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能夠簽訂一千多條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其他朝代都是讓世界羨慕的文明歷史?

共跳滴水線子


清王朝倒也沒有簽訂那麼多的不平等條約,1000多有點誇張了。

另外,清王朝在道光朝以前,也依然是讓西方世界稱羨的,之所以在19世紀後出現了一段不堪的歷史,事實上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個字,“西力東漸”。即東西方力量的此消彼長,西方超過了東方。

在世界史上,東、西方的比較是個非常有趣的領域,西方事實上從14世紀開始就已經有了崛起的態勢,而19世紀工業革命的到來,使得西方瞬間拉開了和東方的距離,實際上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處在一個西方主導的世界裡。

在19世紀西方迅速崛起的狀態下,傳統的處於地理封閉狀態下,和外部世界溝通接觸較少的整個東亞世界(不僅僅只是中國)顯得落後,進而被西方列強摁著頭去接受西方式的世界秩序和科技乃至文化和價值觀。清王朝之所以連連被強迫去簽訂不平等條約,用現代的俗話說就是“又熊又不老實”,即不願意承認自己弱,不願意接受西方的主導,不願意遵循西方制定的國際規則,不願意改造自我而適應世界潮流,結果每每自說自話、好勇鬥狠,又打不過列強,落得悲劇下場。

而西方的這種崛起,並不是因中國的某朝某代為轉移的,而是西方歷史發展從長期量變積累的質變,只能說是清王朝剛好趕上了這個時代大變局而已。


海研會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一個反應,不讀書會死,這都是早就被批爛的謠言了,頭條還拿謠言刷流量。

根據《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從1841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共和國成立,舊中國的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國民政府同外國簽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雖然這只是個籠統的統計,但是從哪個位面清朝簽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難道清朝延續到了1949年?搞笑,真是不讀書會死。

根據王鐵崖先生的《中外舊約章》彙編,直到共和國建立前,歷屆中國政府同外國政府、企業、公司總共簽訂了一千多個條約、章程、合同。
其中,合同和章程不具備條約的法律效益。而且這些條約當中,除了不平等條約,還有平等的建交、通商條約,和廢除不平等條約而簽訂得新約,以及不被歷屆中國政府承認的條約。

而且,這些條約當中還包括清政府在朝鮮攫取領事裁判權以及租界的《商民水陸貿易章程》這一中國強加給朝鮮的不平等條約,當然還包括之後的邊境貿易、在朝鮮敷設電線的條約。根據這一系列條約,清政府一共在朝鮮元山、仁川、釜山三地獲得了租界以及領事裁判權,而且在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依然可以維持上述三地的租界以及特權。

如果做一個統計,從1841年一直到1949年,刨除平等建交通商條約、廢除不平等條約訂立的新約、不被承認的條約以及同外國企業、個人簽訂的合同、章程,這一百多年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共也就三四百個。

至於題目的後半段,也是可笑的很。古典時代由於東西方長期地理隔離,外國對中國並沒有什麼系統得了解,西方人真正開始系統的瞭解中國。即便是長期和古典中國通商得中亞和西亞,也未必會覺得古典中國多麼牛叉,除了那個難辨真假的《馬可波羅遊記》。

放一些國外古代城市的復原圖。
雅典古城復原圖



古羅馬復原圖
君士坦丁堡復原圖

古巴比倫復原圖
阿拉伯帝國時期巴格達復原圖




然後是古長安復原圖。
就城市規模和建築特點上,我還真沒看出來有哪點強於洋人的地方,更何況
,像古羅馬這樣的豪華浴場古典中國還真沒有。
《卡拉卡拉大浴場》


油畫

到了大航海時代,歐洲傳教士來到了中國,當時是明朝,西班牙的拉達教士在其報告《出使福建記》中是這麼說的。



結論是隻需要四千到六千名西班牙軍人就可以征服明朝。


有弱者的狡猾沒有強者的勇敢,這是多麼諷刺的評價。同樣的觀點利瑪竇也有,我就不貼出來了,貼出來了蛋白質們又要哭天搶地了。

那麼清朝如何?可以看一下這本書,《A journal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in the year 1792, 1793, and 1794.》。這書還有一箇中文版,《乾隆英使覲見記》。
這一段,馬嘎爾尼說行走在中國,彷彿身處家鄉英格蘭。

最後還是那句話,想造謠就別怕被抽。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提這種問題的傢伙,就是包藏禍心,挑撥民族矛盾!首先清朝沒有籤那麼多不平等條約,其次,清朝只不過遇到千年未有之變局。再次,即使是這樣,清朝最後留下來的領土也要比明朝大。這還說什麼?如果你對中國近現代史感興趣,你應該好好研究一下蔣記國民政府為什麼在抗戰勝利後,跟美帝簽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協定?美帝的協定除了領土要求外,對經濟,交通等領域的要求比小鬼子有過之無不及!


遠方259686747


一、滿清入關前尚處於原始部落向奴隸部落聯盟過渡的階段,整體文明水平比同時代的文明社會落後了幾千年。滿清入關後,把奴隸部落制度引進當時已經文明先進的中國。《圈地令》、《投充令》、《逃人法》就是滿清在中國恢復和鞏固奴隸制度的傑作。這樣一群人怎麼可能管理好一個文明古國?曼德拉上臺把南非變得更好了嗎?

二、滿清統治核心和權力來源是八旗,是個整體完全不從事生產,全靠吸血漢人供養的軍事暴力集團。一個完全脫離生產、全體吃鐵桿莊稼的統治群體怎麼可能懂得生產經營、工商科技、文明進步?相比較而言,明朝自1567年實行“隆慶開關”,取消因倭寇猖獗而實行的海禁令,在77年的大規模海外貿易中,明朝總計輸入白銀3億3千萬兩,為同期全世界白銀量的1/3,全球2/3的貿易與中國有關,歐洲興起中國商品熱,並且引進了歐洲當時最先進的紅夷大炮和火槍。這一切都隨著1644年的滿清入關戛然而止,遷界禁海,閉關鎖國,此後的二百多年裡,中國完全失去與文明世界的交流。滿清入關一百多年後,1750年代歐洲開始工業革命,而滿清在玩文字獄、偽造明史自嗨,中國徹底淪為世界弱雞,東亞病夫。

三、滿清統治者終自始至終沒有擺脫作為外來異族因為投機冒險成功,獲得中國統治權而惴惴不安的心理,始終把八旗利益當作核心利益,把反漢防漢當作穩固統治的關鍵,並不真正關心中國的國家利益。慈禧最喜歡的滿清貴族德齡格格在自傳《清宮二年記》中自述: 她的父親告訴子女們“我們不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的主人”。所以慈禧說: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贈友邦,不與家奴”。軍機大臣剛毅: “漢人肥,滿人瘦,漢人興,滿人亡”。滿清定罪戊戌變法康黨的罪狀: “保中國,不保大清,殊堪髮指”。這些名言已經把滿清作為異族統治者的真實心態表達的清清楚楚了。這樣的統治者,出賣起中國來,應該毫無心理壓力。

四、滿清的特殊性使其在末期也無法像日本一樣實行全面革新,從而使中國喪失了最後一次自救的機會。因為政改立憲等於主動把權力交給他們防範欺壓了兩百多年的漢人,動搖八旗作為高貴的異族統治者地位,喪失特權,八旗集團絕對不會答應,也因此才有八旗貴族集體施壓慈禧,鎮壓戊戌變法。而同樣封建落後並且軍閥割據的日本,從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全面施行改革,僅用了28年就在甲午戰爭中徹底碾壓滿清。


cvh200


對這個弱智問題本不想作答,翻開千年中華史沒有戰亂的時期屈指可數,封建王朝週期律也證明了中華大地的滄桑變化,從秦徵六國就有割讓城池之例,漢匈和親到宋的“澶淵之盟”都是今天所謂“外交”政治途徑,並非僅僅是滿清版權獨創。

如果單純從討論歷史議題下對於近代的社會發展清王朝確有不足之處,儘管被迫簽定了屈辱條約,卻並沒有亡國之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網絡上偏偏有一類人拿著滿清朝代大搞“歷史虛無主義”,配合境外反華勢力挑唆民族矛盾,破壞安定團結的和諧局面,在此提醒廣大讀者一定擦亮眼睛,警惕那些別有用心的人!


松湖笠翁


簡單點回答:

1.首先,一千多肯定沒有,是謠言;

2.傳統觀念裡,皇權被趕走,應該會成為佔領者。但是西太后帶著一家子逃亡後,發現人家根本不是來打江山後坐江山的,人家只要錢,或者要個租界,你別管他就行。當然也有爛仔,要點外圍的領土。所以,趕緊給錢簽約,因為人家沒想要愛新覺羅氏的江山。

3.道光之前家大業大,幅員遼闊,為保愛新覺羅家的江山,割點就割點;

4.說重點,落後就要捱打不完全正確。落後,還嘚瑟,自大為天下無敵,不睜眼看看人家長處,對著幹,不學習,不改革。然後自己拎起棍子就衝對方揮舞,必捱打,因為你遲早碰到有不使棍而使槍的。


懷舊的臥禪


這跟清朝所處的時代有關係,也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自十六世紀以來西方一些國家都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人類的發展歷史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物理、化學,數學等學術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導致武器發展也很快,俗話說,別人都在進步,中國卻還是在原地踏步,我感覺清朝時期的中國,大部分老百姓甚至都還以為“天圓地方”,都不知道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圓的吧。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武器的發展,就拿鴉片戰爭來說,英國打開了中國屈辱近代史的大門,清朝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武器的落後! 清軍跟英國打得仗,拿刀的和拿槍的幹,失敗的肯定是前者。 當然我只是打個比方,清朝也有槍,但是落後啊,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細說的話 失敗原因太多了。假設下,如果當初侵略我們的帝國主義國家,個個也都是冷兵器,騎著馬進入清國境內,那打起仗來 還真不一定誰贏呢,說不定打幾次打不過清朝,怕了就不會再來了。 所以說清朝的失敗是必然的,朝廷的腐敗,思維的迂腐,制度的陳舊,武器的落後。 這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假如說不是清朝,是漢朝,秦朝或者唐朝,如果它們幾個朝代處於19世紀那個世界大潮流中,估計結果也是差不多。

至於歷史上其他朝代沒有簽訂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我認為 那時候的西方各國 壓根也沒有能力達到我們遙遠的東方,而且西方歷史上也都是打來打去的,戰爭不斷,然而我們國家打來打去 也就是四周那麼幾個遊牧民族。 西方諸國只對中國有著一種嚮往,充滿想象,他們可沒辦法帶著大軍殺到中國,這顯然受客觀因素影響,顯得不現實。

這只是我個人觀點,系統得講了下。仔細分析原因還要深入分析很多細節 ,謝謝。


山海關鎮撫史


很簡單!以前朝代對世界來說都是傳說!神秘東方古國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是清朝。

1840年是第一次全球經濟一體化!與近期不同的是,西方列強用槍炮開啟了天朝貿易大門。而近期我們是以一帶一路戰略上的主動出擊。

由於西方國家奉行契約精神,王公貴族們的氣質也以守約為傲。民主和科學(德、賽先生)是當時文明社會時髦的標誌。這對於滿清貴族來說,無疑成為他們享受特權的絆腳石!因此拒絕列強們的帶來的文明清單!這種被動姿態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次次的妥協談判,甚至展現所謂的“東方智慧”將國家利益待價而沽,引列強爭食相互掣肘!一千多個有點誇張,但不平等條約的確是各國與大清帝國的外交政策準則。受命大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艱難的職位。李鴻章是近代歷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


美國GE


清朝以前中華文華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茶葉,絲綢,磁器和鐵器是拳頭產品,在對外貿易中佔有絕對優勢。西方資本主義還沒有興起,東西方科技差距不大,直至明朝末期大明海軍還可以吊打西方海軍。而到了清代東西方科技水平逐漸拉大,加上清統治者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實力落後於西方,成了任人宰割的糕羊。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一時期,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隊在克倫威爾指揮下在納西比戰役中打敗王軍主力,確立資產階級統治。清政府"圈地"佔據大量良田分給八旗子弟,養了一些社會寄生蟲,清朝最後亡於八旗制度。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圈地運動”養羊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原材料。

英國把兼價工業品銷往世界各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建立日不落帝國。當時西方工業,科技,文化,軍事各個方面遠運超過清朝。落後就要捱打,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清朝就象一塊肥肉任列強宰割,中華民族處於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朝也不甘屈居人下,可沒有那個實力,兩次雅片戰爭,中日戰爭,庚子之亂,一次比一次敗得慘。

《辛丑條約》清朝賠銀子四億五千萬兩,等於當時老百姓每個人賠償一兩銀子,後來連本帶利共賠了九億八千多萬兩銀子,北方俄國熊趁火打劫割去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加上清朝國內戰亂不斷,清朝就像在暗礁林立的大海中航行的破船時刻有觸礁的危險。清統治者之能委屈求全同列強簽訂上千個不平等條約,割地又賠款,是中華民族最屈辱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才當家成為主人,在世界上有了自己位置,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發展,中國人民重新找回自信,重新成為世界大國。中華民族又恢復了祖先的榮光,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一帶一路政策成為世界共識,中國把貧窮落後的帽子拋到太平洋,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又一個奇蹟。

一一一_一-


關東俠客


民國為證明自己取得政權的正當性,總是黑清朝。現在的皇漢也在繼續黑清朝。那我們把晚清與民國做個對比就清楚了。

有的甚至說清朝簽訂了一千多不平等條約,那我們看下真相!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梁為楫,鄭則民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1993出版

實際是晚清簽訂五百多,民國時期簽訂五百多,把民國簽訂的也黑在清朝頭上。想想,晚清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算,到1912年清帝遜位,將近72年簽訂五百多不平等條約。而民國自1912年到1949年只有37年,也就晚清時間的一半,就簽訂五百多不平等條約。

網上很容易能找到晚清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民國簽訂的卻很少能找到。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一書收錄的民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選編一覽

那再看看失去的土地,晚清失去的土地主要是為俄羅斯佔據,在東北和新疆,總共最多也就100公里,而且大部分是人煙稀少而且寒冷生存條件差的地方。

那我們看看,國民黨自1928年掌握政權後,丟失土地的不完全統計:

第一次:1929年失去黑龍江黑瞎子島。

第二次:1931年不抵抗日本侵略丟失東北三省和1933年不抵抗日本侵略熱河省共約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見《1931-32年中華民國不抵抗日本侵略東北-- 世界罕有的無能與瀆職》)

第三次:1930年代法國正式佔領白龍尾島,蔣氏民國雖有抗議,但沒有實際行動。

越南佔領百龍尾島的依據就是來自法國的佔領(見“太好玩了A”在新浪軍史的貼《白龍尾島:中國將與南沙一同收復的海上領土》)。1954新中國指揮越南打敗法國,法國放棄白龍尾島,1955年新中國收復白龍尾島。

第四次:1937年至1945年丟失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約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民黨一直消極抗日,如沒有美蘇對日宣戰和我黨領導抗日,還很難收回。

第五次:1937年丟失鴨綠江一系列江心洲,包括薪島和綢緞島。

1945年蔣介石在蘇軍手中接過東北,沒有追究鴨綠江一系列江心洲,包括薪島和綢緞島。北朝鮮獨立後,那些地方永久失去(見《歷史真相:蔣介石送東北給日本,日本和“偽滿” 送鴨綠江的江心洲綢緞島、薪島給朝鮮》)。

第六次:1943年11月蔣介石不要美國送的硫球群島,令中國失去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第七次:1945年丟失外蒙1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蔣介石同意戰後承認外蒙古在1945年10月20日舉行獨立公投。結果在蘇聯的操縱下,外蒙公投結果支持獨立,蔣的國民政府在1946年1月5日承認公投結果,並與蒙古國建立外交關係,承諾支持蒙古加入聯合國(見《自由的百科全書:蔣介石兩次出賣外蒙》和《有老地圖為證:蔣介石如何在1945年出賣外蒙後又在1953年在地圖上收復外蒙》)。

第八次:1944年丟失唐努烏梁海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1918年-1919年,沙俄被蘇聯共產黨推翻,中華民國派兵驅逐盤踞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餘勢力,乘機取回唐努烏梁海。1921年8月14日,蘇聯在唐努烏梁海立“圖瓦人民共和國”,當時中華民國政府不予承認。但1944年10月,“圖瓦人民共和國”蘇維埃通過決議加入蘇聯,改名“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唐努烏梁海自此正式成為蘇聯領土。

第九次:1945年丟失中緬邊境30萬平方公里國土。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借保護滇緬公路為理由,以關閉公路為威脅,於1941年6月18日,國民政府通過政府換文形式,在中緬未定界南段的撣 邦阿佤地區重新劃定邊界線,將班老、班洪等地割讓給英國殖民地的撣邦(屬於英屬印度行政區域內,英屬印度包含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國,緬甸,巴基斯坦等國, 其中並無作為行政區域的緬甸),史稱 “1941年線” (見《歷史真相:蔣介石送東北給日本,日本和“偽滿” 送鴨綠江的江心洲綢緞島、薪島給朝鮮》)。

第十次:中緬未定界中段緊鄰雲南瑞麗範圍的南坎,自清朝起以“永久租借”的方式繼續租借給當時的英國。緬甸獨立以後歸於緬甸邦聯的撣邦政府繼續 租借。而在1945年1月15日,國民政府的中國遠征軍經過戰鬥後從日軍手中收復了英國殖民地霸佔的南坎,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主動退出南坎地區,在軍事 實力上和國共內戰期間都沒有保持著實質佔有,在法律上由於英國在1943年已經宣佈放棄了對華“租借地”,中國可以收回南坎,但是國民政府於1945年卻 繼續把南坎給撣邦政府“永租”,緬甸本部和各邦獨立後,國民政府也沒有去要回南坎(更南的撣邦金三角地帶由1949年後,國民黨戰敗殘軍逃至國外和少數民 族武裝實際控制),並追認了由緬甸本部繼承原英國殖民地各邦的權益“永租繼續有效”——每年收取租金1000盧比(見《歷史真相:蔣介石送東北給日本,日本和“偽滿” 送鴨綠江的江心洲綢緞島、薪島給朝鮮》)。緬甸獨立後,很多土地永久失去。

第十一次:1945年丟失部分長白山。

晚清時就有大量朝鮮人到長白山定居,引發朝鮮對中國提出長白山的領土要求。晚清還在1909年收回了延邊地區。1945年蔣介石在蘇軍手中接過東北,沒有長白山。北朝鮮獨立後,那些地方被朝鮮佔據,後來新中國收回部分領土(見《蔣介石讓出長白山給朝鮮》)。

第十二次:1948年丟失藏南。

1948年獨立後的印度向麥克馬洪線進發,佔領了藏南。

第十三次:1970-1980年期間,蔣家皇朝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侵佔南沙群島毫無動作, 導致南沙群島被外國佔領(見《蔣家皇朝令中國差點失去南沙群島》)。

根據這些不完全統計,蔣氏民國共丟失了5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其中永久丟失的有200多萬平方公里。此外,蔣氏民國還丟失了約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大部分並沒永久丟失)。相比晚清丟失的100萬平方公里領土,蔣氏民國丟得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