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食會不會越來越貴?為什麼?

鄉村唐小二


誠謝邀請。喜歡【鄉村關中】的朋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共享優質“三農”資訊!

農民以種地為根本。農民以種地為生。農民以種地為天職。農民的職業身份就種地。糧食是我們的耐以生存的命根子,是農民全部生活的希望所在。現在,隨著農業改革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民進城務工,很多農民並不依種地為生。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觀察員。尤其是近年來糧價持續低迷,種地成本不斷攀升,種地收益微薄。因此,許多農民願意進城務工,也不願意種地。那麼種地農民少了,糧價會不會因“供求關係”而上升呢?依【鄉村關中】對“三農”問題的觀察,不但不會貴,反而還會下降。具體如下:

第一,通過有效調控,確保糧價在低價位運行。

提高糧價是數以萬計農民最強烈的心聲。但糧價牽一髮動一身,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影響城市人的生活,重要的是對中低收入群體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並不會因供求關係的轉變,而提升糧價。如果確因供求關係糧價發生浮動,立即大規模的調控政策就立馬出臺,讓糧價始終處於低收入群體的所需的價位運行。直接說,農民生產的糧食價格要完全低於社會最低層群體的收入水平,從而保證這個群體的正常生活所需,也就是通過低糧價為這個群體的生活兜底。這一點是絕對的。

第二,通過各種補貼穩定糧食價格在低位運行。

現在物價持續高升,尤其是房地產價格比率高於糧食價格數千倍地翻番,與此同時,農民生產糧食的投入成本逐年數倍加大。但農民始終熱愛自己的土地,始終離不開世代耕種的土地,即使沒有利潤,為了生活也要耕種。但為了不使農民種地虧本,保住口糧,通過各方面的渠道對農民種地進行補貼,比如糧食直補,機耕補貼,澆地補貼,化肥補貼,甚至早就取消了農業稅,

通過這些方法增加農民耕地種糧的積極性,從而讓糧價不會走高。

第三,農民的職業就是耕地種糧。

雖然大批農民進城務工,但依然留守在家裡的農民還操守職業,他們的本份就是耕地種糧,他們不耕地種糧還能做什麼?世代耕地種糧是職業操守,是他們耐以生存的本領,是他們養家增加口糧的根本,所以,農民的職業決定了他們依然耕地種糧。雖然人少了,但土地隨著機械化的推廣普及,農藥化肥的全面施用,耕地種糧的工作效率卻得到的提升。也就是說,現在耕地種糧不像過去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了,這是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

第四,用大量進口糧食均衡市場需求。

進口大量糧食的辦法來滿足社會的需求,即使農民變成城鎮人口,農村人不種糧食,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但可以通過大批量進品外國糧食彌補市場欠缺,滿足市場需求。況且,國外出口糧食的品質也要優於我們生產的糧食,這樣來平衡市場所需。

不管怎麼樣,都不會讓糧價高於社會最低層群體的收入水平。這是肯定的。

第五,推廣現代農業提高單位產量。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根本區別就是耕作機械化。現在社會各方面的資本進入到農業發展中,一些農業科研成果的種子、大型機械、耕種技術,農藥化肥等等,通過這些農業科技力量的投入使用,從根本把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而讓部分掌握農業科技的人員從事耕種,這些通過規模化種植,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從而確保了糧食價格不會走高。

第六,糧食市場總體需求呈下降趨勢。

過去人民生活主要是吃飽,耐以生存的主食就是糧食。而現在完全相反,人們的生活食品向著多樣化發展,向蛋奶肉、蔬菜瓜果,和其他種食品發展,人們生活需求不再完全依賴糧食。這樣糧食總體需求量相比過去下降至少1/3以上,社會需求量少,也從一個方面保證了糧價不會走高。

通過【鄉村關中】多年對農村問題的觀察,未來農村耕地種糧的人將會越來越少。即使越來越少,還依然會保持耕地糧食不會減少。雖然我國目前有8億農民,但從當前耕地現狀和機械化普及程度、農業科技力量的不斷投入來分析,現在所有耕種只需要一億農民,或不到一億的農民來耕地種糧,完全可以滿足未來農業生產的需要,完全可以保證糧價持續在目前的水平。

當然,通過近幾年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實施和實現,通過城鎮人口轉移和土地流轉政策的落地實施,讓更多的農民轉變身份成為市民,從而發展現代農業,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農田耕種工作效率。因此,農業耕種人員縮減是必然的,也急需讓更多農民退出耕地種糧。因此,耕地種糧的農民越來越少正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這確實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農業發展的本質要求。切不可因為耕地種糧的農民人少了,就對糧價提高產生擔憂,這完全沒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因這個原因糧價就能提高。可以肯定地說,未來糧價將依然在這個水平區間內有序浮動。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轉發、留言和評論,我創作更多優質“三農”資訊分享朋友,敬請關注。(文字原創,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鄉村關中


如果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價會越來越高?為什麼?

我認為是不會的。

如果百分之八九十的農民都進了城,成了市民,那剩下的百分之一二十的農民種地,人均耕地成十倍的增長,那是實現大農業的好時機。

正常情況下,年輕人進城的多,農村留下的少數年輕人就到了大顯神手的時侯了。幾個年輕人種著好多的地,完全實現現代化的農業。那時侯的農業是人人羨幕的職業。中國能缺糧嗎?絕對不會的。

就是現在國家進口糧食這麼多。要是真到了戰爭年代,或者是天災,國家的糧食儲備最少得夠全國人口吃三年。別說還隨時進囗。

我想不會因農民種地的人減少而出現糧食大長價。

如果糧價大漲或大跌,.可能是世界上出現大變故。

我的猜想是不是符合邏輯?請大家討論。





農家評述122


現在種地的越來越少,糧食會不會越貴,可以說這是給人們提前提了個醒,中國的糧食會讓人們知道什麼才是糧食。現在有了糧價的低迷,很多農戶種糧沒有利潤什至賠錢,就放下了種糧的打算,拋荒,那是農民約無耐選擇,只能拋荒,國家糧庫糧不多可以進口,進口的糧食比中國還偏易,對國內國外都有好處,所以糧食價格在短時間內不會上漲,這是事實,種糧農戶也不要抱著種糧發財的美夢,這樣只有造成大遍士地拋荒,或改種其它作物。但是一旦大面積土地嚴重拋荒,和改種其他作物後,國際市場糧食緊缺和其它災難後,加上國內土地大量拋荒和改種其它作物,短時間內不能還原種糧士地,世人們可想,萬一外國在卡我們的脖子 ,什至不賣給我國糧食,到那時十四億人們吃什麼,到那時人們才知道農民種的是金豆子直錢,你就是拿金子也換不來糧食的時候,才想起農民種地苦,種地難,可是為時以晚。這種現象解放前後並不是在我國沒有出現過,會不會在次出現誰也難料。一旦出現中國十四億人靠什麼能生存 ,這是現在留給在世的人的一個思考題,但原不會出現,就怕萬一出現。


純正農家蜂蜜人


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食以後會不會越來越貴?這幾年糧食一直處在徘徊低價運行,農用物資價格上漲明顯,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幾種不利於農民收入的條件疊加,農民種地利潤所剩無幾,農民的生活停在了半空,下好下上難上處在了尷尬的境地,生活有一種危機感。社會在蓬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亙古未有的壓力湧上了農民心頭。本就排在最後方隊,如今是赿離越遠,想要追上前面方隊希望渺茫。發展趨勢來看,幾畝糧田解決農民溫飽就是到了利益的最高峰,夢想改變生活只是奢望,無法成為現實。有壓力才有動力,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才能看到希望。農村後備青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選擇了走出去,謀求更好的城市生活發展空間,為生存踏出了一條希望之路,懷著喜城厭村的心裡在城裡安營紮寨,完成了幾代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為了生命中的第二故鄉,發展打拼的陣地。這就是種地農民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糧食以後會不會越來越貴?說一說個人的觀點,糧食是要步入高點,如果糧食總是在低位運行,別說一家一戶不賺錢。就是合作社利潤也不會太大,發展也是捉襟見肘。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沒有爭爭日上的動力。沒有好的糧價,沒有好的收益的刺激,就是興起的家庭農場.合作社也要停滯不前。所以說以後農業.農村.農民糧食價收益,政府扶持才是農村向前發展的命脈毋庸置疑。


忠哥8866


如果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食會不會越來越貴?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為啥這麼說呢?原因是,我國一家一戶的小農耕作模式很快就會被打破,以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主的新型農業主體正逐漸取代小農耕作模式。將來農業實現現代化糧食產量和質量都會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不可能大幅上漲。

1、小農耕作時代行將結束。

這幾年,很多農村出現空心化現象。農民工到大城市打工,有些留在城市很少回家,有些已經在城市定居。但,由於宅基地和承包地有償退出機制不健全,他們一直不願意退出土地到城市落戶。國家注意到這個問題,應該用不了多長時間土地有償退出就可以推開。到時候,新型農業主體集中大量土地後農業機械化,現代化就加快了節奏。

2、城市化加快,農民減少。

統計局的數據,目前在城市定居好沒有退出土地的人群有1.5億之多。我國城市化,每年1000萬人從農村進入城市,這個趨勢還要持續20-30年。也就是說,到時候農村剩下的農民總數可能只有3億左右。農民減少了,土地集中,大型機械化和現代化就迎來發展機遇。到時候糧食產量只可能增加,而不會減少。

3、糧食價格穩定是社會穩定之根本。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不太可能出現糧荒,原因就是糧食穩定事關社會穩定的大局。國家不可能讓糧價大起大落,再加上我國農田18億畝紅線管理極其嚴苛,不可能會發生糧食大幅減產的情況。即便是年景不好導致糧食和減產的,國家也可以通過進口糧食來平衡。

4、進口糧食可以平衡糧價。

其實,現在地球已經是地球村了,沒有可能一兩年糧食減產就會導致糧價飛漲。國家可以通過糧食進口來平衡糧價。比如說,美國百分之一的農民養活了3億美國人的同時還出口百分之六十的糧食。另外想巴西、澳大利亞、俄羅斯等產糧大國也有一半以上的糧食供出口。所以,糧食價格大漲是不可能的。


聚焦三農熱點說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化肥,農藥,機械化的操作,從我們這個平原地區看,種田的農民確實在減少,而且減少很多,很大一部勞力被解放出來,從事非農生產,客觀應說加速了各行各業的發展,祖國的面貌有目共睹,在事實面前,只要是唯物主義者必得承認,老佰姓的口袋也開始鼓了,告別了土坯牆,野草房,破納舊,壞衣裳,差食糧,餓肚腸,羊腸路,兩腿行的落後面貌,農業的發展仍不可小視,必競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每天的主,副食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擔擋,包括先進的國家在內,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應是我們的立足點,不能寄託他人,同樣一個家庭也應是這樣,自力更生,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懶,我們也有兩隻手,兩個肩,一顆腦袋,為了生存,焉何不苦?農業的生產應是多樣化,產業化,鏈條型,不斷創收,目前仍有很大空間,農業方面的專家,學者應到農村來,實行科技扶貧,城裡沒有你的用武之地,只有農村才是你施展才華的地方,目前糧食生產的形勢就我仍這個地方還好,三麥畝產八百斤,好的千斤,秋季玉來也落不多這樣水平,水稻稍高,農民只盼風調雨順,年年有個好收成,安居樂業是個皆大歡喜,不過農田的收入也確低,糧食的價格也不高,農本一點不少,使用良種,田間管理一樣不能缺,糧食,農副產品的價格上浮也不是不可以,儘管有價值規律的存在,但扶能不能丟。


萬山紅遍824


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食以後會不會越來越貴?



現在種地不賺錢,農村家庭靠種植人均一畝三分地的收入是不能為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的,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所以使得一些農民開始放棄種植土地,到外面打工賺錢,一個人打一年的工比種植幾十畝土地的收入都高,所以越來越少的農民在種地。

但是對於越來越少的農民在種地,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說糧食不會越來越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由於現在推廣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種植,科技化種植使得一些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樣的總有傳統的模式轉為現代化的種植模式,提高了生產率,生產的糧食有多又快又省事。



二、永遠相對農業科學家培育的高產品種的糧食,使得畝產量特別的高,所以糧食的價格不會出現較大的浮動。比如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每年的畝產,那樣的結果都在刷新,有原先的水稻每畝產四五百斤,到現在達到了2000多斤的水稻畝產量。

三、民以食為天,糧食才是人類生存的保障,如果一旦出現糧價過高也會增加人民的生活開支會出現大面積的飢餓現象,這就會引起社會的穩定,所以糧食價格牽扯到國計民生的問題,任何國家都會對糧食價格進行宏觀調控干預糧食價格過高的現象。

四、由於西方國家對農業種植補貼力度直達是的,那些國家的現代化種植水平也高,導致了種植成本降低,所以外國的糧食價格遠遠低於國內的糧食價格,一旦國內出現糧食危機,就會大量進口外國的低價的糧食,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現在農民種地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種地不賺錢,糧食價格低迷,其他農產品價格也是很低,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會出現虧本的現象。但是糧食不會出現越來越貴的現象,因為糧食價格牽扯到國計民生,如果糧價過高迴帶來社會穩定的問題所以各國都會對糧食價格真心很觀調控,一旦糧食價格過高,就會開倉放糧,降低糧食價格。


宗元三農堂


2018年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比2017年每斤下調了3分錢;2018年水稻(三等)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早秈稻1.2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元/斤,與2017年相比每百斤分別下調了10元、10元和20元。在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等費用增加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不漲反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影響。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糧食以後會不會越來越貴?微塵微視界認為有以下幾個觀點。



短期糧食價格依然會保持平穩

相信很多農民都有這樣的感受,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在漲價,房價就更不用說,但糧食價格依然穩如泰山,像2018年更是同比下調了。從目前的情況下,糧食價格依然會保持平穩的狀態,不會有大的波動,臨儲稻穀、小麥、玉米等依然處於高位,這麼大的庫存使得糧食價格難以上漲。

土地流轉會使糧食總產量有所保障

個體種植糧食的是相對減少了,像農村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只有一些老年人留在農村種地,忙的過來的種的口糧,忙不過來的就把地租出去了。很多地方雖然農民自己沒有種糧食了,但土地並沒有閒著,只是把它流轉給種糧大戶,土地流轉一定程度上對糧食總產量有利,加上各地對種糧大戶有一定的扶持。



進口糧食對國產糧食價格有一定的衝擊

我國糧食總產量很大,這麼多人要吃飯,市場消費需求也大,進口糧食也想進來分一杯羹,如泰國、越南大米,很多時候進口的比國產的還便宜。這種進口糧食的衝擊,使得國產糧食價格難以上漲,很多人嘴上說支持國產,但當掏錢買的時候,就很實誠了,哪種便宜就買哪種,也顧不上是進口糧食還是國產的。

高端糧食會優質優價

現在也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普通的糧食價格上不去,但很多有機糧食價格卻不斷上漲,不使用化肥、農藥,有的地塊還富含微量元素,全靠人工拔草,訂單式種植。這種迴歸自然規律的種植模式收到部分人群的追捧,當然市場價格也會高出不少,有錢的越來越多,只要對自己的健康有利,他們也願意在這上面花錢,所以這種“特供”糧食價格的確會越來越貴。



總之,糧食價格整體不會有大的波動,畢竟民以食為天,上面會想辦法讓糧食價格在合理的區間波動,比如提高種糧補貼,增加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加大土地流轉力度,讓願意種糧的有田地種。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農民種地的少了,糧食價格會不會越來越貴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這個問題邏輯上是有問題的。隨著種植業的不斷髮展,無論是國外發達農業國家,還是像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種地農民的數量多少,並不能代表糧食產量的多少,當然也無法和糧價的漲跌形成直接的關係。

一、我國糧食種植的發展趨勢,必然也是朝著規模化、機械化的方向,人工投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少。當然,南方的水稻產區的規模化、機械化程度,要想達到東北地區的程度,還是很困難的。但並不排除這種發展趨勢,只不過機械設備等要革新。

二、種地農民的數量確實會越來越少,一方面是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民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特別是青少年人群,願意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已經很少了。另一方面,剛才提到了,隨著機械化水平的繼續提高,種地投入的人工數量也會逐漸下降。

三、糧價的高低,在我國,除了和糧食產量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呈正相關之外,還和國家糧食調控政策有著很大的聯繫。甚至於說,主要糧食品種最近幾年的走勢,仍將受到政策的很大影響。比如,在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大幅下調的情況下,新稻穀上市之後,不僅開秤價格同比明顯下降,而且隨著收購的進行,託市底價反而成為了市場的最高價。

再比如,2018年產冬小麥,不僅產量下降,品質也下降嚴重,原本的預期是質量好的小麥價格將會有明顯的上漲空間,但在國家下調2018年產小麥託市收購底價、從今年開始檢測小麥毒素指標不再組織託市收購超標糧源等影響下,以市場化為主的收購市場,以及隨時可能會投放市場的往年產託市陳麥,使得2018年產小麥價格上漲乏力。

總的來看,糧食價格上漲與否,一方面與供需基本面有著直接關係,另一方面還要看種植成本等的影響,但在我國近年來,最重要的還是要參考政策調控的方向。


糧小咖


不會,美國只用600萬農民耕種28億畝耕地。中國耕地是18億畝最新紅線是十五億畝根本用不了5、6億人來耕種。所以中國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大多數農民不要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