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剖”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

深度“解剖”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

稻虾连(共)作。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通过一定的田间工程改造,合理套养一定数量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行水稻小龙虾共生,以取得生态环保、高产高效的模式。这种模式可实现“田面种稻,水体养小龙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效果,是一种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①田间工程建设。稻虾共(连)作的稻田应选择低洼低产地区,水稻和小龙虾种养使用的水源应符合农业用水和渔业用水标准。一是挖沟。水稻收割后,用小型挖掘机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2.5~3.0米处开挖环形沟,沟面宽1.2~1.5米,沟底宽0.6~1.0米,沟深0.8~1.2米,环形沟不封闭,在稻田的一端留10.0~20.0米不挖通,便于插秧和收割时插秧和收割机械通行。二是加固加高田埂。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压实田埂,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田埂高于水稻单作田埂高度的0.3~0.4米,避免引起田埂塌陷和水土流失。三是设置防逃设施。进水口用25目聚乙烯网片制作长方形网袋;排水口用25目金属网片,并安装倒檐,防止小龙虾逃逸;进排水口设置在斜对角线上。田埂上的防逃设施可采用石棉瓦材料或农用塑料薄膜,防逃设施高0.4米左右。

②小龙虾投喂。

一是做好茬口衔接。水稻小龙虾连作模式,当年水稻收割后的9月底或10月上旬~次年6月上旬养殖小龙虾;5~6月上旬专田育秧,6月中旬~9月底种植水稻,以水稻种植为主;5~6月上旬用地笼捕捞小龙虾,留下部分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

二是小龙虾投喂。一般8月中旬~9月上旬,每亩投放15公斤亲本虾。补投亲虾与水稻共作时间为30~40天。虾生育期间要投喂植物性饲料,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次年的3~6月每隔15天投一次水草,用量为每亩80~120公斤。在小龙虾种虾投放前,在沟内深水区水草处投放一些有益活饵料生物,如水蚯蚓、田螺和河蚌等,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小龙虾品质和规格,使小龙虾增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生力泰 预防肠炎 抑菌调水拌料 肠道卫士,调节肠道,抑菌调水;减少患病风险,防止病害复发 现在购买生力泰满100立减30!

③稻虾种养管理。

一是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稻虾连作稻田水稻生长季节为6~9月底或10月上旬,因此选择生育期应在150天左右的茎秆矮化品种。6月中旬大田中小龙虾捕捞基本完成后,开始移栽秧苗,移栽密度每亩1.3-1.4万穴。

二是巡田控水。在3~6月连作小龙虾生长季节,早晚巡田一次,观察小龙虾摄食和活动等状况;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控水位,通过水位的适当升降减少水位波动,使水温始终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水位变化幅度在0.3~0.6米之间。稻虾连作期间,第一年水稻收割后至越冬期结束,大田水位控制在0.3~0.5米,环沟水位控制在0.8~1.2米;第二年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米,环沟水位控制在1.2~1.5米;避免小龙虾减少蜕壳次数。稻虾共作期间,留田小龙虾数量较少,水位控制以适宜水稻生长为主,采取浅灌即排,诱导小龙虾集中到环沟中,环沟中水位控制在0.8~1.0米。

三是施肥。为保证水稻产量和小龙虾安全,选择生物复合肥。缓慢将大田水排至近干,小龙虾会主动迁移到环沟中,然后采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法,促使肥料较快沉淀于底泥中,随后加水至正常深度。次年的2月底~5月底每隔20天施1次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

酵之源 进口EM菌种 辅助肥水;自己发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亩调水成本低至约1元

现在购买酵之源满100元送价值45元恒温加热棒!

四是分段晒田。晒田按照干湿交替的原则,重点抓好两次晒田。第一次烤田7月中旬开始,烤田持续时间7~10天,烤到大田土壤表土出现裂缝为止,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裂。第二次晒田水稻成熟时9月下旬开始,缓慢排水使大田田面露出,小龙虾会选择掘洞或迁移到环沟中,一致晒到大田土壤板结干裂,便于收割机作业。

五是病害防治。在投放亲虾前用生石灰水对虾沟进行消毒;定期泼洒EM菌液调节水质。六是捕捞收割。小龙虾起捕时间集中在4月上旬~6月中旬。采用虾笼诱捕,捕大(30克以上)留小,适时捕捞。从4月下旬开始不断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起捕上市,使在田小龙虾密度不断降低,提高生长速度,到6月中旬结束捕捞。第二次晒田后收割机从环沟闭合处进入大田收割水稻。

深度“解剖”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


文章来源: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

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欢迎在文章留言区参与评论

深度“解剖”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