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为何没有被北宋吞掉?

张澜_ATM


知史局【2018】总第283期

北宋坐定天下之后,就是想玩儿。它谁也不想吞没,谁也吞没不了,实在要吞没,那它只能吞没自己。

军事起家的赵宋,深知军事之厉害,故尔特别恐惧军事。对内,对军事家们一律不大喜欢,或削权,或弱化。生怕在自己这里出现一个“陈桥兵变”对外,能妥协就妥协,要的是一个安宁的日子。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西夏的李氏亲族全部押到京城,准备彻底剪除这一西北的虎狼窝。这本来应是上策,弄到京城,或同化,或赐坛毒酒啥地将他“喝”没有,作为封建王朝政治,都是正常,正如他哥赵匡胤所强调指出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然而,弟弟毕竟不是哥哥,虽为一母所生,竟大有不同。李家有个后生李继迁,脑子好用,认为此去东京不但没好果子吃,怕是连好酒也不会有。于是,在途中找个理由比如上卫生间方便之类,逃进了茫茫大草原。

这其实,问题就很大了,但赵光义等人认为这事不大,他们认为小鱼翻不起大浪。没在乎。其实当时宜将剩勇追穷冠,就没有让西夏耗得死去活来的悲剧后来。

北宋忙于统一中原后的享乐,西夏则于一直精励图治

李继迁实在是个人物,逃走之后,在短短几年内,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他迅速崛起了。有钱有兵马,称雄一方。

三年后,雍熙二年(985),李继迁率部诱杀宋将曹光实,进而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等于向北宋宣战了。至道二年(996)3月,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赵光义这时想起来生气了,并且大怒,他派五路大部队进攻夏,结果,全部大败。

连气带箭伤,一年后,宋太宗崩了,儿子真宗赵恒即位。这也是一个没什么刚性的人,著名的句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是出自他之口,足见他的精神世界与理想追求。他虽有亲征辽的大动作,但却不过是作样子,每在胜券在握的形势下,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如“澶渊之盟”这次对西夏也一样,他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看上去是大度,其实是胆小,他等于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那李继迁当然也就没什么客气的了。

北宋依然享乐,真宗练书法,仁宗搞土地兼并,“庆历新政”与真宗亲征一样,就是个样子。西夏仍在追求进步。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政治上实行民族大联合,西夏政治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并且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更厉害的是,夏毅宗继位后实行一次改革,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对外方面,与宋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

北宋的妥协没有换来和平,此后战争仍然不断,双方互有胜负。北宋元丰四年(1081)永乐城之战,宋军惨败。北宋绍圣五年(1098)平夏城之战,西夏惨败,小梁太后差点被活捉。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年(1099)在辽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谈,西夏向宋朝请罪,而北宋居然与之握手言和。说得好听一点是热爱和平,但和平不是爱出来的。说得难听一点,是再次放虎归山,以图自己一时之乐。西夏此后至有127年的时间,盘踞于西北,并作为一般势力始终威胁北宋。

幸亏同期有辽、金、蒙古在那里牵制西夏,并最后由成吉思汗灭了他。不然,北宋不但不能吞了西夏,很可能被西夏吞没了

一个重文轻武苟且偷安的王朝,在那个龙争虎斗的时代,不能吞没谁,只能被谁吞没。纵观北宋一朝,再加上南宋一朝,归结一句东北土语“活得憋屈”


知史局


西夏为何成为北宋心腹大患始终没能铲除,后来能成为西北的一棵常青树,原因是多方面的。


北宋初期,国势与兵威大盛,作为依附于中原王朝的党项李家割据政权,对于回归是有意向的,主动和宋庭接触,人家李家人还主动朝见了宋太宗,哪知北宋还想玩消灭割据政权那一套,动歪脑筋,归顺不说还叫人家带着全家老小到开封,这就把事情做绝了。于是,有一个人,叫李继迁,果断叛宋,做了孤胆英雄,玩起了游击战,宋军被折腾得七荤八素,再加之,宋对辽军事受挫,更没精力跟李继迁玩了,宋真宗干脆赏他做定难军节度使,安抚一下了。


于是党项人就在宋人无奈的眼光下开始开疆拓土了,李德明时期,全力向西打,给自己拓展了宽阔的战略纵深,整个丝绸之路黄金地带都在党项人手里了。再接着,李元昊时期,建国称皇帝了,西夏国势日佳,而宋真宗以后的宋军,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但是,纵使如此,北宋还是不改初衷,于神宗年间趁着西夏内乱下黑手,几路大军气势汹汹朝西夏而去,再后来政和四年、宣和元年的大胜,直接把西夏打得哭爹喊娘,但宋还是灭不了它,因为,党项人游击战发家,国土有战略纵深,老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那套,好家伙,想灭你代价太大,于是北宋让西夏求个饶就放了。



西夏呢,军事实力真的不弱,真的是大刺头,别说北宋了,连辽国都在它手里吃了大亏,当年,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深入西夏境内400多里,也是大败而回,狼狈不堪。就算末期,蒙古人揍西夏,西夏也是扛了二十三年之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折在了西夏,成吉思汗怎么挂的(有说是落马受伤而死,有说是中了西夏毒箭,还有说是被西夏王妃刺杀或者被咬掉了生殖器),总之,成吉思汗死在西夏是毋庸置疑了,梁子结大了,蒙古士兵和唐古特是结下了死仇了(唐古特就是党项人的称呼)。你看看,这实力,北宋也是为之奈何,再加上后来金人来了,宋朝的西夏梦也就破了。



西夏能扛下来,还得得益于它的左右逢迎之术,在宋辽之间,一边对北宋示好,一边还亲辽,在两个鸡蛋上跳舞,跳得好是辛苦,虽然称了帝,但天天做孙子,空有其名,以至于元朝修史书,都懒得把这个上不了台面的国家算上,有宋辽金史,偏偏没有西夏史(不排除是因为折了大汗公报私仇)。

你说你当孙子也算了,偏偏你又不是个软柿子,一打你就耍流氓,不理你你又来找事,吃亏了就摇尾巴,北宋也无可奈何。

总之,西夏能存,首先打铁要靠本身硬,说的是实力,另一个,就得益于他的灵活的外交政策,还有就是北宋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失误。


那年那兔这些事


西夏领土本来是唐朝提供给党项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后来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党项人也趁机扩大地盘。

五代十国,党项一向奉中原王朝为主,对中原称臣,从而避免战乱,并获得赏赐。

到宋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却宽宥了西北少数民族。宋太宗时又想要削藩,党项却逃了。当时宋王朝并没有把这些西北少数民族部落放在心上,结果党项开始对辽称臣,并攻打宋朝西北地区。宋太宗的多次围剿,全部失败。到宋真宗时,宋朝选择息事宁人,割了一部分西北领土给党项,党项也相当于获得了独立权,不过此时西夏并没称帝。

独立后的西夏却并未领宋朝的情,依旧大肆扩张。宋真宗咸平五年,西夏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到西夏李德明继位后,对辽宋称臣,同时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族的生存空间。

宋宝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之后西夏内乱,宋神宗发兵攻夏,但败多胜少。女真崛起,西夏向金称臣,并获得了大量赏地,领土达到顶峰。

所以,综合来看,不是宋不想灭夏,而是奉行重文抑武的大宋,根本没有能力灭掉西夏。


勒忧


感觉北宋对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宽容的政策。别说西夏,连大理这样的国家北宋也没有去搭理。也许正因为如此,经济也高度发达,但军事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