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在多年前刘晓庆主演的电视剧《武则天》中,有这么一个剧情:武媚娘进宫之后,并不得宠,于是她去请教徐贤妃,徐贤妃告诉她不能以美貌侍君,而要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这个桥段中,武则天口口声声称呼徐贤妃为姐姐,而徐贤妃的扮相也确实老气,其实完全不符合史实。

武则天是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出生,而徐贤妃是生于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两人相差了三岁,算起来武则天才是姐姐。如果按照入宫的资历,武则天是十四岁入宫,在当时也算年纪很小的了,徐贤妃入宫的年纪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再小也不会是十一岁。所以,武则天无论如何也不会含徐贤妃为姐姐。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不过,电视剧与历史相吻合的是,徐贤妃确实才华横溢。她的闺名叫做徐惠,惠在古代就通“慧”,显然她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在《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学习说话,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

这已经很惊人了,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她八岁的时候,父亲教她《离骚》,并让她试着写离骚体诗歌。徐惠想也不想,就写下了《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女童诗,诗的大概意思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女子,在幽谷中凝望等待千年一遇的意中人。虽然他久久未至,但女子却不改忠贞,仍然品味着这份孤独。这首诗在京城传了好几年后,终于传到唐太宗的耳中,他得知世上竟有如此才华的女子,连忙纳入宫中。

不用怀疑这是捉刀代笔,有人故弄玄虚,因为后来徐惠用《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等诗歌和《奉和御制小山赋》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等文赋证明了自己。有些人的天赋,确实不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入宫之后,徐惠的地位仅仅只是一个才人,与武则天入宫时一模一样。然而,两人命运不同的是,终太宗一朝,武则天也始终就是才人,没有得到晋封的机会,可见李世民一点都不喜欢她。然而,徐惠则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内,晋封为婕妤,进而又晋封为充容。

充容就是九嫔之一,仅次于皇后和四妃。考虑到徐惠才二十来岁,考虑到唐太宗的后宫人满为患,才女云集,徐惠真算得上唐太宗晚年的宠妃和知音。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徐惠更为让人称颂的是不以美色取悦君王,更不以文采而争宠。她并非事事顺着唐太宗,而是规劝唐太宗要惜取民力,不要盲目开疆扩土,也不要大兴土木,更不要贪图珠宝美玉。要知道此时唐太宗如日中天,威震天下,不仅是中原的皇帝,更是西域诸国的共主。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也没有与李世民共过患难,要说出这些话,得有多大得智慧和勇气。

唐太宗对她所说,言听计从,从而也避免了很多无谓的战争,后人甚至惊呼徐惠又是一个长孙皇后。但是,徐惠并没有陪伴唐太宗太久,连孩子都没有,李世民就驾崩了。

李世民晚年最宠的妃子,太仰慕丈夫,不愿意独自活在人间

按照唐朝的规矩,皇帝驾崩,有儿子的妃子可以跟随儿子出宫,没有儿子的妃子就只能出家。徐惠没有出家,而是绝食待死,以表明陪伴李世民的决心。她对左右侍从表示了自己只求速死,不求苟活的决心:

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

这样折磨自己,一个弱女子当然受不了。不久徐惠就去世了,她几乎是应证了在八岁时所作的《拟小山篇》,成为了那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唐高宗感念她的忠贞,特意追封为徐贤妃,并让她陪葬昭陵。按照现代人的观念,这种做法固然是愚蠢之极,但我们却怎么忍心苛责一个一千多年前对爱忠贞的女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