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大曆十才子】

“大曆十才子”是中唐詩人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的合稱。

大曆十才子”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流派,他們既無共同的組織,也無共同的宣言,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審美趣味,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原則,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將他們看作是一個流派。

其稱號及所指人名最早見於姚合的《極玄集》:“李端,字正己,趙郡人,大曆五年進士。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

【皮陸】

晚唐詩人皮日休、陸龜蒙的並稱。皮日休為蘇州從事,陸龜蒙是蘇州人,他們時相唱和,詩作數量很多,合編為《松陵集》,這是皮、陸並稱的一個由來。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

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有爭議為班昭)。她們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嚮往、敬仰這些紅顏,真正揭示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三蘇】

三蘇指的是北宋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

父子三人在文學成就上各有建樹,因此被人合稱為“三蘇”,清代名臣張鵬翮撰大門聯贊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為大雅。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蘇門四學士】

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合稱。四人都出自蘇軾門下,最先將此四人並稱加以宣傳即蘇軾本人。他說:“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答李昭玘書》)。

【蘇梅】

蘇梅,北宋詩人蘇舜欽與梅堯臣的並稱。

蘇詩趨向粗獷豪邁一路,梅詩則多委婉閒淡之作。因此,歐陽修《六一詩話》品評道:“聖俞(梅堯臣)、子美(蘇舜欽)齊名於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閒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這個意見是恰當的。

【濟南二安】

濟南二安指宋朝時期兩位著名詞人辛棄疾和李清照。因兩人都是濟南人,字號中都有“安”字,於是後人將他們合稱為“濟南二安”。

【蘇辛】

蘇辛是北宋的蘇軾與南宋辛棄疾的並稱,二人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

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引顧鹹三語曰:“宋各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 自晚唐“花間派”以來,詞以婉約為正宗,詩莊詞媚,幾成定格。到了蘇軾,才以豪健縱放之筆,創豪放一派,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打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使詞體獲得瞭解放。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蘇黃】

中國北宋詩人蘇軾和黃庭堅的並稱。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詩風格的體現者,影響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後,不論是讚揚還是批評,常常以“蘇黃”並稱。

【宋四家】

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

【二程】

二程,即程顥和程頤,河南洛陽人,他們的學說也稱為“洛學”,與同時代的張載所創的“關學”頗有淵源,二者理學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南宋朱熹正是繼承和發展了他們的學說。

【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稱中興四大詩人(也可以稱為中興四大家,但經常稱為南宋四大家),是中國南宋前期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四位愛國詩人的合稱。

【永嘉四靈】

永嘉四靈是當時生長於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的四位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形成中國南宋中葉的詩歌流派,代表南宋後期詩歌創作上的一種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詩格相類,工為唐律,專以晚唐賈島、姚合為法,謂之唐體,字號中都帶有“靈”字,而溫州古為永嘉郡,遂稱之為“永嘉四靈”。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前七子】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

【後七子】

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中國明代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

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餘日德、張佳胤。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公安三袁】

公安三袁(又稱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們分別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長安裡(今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嶺南三家】

清初廣東詩人屈大均(番禺縣人)、陳恭尹(順德縣人)、梁佩蘭(南海縣人)的合稱。三人居里鄰近,時相過從,在創作上互相推重,在當時嶺南地區最享盛名。

【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即清朝中期詩人、散文家、文學家、文學理論家蔣士銓、袁枚和趙翼的並稱,三人齊名,並稱乾隆三大家。三大家造詣主要集中在詩及散文創作上,詩論(文學理論)也有獨到之處。

【江左三大家】

江左三大家是中國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三人的合稱。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貫都屬舊江左地區,詩名並著,故時人稱江左三大家。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南施北宋】

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閏章(1618—1683),北宋指的是山東萊陽的宋琬(1614—1673)。二人是較早在清庭應仕、出仕,主要生活在順治康熙時期的詩人。有關兩人的成就,大詩人王士禎說:“康熙以來詩人,無出南施北宋之右。”

【南袁北紀】

"南袁"指的是袁枚,號隨園老人。"北紀"指的是紀昀,紀曉嵐。

【南朱北王】

南朱北王,即清代學者朱彝尊和王士禎的並稱。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