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樓市走勢,房價和政策會變嗎?


2019年樓市走勢,房價和政策會變嗎?


轉眼到了2018年最後一個月,被房子糾結了一年的人們吶,終於快熬過去2018年了。農曆也進入冬月了,過了大雪節氣,北京卻一點也沒下雪的意思。

早上收到了來自老王拜早年的群發消息,並厚著臉皮找我索要了一個新年紅包,表示要攢錢買房。我看著發出去的6塊錢紅包,沉思了片刻跟老王認真的說:“兄弟,6塊紅包買房估計懸,6個錢包差不多。

2018樊綱的6個錢包算是點睛之筆,把買房之難非常形象的比喻出來,也難為了身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樊綱同志說了句大實話,但還是被噴的要化了。閉門電臺坐,鍋從天上來啊。

不過,不管幾個錢包,還是有很多的剛需希望買房,希望抓住上車,這是一項人生任務,也是有恆產者有恆心的人生之錨。

2018年已經過去,2019年房價和政策會怎麼走呢?

首先,講講個人感受。越來越覺得,今年的樓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樣子,2007年和2014年都看到過類似的場景。

跑進來買房的和跑出去賣房的互相罵傻逼,空軍和多軍再一次勢均力敵。

細細分析之下,看多樓市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名下有房子,不止一套。看空樓市的人,多數是沒房子,或者僅有一套。但無意做任何評價,不管是看多還是看空,各自都代表各自的利益罷了。

理智的說,房地產不會崩盤,因為房地產是屬於國家重要的實體行業。怎麼講?我們看房地產上下游的產業包含了什麼。

上游的行業像鋼鐵、建材、化工、機械、有色金屬、工程等。2000年以後,大量產能過剩的鋼鐵企業就是房地產救活的。

各個領域又會包含大量的細分市場,像玻璃、瓷磚、保溫、電梯、砂石料、電纜……等。還有大量的機械,什麼挖掘機、剷車、壓路機、水泥攪拌機、重卡、輕卡、起重機……

開發商買地,找建築商承包,建築商找到包工頭,施工裝修等需求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崗位,中國農村有大量35歲以上的農民工就靠它養活一家人。

下游行業裡包含了裝修、家電、家居等,還有大批的中介機構從業人員,比如鏈家、我愛我家和大量售樓處代理公司,成敗上千萬的就業人口。

最主要的是,分稅制改革以後,各地方的政府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錢少事多不夠用的大背景下,賣地自然是第一選擇,房地產和地方政府的關係也是糾葛不清。

在種種現實因素下,房地產被動的承擔了拉動經濟刺激內需的歷史任務,並且多次拿出來救急,這就是任大炮說的,夜壺論。

但是,這並不代表可以一直持續,因為產業要升級,行業要改革,中國要全球化,就必須割捨掉一些過去習慣的刺激經濟的方式,不然只能在國內和自己玩。

房子再好,賣不到國外去。

時至今日,階段性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房地產再次拉動經濟的能力和需要付出的代價已經承擔不起,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房地產開始整頓,調控的目的很明顯,不是為了砸盤,而是穩盤。

所以,等著房地產全面崩盤的人可以洗洗睡了,這種可能為零。

不過,穩定持續將會是房地產未來的主要方向,可以當做家庭的重要資產之一,但絕對不再有投機的機會,想要買房暴富的,也可以洗洗睡了。

2019年,樓市投機消失,同時套住了一大批2015-2017年上車的人,只能享受紙面富貴,賣不掉的房子,放不到兜裡的錢。

再者,可預見的是,一線和一些強二線將會成為接下來的避風港,但也僅僅是跌的不那麼厲害。其他的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將會在這一次的風暴中,將會被再次打回原形。

或許有人說,我們那裡房價沒跌多少呀?我們那裡的房價依舊很穩定啊,也沒見跌多少。

想要知道真相很簡單,有房的,把房子掛到中介試一試。按照新房價格掛一個月,然後按照你知道的二手房價格掛一個月,你就會知道真正的市場價在哪裡。

另外,據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其監測的全國100個城市中,11月份二手房均價為15268元/平方米,環比10月份下跌0.3%,已連續三個月下跌且跌幅進一步擴大。具體來看,二線城市二手房下跌幅度最大,環比跌幅為0.48%,其次為一線城市,環比跌幅0.43%,而三四線城市僅小幅下跌0.07%。

雖然看上去的跌幅只是零點幾,從數據上看不大。但是最受打擊的是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和信心,如果你買一個商品,它的價格一直跌,即便是普通商品也會保持觀望,更何況房子這樣的大宗交易。

拿一線市場來說,11月,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均價降低3.1%,動輒幾百萬的房價,3個百分點至少十幾萬。除了剛需在這個階段還在挑選之外,投資和置換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信心,在這個階段尤為重要。官媒的聲音一直在喊穩定房價,但對樓市來講,房價不漲,就是賠錢,因為不止是一宗商品,它承載了投資的意義。對於一個賠錢的投資品,最好的辦法就是,出手止損。

而三四線城市,不管數據多好看,結局已經註定。

所以在接下來的2019年,我們可以看到,出售的房源會越來越多,可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大,可議價的空間也越來越大,像之前那種從500萬砍價3小時,最終550成交的現象,明年不會發生。

2019年,限購政策怎麼走?會不會解除限購?

首先,我們先知道有哪幾個限制措施。

第一,限購,購買各個地區需要資質。比如一線城市,比如熱點的二線和環一線的衛星城。第二,限價,限制土地價格和成交價格。第三,限貸,限制貸款套數和貸款資質以及貸款金額,還有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率等,都屬於限貸。第四,限售,限制出售,或限制出售週期。

如果讓我排個放開順序的話,我覺得先後順序是限價-限貸-限購-限售。

首先價格放開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預期發生變化。當市場整體下行,即便放開地價和售價,但開發商根本賣不出去,就像現在這樣。所以限價放不放開已經不影響大形勢。

限貸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市場平穩或理智的狀態下,放開限貸對剛需有好處,不管是貸款利率下降還是貸款資鬆動,本質上一定是為剛需入場準備。

不過,限購放開一定會出臺相應的對應措施。購買資質一旦放開,或許會導致部分區域突然湧入大量剛需對當地房價產生衝擊,再次超熱個別城市,對穩定不利,所以限購的放開,一定是有先決條件的。

而限售,一定是最不可能放開的政策,或者最後才放開。為什麼?

調控到現在,一直在強調的是一個詞,房住不炒。裡面2個關鍵詞,一個是住,一個是炒。

先說炒,炒作樓市獲利離場,這是炒房客和投機客的最終需求。2017年調控開始到今天,所有的政策最終的目的,就是鎖死流動性。

只要房子的交易流動性停止,再高的房價炒房客無法出手,資金自然不會流入腰包,也就只能鎖死在房子裡,要麼低價入市,要麼就硬抗,兩條路都對市場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而住,是從始至終貫穿所有的政策的,目的就一個,讓真正想住的剛需買房。

2018年即將過去,無論房價漲跌,是喜是悲,都會畫上句號。

2019年,希望房價迴歸到理性的市場,不管是對開發商還是買房者,暴漲暴跌都不是好事,也希望這一年追逐房子的人接受教訓,在07年和14年的教訓後,18年又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願居者有其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