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最近江湖武林再起風雲,打假鬥士徐曉冬打擊“假大師”的活動是一波又一波,詠春、太極成了“假大師“們活躍的重災區。

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閆芳“跳大神”視頻轟動網絡;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馬保國,對戰時“借力打力”撥打110;雷公太極掌門人雷雷,勇氣可嘉,站上擂臺10秒被放倒。曾在電影裡以一當十的太極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太極到底有沒有實戰能力?”成了人們對太極拳最大的質疑。

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圖:全民練太極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探索一下太極拳的起源,咱從根上來找找太極拳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關太極拳的起源,其實到現在還是個謎,說法太多了。目前主要以張三丰、陳王廷還有王宗嶽這三種說法為主。

先說以張三丰為始祖的說法。張三丰其人物之傳神,難以捉摸。民間對他的傳說基本是已經神話了,傳說他生於宋朝,活到明清時期,至於活了多久幹了多少事說不清楚,甚至還有人懷疑張三丰其人是否真實存在。

人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立武當派,創內家拳;武功高強,修煉有術。據傳說來講,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對於道家的修身養性、陰陽學說非常精通;二是其武功造詣頗高,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地位。正是因為這兩點的融合,促使了太極拳的誕生。

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圖:影視劇張三丰形象

我們知道,道家思想包羅萬象,陰陽運轉包含了對於勢和力的研究,修身養性使得他們對人體的瞭解更為透徹。而武術格鬥也正是暗合這兩點,身體肌肉的掌控,結構發力還有時機的把握。

張三丰將道家思想融入武術,創內家拳,那時候並不叫太極拳,而是“十三式”,也沒有固定的套路招式,但太極拳裡的基本技擊法已經成型,這就是張三丰和太極拳之間的故事。

再說陳王廷,他是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的第九世孫,處明末清初之時。陳氏家族世代習武,陳王廷更是個地地道道武術愛好者,行走江湖,覺得誰家的功夫厲害就學一點,久而久之成了名震一方的武術大家。

在他之前,戚繼光也曾匯百家武學之長,編攢成一本《拳經三十二式》,陳王廷在取其中二十九式,加上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再融合太極陰陽學說,創下陳式太極拳,並流傳下來。

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圖:陳家溝陳王廷雕塑

最後說說王宗嶽,他的主要貢獻就是寫了《太極拳論》,首次在書本的記錄中將易經的道理融入太極拳,系統的論述了太極拳的拳理、拳技,這本書也被後來太極各流派奉為經典。有人說是王宗嶽總結前人的經驗首創太極拳,並給太極拳定名發揚,然後傳入陳家溝。對於王宗嶽,最大的爭議就是他的生存年代,有的說是明朝萬曆年間,有的則說是清朝乾隆年間。說法不一,也無處論證。

綜合所有的說法,咱也不能聽一面之詞,細想一下,這個就跟我們討論道教創始人差不多,各有說法,那真相到底是什麼?

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圖:戚繼光雕塑

可以肯定的是,太極拳的理論在明朝之前就已經存在,至少這個時間應該是早於戚繼光,也很有可能就是張三丰所創的“十三式”,只是沒有一個確定的套路招式。

戚繼光合多家拳術之長著《拳經三十二式》,給了一個基本的套路,但這本拳經的作用相比於實戰,更重要的是對身法技巧的訓練。

後來陳王廷在戚繼光拳術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實戰性技巧,創陳氏太極,後流傳於世。

最後,太極拳究竟有沒有實戰能力?肯定是有的,要不也不能流傳到現在,包括我們現在的傳統武術,在創立之初都有足夠的實戰能力,那為什麼現在太極如此不堪一擊?

太極拳的創始人並非張三丰?從太極拳的源頭探索太極拳的實戰能力

圖:王宗嶽《太極拳論》

傳武發展到現在,更多的是套路的演練而沒有實戰的參與,現在的社會環境對於武術也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了。如果把太極包裝成一個賺錢的產品,就必定走向衰落。

相反,現在的西方格鬥術,擁有更完整的訓練體系和比賽機制。在不同的訓練環境下,最終呈現的結果一定不一樣。所以,我們的傳統武術,不管是太極還是詠春,沒有發展,沒有系統性針對性的實戰格鬥訓練,沒有實戰意識與經驗,上了擂臺只能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