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瀝,一個商貿重鎮的40年風雲路!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39年前,“香港內衣大王”羅傑倫,在鹽步投建大瀝首家港資製衣廠時,一定不會想到這裡未來會成為“中國內衣名鎮”。

26年前,港商鄺匯珍在大瀝創辦亞洲鋁材廠時,也未曾料到,這裡會成為聞名全國的“中國鋁材第一鎮”,如今,全球已建成的十大高層建築中,有五座選用大瀝出產的鋁材。

30年前,劉伯琪在黃岐辦大轉彎夾板市場時,也沒有想到,他所選的廣佛路兩側,會成為38個專業市場的聚集地,年交易額超過6000億元,產品輻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改革開放四十年裡,在珠三角城鎮發展史上,大瀝始終是個帶頭衝鋒的“勇士”,從城鎮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到如今95.9平方公里;從1979年居民儲蓄存款607萬元,到2016年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超1200億元……

過去四十年,大瀝“以港為師”“以路為馬”,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將一個廣佛腹地的農業鎮,締造成為一座經濟總量不輸國內一些地級市的經濟重鎮,造就了南海最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家群體,也創造了珠三角歷史上別具一格的城鎮成長路。

12月5日,大瀝鎮將全球路演的第四站,放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畔,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新起點上,商貿重鎮大瀝主動擁抱世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開放的姿態進擊世界擁抱未來。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因商而興 發軔於“馬路經濟”的商貿重鎮

站在省佛通衢的五眼橋上,往東走是千年商埠廣州沙面,西行則直通佛山南海大瀝,而這獨特的地緣優勢,也造就了大瀝的商貿基因。

大瀝“因商而興”的故事,可追溯到500多年前。大瀝的圩市最早載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成書的《永樂大典》。“近來似城郭,茶肆酒樓新。”清代學者胡方一首描繪鹽步墟市的小詩,就描繪了清初從省佛通衢沿線的鹽步墟盛景。據《南海縣誌》記載,明清兩代,大瀝、鹽步、黃岐曾出現的圩市共達16個。

當經商的種子遇上改革開放的春風,便催生了一派繁榮的蓬勃春色。1979年,香港內衣大王羅傑倫投資建設了大瀝第一家港資製衣廠——鹽步麗施胸圍廠;1982年,旅港鄉親林亮創辦了大瀝第一家港資玩具廠——鹽步塑料玩具廠;1989年,南海第一家港資獨資企業嘉擴紙品有限公司在黃岐誕生;1992年,港商鄺匯珍創辦的亞洲鋁材廠在大瀝開業……

在這樣的氛圍下,一批天性敏感、敢闖敢幹的大瀝人,也開始冒出來創業。1984年,大瀝人鄺錦華、梁灼林等人開辦的謝邊鋁材廠,沒錢買金屬擠壓機就用塑料擠壓機“頂上”。他們用簡陋的熔爐、粗放的工藝上馬,開啟了大瀝有色金屬製造業發展的篇章。1988年,從鹽步麗施胸圍廠這座“黃埔軍校”畢業的吳豔芬開始創業,投資5000元買了三臺縫紉機,開起夫妻作坊做內衣。第二年,何炳祥也加入到創辦內衣廠的行列。

二十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大瀝、鹽步、黃岐的中心城區不斷擴展,工廠、商鋪、住宅持續增加,集中在公路兩旁的商貿活動活躍起來,催生了大瀝的“馬路經濟”。

當時,廣佛之間還未通高速,廣佛公路是來往兩地的必經之路。來自四川、廣西、重慶甚至海南的汽車,都得通過廣佛公路前往廣州,大瀝成了廣佛之間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在那個物資奇缺的年代,從外地來的卡車司機們在廣州卸完貨,為了不空載,大都喜歡在經過大瀝時拉點貨物帶回去。

大瀝人似乎從來都知道什麼好賣。以摩托車市場為例,1985年大瀝供銷社開了摩托車門店,“政策放寬了,大家慢慢有了錢,當時我們有間華僑商店,華僑每人有一個指標,就是可從外面帶輛摩托車回來,華僑商店向他們收購的摩托車,一放到店裡很快就被買走”。當時大瀝供銷社的負責人黎紹英說,最高峰的時候門店達到35家,一個店每天可以創下銷售近400輛摩托車的紀錄,而光嘉陵這一個牌子的摩托一年就賣出1萬輛。

從第一個由大瀝供銷社投資的菸草專業市場開始,再到摩托車市場、電器市場、布匹市場等眾多專業市場沿著廣佛路次第鋪開,部分專業市場在當時的珠三角乃至全中國都小有名氣。

如今,一條16.5公里的廣佛路,聚集著38個各類專業市場,6萬多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過6000億元,產品輻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南國小商品城工作的黎展鵬感嘆:“在大瀝廣佛路走一趟,一個人一輩子所需的生活用品都能採購到。”

正是在這樣的積澱下,大瀝成為聞名全國的“中國有色金屬名鎮”“中國內衣名鎮”“中國商貿名鎮”。

與城共舞 邁向全球舞臺的新道路與新徵程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二十年裡,是工業化主導著大瀝城市化的進程,這個階段的發展常被貼上“粗放”的標籤,而後大瀝鎮的經濟發展開始與城市共舞,大瀝鎮整體也從專業鎮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

2010年9月,大瀝出臺該鎮“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做強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鋁材、有色金屬、內衣、五金機械、傢俱等行業會展經濟;強化品牌戰略,加快電子商貿、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平臺建設,促進傳統產業和專業市場從現場、現貨、現金的“三現”交易向展貿一體化、物流現代化、商貿電子化的“三化”方向提升,推動大瀝商貿深度參與全球貿易。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在這個戰略指引下,大瀝鎮的有色金屬、內衣、商貿業發展質量得到提升。2013年11月,大瀝鎮籌建廣東省第一個有色金屬原材料現貨交易平臺,並出臺了《大瀝鎮扶持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建設和發展實施細則》,包含設立企業專項獎勵等政策,助推有色金屬企業做大做強。2014年初,大瀝鎮提出培育壯大產業金融,實施“金屬+金融”的“雙金”戰略,再造有色金屬產業新優勢。同年3月,廣東有色金屬交易平臺運營,通過電子交易系統,為“場內交易”雙方提供供求對接、合同訂立、履約監管、資金結算、供應鏈融資、倉儲物流、質量檢測和糾紛處理等服務,從而破解了以往異地結算的難題,2017年平臺交易額超千億元。

2017年3月,在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建設暨2016年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發佈會上,“南海鋁材”區域品牌估值為162.33億元,位居全國百強榜第25位;“鹽步內衣”區域品牌估值為65.86億元,位居全國產業區域百強榜第65位。

在此期間大瀝的城市形態也不斷刷新。2012年,大瀝鎮啟動全面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提出5年建設100棟高層樓宇。五年過去後,大瀝鎮新建高層樓宇超過120棟,中軸核心區、海北片區、大瀝南片區加速崛起,城市“顏值”不斷刷新。

過去,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所在的聯滘片區是有名的“垃圾村”,經過幾輪城市升級改造,廣佛智城、九龍公園、永旺夢樂城、有色金屬企業總部樓群等建築相繼落成,支撐廣佛國際商貿城成為遠近聞名的商貿核心區。

進入新時代,大瀝鎮黨委緊密圍繞南海區委“傳承品質成就品牌”的工作主線,主動擁抱“互聯網+”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球戰略,引領產業城市形態實現進一步跨越。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升溫,在南海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的大背景下,作為主戰場之一的大瀝鎮提出了“全球”戰略,建設全球創客小鎮和全球產品跨界創新中心,不僅迎來了IOD國際設計峰會、第五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等一系列國際性大會和項目的落地,更自信地到廣州、深圳、香港等地進行全球路演,進一步邁向全球舞臺加速聚集資源。

擁抱美好

創新路徑構建美好生態

發展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大瀝從來沒有忘卻過這個初衷。當高樓大廈如竹筍般拔地而起,當柏油馬路代替此前的田邊小徑,當轎車快速成長為家家戶戶的代步工具,當越來越多的非戶籍人口湧入大瀝的社區……大瀝也不斷創新讓城市附上更美好的含義。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面對此前在經濟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短板,大瀝鎮很早就開始通過多種手段扭轉局面。

從2007年開始,大瀝鎮便掀起了多場行業整治,從廢舊塑料到小熔鑄企業,從陶瓷行業到布匹水洗行業,從傢俱、酸洗行業,到鋁型材及金屬表面處理行業,一場場大大小小的環境保衛戰,從源頭上減少了汙水的產生。

此外,大瀝鎮還自2008年始至今斥資18億元,推進了270公里汙水管網的建設,佔南海截汙管網的三分之一,同時也積極推進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如今轄區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已達19.5萬噸,這個舉措正從源頭上改變著全鎮的排汙生態。

不僅如此,2014年大瀝鎮還順勢推出《大瀝鎮美城美家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旨在通過政府建設資金引導,撬動農村社區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之後一條條村路得到優化,一個個街心公園被建起,一批批公園綠地實現升級,大瀝居民的公共生態空間多了。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現在大家日子都富裕了,就更加註重環境和身體。”家住鳳池社區的關影紅,是一位“太極達人”,已經練了近30年太極的她,眼看著鳳池社區的環境一天比一天靚,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美,她說:“90年代我剛學太極時,經常去鎮上的廣場練,後來村裡的廣場公園建好了,就不用走那麼遠了。”

大瀝追求生態美的步伐從未停止。去年11月7日,大瀝鎮舉行了“花滿瀝城”行動啟動儀式,以“提品質、優環境”為總目標,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打造“花滿瀝城”的城市品牌。“歐洲的小鎮建築很有韻味,市民喜愛在屋前、屋後、屋頂及陽臺、窗臺種養花草,讓小鎮顯得美麗、浪漫、宜居,這也是歐洲居民文明素質的體現。”大瀝鎮委書記劉浩文說,正是鑑於這些經驗,大瀝希望引導市民逐步轉變思想觀念,培養種植花草的習慣,達到扮靚城市、以花育人、共治共享的目的。

一年來,城市的發展變化在這裡上演著:隨著幾條樣板路的建設完成,“一路一品種,一季一花色”有了初步的輪廓;燦爛的花海,讓人們在家門口看到了繽紛景色;街頭巷尾或是微信群中,人們熱議的是種花養花的知識,越來越多的美麗庭院出現在各個社區……這場美麗行動,漸漸為大瀝這個過往有著“硬朗”形象的經濟重鎮,注入了更多浪漫、溫情、文明的色彩,改變著這裡的城與人。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暖心服務構築幸福生活

多年的迅猛發展,也讓大瀝的人口大增。如今,在大瀝生活、經商的人口超過90萬人,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匯聚於此,外來人口總量甚至超過本地人口,如何提供精細化的社會服務,覆蓋到結構複雜的各類人群,也是大瀝鎮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從2010年前後,大瀝鎮便開始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外來社會組織與本地社會組織不斷碰撞,使得大瀝的社會服務水平日漸提高,如今專業社會服務已經覆蓋每一個社區。目前,大瀝鎮還以打造“七一空間”“新南海人夢家圓”“龍湖學苑”“新大瀝人共融·家”這四大綜合服務體,以及32個社區服務站點的服務佈局,面向社區的長者、青少年、婦女家庭提供心理疏導、社交康樂、關係調適以及能力提升等多樣化的服務,累計服務達17多萬人次,培育3600多名義工。

老家在肇慶廣寧的任淑明,與家人數年前落戶大瀝鎮嘉怡社區。一開始,她總害怕自己會難以融入本地人的“圈子”。無意中得知社區一個叫“新南海人夢家圓”的地方有舞蹈室,喜歡跳舞的她前往瞭解過後,便漸漸成為了那裡的“常客”。現在,任淑明每天都會和街坊們約好一起練舞,有時還會一起結伴參加各種社區義演。這讓她覺得,雖然她是一名“新瀝人”,但對這裡已產生了歸屬感。

在接觸中融入,在碰撞中愛上,不少像任淑明這樣的新大瀝人,正在對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釋放出熱愛。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大瀝還引入香港模式,在社區掛牌成立街坊會,開創了互助式社區服務的新路徑,如今街坊會已成為大瀝社會服務的新力量。

黨員在大瀝社會服務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年,一場普及全鎮的行動在大瀝拉開,這項以黨建引領為主旨的暖心工程,正在成為大瀝的一個品牌活動。

8月26日上午,在瀝東社區龍腹村,行動不便需長居家中的榮叔夫婦,收到了“紅馬甲”帶來的輪椅、蚊帳等用品,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幾乎同一時間,在鹽步的華夏社區,腿腳有些不便的居民阿平,再也不用擔心上廁所會摔倒,因為學過水電工知識的“紅馬甲”幫他在廁所裝了個扶手。

“行在身邊,暖在心中”,“紅馬甲”背上的八個大字透露著此次行動的意義。在那一日,大瀝組織來自機關、事業後勤單位、社區黨組織的1500多名黨員深入各個社區,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心理輔導、家居清潔、無障礙設施安裝、花卉種植、舊房修葺、醫療服務、安全隱患排查以及“愛心一餐飯”等20多項暖心服務。

這場行動不僅暖了群眾的心,也讓黨員找到了踐行入黨誓言的最佳切入口。以實實在在的服務,黨員更能獲得群眾的信賴與支持,從而加速黨群關係的融合。

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輝煌鉅變。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大瀝人奮發有為、先行一步,書寫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時代篇章。12月5日,大瀝鎮政府攜大瀝知名企業家及項目負責人,來到有著“全球貿易中心”“全球金融中心”美譽的香港進行路演,“我們希望藉助香港貿易發展局、阿里巴巴新外貿本土化服務中心、金口岸外貿服務公司等,建立第三方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國際商家提供翻譯、導購、通關、法務、外匯結算、退稅、物流、金融等一站式國際貿易服務。”大瀝鎮鎮長黃偉明用一場精彩的演講,向世界闡述著大瀝這個商貿重鎮向世界進發的新思路,也開啟了新時代大瀝創造奇蹟的新徵程。

親歷者說

1200元創業 實現百億企業夢

林治平是改革開放四十年裡,大瀝“出產”的精英企業家之一。出生於大瀝普通家庭的林治平,在1985年也就是他14歲那年,決定放棄原本成績優異的學業下海經商。林治平的這一決定,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和惋惜。只有父親給了他最大的支持——變賣家裡值錢的家當,為林治平湊齊了1200元。

拿著這筆來之不易的創業資金,林治平開始到當時大瀝最繁華的商業街——興隆大街尋找商機。經過細心觀察,林治平找到了一個切入點——賣錄音磁帶。“當時整個大瀝只有一家賣磁帶,所以我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於是,林治平開始在街頭擺地攤售賣,“別人賣十多元一盒,我只賣十元錢。”林治平的生意一下就紅火起來。

為了拿到更多便宜貨,林治平每隔兩三天就要從大瀝騎自行車到東莞拿貨。為了不耽誤生意,林治平經常傍晚時候騎車出發,凌晨到達東莞後,便蹲在人家店門口等候。“一拿了貨就立馬回來,剛好又趕上擺攤時間。”7個月後,他便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萬元。

“但我覺得我的命運不該如此,還可以有所改變。”林治平說。因此,賺到錢後的他到了一家鋼材貿易部,打起了免費工,還搶著做最髒、最累的活。付出總有回報,經過一年的考察,老闆給了林治平一個機會,也讓他利用這個全新的商機,賺到了13萬元。

但林治平沒有止步於此。1992年,鋁型材廠陸續在大瀝冒出。一向有著敏銳觸覺的林治平決定代理鋁型材擠壓機。可是該去哪尋找合適的機器來源呢?這時,林治平想起曾經接待過一位經營鋁型材擠壓機的朋友,為此他特地飛赴無錫,向朋友尋求幫助。

“到那之後才發現,機器都太貴了。”正當林治平準備失望而歸時,朋友卻告訴他,可以用出廠價30%的價格把機器出售給他。既有貨源也有商機,回到大瀝後,林治平立馬在大瀝廣播站打出了第一支廣告。“那段時間,我的電話每天都會被打爆。”林治平說,幾個月後,他便賺到了1700多萬元。

逐夢之路還在繼續。大瀝經濟建設和城市化發展的連年提速,讓林治平看到了南海金融業和商業所擁有的廣闊前景。2001年,30歲的林治平決定繼續轉型升級,大膽承接了大瀝政府的三舊改造項目,並在2003年建成了大瀝第一個地標性商業項目——南海新都會購物中心。

同年,廣東信盈投資有限公司也應運而生。2008年,中盈地產成立,並在2013年收購了廣東省最大保險連鎖銷售企業之一的“萬誠保險”……林治平的“企業夢”開始逐漸變為現實。“我只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還有能出自於大瀝這個包容性這麼強的好地方。在大瀝只要你夠勤快,就有機會實現你的夢想。”林治平說。

雖然擁有著價值百億元的企業,但林治平還是打算紮根大瀝。“大瀝是我追夢、實現幸福的地方,我的根和魂都在大瀝。”林治平說,下一步還打算將旗下的商業綜合體向產業綜合體轉變,迎接更多的挑戰。

特寫

鳳池:鄉村振興的大瀝樣本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裡,大瀝湧現出不少鄉村振興的典範,鳳池社區便是其中的代表。

鳳池社區位於321、325國道與禪炭公路的交匯處,轄區總面積1.45平方公里,2017年經聯社、經濟社兩級純收入13665萬元,村民股份分紅位南海前列,在這裡,你能看到一幅住有美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出門見綠、和美幸福的美好生活畫面。

村民最喜歡沿著鳳池中路走,因為能看見古色古香的鳳東公園以及四季有花的鳳西公園。很多初來鳳池的人都不知,有如此美麗環境的地方,竟然是一個農村社區,而看到來來往往的豪車和興旺的專業市場,則更加加深了他們的疑問。

鳳池究竟有怎樣的秘訣,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時間回到上世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鳳池的“發財樹”也是從那時開始冒了芽。在當時,頗具“商業頭腦”的鳳池人,開始種植西洋菜和芽菜。隨後,在1980年,鳳池還開辦了麻包廠。正是靠著這“兩菜一袋”,鳳池人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但真正能讓鳳池人腰包鼓起來的,還是鋁材產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工業發展的春風輕拂大瀝,鋁型材企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在大瀝這片熱土中冒出。其中,鳳池便成長出如堅美鋁材、鳳鋁鋁業等全國著名企業。

有了龍頭企業引領,商業市場也開始自發形成。為此,鳳池還藉助著廣雲路、禪炭公路、廣佛路交匯貫通的地利之便,成立了鳳池裝飾材料市場,並孕育了鳳池展會。至此,鳳池由曾經的單打獨鬥,開始向村委領導、經濟社全面運作進化,抱團發展第三產業。如今,鳳池集體經濟兩級年純收入達到一億多元,其中75%~80%來自專業市場的經營性收入。

讓我們把眼光再次聚焦當下。如今,帶著“對接廣交會,永不落幕展”的口號,以社區命名的大瀝鳳池鋁門窗建築裝飾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在今年的展會上,僅在4天時間內便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客流,現場成交額超過2億元。

鳳池所具有的強大基礎以及商貿潛力也逐漸被更多人所知。在今年的展會上,阿里巴巴1688電商服務中心佛山鳳池站簽約進駐。這是阿里巴巴在全國佈局的第二個電商服務中心。大瀝期望牽手巨頭磁聚更多商貿創新資源,推動傳統商貿向現代商貿轉型升級。

不僅如此,大瀝今年還成立了眾鋁聯產業鏈整合服務平臺,以及同樣致力於企業抱團發展的南海區全鋁家居行業協會。此外,被稱為“全鋁家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大瀝·中國全鋁家居指數也同步上線……鳳池的鋁材產業還將有更多騰飛的機會。

在充滿機會的鳳池“熱土”,騰飛起來的除了產業外,還有這裡的環境。

春暖花開之際,在鳳池社區裡,只需沿著鳳池中路,穿過古色古香的鳳東公園,便能在鳳西公園裡,看見大片的“黃色花海”。開得燦爛的黃花風鈴木,再加上火紅的木棉花、斑斕的三色堇,只需漫步鳳西公園中,便能欣賞到一幅春意盎然的花色畫卷。

看完五彩斑斕的花色畫卷,還可以到鳳池社區的“紫荊一條街”瞧瞧。此時金鳳二路兩旁的宮粉紫荊正值花期,粉中透白的花朵把道路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而這正是大瀝實施“花滿瀝城”行動所期望的效果。如今,鳳池社區藉助著大瀝建設美麗文明村居工作,為村居“顏值”加分。除了種植綠植外,鳳池還大力改造社區內的公廁等容易出現衛生死角的設施,更打造出一座仿古建築式的“五星級公廁”,從細節處著手改善鄉村環境,讓居民和訪客都能享受到整潔的環境。

不僅如此,作為美麗文明村居試點之一,鳳池還積極參與今年大瀝啟動的“家庭三亮”道德選樹系列活動,廣泛徵集好家風故事、好家訓,尋找“最美家庭”和“道德人物”,發現了不少隱藏在居民身邊的“無名榜樣”,一股文明新風正在鳳池社區中蔓延開來。

大沥,一个商贸重镇的40年风云路!

統籌/珠江時報記者趙豔麗

文/珠江時報記者趙豔麗、黃晴雯 通訊員關豔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