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灬小點
“功夫在詩外”!
看似不管、不關心成績,孩子成績反而優秀,其實,父母在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已經向孩子傾注了心血,孩子成績好,所需要的心力條件,已經引領、培養起來。
一個孩子怎樣才能成績好?——答案很簡單:有學習積極性、能主動學習,這樣的孩子,成績一定好。
那麼,怎樣讓孩子有學習動力,主動學習?
孩子小時,智慧的父母就進行了有意識的引導,比如:
· 培養孩子責任心
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不幫忙,不插手,讓孩子有責任心。
生活有責任心,對自己負責的最大好處是,長大後,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這樣就會主動學習,不等不靠,不懶惰。
· 幫孩子樹立夢想
引發孩子思考,幫孩子找一個遠大的,足以魂牽夢繞的夢想,這樣,孩子就會有足夠的激情和熱情去學習、去努力。
有夢想的牽掛,孩子自然會朝著目標努力,不用家長管,成績也會非常好。
所以說,有些家長表面看不關心孩子成績,實際,也是真的不關心,不用關心,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從精神高度引領和塑造孩子,孩子有足夠的心理能量做支撐,完全能自主學習,成績優秀是水到渠成的事,當然不必為成績犯愁了!
向這樣的智慧家長學習!
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父母對孩子大撒把,不管不顧,一般而言孩子的學習很少有好的。僅以我周圍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而言,學霸基本都是父母未雨綢繆及早為孩子進行學業規劃的結果。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我身邊就有兩個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一個小飯館麵食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兩個都是打工一族,丈夫小飯館打工,妻子賣菜,夫妻倆整天早出晚歸,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夫妻倆也沒有為孩子做過任何學習規劃。但這樣大撒把不管不顧,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卻很高。現在孩子正在上初一,學習的勤奮程度達到了讓父母煩惱的程度:孩子每天晚上12:30睡覺,這麼晚睡覺,除了要做作業,孩子還要拿出相當多的時間對一天的主課、副課(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進行知識點總結和複習。孩子每天早上4:30起床,起床後就開始背誦各科的知識點。父母擔心這樣高強度的學習孩子身體受不了,幾次三番勸阻孩子不要這麼拼,但孩子依然執意而為。當然,孩子的學習很好,基本全年級的前幾名。
案例二:出租車師傅家的孩子,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丈夫開出租,妻子打臨時工,家庭收入較低,基本屬於“月月光”狀態。孩子從小的學習夫妻倆基本沒怎麼管,對於孩子每次的成績也基本不太在意。孩子在小學學習一般,但升入初中後,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勤奮程度都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是節節高,初中升高中,中考成績超出了市重點高中幾十分。
結合這兩個案例,我個人覺得有些孩子“不用管”的學習動力不外乎幾個原因:第一、改名底層家庭命運的動力;第二、興趣動因,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愛學習和鑽研,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第三、較強的好勝心心理,凡事不甘於居人後。學生時代,學習成績和排名無疑為這種好勝心提供了最佳的舞臺。
總之,“不管不顧”,沒有外力推動下學習依舊出色的孩子,學習更多基於一種“內生型”動因,這樣的孩子對待學習是主動進取型的;與外力推動、處於被動型學習狀態的孩子,這類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可期待的成就往往也會更高。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現身說法。
我小學的時候成績比較差,在同學們都考雙百九十多分的時候,我語文也就考個80多分,數學大多數都是70多分,為什麼呢?因為煩我媽,不想好好學··
我媽媽小學畢業,每天一定要監督 我寫作業,寫完的作業一定要給她檢查,每次寫作業的時候,站在我身後,一寫錯或者寫得不規範,馬上就嘮叨說:“你這寫的什麼?擦掉重寫!”每次寫作業都要磨蹭好久,等她不站在我身後時,就快速的寫完,寧願拿給她檢查,一到檢查作業,先開始質疑我是不是做完所有作業,再質疑我的正確率,最後批評一頓!
當時就特別討厭我媽這種行為,你要我好好學,我就給你唱反調,刺激了我當時對學習的逆反心理。
等到了初中,剛初一叛逆期撞上更年期,幾乎是三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但到後面媽媽已經看不懂我的作業,無奈只能放手“不管”,但她仍然會督促我每天按時完成作業、預習,短短兩年時間,母女兩的關係緩和了,成績穩步上升,最後以全校第二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考上理想的大學。
不過,現在大多數的家長學歷都挺高的,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其實也很糾結,既想管又怕管,所以很焦慮,被孩子作業氣得心肌梗塞的父母不少!
所謂的“不管”,不是說一味的放縱不管,而是不要事事插手孩子學習,而是要有目的規劃地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給孩子學習的自由,慢慢的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那時才是
家長啥都不管,孩子成績依然不會差,這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甜甜圈伐木累
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是管出來的。
我先舉個例子,我的同學,夫妻倆都是老師,她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同學說每天都很忙,哪有空管孩子的學習,都是孩子按照老師說的,讓做作業就做,不讓做就玩,成績不是很好,到了高中成績就特別好了。
另一個小學同學,夫妻倆都是初中畢業,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給孩子請家教,給孩子報輔導班,每天晚上都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就在中間,上不去,夫妻倆又著急了,只要是看到孩子就嘮叨,學習啊,你看看那個誰,學習怎麼好呢?結果是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家長管的越多,孩子就以為學習是給家長學的,而不是給自己學的。
學習本來就是枯燥的事情,如果找不到學習的動力,是很難把學習提高上去。
曾經有人提出,把學習當做興趣,孩子自己就去學。家長不管,孩子就會感覺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知識很有趣。
家長介入,孩子就有應付家長的心裡,很難有學習的動力。
就說這些吧,我總感覺學習的好與不好,與管無關。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家長不管成績差,家長管的那個階段,成績就好。
謝謝您的關注,我說不好。
豬媽看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兩個截然相反的例子。
男生小王:媽媽是小學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從小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視。
小學時,把孩子安排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全天侯地在自己眼皮底下學習、生活。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初中三年,小王成績穩在年級前十。他媽媽經常在家長會上給我們做報告,說她的知識水平已不足以輔導孩子學習了,可是她仍然全情投入,和孩子一起學習。
比如說英語,小王媽媽自己先查詞典,把意思全部弄懂,再把所有新單詞的音標和漢語標註下來,便於孩子學習,有時還和孩子一起背誦課文。
她做的這些讓我們這些“懶”媽媽們汗顏,一度以她為榜樣(幸虧我沒堅持兩天就放棄了)。
到了高中,小王媽媽徹底幫不了他了,可小王的獨立學習能力幾乎為零。離開了媽媽的幫助,小王的學習亂成一團糟,成績直線下降,從入學時的年級前二十名(共1300名學生),降到班級三、四十名。
他媽媽無法接受,那麼優秀的兒子,成績怎麼越來越差。經常找老師輔導,上各種補習班,但還是無濟於事。到了高二下學期,嚴重的焦慮和抑鬱導致小王無法正常上學,只好向學校請假,休學一年。
男生小馬: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在家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散步或去廣場跳舞,等他的作業寫的差不多,他們再回家給他聽寫、檢查背誦、查找資料。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獨立做完作業、難題也自己動腦子解決的差不多了,父母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
到了高中,父母徹底放手,小馬的學習完全靠他自己。在學校不懂的問老師、老師也解決不了的回家自己查電腦,至於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經驗自己制定總結了一大套,父母只是偶爾問問最近怎麼樣啊,學習累不累啊。這樣放手的結果,孩子的成績卻越來越好,從入學時的班級二十多名,躍升至年級二十多名。
孩子自主,父母減負。小學階段,家長基本都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親自陪在書桌旁,孩子每寫一個字、每做一道題,都在家長的嚴密監視下,很少有家長能在看到孩子寫錯字、做錯題的時候,管住自己的嘴而不去指正,大多數是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
在這個過程中,脾氣不好的家長,會在孩子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不停地嘮叨、催促、訓斥。結果,孩子學習效率越來越低、作業速度越來越慢。
脾氣好的家長雖然能平心靜氣、和顏悅色地給孩子講解,但時間長了孩子容易產生惰性,一遇到不會的就問家長,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甚至認為學習不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很大。
到了中學,孩子有了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家長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學習,只會讓他厭煩。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的,你一管我,我反而不想學了。如果再有脾氣不好的家長, 因為考試沒考好、成績有些下滑而對孩子訓斥打罵,那會使他們更加厭學,甚至逃學。
管的越多,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學習能力,越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從而缺少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父母的知識水平有限,不可能一直管到上大學,還不如早早地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自律性和責任感,這樣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家長也會越來越輕鬆。
快樂貓錚媽
為什麼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
首先,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先講講我自己吧,我讀小學的時候,經常在晚上做家庭作業。很多時候,我的父親和家裡的弟弟妹妹都睡覺了,而我主動拿出書本坐在桌前做家庭作業。有好幾次,母親看我這麼晚還要做作業,於是她就在旁邊靜靜地坐著陪我。我覺得母親坐在旁邊,自己反而不自在,於是就催她去睡覺了。從那以後,母親再也不陪我寫作業了,也不管我作業做不做,反正我自己會主動做的,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的。
而我親戚家的孩子建平就不一樣,他母親總是喊他寫作業,但他貪玩就是不聽母親的,因而經常捱罵。建平比我大一歲,他會抓魚,偶爾會送魚給我,換我作業給他看。小小年紀的我也不懂事,就把自己的作業經常給他看,結果建平的成績一塌糊塗。
其實,我認為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引導就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嚴,否則會抹殺孩子的靈性,讓孩子學習成績反而不好。
文海撈夢話育兒
兩種情況吧,第一是天資聰穎的,第二是家長管理方式得當。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女孩,就特別聰明,我們上課的時候都認真聽課做筆記,她就是一直趴在趴在桌子上,老師偶爾提個問題,她一樣能回答得特別好,然後她的成績一直是班裡第一名,那時候她的大學志願是清華。這種人,是真的天資聰明。隨便看看書,偶爾聽聽課,就能掌握老師教的這些知識。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比如,算看一本書,有的人一天就看完了,然後能記住大部分內容,然後有的人一個月也看不完,然後看完之後什麼也沒記住,這就是人天生的區別吧。這種就是可遇不可求了,孩子的智商也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效果不大。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家長看似不管,實際上是家長幫助孩子樹立了很明確的目標,激發了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孩子已經能夠自主的學習。家長就不需要在細節上費心。這就是別人看起來所謂的不管。
我女兒的班級裡有這樣一個孩子,現在三年級,他媽媽現在學習不怎麼用管,在小學之前,這個孩子就特別愛看書,閱讀能力非常棒,然後自己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所以對於學習,對於看書這些事,這個孩子都能自己完成。所以現在看起來媽媽是不怎麼管的,相對輕鬆。還有的媽媽是,現在每天管的特別多,但是由於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家長再費力,孩子的成績依然不很理想。所以學習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Veeyn
“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其實這種說話有點絕對了,並不是說家長越放開不管,孩子成績越好,準確的說應該是家長適當的放開手,孩子才會更愛學習。
就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我爸只有我和我弟弟兩個孩子,目前來說我上大學,我弟弟上初三。從小到大,在學習方面我爸媽從來沒有管過我,從來沒有逼著我學習,也從來沒有讓我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原因並不是因為我的成績好,而是我爸媽不想給我太大的壓力。他們說,孩子上學本來壓力就大,你如果再逼著孩子學習,上補習班,孩子壓力太大,反而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其實,我感覺父母說的挺對的,正是由於他們這樣適當的對我放開手,正式由於他們沒有給我施加太大的壓力,我才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去對待學習,才能夠進入自己夢想的大學。相反,如果父母逼得太緊,我感覺自己真的會崩潰!
但是,我上初三的弟弟就不一樣了。因為剛開始我弟弟上小學的時候,我爸媽也用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我弟弟,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越是放手不管,我弟弟成績越是下滑。沒辦法,我爸媽只好逼著學習,所以現在成績算是回來了一些。
所以說,學習上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要學會放手,當然該管還是要管,適當的壓力還是要有的,我相信這樣孩子的成績會更上一層樓!
國內那些事
作為一個從小家長不管學習,但是高考全校第二、從小成績不錯的人,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下這個問題。
回想我小時候,無論我是幾年級,我的父母就是我作業本的橡皮圖章,我讓籤啥就籤啥,比如“家長已檢查”。但是如果作業有錯誤,對不起,跟爸媽沒關係,你的作業你負責。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學習是我自己的事,不是爸媽的責任。而這種承擔後果的做法,對於培養我的學習內驅力十分重要。於是,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而不是為了家長學。
當然,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當我尋求幫助時,我的父母會幫我解決。但是在我小學四年級求助我爸爸一道數學題,他解錯之後,我遇到難題都自力更生了。這也鍛鍊了我的思考能力,不是麼?
鑫媽向前衝
現實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但如果你真認為家長對孩子教育放任不管,把所有事情都推給老師,那就大錯特錯。表面上雖然家長對孩子成績不聞不問,聽之任之,但實際上卻與班主任老師密切聯繫,密切關注孩子在學校動向,在給予孩子充分自我管理權力下,掌握大方向,看似不管,實際卻是全方位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寶。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面面俱到,什麼時間段幹什麼、什麼時間段休息等,孩子只是順從的去做,而不是我要去做什麼,我該去做什麼,我該怎麼去做,孩子被家長安排的看似挺充分,實際卻缺乏自我的“主動性”,一旦家長有事跟不上節奏,孩子便不知道去做什麼,學習節奏便會被打亂,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鍛;其次,孩子 “積極主動”學習和“被動安排”學習的效果截然相差很大,很多學生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做作業到凌晨十二點,而實際情況卻是孩子在磨洋工,氣的家長火冒三丈,而孩子被安排的結果自然而然的認為“熬過這個時間段就可以”,也就會出現越管學習越差,甚至影響自己和孩子的情感。
不知還有多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越俎代庖,認為孩子這安排的不合理、那安排的不合理,強制插手去安排。在我看來,孩子自我安排如果不合理,孩子自己會認識到,也會自己慢慢調節到位,不需要爸媽越俎代庖的代替去做,這個過程很重要,也是鍛鍊孩子能力的一個必須的過程,省略了這個過程,孩子越差勁、家長越努力,漸漸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成了:家長帶著孩子在跑道上長跑,孩子疲於應付,一旦放任不管,孩子左看看右看看,自然會迷失在長征的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