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都不敢轻视

古时候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得有自己的根基和大本营,比如说当初朱元璋盘踞在南京,并且此后在当地成功击败了陈友谅。而在小说水浒中,水泊梁山就是众好汉的大本营。在山上,众英雄如亲兄弟一般,关系甚为和睦,论称分金银,每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日子好不快哉,这也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但大家尽管关系不错,内部却也有派系之分。今天笔者和大家聊聊水浒中的第二大派系,尽管只有区区13人,但各个身手不凡,在水泊梁山上影响力非常大,就连宋江也对其侧面。

早些时候,梁山原本是王伦的地盘,但他这个人能力没多大,而且心胸狭窄,所以梁山势力并不大,经营许久不见什么起色,官府也没将其放在眼里。而等到晁盖等人上山以后,情况却发生了转变。先是林冲除掉了王伦,晁天王得以坐上第一把交椅,而他当上头领以后,梁山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众好汉都纷纷前往投靠,实力也是水涨船高。

王伦留下的一帮兄弟就是帮乌合之众,实力一般,此后在排名上也较为靠后,所以在实力上,晁盖等人算得上是梁山的第一代,这里面有吴用、林冲、阮氏三兄弟等人。而在派系上,他们也在此后随着宋江的上位,就此成为了梁山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派系。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而这第二大派系实际上指的是中期加入梁山的这13个人,他们分别是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李忠等人。

这几人在此前身上都备有官司,因此早早便落草为寇了,比如说李忠、周通二人,原本就在桃花山落草为寇,期间鲁智深还和他们大战过一场。而鲁智深此后也和武松、杨志等人在二龙山当起了山大王。至于史进他们,原本也在少华山一带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因此这13个人,实际上原本就是各山寨的头领精英,他们的加入,使得梁山实力又上了一层楼。而这13人原本就认识,比如说,鲁智深在打死镇关西之前就结识了史进、李忠,因此他们加入梁山以后,关系上也更加亲近。既然这13人是一个派系,那么肯定得有一个领导人,而鲁智深就是众人的领导人。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说起鲁智深,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小说中他占的篇幅也比较多。早先的时候,鲁达原本和林冲等人一样都是吃官家饭的,为人仗义,性格好爽,喜欢结交朋友。而他此后因为帮金翠兰父女两出气,打死了当地恶霸镇关西。

为此他丢了官职,还差点儿成了阶下囚,无奈之下只能跑到庙里去当和尚,并且在此后和武松等人在二龙山当起了山大王。

而话又说回来,鲁智深他们在各自的山头劫富济贫,和官府作对,日子虽然快哉,但终究只是小打小闹。此后随着梁山的势力日益壮大,而且其中还有他们的好友,比如说林冲等人,他们自然也随大流加入了梁山。而这13人上了梁山以后,随即便得到重用,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皆担任了大头领,而且排名靠前。

再来说说他们和宋江的关系,小说中说双方关系都较为和睦,似亲兄弟一般,鲁智深等人对宋江十分敬佩,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在梁山,尽管大家明面上关系和睦,但在私底下其实非常微妙。晁盖死后,宋江在众人的推举下坐上了头把交椅。而这13人在梁山中影响力颇大,宋江当上山寨头领以后自然不敢轻视他们。

而此后双方还因为一件事产生了矛盾嫌隙,这件事就是招安。我们知道宋江和晁盖不同,他当上头领以后主张的就是招安。当然这不是说他想要当官,而是忠君思想所致,所以就是闹得再大,还是认同大宋朝的统治。还有一点是他当了头领以后,需要考虑山寨的未来,如果朝廷真心招安,倒也是一个理想归宿,因此他才会不顾众兄弟反对而推行此事。而刚好此后朝廷吃了几场败仗,于是便准备招安他们。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然而在梁山内部,关于招安一事却有很大分歧。梁山中不少人此前就遭受过奸臣迫害,比如说林冲等人,他们对朝廷恨之入骨,根本就不相信统治者会真心招安他们。所以当宋江提出招安一事时,他们自然是极力反对。而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也包括鲁智深和武松等人。这13人中其实很大一部分都反对招安,因此第一派系和第二派系也因此产生了嫌隙。

事实上林冲和鲁智深他们有着过命的交情,因此在反对招安一事上,大家都站在统一战线上。既然站出来反对自己,宋江自然不会喜欢这些人,只不过大家没有撕破脸皮罢了。而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朝廷只不过是想借招安一事来削弱梁山实力罢了。梁山在接受招安以后出兵替朝廷去平乱,很多弟兄死在了战乱之中,导致梁山势力大打折扣。

梁山的另一派系,虽只有13个人,但连宋江也不敢轻视

而最后这13人不少都死在了平乱途中,比如说杨志、李忠、周通等人,武松也在最后一战失去了手臂。而班师回朝以后,活下来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接受朝廷招安,比如说鲁智深、武松等人回到寺庙中烧香拜佛,前者不久便圆寂了,留下了一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令人感慨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