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高粱”背后的套路

高粱,听到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是一种植物,再多想点可能会想到莫言的《红高粱》,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把“高粱”和“神"联系在一起,然而最近却有一株来自菏泽的“高粱”不仅与神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火遍了大江南北。

“神高粱”背后的套路

“神”高粱

刚看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没想到短短两天就发酵的如此厉害。这种事情也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人们想来都是对奇异的事情感兴趣,这也是从远古时代以来图腾宗教以及各种神话故事形成的根源。且不说这其中是否涉及封建迷信,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单看这次的“神高粱”事件,其背后的故事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很多人把这件事看成烧香拜佛一样自然,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是有关部门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这棵“神高粱”其实是一棵“钱高粱”。这件事和当初河北易县“奶奶庙”事件如出一辙,所谓的神迹不过是一些人的创收方式,这其中早已形成了“股东”“经营权”“收益权”“运作方”等一系列明确的产业形式。这种行为只是被某些人披上民间文化、传统习俗的外衣。

“神高粱”背后的套路

人们都有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而有些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就拿这次“神高粱”的事来说:在高粱出现时可能周围的村民只是好奇,十里八村的人听到之后都想着来看看,都怀着“猎奇”的心理来见识一下,人也就越积越多,这就走入了第一步。一颗高粱能有什么神奇的,看一眼也就过去了,所以这时就要保住以及包装这棵高粱,拿些支撑的工具扶住这棵高粱,同时强化渲染这棵高粱的神奇之处,让这棵高粱长期存在并具有长期的吸引力,这就完成了第二步。然后就要在旁边摆上贡桌,摆上功德箱,再找些人带头烧香,带头磕头,如果再编点烧香跪拜之后愿望成真的实例就更完美了,这时周围的吃瓜群众还坐得住吗?来都来了还能不烧两柱香?还能不投两个香火钱?这就是整个事件的第三步。

纵观整个流程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的“钱”来服务,为的就是让周围这些群众乖乖掏出自己口袋的钱。这其中所有来凑热闹的人,其实都是背后这些人盯上的目标和利用的对象,有人说我只来看看不掏钱,但这些只看看的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捧了“人场”,无形中引导着其中的少部分人站出来捧“钱场”。这些人求得就是量大,来的人越多,愿意站出来捧“钱场”的人也就越多。

“神高粱”背后的套路

这样的套路其实很常见,就真是存在于我们身边。

假如街边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家来个开业大酬宾,然后放出消息登几天广告宣传一下美食,再给小吃取一个“网红”的名字,吸引一大波人,这就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雇一些“托”,造成店了人满为患的假象,看到这么多人排队,自然就会有人加入的队伍当中,即便你只是想尝一下,即便你只想买一点,但却在无形中花出了自己口袋里的钱,这就是第二步。

再举个更常见的例子——直播。直播平台的第一步就是造“星”,平台造“星”方法有很多,挖掘一批有突出特点的人出来吸引网民注意,这个特点可以是肤白貌美,可以是多才多艺,也可以是能出能睡能干,更可以是装穷卖苦卖惨,实在没有就直接从别的平台挖过来两个也行,反正就是怎么能吸引人怎么来;接下来第二步就是引导,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直播间送钱的方式多种多样,礼物的种类数不胜数,这时拉几个土豪出来刷礼物,主播之间搞搞竞赛,平台再送你几个免费的金币之类的东西,然后主播再发发嗲喊几声哥哥,你还能不把礼物乖乖的送出去?第三步就是圈钱啦,一旦有些人深陷其中......,这之后的事我不说你也懂得,毕竟现在新闻上很多借着网贷啃着馒头吃着泡面还不遗余力的给主播刷礼物的人层出不穷。

其他的例子我也就不举了,同样的套路或变种存在于很多领域,类似的事情也总是层出不穷,归根结底一个字,那就是“钱”。看好自己口袋的钱,分清自己想要什么,不跟风,不起哄,不盲目从众,不做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