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天津地名中,以動物為名的有很多,比如南馬集、馬場道、養魚池路等等,這些地名單看名字就能大概其猜出它的來歷。今兒咱講的這個地方,同樣以動物為名,但其背後卻帶有一些神話色彩,它就是河西區黑牛城道。

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黑牛城道得名於黑牛城村,原黑牛城村的範圍大概就在今天的黑牛城道以北,友誼路以西的誼誠公寓的位置。

據傳說,黑牛城村的位置最早名為"琉璃城",此地在古代為退海之地,唐朝初年因"海進"而沒入水中(又名海侵,是指在相對短的地史時期內 ,海平面上升或陸地下降,導致海水侵入陸地的現象)。據民間老人回憶兒時所聽到的傳說,大約在清代中期,於黑牛城村南側取土時,曾發現過大量的貝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明這種說法。到了宋、遼對峙時期,遼國的蕭太后命人在臨水處築城一座,陽光照射水面後,把城牆映照成藍色,所以稱為"琉璃城",後逐漸形成村落。

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黑牛城村之名,最早出現於乾隆時期的《天津縣誌》,之後又出現於清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中。但那時黑牛城村不大,只有40多戶人家,200多口居民,其實直到解放後,黑牛城村的規模也很小。

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關於黑牛城村之名的得來,目前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關於"黑牛城"的形成原因源自舊時當地村民的傳說。

相傳明代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縣而來的移民,到此處開荒種地。某日清晨,開荒的農民在晨霧中看到西南方有一群黑牛正在行進,霧散後便消失了,黑牛城村因而得名。

第二個傳說,是說在建文二年(1400)九月,燕王朱棣率兵來到黑牛城一帶並駐紮於此,當時的黑牛城稱為"鬼城",因為此村莊附近沒有太多耕地,多為亂葬崗,村中居民以替人遷墳為主業,因此得名。

夜間朱棣帶兵巡營時,見一頭碩大的黑牛正怒視自己的兵馬,燕王想到自己征戰以來,殺人無數,認為今天兵馬過境,可能攪擾到附近的鬼神了,黑牛出現一是為了警示自己,二是為了保護百姓。於是燕王決定繞道而行,並告誡士兵不能禍害老百姓。村民得此消息無不稱讚,在第二天集體跪在路邊迎候朱棣。燕王見此,順水推舟,便以"黑牛有靈"為名,將鬼城改為黑牛城了。

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這兩種說法雖然無據可查,粗看甚至都有一些紕漏,但幾百年來它已經成為了黑牛城地名來歷最主要的依據。

1949年1月天津剛解放時,黑牛城村周圍都是稻田和荒地,到1949年7月黑牛城村建立了村公所。五十年代初期,黑牛城村仍舊是個破敗的村落,100多戶農民住的還是土坯房,村內只有一條土路連接東面的尖山和西邊的紀莊子。1958年建天津賓館時(當時叫河北賓館,那時天津還沒從河北省劃出來),修建了友誼路和賓水道,黑牛城村才算有了正經能通往村外的道路。58年以後,因尖山、紀莊子汙水改造而修建了黑牛城道。1986年8月建立了黑牛城街辦事處。

天津河西區的這個地方,曾被大海淹沒,最終因一頭畜牲而得名

據說舊時在黑牛城村的西頭,曾有一座黑牛石雕,石雕上刻著一首詩,出自清代道光年文人孫慶蘭所著的《歸去來集》,專門描寫了"黑牛城古蹟",各位讀過之後,肯定能從中看到前文提到的種種傳說的影子。

慢把津門古蹟論,關西南望黑牛村。

平明曉霧潭光現,遠透晴嵐城影存。

渺渺女牆千樹裡,茫茫雉堞半雲屯。

豁眸一帶形無盡,說是唐時陷海痕。

明天你們想聽哪個地名的故事啊?評論區給點建議好嗎?哪個建議的點贊多,就優先寫哪個…

我天天想題材想的腦袋疼,就跟各位每天不知道晚上做什麼飯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