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The sail so white appears alone,

In hazy blueness of the sea!

What in his country has he thrown?

And what,so distant, does he seek?

——博物院壁題詩

南洋海上的邪惡交易——“豬仔”船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豬仔船”模擬塑像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塑像近景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塑像近景

隨著黑奴貿易在世界上的逐漸廢除,十九世紀起,大量華工被當成商品進行轉賣,很快形成“豬仔”販賣制度。

據估計,從1800年到1940年,海峽殖民地和馬來聯邦入境華工累計約1000萬人次。許多華工,因為運送勞工的統艙條件惡劣,缺少吃食,疫情嚴重,喪生茫茫大海。

而熬過漫漫長路的勞工,來到異國他鄉,面臨的是超負荷的工作,極差的的食物,欠缺的醫療保障,無法擺脫的摧殘。


沒有天使的地方——天使島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冰冷的鐵牢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位於舊金山灣的天使島曾被用作入美移民的拘留所,這裡留下了十七萬華人移民的血淚。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美國的移民模式變得充滿種族主義。天使島移民拘留所在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在島上,移民需經受嚴格檢查和審訊,屈辱的關押。

天使島,見證了華人的屈辱,也見證了華人的堅韌。


枕木下的孤魂野鬼——中央太平洋鐵路華工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鐵路勞工

太平洋鐵路——第一條貫穿北美大陸的鐵路,被BBC評為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這其中,第一代美裔華人移民的血淚不可遺忘。

近1100公里的鐵路上,有95%的工作在華工加入築路大軍的四年中完成。華工在克服萬難險阻的同時受到歧視,排華,低酬等不平等待遇。有言道:每條枕木下,都有華工的屍骨。

傷痛不能忘記。欣慰的是,今年的五月十日,美國加州迎來第一次鐵路華工紀念日。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150年前華工的血淚,終獲正名。


未完待續——陳嘉庚珍藏文物館,自然館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莫忘傷痛,大歷史中的民族記憶—廈門華僑博物館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