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不统一中国,春秋战国还会战乱多少年?

周天子后裔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47年登基为秦王,假设从这一年开始,秦国不再攻打六国,而是自己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公元前247战国格局

前247年秦国已经稳固了对巴蜀的统治,巴蜀成为其巩固的后方,可以为战争提供兵源和粮食。消灭了义渠,秦国没有后顾之忧,并且可以获得戎地骁勇的士兵和众多的牲畜,提高了秦国骑兵的战斗力。同时秦国长年征战,已经民生凋敝,在前247年魏公子信陵君合纵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蒙骜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秦国前期取得的地盘一一丢弃。

总的来说,这一年,秦国与六国取得了恐怖平衡,六国联合尚能勉强对付秦国,秦国国内疲敝也无力对付六国的联合。

如果此时大家休战,六国会得到喘息,增强国力,同时秦国也可以得到喘息,增强国力。事实上也是如此,秦始皇登基到亲政前,秦国都在休息。而六国却没有休息在打仗,内斗,随着信陵君病死,秦始皇亲政,恐怖平衡被打破。

山东六国的志向

再往东看,如果秦始皇不想统一天下,山东六国有想统一中华的吗?当然有。楚、魏、赵都有问鼎之心。还剩韩、齐、燕三国,看看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野心。

韩国:韩国在战国七雄里的实力只能呵呵了,始终是跟班小弟的角色,能自保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统一中华,历任韩国国君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还是老的一套,混一天是一天,没有远大理想。

齐国:稷下学宫的清谈消磨了齐国的雄心,齐国徒好虚名,不求实利。赵武灵王策划五国相王,成功地离间了齐国和中山国的联盟,齐国仅仅因为中山国力不配称王与其断绝关系,但对其他四国没有什么意见,导致赵国捡了一块肥肉,吞掉中山国。后来五国伐齐,齐国几乎被灭,国力大减。齐国徒有大国之名,却没有大国的雄心,只想安心的做生意。

燕国:地理位置太偏,南面又是强大的赵国,燕国也只能守成。

再看看楚、赵、魏。

楚国:春秋时一直不服周王朝,和中原争霸多年从齐桓公到晋文公、秦穆公都在和楚国斗。进入战国后,楚国灭掉了南方的小国,并成功的把领土拓展的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战国面积最大的国家,俗话说身大力不亏,楚国就是这样,而且历代国君都想称霸中原,自然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楚国的劣势是没有进行像样的变法,国虽然大,但转化为战争能力还是差了一点。

赵国:赵国是战国里除了秦国以外改革最好的国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赵国早有一统天下之心,战争能力仅次于秦国。虽然长平之战国力消耗太大,但是战争能力仍然很强大,把燕国打到爆,此后李牧还能多次打败秦国。

魏国:在魏文侯、魏武王时国力强盛,早有争霸之心,但到后来改革不成功,地理位置又是四战之国,国力逐渐消弱,逐渐不能支持其雄心,甚至被秦国打到屈服投降,一度降为秦国的属国。

综上所述:山东六国有雄心统一全国,并且自身也有能力支持的只有:赵国、楚国。

可能结局

首先看楚国,如果秦国不打他的话,以其巨无霸的身量,其他五国不会攻打他。所以楚国会成为霸权的一极。

接下来是赵国,如果秦国不打赵国,赵国还在和燕国打,以赵国的实力,假以时间灭掉燕国不无可能。灭掉燕国后,赵国实力大增,必然会联合魏、韩组成三晋联盟攻打齐国,楚国也会分一杯羹,灭齐后楚赵两国会瓜分韩、魏两个的领土,大致上形成以黄河为界的局面。

所以如果终秦始皇之世都不统一六国,那么到他死只是可能会出现,楚、赵、秦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杀提前上演。然后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但最后还是会统一,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莱驹为右


诚邀,就像小编以前提到的,历史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秦始皇,也会有第二个皇帝来统一天下!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自然之理也。

秦王嬴政生于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这时候六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经过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的商鞅变法,国力军力大大提高,东方六国中楚国和齐国是老牌大国,虽有实力但已经是朽木之躯不足为虑,赵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争锋的赵国,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一败涂地,20万精锐赵军被坑杀。至此,东方六国已经没有抗秦的实力,只能合纵自保。


于是我们可以猜测

如果始皇帝突然“暴毙”,不统一华夏。

那么始皇帝的兄弟继位秦王(扶苏当时十岁不到,还小,难以控制大权),或许操办完嬴政后世服孝三年后,也会奋“七”世之余威,继承父兄心愿,扫除六合,一统八荒,继而成为天下至尊。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各位看官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这个问题会有两种答复结果;

1、依旧秦国会统一;若秦始皇未统一中国的话,那么在当时战国七雄,秦国独霸的前提下,并且秦国以“统一天下”为国策的基础上,后续也定会有国君完成统一的大业,这个时间不好确定,大概在50—100年以内,或者更快,以继任国君的能力为主要参考因素。

2、只有秦国能统一:秦始皇时期,战国七雄中除了齐国综合实力比较强大以外,赵国和楚国已被秦国打残。其他诸国不成气候。而齐国又地处山东临海,军备无法与秦国相比,因此也担不起统一大任。唯有秦国能统一。

3、分割已成定局:若秦始皇未曾统一六国,后续君主也无打算统一六国或遇阻。那么在此文化隔离的前提下,东周灭亡的背景下,相持几百年后,将出现分裂的独立国家存在,后续更加难以统一,要是统一也是兼并后的统一,但大一统将会延缓很久,对于中华文明而言,无法说是绝对得好或绝对的坏。

仰阁说:专注华夏礼仪、汉服文化、在历史中承继未来。欢迎关注!


仰阁说


始皇帝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

秦统一天下是集六世之力,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就打算一统天下了。

变法之后的秦迅速强大,然后各国也蠢蠢欲动,先后推行新的法令。

就算秦没有一统天下,其他国家也会行动。

其实这个趋势在东周就能看得出来,大国吞小国,必将会有一个国家一统天下。

这是天意,是大势所趋。

但是违反了民义。

一些拙见,欢迎大家和在下探讨!



火焱小妖


六王毕,四海一。秦王政用了十年时间(公元前230年一221年)灭韩亡魏破赵攻楚伐燕下齐统一天下,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设承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自此"百代都行秦政法”开创以后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先河。换言之秦始皇沒有统一六国,天下会战乱多久呢?周初时实行分封制,按公侯伯孑男五个爵位把王族功臣和先贤后裔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周初封国七十一个周王室孑弟占五十三个。各诸侯国要对周王宣誓效忠,服从周王命令。后来王室衰落,各诸侯打了几百年仗,到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只剩七个。到秦始皇统一前期,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国力衰落。乐毅五国联军伐齐后,齐国力大减。公元前256年东周已灭国,






韩国土地被秦国夺去一半。长平之战赵国士卒被坑杀四十万,此后六国更无力更无力对抗秦国。此时匈奴已经强势兴起,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各国在内忧外患中争扎很难再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在天时地利上占非常大优势。商鞅变法为秦国打下物质基础,秦始皇雄才大略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秦国沒有实行分封制还得感谢当时廷尉李斯。秦国成立后进行过三次廷议。在第二次廷议时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地处偏远应派王治理,谏议秦始皇把皇子分封到各地建诸候国。廷尉李斯反对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把子弟分封到各地,后代互相攻伐象个仇人,周天子无力劝阻。不如实行郡县制,王子和功臣用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容易控制不会生异心,天下才会安宁。秦始皇称善于是实行郡县制。所以,没有秦始皇和李斯的主张,既使秦国统一了天下若干年后还会出现列国连年争战局面。


关东侠客


从东周起的时候国家开始分裂为诸侯的 那时是公元前770年 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结束分裂 中间大概是549年的时间都是征战!

从春秋开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动荡的局面,各个诸侯都称霸一方,但是每个国家都不想保持着这样的和平状态,总是会想扩大地盘,称霸天下。受苦的是黎民百姓。战乱是无法避免的,就算一个国家保持着和平的心态,但是总有国家有着野心。仔细研究一下,不难发现整个春秋战国几乎都没停止过战乱。

  在战国前时期,齐国、魏国、楚国是强国,老百姓还算是不遭什么战乱之苦。但是这些国家都不满于自己现状,想扩大地盘,就要打仗。小国家就受战乱之苦。而小国家也不甘于一直是弱小的,还不是想要扩大地盘。这样不难看出,战乱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秦始皇不统一中国,春秋战国还会战乱到无休止!


历史摆渡人


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圄,战乱还会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历史发展有很多偶然因素,并非按可预料的理性去发展。

现代人就提出了“英雄创造历史论"。秦始皇这个英雄也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他幼年的寄人篱下,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淫乱,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的交易,使他过早地看透人生,成为受教于天的有德君子,得以受命于天,成就帝业。如果羸政与其他王子一样在安逸的皇宫中长大,未经成长历练,秦国虽经过商鞅变法,也会跟其他七国一样,无法完成统一大业。因为七国君主的德行都是势均力敌的。从混乱环境中产生出一位有德君主的机率是相当小的,所以战乱才会持续那么久。在战乱困苦中,人们只想着眼前的日子过得更好些,不会有人宁愿暂时受苦,也要为远大理想做准备。做到″小人忧贫,君子忧道"中的君子。天下不能产生厚德君子,上天也只有等待求靠他的人。

秦始皇在世间时候,刘邦也已在世,刘邦只比始皇小三岁。即使没有泰始皇,刘邦也会成为上天拣选的命世之主。不过,他的创业之路会是另一番景象。他会参与到七国混战中,然后脱颖而出,完成统一大业。总之,战乱久了,分久必合,必会有英雄人物承受天命,统一天下。五胡之乱3∞年,后来不也有相貌奇伟的杨坚统一了吗?必有合乎天意的君主出现。


独一幽灵


我认为如果不是秦始皇,中国将很难实现统一。这一点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对这个新生国家的抵触就可以看出来。深入思考,我认为很难完成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梁启超提出的,而这个思想观念我认为是在经历了汉朝长期的统治之后才形成的。从周朝建立开始,周天子便将天下分封给了各诸侯,在历经数百年各诸侯的统治之后,统一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根本没有形成,各诸侯国之间壁垒分明,历经数百年的战乱,各诸侯国的子民甚至对邻国的仇恨极深,老百姓早已只知诸侯王,而不知周天子。简单来说,在当时的百姓看来,他们只会认为自己是秦国人、赵国人、魏国人等等,而根本不会认为自己是周朝的子民。

第二,各诸侯国风俗文化差异巨大

同样由于长期的独立统治,各诸侯国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俗文化,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等,可以说各诸侯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行立坐卧各不相同。齐国的齐鲁文化、楚国的楚文化、秦国的秦文化等等,这些各自文化的形成历经数百年,根本难以调和。而这种风俗文化的巨大差异更是严重阻碍了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产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虽然通过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统一,并通过建立博士制度想要彻底完成文化统一,从而获得贵族、士族和百姓对秦国的认同,但由于这种巨大的差异,最终以失败告终,而这种差异也是导致“焚书”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要完成文化统一难度极大。

第三,并非所有诸侯都会统一天下

有人说即使没有秦始皇,也会有赵始皇、楚始皇等诸侯王的出现,我想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各国的诸侯王,还是之后的项羽,当时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建立统一国家这种意识,他们更想要称霸天下,而并非统一天下。甚至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之后对于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同样产生过犹豫,丞相王绾等官员倾向于继续采用分封制,是时任廷尉的李斯站出来说动了秦始皇,这才使得始皇帝决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

第四,匈奴的崛起并不会给中原统一留下太多时间

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匈奴这个极度危险的敌人,面对各自为政的游牧民族,秦国、赵国、燕国均能够独立应付,但面对完成统一后的匈奴,如果中原还没有完成统一,是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力量抵御的。一旦匈奴先于中原文明完成统一,带来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五胡乱华”的灭顶之灾极有可能提前上演。在经历过匈奴的蹂躏之后,中原文明将走向何方,谁也无法预料。

综上所述,如果分裂的局面仍然持续,各国文化必然进一步分化,统一观念的形成难度将不断加大,是否有人能够站出来完成统一将很难预料。更何况还要面临即将完成统一的匈奴,恐怕数十年后,再来十个秦始皇都未必能完成统一。

此外,我认为秦始皇的统一更像是一个启蒙,走出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而真正建立起统一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是汉朝,正是经历了秦汉两朝,才使得这种统一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巩固了下来,从而使得中国后来即使经历了数次分裂战乱之后还能保持统一。


闻道国学


1.中国很早就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乱,百姓已经厌倦了战乱,统一已成为历史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加之嬴政雄才大略,外交上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3.即便没有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这种分裂割据只不过再延续一段时间而已,因为战国时期除秦国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想要统一天下外,其他各国也没有闲着,这些国家也实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也会有别的历史人物随着实力超过别的国家,迟早也会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是你的 谁都抢不走 不是你的 想抢也抢不到 历史没有如果 人生不可从来 所以 秦一统天下实属必然 就算没有始皇 扶苏能力也不差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扶苏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