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漯河麻鸡,河南省漯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漯河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7℃,适宜养殖鸡禽。漯河麻鸡分青(铁)脚麻和黄脚麻鸡。青(铁)脚麻鸡的喙、胫、趾为铁青色;黄脚麻鸡的喙、胫、趾为黄色。漯河麻鸡肉质鲜美细嫩,具有“鲜、嫩、爽、滑、甜”特点,口感好。青(铁)脚麻蛋壳为白褐色,黄脚麻蛋壳为褐红色。蛋个体小,重量轻,蛋壳稍薄,蛋黄颜色深,味儿香可口。

2009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漯河麻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漯河麻鸡分青(铁)脚麻和黄脚麻鸡。青(铁)脚麻鸡的喙、胫、趾为铁青色;黄脚麻鸡的喙、胫、趾为黄色。成年公鸡头大,嘴粗短整齐呈荷包形,单冠,冠叶大而鲜红直立;胸深且略向前突;体躯呈马鞍形,羽毛金红色;体重2.5-3.9千克。成年母鸡头清秀,单冠直立,冠中等大小,呈鲜红色;头部和颈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黄色,颈长;背部羽毛分黄、棕、褐三色,有黑色斑点,形成浅麻、中麻、深麻三种;成年母鸡体重1.5-2.7千克。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禽产品:①禽肉:肉质鲜美细嫩,具有“鲜、嫩、爽、滑、甜”特点,口感好。②禽蛋:青(铁)脚麻蛋壳为白褐色,黄脚麻蛋壳为褐红色。蛋个体小,重量轻,蛋壳稍薄,蛋黄颜色深,味儿香可口。

漯河市贾湖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禽腿骨制作的“七音骨笛”已有8000年历史,比埃及出土的笛子早2000年。证明了该地区悠久的家禽业饲养史。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2001年,河南漯河市利用现代育种遗传技术,以广东麻鸡和漯河当地柴鸡为亲本,经过6年多的杂交选育,培育出了肉蛋兼用型新品种麻鸡。

2008年8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漯河麻鸡品种及生产技术规范”系列标准。

2007年底,漯河麻鸡年出栏560万只,年底存栏300万只。

截至2010年底,漯河市存栏种鸡突破10万套,商品鸡年出栏700万只。

2009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漯河麻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漯河麻鸡主产区在漯河市的舞阳县、临颍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等,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舌尖上的河南之漯河篇(五)漯河麻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