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的房產稅有什麼不同

房產稅

所謂房產稅呢指的就是是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餘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

但每個國家的房產稅的徵收卻是各有不同,最近因為中國房產稅立法初稿一直不斷修改完善中,預計到2017年兩會前,我國將正式開徵房地產稅。

說起來,中國人對置業一直都有著特殊的感情,結婚買房是常見,與之幾乎同樣常見的,就是有點閒錢的人喜歡“屯房”。

在國外,因為有房地產稅的存在,屯房也不是想屯就能屯,有錢人可能不在意多交幾個稅,真正的投機者就得估量估量了。

眼下,我們國家的房地產稅立法進程曝光,證明官方已經鐵了心要在房地產領域補上這一項稅。在國外,房地產稅怎樣徵收呢?

美國

嚴格登記 徵稅透明

房產稅的徵收和使用歸屬於地方政府,而徵稅的基礎在於房產登記制度。美國實行的是契約登記制度,房地產登記主要起公示作用和作為政府收稅的基礎。登記是美國房地產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

儘管美國各州法律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房地產的交易必須委託代理律師完成,在完成交易後,律師將交易的相關契據向縣政府的不動產登記處登記。縣不動產登記處負責收集、登記並向公眾發佈與房地產相關的各種信息。

在美國,徵收房地產稅是為地方政府的各項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並不以此為主要手段來調控房地產市場,但對購買和持有房地產的需求有間接影響。其他與房地產有關的主要稅種分別歸在交易稅、遺產贈與稅和所得稅項下,

此外還有一些服務性收費項目,這些稅費綜合起來則對抑制房市過度投機起到一定作用。總體稅率大致介於1%-3%之間。

德國

多管齊下 抑制投機

德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房產稅,由於對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房地產泡沫心有餘悸,各種類似的稅收名目不少,主要包括土地購置稅、土地稅、二套房稅、收入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等,這些遏制措施多管齊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壓制了炒房現象。

各州的土地購置稅標準不同,從3.5%到6.5%不等。購房後,房屋所有人每年還需要繳納土地稅。土地稅為地方稅種,與個人收入完全無關,其標準由地方制定,並由城鎮自行支配。

稅率與房屋的大小、房屋的價值以及土地價值相關,指定的標準主要參照稅務局公佈的土地價值。

對不同建築時間、建築類型和所在地人口數,土地的價值衡量指數從3‰至10‰不等,土地衡量指數乘以土地價值,再乘以每個聯邦州自己制定的稅率(如柏林為810%,法蘭克福為 460%)便是應交的土地稅。

在柏林較好的住宅區,有的80平方米的住房土地稅約為每年150—200歐元。但這個數字不具代表性,不同城市和一城內不同區域的土地稅可能大相徑庭。

俄羅斯

俄羅斯

估價越高 稅率越高

俄房產稅實行差別稅率,房產評估價格越貴,稅率也就越高。如果一名自然人擁有多套房產,則以所有房產評估價格之和作為稅基來計算房產稅。

換言之,擁有多套房產的納稅人將按較高的稅率納稅。俄羅斯房產稅稅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確定,國家規定稅率範圍,地方政府則在國家規定的稅率範圍內自行制定該地區的房產稅稅率。

俄羅斯國家規定的稅率範圍為:清查價為30萬盧布以下(1美元約合30盧布),稅率不超過0.1%;清查價為30萬至50萬盧布,稅率為 0.1%至0.3%;清查價為50萬盧布以上,稅率為0.3%至2.0%。

俄羅斯特殊群體享受房產稅減免優惠,如前蘇聯和俄羅斯英雄、衛國戰爭老戰士、一級二級傷殘人士、現役及退役軍人、烈屬、退休人員,等等。

墨西哥

稅率較低 隨時調整

房地產稅在墨西哥有著較長的歷史並經過數次變革,目前已形成一套較完善的徵繳體系。墨西哥房地產稅稅率較低,政府希望利用低稅率刺激房地產市場投資,改變房地產市場增速緩慢的現狀。

按照法律規定,擁有房產的墨西哥居民每年都要根據相應稅率,向州政府繳納一次房地產稅,房屋的價值由政府派遣的評估師確定。

墨西哥各州政府在計算房地產稅時基本遵循以下公式:房地產稅=(土地面積×土地價格+建築面積×房屋每平方米價格)×房地產稅稅率。在徵收過程中,房地產稅稅率要與各地全年物價指數和地區發展勢頭相掛鉤,根據漲跌情況作出相應調整。

新加坡

優惠自住 促進平等

房產稅是新加坡政府的一種傳統稅種,原則上是有房子就得交稅,這是對土地這種稀缺資源的一種認可。

具體執行中,新加坡堅持小戶型、低房價原則,對購買自用房者實行稅收優惠,對於富人住房,則收取高倍的土地出讓金及高倍的物業費,嚴格控制高價商品房的比例。

目前新加坡全國大約有84%的人安居在政府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新加坡的房產稅是按照房屋的年價值來計算的,房屋年價值是以年租金衡量,計算方法是年租金減去物業管理、傢俱以及維修的費用。

多年來,政府對自住房產的房產稅率是4%,其他類型的房產稅率(如房屋出租者)是10%。而對於小戶型的業主,政府會在自住的4%基礎上再進行折扣。如年值6900新加坡元(以下簡稱新元,1新加坡元約合4.92元人民幣)的自住住房,政府在4%的基礎繼續折扣,實際收繳的一般不是272新元,而僅有82新元。

2013年10月新加坡國會對房地產稅(修正)法案進行了修改,自2014年1月起,年值最高的1%高端住宅屋主,未來得為自住的房子支付更高房地產稅,其餘99%自住的屋子,房地產稅反而更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