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千萬後 熱電聯產小機組仍“進退兩難”

“環保文件一個接一個,今年我們都忙暈了頭!”安徽某發電企業員工對北極星電力網說,“現在我們幾個小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作都已經做完了,但是新要求下來之後又要再進行改造,而且就算達標了也有被關停的可能……”

近日,北極星電力網從安徽某發電企業瞭解到,宿州市大氣汙染防治聯席辦公室於2018年8月下旬下發了一份《關於加快燃煤電廠白色煙羽治理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宿州部分發電企業在穩定超低排放的基礎上深挖潛力,加強管理,繼續進行治理白色煙羽等改造。但是,在這一系列要求的背後,如今的熱電聯產小機組在投入上千萬環保改造資金後,卻依然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煤電去產能+環保 各地要求逐步趨嚴

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打出了煤電去產能“組合拳”,一時間,“煤電機組停建、緩建名單”成了各大電廠緊盯的焦點。與此同時,國家和社會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燃煤電廠就不得不面對去產能和環保的雙重要求。

在2016年底,《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 年)》這一總領性的文件終於下發,該規劃要求“力爭淘汰火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30萬千瓦級以上具備條件的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在去產能的要求下,30萬千瓦以下機組首當其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今年上半年,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響,各地紛紛對全口徑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工作做出時間限制,對不達標機組的處置措施沒有最嚴、只有更嚴!(相關閱讀:再施壓|地方比國務院更嚴!煤電機組未完成超低改造立即停產)

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仍要停機“減排”

北極星瞭解到,到2017年末,我國30萬千瓦以下的煤電機組大約為1.5億千瓦。隨著各地大氣汙染防治計劃的推進,這1.5億千瓦機組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但是,這些機組在達標後又出現了立馬“被停機”的現象。

隨著 “霧霾季”的來臨,各地為保空氣質量紛紛下發緊急臨時特別管控措施,北極星發現,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小機組也被排在了“重汙染天氣預警企業限產減排”一類文件的前列。

“我們的幾個小電廠即使是達到超低排放標準了,還是不讓滿負荷發電,最多隻讓開一半的機組。”安徽某發電企業員工對北極星說。

眾所周知,國家對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的機組會實施環保電價政策以補貼電廠對環保改造的投入。但是,若機組不能夠滿負荷發電,燃料就得不到充分的燃燒,排放物定會超標,那這一部分環保電價就得返還,更不用說停機不發了。況且,低負荷發電還會帶來環保設施的消耗、環保電價的損失和排放物超標的多重風險,頻繁啟停更會對機組造成傷害,而停機不發同樣也浪費了高達數千萬的環保投入資金, 這些都已經成了整個火電行業的問題,而小機組的抗風險能力更弱,所以矛盾更加突出。

超低排放後再加“消白”要求

2017年,被稱之為“最嚴排放標準”的浙江省《燃煤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就提出,“位於城市主城區及環境空氣敏感區的燃煤發電鍋爐應採取煙溫控制及其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有色煙羽等現象。”此後,浙江省還給出了石膏雨和有色煙羽測試技術要求。

今年3月,天津要求深入實施重點行業提升改造,對全市20套公共煤電機組實施“白色煙羽”對標治理。隨後,山西臨汾等地也發佈了《關於督促加快鋼鐵、焦化、燃煤電廠白色煙羽治理的通知》。

但是,北極星瞭解到,對於白色煙羽治理的標準和應該選取的工藝路徑,多地缺乏具體要求,這就導致了不少小電廠不知該不該、又該如何進行改造的問題。安徽某發電企業員工向北極星表示:“我們小電廠在剛剛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中已經拿出了數千萬的資金,現在很難再馬上追加一筆資金投入。況且,地方沒有具體要求,只說要‘消白’,如果一旦檢測不達標肯定會被關停,但是即使達標了我們也不確定哪天就會被關停掉。”

擔著供暖任務的熱電聯產機組不能一關了之

早在2016年,時任華電集團副總經理的鄧建玲在接受《中國電力報》採訪時就指出:“熱電還是以公益性質為主,因為它和人民生活切實相關,我們不能指望熱電去掙多少錢,而是以服務為主,以民生為主,以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為主。應該保持它的公益性,保本微利。所以說,熱電更多地是社會熱電、責任熱電。”

北極星此前在梳理各地2018年煤電行業關停機組名單時就涉及到了一家陷入了“關與不關”進退兩難難題的企業。

該企業位於河南鄭州,擁有兩臺13.5萬千瓦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熱電聯產機組,但是,這兩臺機組又都被列入到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關停計劃當中,該方案預計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對這兩臺機組的關停工作。河南該企業負責人向北極星表示:“目前,我們公司還承擔著當地的供熱任務,可是自從這個關停計劃出爐之後,給我們的正常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員工也人心惶惶。試問,如果我們真被關停了,誰來給當地居民供熱?”

上個月,華能北京熱電廠4臺燃煤機組已經作為採暖季應急備用機組應急啟動。承擔著供暖任務的熱電聯產機組豈能一關了之?

對於解決措施,國務院及各地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確明確提出了“建設超低排放燃煤機組等量替換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關停機組”。但是,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上大壓小”並不太適用,何況現在面臨該問題的更多的是已經投入了上千萬環保改造資金的熱電聯產小機組。現有資源到底該如何處置,如何要求,如何利用?熱電聯產小機組“進退兩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