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五):秦国霸业始于穆公

在秦国早期的争霸事业中,百里奚与蹇叔起了关键作用。而关于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历史上却有一段最高统治者想方设法引进人才的感人故事。

求贤若渴(五):秦国霸业始于穆公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晋国在假道虞国灭亡虢国归途中顺道也灭了虞国(成语“唇亡齿寒”的典故),百里奚当了晋国俘虏。但晋国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便把他推荐给晋献公。晋献公也有爱才之心,派了一个大臣去说服他。无奈百里奚是个有道德有智慧有节操之人,坚决不投降。

求贤若渴(五):秦国霸业始于穆公

恰好这时秦穆公为了向晋国求好,向晋献公的女儿伯姬求婚,晋献公答应了这门婚事(成语“秦晋之好”的典故),他觉得百里奚不愿意投降,放在国中满讨厌,就把他当做陪嫁的东西送给了秦穆公。然而百里奚在娶亲路上偷偷跑到了楚国,却在楚国被海关当作奸细抓起来送到国都关进了牢房。真可惜,满楚国人竟没有一个人知道百里奚是个贤才。

就这样,他既不愿为敌人晋君效力,又不为强楚所赏识。他的人生转机终于出现在秦穆公查点陪嫁品的时候,秦穆公发现少了一个叫“百里奚”的陪嫁,偏偏地处偏远的秦国居然有人知道百里奚的贤才,便对秦穆公说道:“这个陪嫁之人,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为人讲究仁义道德,并有治国安邦良策”。本就四方求贤欲霸诸侯的秦穆公听了后满心高兴,便派人四处打听百里奚的下落,当知道他在楚国当奴隶时,秦穆公便设计从楚国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百里奚一进入秦国境内,就被换上了秦国大夫的衣服,坐上了豪华大车,秦穆公还派特使迎接他。到了秦宫,还被当作上宾款待。秦穆公亲自接见他,并且在一起谈了三天三夜,用诚恳地态度感动了百里奚。百里奚这才答应帮助秦穆公建功立业,并将另一个贤才蹇叔荐举给了秦穆公。秦穆公后来主要依靠这些引进的人才,富国强兵,在战国初期称霸一时。

求贤若渴(五):秦国霸业始于穆公

从秦穆公引进人才百里奚等的故事可以看出,人才引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春秋战国,得人才者得天下几乎是金科玉律。对此秦穆公的认识较晋献公,楚王要深刻得多。比较晋献公、楚王与秦穆公三人对百里奚的态度,可以看出秦穆公的识人、求才之明、之切。楚国是当时一大国,但居然没有人知道百里奚是个贤才,而把贤才当作奸细与奴隶;晋献公的作法更让人想不通,他既然知道百里奚是个贤才,在百里奚不愿归降时,就应该杀掉他以绝后患,怎可把贤才送给潜在的敌国呢?而秦穆公却不同,他丝毫不计较百里奚的身份、年龄等,而是倾心相谈,真心重用,终成霸业。

事实上,秦国最后能一统中国,与自秦穆公开始奉行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秦国最后能一统中国,主要得国力于秦国所引进的人才们的功劳。史载:秦孝公为了成就霸业,公开声称谁能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谁做大官,一时引进了大量的人才,著名人物就有商鞅,秦孝公颁布求贤令中就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他重用卫国人商鞅,这才开始秦国的争霸之路。

求贤若渴(五):秦国霸业始于穆公

再如秦惠王从魏国引进辩才张仪,并任用为相。张仪施行连横之计,瓦解了六国合纵攻势。并各个击破了六国;秦昭王从魏国引进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吞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始皇引进,重用李斯等,完成了一统大业。可见引进人才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是多么地重要。

在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注重引进、重用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处于霸主地位,甚至哪一个统治者一时注重人才引进工作,也能取得一时的功业。譬如前面《求贤若渴(三)》中的燕昭王,弱小的燕国就是依靠人才引进打败了强齐、尽雪国耻。

电影《天下无贼》里面葛优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从古今中外看,人才引进意义重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城市,小到每个单位,都应该注重人才的引进与重用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