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記者花了一年時間訓練自己的大腦,發現大部分腦力訓練都不管用

人腦的可塑性有多強?

女記者花了一年時間訓練自己的大腦,發現大部分腦力訓練都不管用

我要說兩件真實的事情。

神經系統的確具有可塑性。這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親身經歷改變大腦,通過學習充實大腦。

第二,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腦力訓練除了在心理上起到安慰作用之外,還有任何實質性的用處。

科技記者卡羅琳·威廉姆斯(Caroline Williams)琢磨著,“既然腦力訓練不得其法,怎樣才是正道?”

威廉姆斯著有《我的可塑性大腦》一書(My Plastic Brain: One Woman’s Yearlong Journey to Discover if Science Can Improve Her Mind)。她用一年時間,針對若干著力解決的問題,體驗各式各樣的新技術,並考察這些技術的實際效果,包括集中注意力、消除焦慮、增強創造性和方向感,等等。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網站採訪了威廉姆斯,聊到了她的目標期望以及那些有效或無效的試驗,還教你如何識破誇張的宣傳。

你一開始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開展實驗的,是心存疑慮,還是有所希望?

威廉姆斯:最初我的心態是開放的。

我希望事情能起變化,希望我嘗試的那些實驗,都是科學界真正在研究的問題。有意思的是,我的期望都落空了。

倫敦的出租車司機就是神經可塑性的一個典型案例。

研究表明,司機在行駛過程中記路時,大腦中負責空間定向的海馬體會脹大。

這似乎告訴我們——“海馬體跟肌肉一樣,要多用,多用就會變強。”但根據我的嘗試,這根本行不通。

我曾配上可穿戴設備,用好幾個星期來增強自己辨認方向的技能。事後,他們對我進行腦掃描。我一邊做出辨認方向的努力,一邊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掃描。

大腦在空間認知過程中會激活三個區域。而我的測試結果是,兩個區域表現正常,還有一個根本沒有響應。事情沒那麼簡單。

能否談談你的注意力訓練。非常有效,是嗎?你在測訓之初還相當差勁。

威廉姆斯:進入實驗室之前,我做過一些注意力測驗,結果和那些遭受過嚴重腦損傷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差不多。

測驗是這樣的:屏幕上會不斷出現各種人臉。除了一位名叫貝蒂的女士之外,其他全是男性。只要顯示的是男性面孔,就按下空格鍵;女性則不按。

這個實驗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很容易走神、形成慣性。一次沒反應過來,就來不及了。我發現我在不停地按空格鍵,根本停不下來。

干涉機制是由一套“組合拳”完成。

簡單地說,就是讓大腦的某一區域休眠,把它“綁住”,迫使另一區域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利用某種乏味的外部刺激,訓練你的注意力。後來,我終於找到了一種舒適、專注的狀態,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

試驗結束後,我還問工作人員,是不是調換了圖片的版本。那一刻,我彷彿擁有了大把時間,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任務。

這個訓練的妙處在於,它能按照特定的步驟帶你進入狀態,並傳授一套方法,讓你進入、識別這種狀態,體會全神貫注的滋味。

我是在幾年前做的實驗,到現在,我還記得那種舒適、專注的感覺;一旦脫離那種感覺,我也能分辨出。

女記者花了一年時間訓練自己的大腦,發現大部分腦力訓練都不管用


這種結果具有普適性嗎?

威廉姆斯:這是個關鍵的問題,對吧?找到那種狀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嗎?是不是像練出六塊腹肌一樣,從此每天都得做仰臥起坐?

對某些問題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注意力有所不同,因為它是在傳授一種意識狀態,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似乎具有持續性,不像肌肉收張。

至於焦慮試驗,我感覺一停下來,就又回到原點了。總的來說,這種狀態是否具有普適性,還有待證實。

在進行這些試驗的過程中,你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嗎?有沒有擔心過拿低分?

對於自己在注意力和焦慮試驗中的糟糕表現,我倒不是很意外;但我的創造力分數很高,這讓我鬆了一口氣。至於方向感,我沒法提高,對此我很釋然。方向感這種東西,不是勤練就能精進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身高,我個兒矮,期待再長高點只是徒勞。大腦的某些區域也是同一個道理。

做了這麼多研究,現在看到有關腦力訓練的宣傳,你能辨別哪些是誇大其詞的虛假宣傳嗎?


女記者花了一年時間訓練自己的大腦,發現大部分腦力訓練都不管用


威廉姆斯:誇張宣傳遍地都是,這很不好。

凡是聲稱本產品非買不可的,八成都要打一個問號。

還有引用一大堆跟產品本身關係不大的科學報道的,以及用晦澀詞語蒙人的,都值得懷疑。

比如某款應用程序,號稱能用某種音樂刺激腦波、使其以特定方式活動,從而達到集中注意力的功效。這些廣告中雖然有一些科學引證,但細看後會發現跟商家宣稱的產品功效沒有任何關係。

大部分常見的腦力訓練應用程序、智力遊戲等,都不大管用,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段對話或是某些令人愉悅的活動來達到什麼效果。

腦力訓練技術的成熟意味著什麼?

威廉姆斯:等腦電圖頭戴設備和神經反饋更加完善時,我們會對大腦的運作機制有更清晰的認識,那時或許更善於運用大腦。

不僅如此,腦區之間的相互關係會變得顯而易見,不會再說出“我要開始加強海馬體”這種話。單獨加強某一腦區對大部分人來說基本沒什麼用;加強幾個腦區、尋找幾種狀態倒是有可能的。

有一種增強方向感的設備,隨時都可以通過反應器發出蜂鳴、指示北方,並隨著佩戴者的移動而調整。這種設備表明,我們的大腦極善於從任何一種感知方式中讀取信息。理論上說,皮膚雖然只具有感覺功能,但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為我們指引方向。

翻譯:李蕪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