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沒有可能趕超日本?為什麼?

美國觀察室


最近幾十年,韓國的發展的確非常迅速,目前已躍居亞洲發達國家序列。不過,和日本相比,韓國的綜合國力還差日本很遠。在經濟領域,韓國的總量與人均都低於日本,且幾乎沒有可能趕超日本。

日本是一個老牌強國,各方面都居世界前列。而韓國是從六七十年代才開始崛起的國家,目前的韓國在電子領域、顯示和儲存方面或超過日本,但是在其他領域,韓國與日本的距離還非常遠,甚至還有代差。而經歷過20多年產業轉型的日本,目前的發展質量,也是這一階段的韓國遠遠無法相比的。

日本和韓國都是地狹人稠的國家,但是日本的國土是韓國的近四倍,日本的人口是韓國的兩倍略多,而日本的經濟總量是韓國的三倍略多。目前的韓國,實際上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峰了,未來不大可能還會有高速增長的機會,而很有可能是走日本的老路,各領域進行轉型升級。但是這種調整下來,韓國更是沒有機會趕超日本了。要知道,基礎和發展潛力都比韓國高的德國,在90年代時的經濟規模為日本的一半,而德國用了20多年的時間都沒有趕超日本,更不用說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且經濟總規模只有日本三分之一的韓國了。

此外,在其他領域,比如軍事、科技等方面,韓國在中短期是不可能趕上日本的,未來最大限度也就不過是和日本持平而已。在軍事領域,雖然日本是一個受控的國家,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上還是排名靠前的。反倒是韓國,由於軍備權拱手讓給美國,同樣是一個不正常國家,甚至不如鄰國北韓;至於科技,日本的科技已經是百年的積累了,韓國與日本的科技代差,還真不是吹的。


蘇綻


韓國基本上不可能超過日本,日本經濟總量為4.8萬億美元,而韓國只有1.5萬億,日本是韓國的三倍還多,韓國宣稱2018年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即便如此,與日本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越是發達國家,發展速度也就越慢,因為工業體系已經成型,沒有太大的上漲空間,日本和韓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日本在1995年前後經濟遭到美國的壓制以後,20多年沒有緩過來,一直保持低增速,甚至GDP的總量出現負增長,安倍晉三上臺以後,推行“安倍經濟學”,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加速日元貶值,人們擔心貨幣貶值造成損失,所以大量購買需要的商品,以此刺激消費,提升經濟活力。

“安倍經濟學”雖然提高了GDP增速,但是支持率並不高,而且從長期來看,也不是解決日本經濟發展緩慢的良藥。

日本發展緩慢,韓國同樣如此。

韓國領土面積狹小,國內有限的資源已經被各個財團瓜分一空,三星、現代、LG、樂天等大型集團已經控制了韓國的絕大多數資源,甚至可以控制韓國政府政策。

韓國新興企業無法與三星等公司競爭,沒有發展空間,所以韓國的發展幾乎依賴於幾大公司。

經濟增長要看消費,韓國只有5100多萬人,消費總量基本上已經固定了,而且韓國人雖然人均GDP高,但是生活壓力非常大。

韓國學生面臨的高考壓力超過中國學生,因為韓國資源被大公司壟斷,所以要想有一個好未來,必須靠近韓國排名前三的大學,然後進入三星、現代等大公司。為了讓孩子脫穎而出,韓國家長几乎把一半的費用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

韓國工業品價格相對低廉,但是農產品物價極高,這也是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在韓國吃水果蔬菜居然成為奢侈。

韓國人的消費不會出現鉅額增長,在國際市場也面臨巨大的壓力。

中國是韓國的重要市場,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生了一大批能與韓國公司競爭的企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手機行業,以前三星是中國市場的的絕對老大,但是華為、小米、VIVO等公司半路殺出,奪走了三星的份額,三星手機的銷量大跌。

三星手機在世界上仍然是銷量最高的,但是無疑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其他的韓國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與之競爭的不僅僅是中國,任何國家都在全力獲取技術壟斷。



韓國日本的經濟已經達到一定高度,很難快速增長,而且在科技領域,日本至今仍然遠遠領先韓國,具體代表性的諾貝爾獎,日本在21世紀已經拿下18個,而韓國從未獲得。

韓國發達的經濟水平除了自身努力,也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韓國的未來也是如此,一個薩德就可以讓韓國經濟受到創傷。


視野新觀


韓國要想超越日本幾乎不可能,有三大因素決定了韓國絕無可能超越日本。



一:日本經濟規模巨大,2017年韓國的GDP是15297.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11位,人均GDP達到29803美元,今年人均突破3萬美元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2017年日本的GDP是48884.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3位,人均GDP達到38438美元。顯然韓日之間不管是在經濟總量還是在人均上差距都巨大,特別是總量,韓國GDP總量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要想超越世界經濟第三大國的日本,韓國前面還有好多座高山要翻越,印度,法國,德國哪一國不是省油的燈?



二:韓國面積小,人口少,韓國是一個半島國家,國土面積100210平方公里,人口大約為5100萬,不管面積,人口都只能算是中等國家,這樣的一個彈丸小國資源又非常的匱乏,能達到現在這水平已經很不錯了,但要想再往更高處爬,比如超過日本的小目標,那就很難了。日本的面積是37.78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了1.2762億,日本面積是韓國的三倍多,人口是韓國的兩倍多,更何況日本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島國,海洋專屬經濟區的面積比韓國大的多,日本的國內資源也比韓國豐富,在人口還是生產力的今天日本1.2億多人口也夠具有優勢,儘管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低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但韓國又何嘗不在面對這些問題呢?



三:韓國前面強手如雲,經濟排在日本之後韓國前面的都有哪些國家?德國,法國,英國,印度,加拿大,意大利,巴西,除了印度巴西其他6國都是傳統發達西方國家,而且連印度巴西韓國都不能小看了,巴西是南美目前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國家之一,印度近幾年每一年都以6.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奮力趕超西方國家,在亞洲最有可能超過日本的國家恰恰是印度而非韓國,韓國現在連超越加拿大,巴西這些面積大國,人口小國都稍顯困難,又哪來的底氣去趕超日本?

不過有夢想還是好的,萬一夢想實現了呢?韓國好好努力先把意大利,加拿大這兩個國家超過了再說吧。


大國布衣


韓國想要趕超日本基本上沒有可能,因為韓國缺少趕超日本的必要條件,不過有一個可能的機會韓國可以超過日本。

首先我們來看韓國在近二十年以來的GDP數據變化,2000年5600多億美元2010年1.1萬億美元2017年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韓國經濟總量每十年翻1倍越來越困難。


2000年世界GDP排名

而我們知道日本的GDP最近二十年都維持在5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就算日本經濟一直停滯不前,韓國經濟按現在的發展速度也至少要在2040年左右才能追上日本。

但是韓國經濟不可能一直有維持每十年翻1倍的速度,這是因為決定一個國家經濟規模上限的還是其國內市場容量,國際市場只能作為一個國家發展國內經濟的一個補充。
2010年世界GDP排名

而日本1.25億人口的國內市場差不多是韓國5000萬人口市場的2.5倍左右,而且日本和韓國人口增長都陷入停滯這一比例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在雙方都可以把國內市場開發到極致的情況下韓國的國內市場是不如日本大的,所以從發展潛力來看韓國不如日本。

所以按正常情況來看韓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將面臨和日本一樣的瓶頸難以超越日本,但是有一個可能的機會使得韓國經濟有機會超越日本,那就是一旦韓國統一了朝鮮將形成一個人口達8000萬的國內市場。
2017年世界GDP排名

而且在朝鮮人口增長率的帶動下統一後的韓國人口可能增長到接近1億,而日本由於人口不斷萎縮將逐漸下降到1億人左右和那時候韓國也差不多,這樣在人口接近的情況下韓國經濟就有機會超過長期停滯的日本了。


執斧談史說事


目前看來沒戲

不得不承認,韓國在最近20年中發展速度非常快,現在已經成為一箇中型強國了。而在當年,韓國只是亞洲四小龍中排名墊底的國家,僅僅是靠著人口比港臺和新加坡多,才在經濟總量上超過其他三家,但是在人均GDP上,韓國曾經一直遠遠落後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的。

不過韓國的體量畢竟要比港臺和新加坡大很多,在韓國政府正確的政策指導下,韓國擁有者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這是新加坡和香港所不能比擬的,就連中國臺灣也是望其項背。時至今日,臺灣的支柱產業還是僅限於電子產業,而韓國的汽車工業、船舶工業、軍工業、機械製造工業都已經蓬勃發展起來了。

如今的韓國不僅可以造手機、家電、汽車,甚至可以造坦克、大炮、潛艇、驅逐艦,這在世界上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可能很多人認為韓國的一些武器,例如K2坦克就是拿各國零件攢起來的。但是攢東西也是需要技術的,很多武器不是你想攢就能攢的。

目前韓國是世界公認的地區性強國,但是跟日本比起來,韓國還是差的太遠了。

首先看硬條件:

韓國面積10萬平方公里(和浙江省一樣大),人口約5000多萬。

日本面積37萬平方公里(比雲南省略小點),人口約1.26億。(日本和韓國地圖)

從人口和麵積上來對比,日本的面積能裝下近4個韓國,人口也是韓國的兩倍多,兩國體量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而且作為一個老牌發達國家,日本早在1868年就開始了“明治維新”,至二戰前夕日本已經成為亞洲首個工業國。

雖然在二戰時日本遭受重創,但是戰後日本迅速走向復甦。如果橫向比較的話,戰後日本的實力是要強於戰前的。

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7的GDP總量為4.34萬億美元,並且在精密儀器製造、電子產品、冶金、汽車製造等領域位列世界前沿。這些產業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韓國雖然在二戰後發展神速,但至今不過才成長了半個多世紀,由於底子太差,還不足以挑戰日本這樣的百年強國。(日本數控機床生產線)

再者,一個小國可以發展成一個富國,但卻很難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以色列是有美國在背後做支持)。

一個強國是需要用人口做支撐的,因為當今社會每一個領域需要大量的人工去細分。就像是做頓飯,這看似很簡單,但做飯所用到的鐵鍋、瓷碗、案板、菜刀、爐灶、抽油煙機、各種調料、各種食材,都需要有人專門生產,這還不包括運輸。而建立完善的運輸系統,又要涉及道路建設,船舶、汽車製造、石油提煉和加工。這還僅僅只是一頓飯,如果造個手機,造個汽車,那涉及的方面將更廣。總之,這個社會又要大量的人口去協同工作。(製造汽車所牽扯的領域更加廣泛,不是車企單憑自己的實力就能把品質搞上去的,還需要高品質的供貨商)

韓國目前只有5000萬人口,人口比日本少了不止一半,人口規模限制了韓國市場,也限制了韓國超越日本的實力。

韓國在2017年的GDP總量是1.54萬億,差不多隻有日本的1/3。現在日本對韓國的技術優勢一時半會沒有辦法抹平,而人口優勢則更難追趕。即便日本正處於老齡化社會,但韓國也好不到哪去。目前韓國的人口估計峰值也就5200萬,不再會有大的突破了。所以除非日本自己出問題,否則韓國想超越日本,基本沒戲。


千佛山車神


韓國想趕超日本,還需要補一到兩次挫折教育,韓國與美國的關係特別鐵,加上韓國人特別團結,所以韓國一直比較順,太順的孩子遲早會摔跤,韓國不補上挫折教育,永遠成為不了日本那樣內斂深沉的國家。

日本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國際社會都是很孤獨的,孤獨的日本變得內斂深沉,人口僅僅一億多已經悄悄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成為世界科技第一梯隊中的王者。

今天的日本科技實力驚人

日本2001年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目前已經拿下18個,完成計劃的大半,今年獲獎的本庶佑教授希望研製出吃幾片藥就可以治療癌細胞,現在他的藥總有效率達到30%。
我們所熟悉的柯達和富士膠捲,美國柯達死了,日本富士膠捲還活著,他把做膠片的膜技術提煉出來,用於生產化妝品,同時還在研發新藥。日本的百年企業特別多,3.5萬家,為什麼,重新創新,默默地在轉型。

華為風波中的英國ARM公司,其第一大股東為日本的軟銀,波音787是美國公司的,但是卻可以說是日本在主導,第一,飛機的機體不是鋁合金的,而是用日本東麗公司研發的碳纖維,造機體的是三菱重工。碳纖維比鋁合金輕30%,意味著可以多飛30%的里程。第二,飛機機頭是富士重工造的,電子系統是松下電器提供的。

日本眾多的企業就如這個國家一樣,默默地潛心科研,日本豐田汽車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在潛心研究了20多年後開始轉化成產品,充氣3分鐘,可以跑650公里。日本產業不是靠政府引導,而是自我革命,自我創新,做好本業是日本企業長久的秘密。
這樣的國家把美國甩在後面都是遲早的,是韓國能輕易趕超的嗎?

韓日糾紛中,韓國短板暴露無遺

韓國因為和美國關係好,獲得了較好的國際發展空間,而且日本在二戰問題上對韓國是有有負疚感,所以在技術管制方面對韓國一直是比較寬鬆的,這次韓日發生糾紛,韓國充分暴露出自己的短板,韓國很多技術都是架構在日本技術上的衍生,說白了就是,很多技術都是在日本技術架構上,進行細枝末節的創新。



日本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剋制和理智的對韓國製裁,揚言對韓國汽車和機械領域下手,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日本是真正有實力把韓國按在地上使勁摩擦的。


天下會會天下


日本人其實挺狂的,但是他的狂也確有道理,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曾經一度日本的GDP達到美國的70%左右,成為世界第二!

甚至有日本人就說,“賣掉整個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這樣的狂不是阿三哥可比的,世界上更沒有任何人會覺得這是可笑的。一個鳥不拉屎的島國上,要啥沒啥,養活一億多日本國民,位居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GDP曾經也世界第一過,所以從這個位角度上看,韓國想超過日本是比較痴心妄想的,不可能!韓國吹的牛皮阿三都覺得可笑!而日本吹的牛皮,美國都會信以為真!

日本何許人也?在距離今天七八十年前,人家是照顧航母的國家,而且一造就造了幾十艘航母的國家,和美國槓了一戰,美國都有點畏懼他。

  • 韓國面積9.9萬平方公里。
  • 日本面積37.8平方公里。
領土面積3.8個韓國才有日本大。

  • 韓國0.5萬人口。(2018)
  • 日本1.3億人口。(2018)
韓國受人口侷限,不到日本人口的一半。

  • 韓國1.5萬億美元GDP。(2018)增速2.7%
  • 日本5.1萬億美元GDP。(2018)增速0.7%
從數據上看,韓國的GDP的增速大約是等著4倍。但日本的GDP卻是韓國的大約3.4倍。


  • 韓國人均GDP:3萬美元。(韓國在追趕)
  • 日本人均GDP:3.8萬美元。(基本停滯,有所下滑)
實際上,如果從人均GDP上看,韓國趕上日本,甚至反超是有可能的。


可以看出,如果韓國要在GDP總量上超過日本還是相當不容易的,必須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且必須要在經濟穩步高速增長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同時,還要日本的經濟增速,長期停滯或者下滑的情況下,韓國才有反超的可能!但這個好像不太現實。

軍事實力(2018年全球軍力排行榜)美智庫!

可以看出,首先日本和韓國軍事實力都是全球前十的國家,韓國的軍力呈現上升趨勢!日本的軍力呈下降趨勢!但從側面反映可以看出日本在之前軍力是比韓國強的,至少相當。

除了阿三哥之外,其他軍力排名前五的國家都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

日韓你都分別是美國的“第51個州,第52個州”。華盛頓金融危機,日韓這倆哥們兒都得打噴嚏。👀👀👀


格律4


在沒有和平統一的情況下,韓國不可能趕超日本。此外,日本、韓國等經濟發達但卻領土狹小、資源匱乏的國家,是不可能成為真正世界性強國的。

對於韓國來說,連最起碼的安全問題都得不到保障,每時每刻都需要擔心遭到北方打擊,怎麼可能安心搞發展。所以,對於韓國來講,首要之務還是解決好安全問題,否則還談什麼超越,一朝回到解放前都是很有可能的。

日本民族真的是很讓人服氣的一個民族,在一窮二白、自然災害頻發、遭遇過核打擊的情況下,經濟能發達到如此地步,今年的諾貝爾獎又有斬獲,走在科技發展的前列。拋開民族感情來說,日本這個國家是有很多點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畢竟我們需要承認它確確實實比我們發達。

同樣,韓國人身上的那股拼搏進取的勁兒也是有夠狠,這股民族力量也著實會極大助力韓國的發展。但是,韓國的問題還是很突出的,除了剛提到的安全問題,韓國政壇亂象(前總統一個個都入了監獄,顯示其政治制度有問題)、經濟畸形(國民經濟主要被幾個大企業掌控,容易受到災難性的影響,因為雞蛋差不多都在一個籃子裡)也都是它不如日本的地方,且這些點都是很難改變的。

所以,韓國想要超越日本很難,除非後者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到自然力量的打擊……


小溪解局


縱觀國際歷史,一個小國能超越大於它的國家幾乎是微乎其微的事。不論在哪些方面,小國都有它自身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那溝便是資源。資源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資源,二,是人力資源。尤其人力資源,人是科技智慧的搖籃,人還是第一生產力。倘若以百萬為單位,假設壹百萬個人中有一名科學家,那麼,曰本1.26億人口,意味著有126位科學家。而韓國呢?5千多萬人口,只能產生50位科字家,後者顯然不敵前者。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人口基數雖大,若教育滯後,也不能培育出更多的精英人才。不是嗎?

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是靠一兩位科學家所能帶動的,而是要靠全民素質的提升,政府政策等綜合因素。半島若不能統一,僅憑韓國單打獨鬥,難與日本相匹敵。畢竟韓國的許多工業也都是在效仿日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若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是難上加難。當然,客觀地講某些領域是走在日本前頭,如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桂冠被韓棒子所摘。雖號稱造船第一國,但其科技技術含量,還是低於日本。不論從航天科技到航海,從軍事間的各種裝備,在到民用工業,諸如高鐵,汽車,電子醫藥等等眾多領域,日本都遠勝韓國。還有就是韓國是個沒有文化不自信的民族,它總凱蝓中國的傳統文化等等。


威龍悍馬笑天虎


某個城市超越日本某個城市,有可能。整體國力超越日本,絕無可能。日本無論從哪個方面都碾壓韓國。就韓國最牛的電子產品,三星。日本幾家品牌並不是沒有超越韓國的可能。日本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整個全球。主要加強和美國,英國,中國的合作。胡錦濤主席執政的時候,開始了【暖春之旅】同時也和日本簽訂了諸多對外貿易合作。自打那以後,日本在亞洲的重心主要就是中國。無論是科技,醫療,電子。等等,日本現在最大的出口貿易國就是中國。日本每年接受的對外勞動力以及留學生,最多的也是中國。中國目前也是日本最大的旅遊消費國。這一點甩韓國幾條街都不止。同時,國內的一些自主品牌,都有日本的科學技術。國產車,發動機核心技術來自日本。無論是長城,哈弗還是其他,發動機都有豐田技術在裡面。無錫是全國日資企業最多的城市。每年去往日本培訓學習的一批又一批。就2010年釣魚島事件,關了那麼多日資企業,現在依然還是那麼多人去學習。國內自主手機 華為核心的芯片就是日本提供的技術。醫學方面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教育,這些更加沒得說了,韓國和日本沒法比。日本自明治時期就已經開始推廣社會保障制度,婦女兒童保障權益。那會高麗棒子還再種水稻呢。醫學方面,全亞洲最牛的大學醫學院就在日本。無論臨床,病理,免疫,包括製藥,亞洲第一。在全球也排得上名次。教育方面,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等。全球知名。韓國除了首爾大學以外,還有拿的出手的嗎?科學貢獻方面,日本出了多少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韓國一根毛都沒有。軍事更沒的說,遠的不說,就二戰時期,日本是除了美國之外,第二海軍大國。中途島戰役,日本可是和美國 航母對航母單挑過的。這也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和美國海軍拼海軍的。雖然後來戰敗了,但目前日本的軍事力量依然超越韓國。要不是美國一再的打壓,日本絕無可能忍氣吞聲的默默無聞。在日本人眼裡,除美國和俄羅斯之外,所有的都是羊。而日本自己是狼。狼是要吃肉的,哪有狼不吃羊的。骨子裡的侵略細胞,孃胎裡帶出來的。與生俱來的東西不需要過多修飾的。

所以,無論是 軍事,科技,醫學,教育,工業,以及社會保障。韓國和日本沒得比。除非日本沉沒。【注,以上觀點對事不對人,絕無崇洋媚外】撇開民族仇恨不說,日本有太多的東西是我們國人要去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