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之二:如何挑選好企業

(初來頭條,暫時無法開通原創專欄,但本人發表的所有文章皆為本人原創,並已委託網絡維權機構代理維權,侵權必究。W安全邊際)

之前寫了一篇《股票投資一:如何挑選好行業》:“就是要挑選那些容易形成競爭優勢企業、容易形成壟斷地位企業、賺錢比較容易的行業。這些行業中的老三 老五 老六活的比那些“賺錢困難的行業”中的老大還滋潤。所以投資就要儘量去金礦中尋找黃金,而不是沙子堆。

股票投資之二:如何挑選好企業


挑選完好的行業之後,如何在好行業中去挑選優秀的企業呢?借用查理.芒格的演講風格我也來上一句:想要找到值得投資的好企業,首先應該學會避開那些不適合投資的差企業!

每個行業都至少有幾十甚至上百家上市公司,如果一家一家的看也不太現實。況且即使是好的行業中,也有很多根本不值得看的很差的平庸公司,所以每個行業只要關注一小部分最優秀的公司就可以了。如何在每個優秀的行業中篩選出這少數的幾家最優秀的公司?我一般會用“定量篩選法”篩選:就是用一些重要的經營指標、財務指標去篩選出相對優秀的企業,也可以理解為用財報上重要的定量指標排除掉大部分平庸的企業。篩選出優秀的行業中這剩下的少數相對優秀企業之後,我才會進一步的詳細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盈利能力、資產狀況、現金流情況、管理層等等。

我一般會用這八組指標初步篩選企業:1.ROE淨資產收益率與ROA總資產收益率,2.毛利率與淨利率,3.收入增長率與淨利潤增長率,4.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5.應收賬款,6.有息負債率,7.會計商譽,8.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比率。

有人可能會傾向於先用“定性分析”去篩選企業,但我認為直接去給每家公司定性很困難,並且效率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假如即使你定性之後認為一家企業商業模式很好、有競爭優勢、有前景,但是如果反過來看各種盈利數據、財務資產數據一團糟,那以價值投資的原則來看,這樣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資的。美好的前景沒有基本面數據的支撐,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比較好!如果企業所謂的競爭優勢在過去和現在都沒有轉化為現實的收入 利潤 現金流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有的僅僅是美好的前景,那難說在以後會不會有所改觀。無數歷史經驗表明,大多數這樣的公司都沒等到轉化成利潤就倒下甚至消失了(當然,也有少數成功者,但價值投資者對一鳥在手感興趣,而不是百鳥在林)。

價值投資者喜歡前景廣闊的公司,但是不喜歡前景廣闊但是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公司。相反的,定量指標篩選出的數據漂亮的公司也不一定就全都是好公司,但是數據很難看的公司大概率不會是好公司。基本面好的不一定就是好公司,但是基本面差的一定不是好公司!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我這裡雖然說用定量指標去篩選好公司,但並不是說篩選完之後就不去定性了。定性企業的商業前景、競爭優勢很重要,但是我傾向於先用定量指標篩選出基本面優秀的公司,而後再對少數的基本面優秀公司定性研究。

具體的如下:

1.ROE(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淨資產,是淨利潤與淨資產的比率,是用公司淨利潤除以淨資產,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

所以我第一個用的就是ROE(淨資產收益率)。我很在意這個指標,這個指標有兩個好處:1綜合性很強。2適用於所有行業。當然這個指標也有缺點,但是如果只選一個指標的話,相對來說這個指標要比其它指標好很多。

我會把過去連續5~10年平均ROE低於15%的企業全部排除掉,只關注那些長期平均ROE>15%的企業,當然有些行業整體ROE都很高,那麼這樣的行業我也可能會把標準略微提高到。另外一個我喜歡用這個指標的原因是: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優秀公司ROE都很高,而且是長期一直很高。比如貴州茅臺、伊利股份、招商銀行、格力電器、老闆電器、海天味業、恆瑞醫藥、偉星新材、海康威視、老鳳祥等等等等,這些優秀的企業都是長期ROE很高。而平庸的、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則ROE都長期比較低。(當然ROE高的公司也有比較平庸的,但是不可否認,那些非常優秀的公司幾乎全是長期高ROE。)還是按照我的慣例風格來一句:長期ROE很高的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長期低ROE的一定不是優秀的公司!所以我會用ROE(淨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排除掉大部分“不值得耗費精力關注的平庸企業”。(大多數時候我在考慮ROE的時候會同步的查看一下ROA總資產收益率,因為有些公司的負債高的因素會使ROE虛高,但是結合ROE+ROA同步觀察則會避免這一問題)

2.毛利率、淨利率:毛利率、淨利率、ROE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三大指標。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毛利率是公司產品收入減去產品直接成本後的毛利潤收益。同行業間,毛利率高的有相對的競爭優勢,意味著企業產品銷售價格高或者生產成本低,盈利能力強。

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淨利率是企業在減去直接成本之後,再減去三項費用和所得稅之後的淨利潤與營收的比率。同行業間,淨利率高也表明企業盈利能力強。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毛利率高使得淨利率也高。另一原因也可能企業銷售費、管理費、財務費等比較低,證明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好。

用ROE排除掉大部分企業之後,我就會在同行業間對比毛利率和淨利率這兩個指標(長期五年以上的對比),用以進一步篩選出行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為什要同行業對比?因為這兩個指標在不同的行業間差距很大,所以不能用不同行業的指標相互對比。但是在同行中,毛利率+淨利率都高的一定比低的好,特別是那些毛利率 淨利率長期很高 甚至持續穩定上升的企業,這是盈利能力強勁的表現。

3.關於盈利能力方面,還有營業收入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這兩個數據,這兩個不難理解,都喜歡增長率高的企業。但是我更喜歡增長適度且更為平穩的企業,不太喜歡那些業績忽高忽低的企業,有些企業過去十年平均增長率不錯,但是期間忽高忽低,有時候增長100%+,有時候負增長,經常性的忽高忽低這樣的企業一般我不太喜歡。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不要給予企業未來太高的增長預期,樹不會漲到天上去,很少有企業能長期維持高速增長!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非經常性損益,一般看淨利潤增速都要看扣非後的淨利潤。

4.還有一個指標是ROIC(投資資本回報率),用來衡量投入資金的使用效果。這個指標考量的方面比較多,和ROE類似,但比ROE更為細化和全面一些,計算也更為複雜。不過很多網站都有計算好的這個數據,可以直接拿過來用。一般優秀的企業都是長期的高ROIC!當然我也喜歡高ROIC的企業。另外,這個指標對於銀行 保險 地產等這類天生高槓杆的行業不太適用。

上面用了盈利方面的幾個指標來排除掉了大部分企業,剩下的這些企業都是相對盈利能力較強的了。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接下來再從資產負債與現金流方面進一步排除一些資產狀況差的企業。

5.應收賬款:應收賬款是企業銷售商品或者服務,應該收取但還沒有收到的款項。簡單點來說,應收賬款就是企業銷售出去的商品沒有收回來的錢,或者說別人買你的商品,但是錢還沒給你,這個就會被記錄在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科目上。

這個數額相對於淨利潤越高,則代表企業回款能力越差,所以當然是這個數據越小越好。人們常說:淨利潤是虛的!原因之一就在這裡。假如企業今年淨利潤50億,但是其中有應收賬款佔到了40億,那麼就代表企業實際只收到10億的利潤,有40億是欠著你的。簡單想想也能明白,別人拖著你的款項有很多害處!最主要的三點:1資金也是會貶值的,如果十年後再還你這40億,那時候的40億肯定不如今天的40億值錢(欠你錢的人不會付給你利息)。2你日常企業運營或者擴張也是需要大量資金週轉的,如果你的利潤每年只收回來一點點,那麼你必然資金不足,而需要支付利息去借債,這個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與經營風險。3這個應收款別人有可能還你,也可能不還給你,始終有著潛在壞賬的可能。

有些企業的應收賬款長期都在高位,甚至一些企業的應收賬款比過去五年的淨利潤總和還多!典型的比如碧水源、三聚環保、東方雨虹等。這樣的企業一般都需要不停的借債來維持運營。他們所賺的利潤或許僅僅是紙上富貴,淨利潤或許是虛的。所以儘量避開那些有著大量應收賬款的企業是明智之舉!當然,這些企業天生的經營模式導致了應收款多,但無論何種理由,實實在在的利潤都比應收賬款好太多太多了!

6.有息負債率:指的是 企業需要支付利息的借款與總資產的比率。有息負債一般指的是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資產股債表中的“應付票據、應付賬、預收款等”雖然也在負債行列,但其實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負債,也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是企業強勢的表現)

一般優秀的企業只有少量有息負債或者沒有有息負債,所以我一般會避開那些有息負債率很高的企業,我喜歡低有息負債率或者沒有有息負債的企業。(這裡講的不包括 銀行 保險 地產等等天生的高負債 高槓杆的行業)

7.商譽:這裡指的商譽不是“企業的經濟商譽”,而是平時在資產負債表中經常見的“會計商譽”,這個商譽絕對是個容易爆雷的地方!什麼是會計報表上的商譽呢?會計報表上的商譽簡單點來說就是收購 併購其它企業形成的淨資產溢價。假如你收購一家企業,這家企業的淨資產是10億,而你支付的收購價格是30億,則會在會計報表上記錄商譽(30億—10億=20億),企業收購支付的價格越高,這個商譽的數值就越大。這個“商譽”是財報上最容易懂手腳的地方之一,所以一定要遠離那些會計商譽數額很大的企業!典型的有沃森生物、華誼兄弟等企業。

8.最後一個,經營性現金流與淨利潤的比率:就是企業日常經營的現金流入 — 經營現金流出=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也就是經營性現金流。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會拿過去5~10年的經營性現金流與同期5~10年的淨利潤去對比,如果經營現金流的總和大於淨利潤總和,我就會認為這家企業的現金流比較健康,反之我則認為這家企業利潤含金量較低。這個和上面提到的應收賬款有一定的聯繫。

很多人喜歡看企業的淨利潤增長率,但是其實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增長率更為真實可靠。因為淨利潤其實有時候是虛的,而這個經營性現金流就是可以用作考量淨利潤含金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另外淨利潤這個指標很容易人為的調節,但是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則很難造假(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相比淨利潤確實可靠很多)。所以我很注重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假如一家我看好的優秀企業今年的淨利潤增速不理想,但是隻要經營現金流增速理想,我就不會擔心。長期經營性現金流很差的企業我基本都會排除掉!

好了,基本的篩選企業,大概就是上面這些。經過這些篩選之後,雖然不足以證明剩下的就一定都是優秀的企業,但是絕對會排除掉大部分95%以上的平庸企業。剩下的就可以長期關注,進一步深入分析了。

在上一篇講了如何挑選好行業之後,這裡又簡單的提了幾個定量篩選指標,這幾個指標可以排除掉大部分平庸企業,篩選出少數的“相對而言比較優秀”的企業。但是這還不是終點!接下來還需要對財報中其它很多數據進一步分析,還有對於企業定性方面的研究,比如企業的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發展前景等等,最後才能選出那些真正最優秀的企業!顯然判斷一家企業質量不是光靠這幾個指標就能解決的,但是這幾個指標卻能幫助投資者得出一個相對優秀的股票“關注池”,節省很多精力,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定性方面的問題比數據定量更為複雜,而且每個人的能力圈、商業洞察力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也許看法差異較大,我也不過多的說什麼了。其實上一篇的“如何挑選行業”也算是定性思考的一部分,給行業的定性。有本書叫《巴菲特的護城河》講的就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另外,有些大師級的人物光靠數據定量分析篩選建一個很多隻股票的組合就長期戰勝了市場,我是相信的。當然,我還是喜歡定量篩選之後,儘量的去定性研究一番。

是不是選出好的行業,再在好行業中選出好的公司,就可以投資買入了?投資當然沒那麼簡單!還有最重要的“估值”!借用霍華德.馬克斯的話:“價值投資不但要買好的,更要買的好!”即使是優秀的行業中優秀的公司,也必須要考慮價格。因為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所以只有當價格與價值相比對你很有利的時候才是一筆值得的投資,只要當買入價格大幅低於企業價值的時候才是一筆好的投資!下一篇就講談談《股票投資三:如何估值,好價格》只有集合了 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才能稱得上好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