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高粱”背後的套路

高粱,聽到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這是一種植物,再多想點可能會想到莫言的《紅高粱》,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高粱”和“神"聯繫在一起,然而最近卻有一株來自菏澤的“高粱”不僅與神聯繫在了一起,而且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火遍了大江南北。

“神高粱”背後的套路

“神”高粱

剛看到這件事的時候,我並沒有在意,沒想到短短兩天就發酵的如此厲害。這種事情也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人們想來都是對奇異的事情感興趣,這也是從遠古時代以來圖騰宗教以及各種神話故事形成的根源。且不說這其中是否涉及封建迷信,畢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單看這次的“神高粱”事件,其背後的故事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很多人把這件事看成燒香拜佛一樣自然,認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是有關部門小題大做了。其實不然,這棵“神高粱”其實是一棵“錢高粱”。這件事和當初河北易縣“奶奶廟”事件如出一轍,所謂的神蹟不過是一些人的創收方式,這其中早已形成了“股東”“經營權”“收益權”“運作方”等一系列明確的產業形式。這種行為只是被某些人披上民間文化、傳統習俗的外衣。

“神高粱”背後的套路

人們都有獵奇心理和從眾心理,而有些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就拿這次“神高粱”的事來說:在高粱出現時可能周圍的村民只是好奇,十里八村的人聽到之後都想著來看看,都懷著“獵奇”的心理來見識一下,人也就越積越多,這就走入了第一步。一顆高粱能有什麼神奇的,看一眼也就過去了,所以這時就要保住以及包裝這棵高粱,拿些支撐的工具扶住這棵高粱,同時強化渲染這棵高粱的神奇之處,讓這棵高粱長期存在並具有長期的吸引力,這就完成了第二步。然後就要在旁邊擺上貢桌,擺上功德箱,再找些人帶頭燒香,帶頭磕頭,如果再編點燒香跪拜之後願望成真的實例就更完美了,這時周圍的吃瓜群眾還坐得住嗎?來都來了還能不燒兩柱香?還能不投兩個香火錢?這就是整個事件的第三步。

縱觀整個流程其實都是為了最後的“錢”來服務,為的就是讓周圍這些群眾乖乖掏出自己口袋的錢。這其中所有來湊熱鬧的人,其實都是背後這些人盯上的目標和利用的對象,有人說我只來看看不掏錢,但這些只看看的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捧了“人場”,無形中引導著其中的少部分人站出來捧“錢場”。這些人求得就是量大,來的人越多,願意站出來捧“錢場”的人也就越多。

“神高粱”背後的套路

這樣的套路其實很常見,就真是存在於我們身邊。

假如街邊開了一家小吃店,店家來個開業大酬賓,然後放出消息登幾天廣告宣傳一下美食,再給小吃取一個“網紅”的名字,吸引一大波人,這就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就要僱一些“託”,造成店了人滿為患的假象,看到這麼多人排隊,自然就會有人加入的隊伍當中,即便你只是想嘗一下,即便你只想買一點,但卻在無形中花出了自己口袋裡的錢,這就是第二步。

再舉個更常見的例子——直播。直播平臺的第一步就是造“星”,平臺造“星”方法有很多,挖掘一批有突出特點的人出來吸引網民注意,這個特點可以是膚白貌美,可以是多才多藝,也可以是能出能睡能幹,更可以是裝窮賣苦賣慘,實在沒有就直接從別的平臺挖過來兩個也行,反正就是怎麼能吸引人怎麼來;接下來第二步就是引導,引導的方式多種多樣,直播間送錢的方式多種多樣,禮物的種類數不勝數,這時拉幾個土豪出來刷禮物,主播之間搞搞競賽,平臺再送你幾個免費的金幣之類的東西,然後主播再發發嗲喊幾聲哥哥,你還能不把禮物乖乖的送出去?第三步就是圈錢啦,一旦有些人深陷其中......,這之後的事我不說你也懂得,畢竟現在新聞上很多借著網貸啃著饅頭吃著泡麵還不遺餘力的給主播刷禮物的人層出不窮。

其他的例子我也就不舉了,同樣的套路或變種存在於很多領域,類似的事情也總是層出不窮,歸根結底一個字,那就是“錢”。看好自己口袋的錢,分清自己想要什麼,不跟風,不起鬨,不盲目從眾,不做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