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鴉片戰爭中,清軍武器真的落後嗎?為什麼?

GavinYs


一、清軍火器

鴉片戰爭中,清軍除了使用大部分大刀長矛之外,也使用了少量的火器。清軍使用的火器幾乎為明朝時期引進西方的“佛郎機”、“鳥銃”等所謂的“洋槍洋炮”。其中,清軍裝備的火槍為前膛裝彈的火繩槍,該槍長約2米、射程約100米、射速每分鐘1到2發。清軍裝備的火炮同樣可以追溯到明朝,其主要裝備的是17—18世紀西方的佛郎機炮,此炮與英軍的火炮樣式及工作原理差不多。

二、英軍火器

鴉片戰爭中,英軍裝備的火槍主要為兩種前膛裝彈的燧發槍。一種為伯克式前膛裝彈滑膛燧發槍,槍長約1.16米、口徑15.3毫米、射程約200米、每分鐘射速2-3發;第二種為布侖土威克式前膛裝彈燧發槍,該槍於1838年裝備英軍、槍長約1.42米、口徑17.5毫米、射程300米、射速每分鐘3—4發。英軍裝備的燧發槍比清軍裝備的鳥銃(火繩槍)要先進一代、此外英軍的火槍上面還能加裝刺刀,而清軍的沒有。

火炮方面,雖然英軍裝備的火炮樣式及工作原理和清軍的差不多,但是英軍火炮的製作工藝遠遠高於清軍。英國由於完成了工業革命,能夠為火炮的製造提供優質的鐵和鑄造技術,英軍的火炮上面還加裝了瞄準具。鴉片戰爭中,多數時間的戰鬥為清軍的岸防炮與英軍艦炮之間的較量,在戰鬥中清軍的岸防炮沒有擊沉英軍的一艘軍艦,而英軍卻用自己的艦炮將清軍的陣地打得慘不忍睹。

綜上所述:鴉片戰爭中,清軍的武器裝備與英軍相比:製造工藝落後、射程近、射速慢、殺傷力較小等缺點,這些缺陷在戰爭中清軍處於英軍的下風。

鴉片戰爭中,雖然清軍的武器裝備落後於英軍,差距並不大。如果清軍的八旗兵丁沒有墮落的話,憑藉其弓箭是可以與英軍一戰的。可是八旗兵丁承平日久、加之吸食鴉片,早已不是入關時的八旗勁旅了。


歷史軍魂


其實落後的不光是武器,基本所有都落後

既然題目先問了武器,那就先從武器來看

1.兵器


(火繩槍這種落後的武器,在清軍裝備量只有40%-60%,甚至更低)

清軍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熱兵器(即火器)並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代從西方引進的“鳥銃”、“佛郎機”、“紅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軍落後了200多年。


(清軍裝備的鳥槍,不僅裝備量低,而且非常危險,極易炸膛,還不如弓箭可靠)



例如,清軍使用的鳥槍,槍長2.01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1-2發/分鐘,且質量低劣,嚴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換代。

(英軍步槍,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就有了早期線膛槍技術,但鴉片戰爭中還是以滑膛槍為主)

英軍則配備了在當時世界上相當先進的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和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前者槍長1.16米,射程約200米,射速為2-3發/分鐘;後者槍長1.42米,射程約300米,射速為3-4發/分鐘。這樣的射速、射程都是清軍的鳥槍所無法企及的。

2.火炮

(清軍雖然在鴉片戰爭時已經開始仿製進口火炮,但是大部分還是明代的紅衣大炮)

清軍火炮與英軍火炮在式樣和機制原理上大體相同,主要差別在於製造工藝和質量。

①在鐵質方面,工業革命後英國的冶鐵技術進步顯著,為鑄造高質量的火炮提供了高純度的優質鐵;當時中國的冶鐵技術落後,爐溫低,鐵的雜質多,使造出的火炮十分粗糙,氣孔氣泡多,放炮時很容易炸裂,傷及炮手,且填充的火藥量少,威力不大。

②在鑄炮工藝上,英國已使用了鐵模等工藝,火炮的各種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較合理,射擊精確度高;當時中國還沿用落後的泥模工藝,鑄件毛糙,不懂各種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射擊精確度低。

③在炮彈種類及質量上,英軍裝備的有實心彈、霰彈、爆破彈等性能不同的炮彈;而清軍使用的只有一種效能最差的實心彈,且有彈體粗糙和彈徑偏小的缺陷,影響了射程和射擊精確度。

清軍在火炮管理上也很落後,沒有建立定期造換制度,任憑風吹雨淋,炮身鏽蝕,有的火炮竟是明代鑄造的,嚴重老化,幾乎不能用。

(只能固定射擊的清軍守城火炮)

(正常情況下守城火炮要安裝炮架,射擊時要調整炮位)


此外,清軍在防守海岸的時候甚至不懂得使用炮架,炮只能向固定位置射擊,能打到人才怪。

3.火藥

由於科學的發展,英國已掌握了火藥爆炸的化學原理,自然也掌握了火藥的最佳配方,即槍用發射火藥為硝75%、硫10%、炭15%,炮用發射火藥為硝78%、硫8%、炭14%。並且英國的火藥生產已進入近代工廠的機械化生產階段。

(清軍日後採購的英軍黑火藥,居然可以讓射程100米的鳥槍打出300多米的射程)

相比之下,清軍的火藥配方則是根據經驗來進行的,含硝量高,容易發潮,難以久貯,爆炸效力低,且處於手工業作坊或手工工場生產階段。

4.艦船

(英軍一級戰列艦,載炮100門,侵華時最大戰艦載炮74門)

這是雙方武器裝備差距最大的地方。英國海軍居當時世界之最,其主要作戰軍艦仍為木製風帆動力,但性能卻遠在清軍水師之上,具有以下優點:

①使用堅實木料製作,船體結實;

②船體下部為雙層,抗沉性好,還用金屬材料包裹,能防蛀防朽防火;

③船上有兩桅或三桅,懸掛十餘面帆,能利用各種風向航行;

④安炮多,從10門到120門不等。工業革命後期出現的蒸氣動力鐵殼輪船,也已開始裝備海軍。它們航速快、機動性強,大大加強了英國海軍的實力。



清軍的水師主要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其任務並非出洋作戰,而是近海巡輯,守衛海岸,作戰對象也僅限於海盜。

(清軍最大戰船載炮不超過20門,甚至敵不過英軍最小噸位船隻)

清軍水師的艦船最大的缺陷就是船小,清軍最大的戰艦,其噸位尚不及英軍的等外級軍艦,安炮最多的戰艦,其火炮數量也只相當於英軍安炮最少的軍艦。

(清軍戰船甚至還未完全放棄槳櫓)

即便如此,清軍戰艦的在航率也很低。鴉片戰爭前,福建水師共有艦船242艘,在營駕駛者118艘,在航率僅為48.8%。清軍水師的落後,使清軍在鴉片戰爭中根本不敢以水師出海迎敵,而只能放棄海上交鋒,從而喪失了主動權。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兵器、火炮、火藥,還是在艦船上,清軍都遠遠落後於英軍。



但是實質上,打敗清軍的不光是武器,如果光是武器的話,那麼日後的甲午戰爭應該能打贏才對。士兵素質低劣,官僚腐朽,戰略戰術的無知,制度的沒落等問題,讓大清在最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根本就沒打贏過一場戰爭。

(甲午戰爭中,最大最先進的鐵甲艦也沒能打敗日本艦隊)

其實翻開史書就不難發現,每次戰鬥,即便清軍作戰勇猛,付出了巨大代價,侵略者的損失也是屈指可數。這些問題可不是武器能解決的了的。


視聽團仔


總的來說,雖然鴉片戰爭時期清軍火器落後於洋人,但是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仍然是制度的差距。

清軍在鴉片戰爭前大致上相當於歐洲三十年戰爭的水平,這還是建立在西洋傳教士的指點以及清朝全盛之前頻繁的戰爭的基礎上總結積累出來的,否則的話繼承明朝火器以及戰術的清軍會更落後。

清軍的火器戰術,可以從《御製道光平定回疆戰圖阿瓦巴特莊之戰》管窺一番,即步兵炮兵居中射擊,騎兵兩翼迂迴。
在裝備上,清軍以西亞火繩槍以及紅衣炮類的加農炮以及臼炮為主,同時清軍已經基本實現了全火器,畢竟火器最利是清朝君臣的共識。

但是清朝統治者都意識到了本土生產的火器不如西洋火器,因此發現以土耳其火繩槍為代表的西亞火繩槍強於本土生產的火繩槍,就立刻引進並製造;西洋炮的質量以及可靠性比本土生產的火炮要好,就通過澳門引進並仿製,但是因為技術不過關,一直仿製不出來,燧發槍的仿製工作也是如此。

清軍在鴉片戰爭之前,曾經進口了大量的西洋火器以應對戰爭,比如說上圖的兩門火炮,上面的可能是進口的12磅加農炮,也可能是18磅加農炮;下圖為清軍裝備的重型加農炮,而且還是銅炮。兩門火炮都是英軍的戰利品,可以確定的是這兩種炮都是安裝在炮臺上的要塞炮。

根據《西洋鏡看中國》一書,清軍在戰前不僅進口了大量的西洋火炮,還有本土生產不了的燧發槍,甚至還有一艘明輪船,可見清朝對火器的重視。在炮彈方面,清軍的炮彈落後於英軍,清軍得炮彈主要是實心彈以及爆炸彈,也就是常說的開花彈;英軍的炮彈除了實心彈和爆炸彈之外,還有葡萄彈等彈種,還有康格里夫火箭這種大殺器。

總體來說,雙方差距並不大,但是差距主要體現在制度上。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可以以火器對射和英軍相持,但是一到英軍發動豬突衝鋒的時候,則立刻崩潰。八里橋之戰,拿著火槍的清軍的滿蒙鐵騎就被拿著馬刀、長矛的英軍騎兵擊潰。由此可以看出,清軍曾經引以為傲的肉搏退化的一乾二淨,可以說是武德喪盡。所以清朝統治者才一味強調國語騎射,就是要求不能因為火器而偏廢武藝。

而且,由於軍事制度的落後,清軍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裝備的火器無法發揮出全部效能,比如清軍炮兵,就在炮戰中被英軍壓制。

與此同時,由於清軍屬於分散駐防,短時間內很難集結起來並開赴戰場,所以兵力上的劣勢進一步凸顯了清軍軍事制度的落後。所以魏源才說,中國和洋人的差距,在於養兵練兵之法。

所以鴉片戰爭清軍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老大帝國的必然結果。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清朝政府的軍隊和英國、法國等國軍隊的較量,是一支古代軍隊和一支近代軍隊的較量,清政府的軍隊思想,依然停留在古代冷兵器戰爭時代,而英法聯軍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近代軍隊。

兩支有代差的軍隊較量,勝負已經沒有懸念,這根本不是靠軍隊數量能夠取得優勢的,甚至靠武器裝備也不能取得優勢。

思想是根本差距,也是最大的差距!

即使清軍全部換上英法聯軍的裝備,依然要敗。

和古代軍隊相比,近代軍隊和其差別不僅僅是武器,同時還有軍事訓練方法,戰術指揮水平,士兵作戰技能等等多個方面,兩支軍隊的作戰思想,戰術行動是完全不同的。

清軍不僅僅是思想、方法、戰術還停留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而且對於近代軍隊的組織、戰術、裝備等等一無所知,這是閉關鎖國的惡果。

所以,即使是兩支軍隊使用冷兵器作戰,清軍依然是完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英法聯軍使用的冷兵器是步槍上面加刺刀,而清軍使用的是大刀。即使清軍頂著槍林彈雨衝鋒到英法聯軍面前,當雙方發生白刃戰時,英法步兵使用刺刀的動作很小,基本動作就是向前刺殺,因此,士兵可以排成緊密的隊形,彼此之間毫無空隙。

而清軍因為使用的是大刀,大刀的基本動作是劈砍,這就需要較大的動作空間,因此士兵之間至少也要保持三米以上的距離,否則就會誤傷。

因此,白刃戰時往往是一個清軍舉著大刀面對的是一排英法聯軍的刺刀,白刃戰的結果也就沒有懸念,清軍基本沒有獲勝的機會。





V字周


武器落後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這並不是決定因素,主要還是思想問題。開始天朝鄙視洋人,打的時候發現自己隊伍士兵素質太差,幹不過洋人又開始害怕。整個社會的思維固話,沒幾個有見識的人。那時候能打贏是僥倖,打輸是必然。

抗美援朝戰爭可以很好的說明武器先進只是一點優勢,對戰爭結果不起決定作用。

看看我們的戰士,你就知道,什麼起著決定作用!





歷史O故事


確實落後,但是這種落後,不是武器代表的落後,當時中英武器完全是同時代的,只是工藝!以大炮為例,中英的大炮都是前裝彈的,誰也不比誰高級,說是炮彈,其實就是鐵球,關鍵是英國的炮膛是用車床銑床打磨製造的,可以和炮彈嚴絲合縫,火藥可以最大限度的向一個方向給炮彈一個推力,而清軍的大炮是土法制作的,炮膛全是坑窪,凹凸不平,炮彈鐵球也沒有嚴絲合縫,炮彈打出去,根本打不了多遠,也不知道會打到哪,雙方差距就是這樣,英國人說是贏在船堅炮利倒不如說是贏在了車床銑床的優勢上。


LAndyBonaparte


落後不僅僅是武器的落後 思想觀念 落後 井底之蛙


用戶6352123861108


我國清朝時期早有人發明出高於洋人的武器,但是此人被清朝皇帝流放邊疆,沒有使用當時的武器,後者也沒有人敢嘗試製造比洋人火槍更厲害的武器,怕清皇帝亂髮淫威


艾維爾財商教務682


因為滿清奉行騎射為先,發展槍炮怕漢人用之來推翻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