志》有“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之說。故蕭衍之言,從星占學角度來說是相當“專業”的。

東昏侯被廢,蕭衍位極人臣,接下來就要接受“禪讓”了。搞這一出也要用天文星佔說事,但這時要讓別人來說了,“齊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臺侍中臣雲等一百一十七人,並上表勸進”,蕭衍還假意謙讓。最後“太史令蔣道秀陳天文符讖六十四條,事並明著”,蕭衍才接受了,即位為梁武帝。不過他在《淨業賦·序》中卻說:“獨夫既除,蒼生蘇息。便欲歸志園林,任情草澤。下逼民心,上畏天命,事不獲已,遂膺大寶。”仍然極力撇清自己。

不料侯景乘機向梁朝進軍,顛覆了蕭梁政權。梁武帝當年改朝換代,雄姿英發,那時他更多的只是利用天學;但在決策接納侯景時,他似乎真的相信那些神秘主義學說了,這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最終竟餓死在臺城。

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開國功臣們要奪他的皇位。在功臣當中,應該是範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範雲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後來,沈約也病死了。

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蕭宏在窩藏殺人兇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後,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通姦,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後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後,僅7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並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由於對蕭衍的怨恨,就把7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疏遠了。後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衝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

蕭綜還改名為蕭纘(音鑽),並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3年。蕭衍聽說後,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後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願意回來。

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復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諡號為“敬”。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上邊這兩個事後,蕭衍看破了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東飛伯勞歌

【原文】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豔照里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伯勞東飛燕子西去,黃姑和織女時而相見。

門前是誰家的女兒蹲坐住門前,她的美麗倩影投照在裡屋。

皎浩的月光透過窗牖,照耀在女子的帷帳上,屋內飄散著脂粉的芳香。

女子今年將要十五六歲,身材窈窕,容顏如玉,潔白美麗,無與倫比。

但三春已經過去,日暮時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兒雖然可愛,但尚沒有夫家,這般美麗又有誰愛憐呢?

註釋

①伯勞:鳥的一種,屬雀形目,伯勞科。除西藏無記錄外,遍佈全國。

②黃姑:牽牛星。

③發豔:豔光照人。

④閭[lǘ]:鄉里。

⑤牖[yǒu]:窗戶。

⑥明光:陽光

⑦綺箔:帷幔。

⑧三春: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作品鑑賞】

《東飛伯勞歌》用伯勞與燕子的分飛來比喻情人之間的分離,用牽牛、織女隔河相望的典故,比喻與所愛的人可望而不可即

這首詩前兩句是比:“伯勞”,亦稱博勞,又名鵙,是一種健壯的益鳥。“黃姑”是河鼓的轉音,即牽牛星。以東來西去的鵙與燕,以隔河相對的牽牛與織女,比喻彼此常常相見卻不得相親相近的情景。接下來的四句,是作者以詩中男子的立場,即目即事所作的實景描寫:"對門居住的是誰家的女兒呀?

那張笑臉和烏亮的頭髮照亮了整個兒閭里。那女兒容光煥發,無論她是站在南窗內還是北牖下,都想象似在那掛一個明亮的小太陽,且連那羅帳和細綾制的繡簾都溢散著脂粉的芳香。那姑娘年僅十五六歲,窈窕無雙,面如美玉,堪稱絕代佳人。“

詩的最後兩句,是由此引起的興嘆:“哎,如此隔街相望下去,一旦那佳麗三春已暮,花從風落,豈不空留下一片可憐!那時她又將隨何人而去?”此詩以“實理實心”描寫了一位男子對一位少女的戀慕之情。肝膽剖露,不事浮飾。因而後來唱和者甚廣:上起蕭衍的兒子梁簡文帝蕭綱,下至唐代李暇,僅《樂府詩集》就以同名同題收列了十首之多。然而論起造詣,卻無後來居上之感,大多不及蕭衍這首樸實大方。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名家點評】

王夫之:自漢而下,樂府皆填古曲,自我作古者,惟此蕭家老二公二歌(《河中之水歌》與《東飛伯勞歌》)而已。託體雖豔,其風神音旨,英英遙遙,固已籠罩百代。

許學夷:梁武帝樂府五言,情雖麗而未甚靡,齊梁間樂府,惟武帝稍為有致....《東飛伯勞歌》,則詞益豔而聲益漓矣....

鄭振鐸認為“蕭衍新樂府辭最為嬌豔可愛”,可謂恰如其分!

蕭衍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一個懂天文的帝王有怎樣的奇異人生?蕭衍的猜疑心到底有多嚴重?

本 名

蕭衍

字 號

叔達、練兒

所處時代

南北朝時期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宅

出生時間

464年

去世時間

549年

主要作品

《涅萃》《大品》《淨名》

主要成就

建立南梁

廟 號

高祖

諡 號

武帝

享 年

86歲

陵 墓

修陵

在 位

502年-54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