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2027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12月1日,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在以“全球變局下的財富管理”為主題的2018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發表演講,表示“再過10年,2027年前後,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任澤平:2027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任澤平認為,中國人均GDP是約8800美元左右,只是美國的六分之一都不到,美國則有60000美元的人均GDP。我們在人均GDP和它有巨大差異情況下,規模已經在迅速接近甚至趕超。經過我們的大致測算,中國GDP以6%的速度在增長,美國以2%的速度在增長,再過10年,2027年前後,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任澤平:2027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在談到進一步對外開放時,任澤平表示,中國在金融開發和高等教育領域和美國還有不少差距。除此之外,在汽車行業,由於國內車企長期享受的高關稅壁壘,以及國內以規模為導向的項目審批和產品備案制度所提高的行業准入門檻。許多合資企業長期坐擁高於國際市場的售價及壟斷利潤,結果導致即便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賣了將近三千萬輛車,卻只有大約1000萬輛是自主品牌。且大量的自主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售價只是別人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市場讓出去了,技術卻沒有換來。國內三大車企研發投入大約是1%到2%,遠遠低於國際主流車企4%-5%的研發投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來自於行業保護政策。

任澤平表示,中國在開放領域有點吃老本,沒有像80年代包括01年大跨度的開放。開放促進競爭,競爭提升效率,沒有開放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效率。中國的家電行業,因為沒有任何的保護,得以充分競爭。加入WTO後,前四大國產空調品牌的市佔率從49%快速上升到78%,不僅佔領了國內市場,也佔領了國際市場,不僅佔領了低端市場,也迅速的升級到了中高端市場。冰箱、洗衣機、手機也都有著類似的故事。

任澤平最後對金融開放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加大金融服務業的開放,以開放促進競爭。第二,穩妥有序推進資本帳戶開放,協調好資本帳戶開放,匯率市場化以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節奏。第三,金融開放並非一放了之,應該在開放的時候,加強宏觀以及微觀的審慎監管及監管協調。第四,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步伐。

以下為發言實錄:

任澤平: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對對外開放的初步的研究和看法。我想開門見山談幾點判斷和相關的邏輯以及證據。

第一,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潛力的釋放以及中國經濟的崛起。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美國製造業就業的大幅度減少,這兩張圖分別是90年代和2015年美國製造業就業,在這個州佔比排在第一位的州標的是藍色的,大家可以看到美國製造業就業在過去20、30年大幅減少。所以很多州,所謂的鐵鏽州,正是鐵鏽州把特朗普選上去的。

第三張圖是全球經濟的power的分佈。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球的經濟版圖當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大約佔全球GDP比重是24%,19萬億美元,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比重15%,是12萬億美元中美加起來佔40%,日本第三5%點。問題重點中國每年以6%速度在增長,美國潛在增長率在2%左右,我還是它三倍的速度。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現在GDP的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已經佔了美國GDP比重60%,80年代日本在巔峰時期佔美國GDP比重大約是40%。原因是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美國是3.2億,日本是1.3億,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也才有8000萬人口,現在中國人均GDP,大約8800美元只是美國的六分之一都不到,美國是60000美元人均GDP,我的人均GDP和它有巨大差異情況下,但是我的規模已經在迅速接近甚至在趕超。

我們大致測算,中國以6%的速度在增長,美國以2%的速度在增長,再過10年,2027年前後中國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全球新經濟當中,全球最好的獨角獸企業不在美國就在中國,中美加起來佔全球新經濟獨角獸大約佔了七成。

讓我們反思我們在改革開放當中還有哪些不足,我們還有什麼差距?我們來看。

一個是金融。今天我們講金融開放,全球貿易儲備當中,美元佔63%,我們搞這麼多年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大約佔1.2%。在全球500強企業裡面,美國有126家,中國有111家已經在快速的接近,但是我們看行業分佈,美國的大部分集中高科技領域,中國大部分集中於能源、金融行業。然後是研發投入,我們R&D投入跟美國有差距,更重要的是結構,美國研發投入大量傾斜於基礎研究,我們是大量基礎研究基礎上做應用類研究,這就是差距。

我們再看全球高等教育,排在前面100位大學,美國43所,中國是5所。再看中國居民生活質量,美國恩格爾係數是8.3,中國是29.4,居民收入當中用於食品類支出就是恩格爾係數。

更重要的是什麼?我們除了看到這種差距之外,還有我們在開放領域,我們還有巨大的差距。我們要客觀的承認,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在開放領域有點吃老本,我們沒有像80年代包括01年大跨度的開放,這種開放相對比較少。我們在關稅,比如汽車,我們在服務業領域投資限制領域,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很多的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中國的製造業為什麼強大?因為中國製造業是充分開放的,我們國有比重只佔10%,民營外資企業佔了80%以上,但是我們的服務業領域,人民美好生活領域大部分是國有為主,存在比較明顯的行業管制。

所以,最後我想講最好的應對就是“開放”。我們講我們要有開放自信。涉及到具體的行業,我們今天講金融開放,金融開放這個路究竟怎麼走?我想舉兩個例子來看看這些行業在開放背景下的命運。

2001年時,中國加入WTO,汽車和家電行業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也選擇了不同的命運。一個選擇了保護,另一個選擇了開放。我們先來看中國汽車行業,國內車企長期享受的高關稅壁壘,以及外資50%股權比例的上限政策保護,以及國內以規模為導向的項目審批以及產品備案制度提高行業准入門檻。因此我們看到合資企業長期享受高於國際市場的售價以及壟斷利潤,結果是什麼?結果這個行業發展到了今天,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們去年賣了將近三千萬輛車,但是隻有大約1000萬輛是自主品牌。

我們來看更重要的是,我們大量自主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基本是外資以及合資品牌。我們的自主品牌售價只是別人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為什麼我們市場已經讓出去了,技術沒有換來呢?這就是保護所帶來的。因為開放促進競爭,競爭提升效率,沒有開放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效率。

我們國內三大車企研發投入大約是1%到2%,遠遠低於國際主流車企4%-5%的研發投入。再來看中國的家電行業,沒有任何的保護,充分競爭,在01年加入WTO以後發生了什麼?我們看空調,我們前四大國產品牌市佔率從49%快速上升到78%,不僅佔領了國內市場,而且佔領了國際市場,不僅佔領了低端市場,也迅速的升級到了中高端市場。

冰箱,還有洗衣機還有包括我們的手機都在講類似的故事,手機大家都很清楚,幾年前我們手裡都是三星、諾基亞、蘋果,今天我們越來越多的手機變成了小米、華為,他們成為了我們的驕傲。

所以,最後我想用幾句話來總結:

第一個01年加入WTO以後,為什麼長期享受高政策保護的汽車產業發展不盡如人意,而高度競爭開放的家電、手機、互聯網行業,自主品牌崛起和技術快速進步,這對於未來我們發展核心技術和新一輪開放究竟有什麼樣的啟示?

第二個,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我們應該增強開放自信。具體我們看了這樣大的背景和兩個行業的命運,我想對於金融開放提四點建議:

第一,加大金融服務業的開放,以開放促進競爭。

第二,穩妥有序推進資本帳戶開放,協調好資本帳戶開放,匯率市場化以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節奏。

第三,金融開放並非一放了之,我們應該在開放的時候,加強宏觀以及微觀的審慎監管以及監管的協調。

第四,進一步加快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步伐,內部實力是外部實力的延伸。

這是今天給大家報告的主要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