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天津地名中,以动物为名的有很多,比如南马集、马场道、养鱼池路等等,这些地名单看名字就能大概其猜出它的来历。今儿咱讲的这个地方,同样以动物为名,但其背后却带有一些神话色彩,它就是河西区黑牛城道。

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黑牛城道得名于黑牛城村,原黑牛城村的范围大概就在今天的黑牛城道以北,友谊路以西的谊诚公寓的位置。

据传说,黑牛城村的位置最早名为"琉璃城",此地在古代为退海之地,唐朝初年因"海进"而没入水中(又名海侵,是指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 ,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下降,导致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据民间老人回忆儿时所听到的传说,大约在清代中期,于黑牛城村南侧取土时,曾发现过大量的贝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这种说法。到了宋、辽对峙时期,辽国的萧太后命人在临水处筑城一座,阳光照射水面后,把城墙映照成蓝色,所以称为"琉璃城",后逐渐形成村落。

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黑牛城村之名,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的《天津县志》,之后又出现于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中。但那时黑牛城村不大,只有40多户人家,200多口居民,其实直到解放后,黑牛城村的规模也很小。

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关于黑牛城村之名的得来,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关于"黑牛城"的形成原因源自旧时当地村民的传说。

相传明代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而来的移民,到此处开荒种地。某日清晨,开荒的农民在晨雾中看到西南方有一群黑牛正在行进,雾散后便消失了,黑牛城村因而得名。

第二个传说,是说在建文二年(1400)九月,燕王朱棣率兵来到黑牛城一带并驻扎于此,当时的黑牛城称为"鬼城",因为此村庄附近没有太多耕地,多为乱葬岗,村中居民以替人迁坟为主业,因此得名。

夜间朱棣带兵巡营时,见一头硕大的黑牛正怒视自己的兵马,燕王想到自己征战以来,杀人无数,认为今天兵马过境,可能搅扰到附近的鬼神了,黑牛出现一是为了警示自己,二是为了保护百姓。于是燕王决定绕道而行,并告诫士兵不能祸害老百姓。村民得此消息无不称赞,在第二天集体跪在路边迎候朱棣。燕王见此,顺水推舟,便以"黑牛有灵"为名,将鬼城改为黑牛城了。

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这两种说法虽然无据可查,粗看甚至都有一些纰漏,但几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了黑牛城地名来历最主要的依据。

1949年1月天津刚解放时,黑牛城村周围都是稻田和荒地,到1949年7月黑牛城村建立了村公所。五十年代初期,黑牛城村仍旧是个破败的村落,100多户农民住的还是土坯房,村内只有一条土路连接东面的尖山和西边的纪庄子。1958年建天津宾馆时(当时叫河北宾馆,那时天津还没从河北省划出来),修建了友谊路和宾水道,黑牛城村才算有了正经能通往村外的道路。58年以后,因尖山、纪庄子污水改造而修建了黑牛城道。1986年8月建立了黑牛城街办事处。

天津河西区的这个地方,曾被大海淹没,最终因一头畜牲而得名

据说旧时在黑牛城村的西头,曾有一座黑牛石雕,石雕上刻着一首诗,出自清代道光年文人孙庆兰所著的《归去来集》,专门描写了"黑牛城古迹",各位读过之后,肯定能从中看到前文提到的种种传说的影子。

慢把津门古迹论,关西南望黑牛村。

平明晓雾潭光现,远透晴岚城影存。

渺渺女墙千树里,茫茫雉堞半云屯。

豁眸一带形无尽,说是唐时陷海痕。

明天你们想听哪个地名的故事啊?评论区给点建议好吗?哪个建议的点赞多,就优先写哪个…

我天天想题材想的脑袋疼,就跟各位每天不知道晚上做什么饭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