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凌教育應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當你遇到欺凌時,一定要大聲呼救,一定要相信你的老師、同學和父母。”回憶起當時被欺凌的情景,昆明市衛生學校的王穎(化名)內心很痛。

她說,當王露、嚴玉梅、潘藍(均為化名)3人對她開始言語挑釁的時候,她應該往樓下跑去找老師說明情況,或者讓同學保護她一下。而當時只想息事寧人的她,“以為回到宿舍就安全”。卻沒想到,就是在宿舍這個封閉的空間裡,她遭到了王露、嚴玉梅、潘藍用小鋼管毆打,迫使她不得不爬上洗漱臺打開窗戶逃避,卻不慎墜樓,造成九級傷殘。

“反欺凌教育應該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昆明市西山區向陽花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向陽花”)主任郝萬勝指出,由於一些被欺凌者覺得欺凌者人多、自己不會得到幫助、不知道和誰去傾訴、感到沒有人站在自己這邊,所以常常在被欺凌後不得不沉默和忍氣吞聲。

對此,郝萬勝建議,當欺凌發生時,避免待在欺凌者容易實施欺凌的地方,特別是封閉的、難以被老師和同學發現的地方;用打電話、發短信或微信交流等方式,告訴老師、同學和家長;如果告訴的那個人不能幫助你,或者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那就找別人,“永遠不要把被欺凌變成一個秘密!”

在10月26日的庭審中,有150名高一年級的中學生參加了旁聽。當庭審結束後,他們向本案的審判長王瑞法官提出了多個問題。而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看到了校園欺凌整個過程,但我什麼都沒做,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王瑞說:“只是旁觀,沒有參與欺凌,是不承擔責任的。”但是,她告訴孩子們:“當校園欺凌發生時,不要去旁觀;我們不建議未成年人直接介入校園欺凌行為當中,但要及時向學校和老師報告,對被欺凌的同學進行有效援助。”

郝萬勝也認為,要“將旁觀者變成英雄”。

他在其撰寫的《校園欺凌預防與應對手冊》中指出,“學校操場觀察到的85%~88%的欺凌事件中,均有同齡人在場,並且在目睹欺凌事件”“儘管大多數孩子說他們不喜歡看到另外一個孩子受到傷害,但他們仍然被捲入欺凌事件”“同齡人關注會加強欺凌行為,使其更有可能重複”。

他說,芬蘭是目前反欺凌做得最好的國家,這主要取決於芬蘭鼓勵欺凌事件旁觀者採取適當的措施舉報欺凌。他們將旁觀者培養成反欺凌的英雄,這樣的教育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支持。

“欺凌大多數發生在孩子們聚集生活、學習的地方,如教室、學校操場或學校隱蔽的場所,因此,學校在解決欺凌問題上可以發揮主導作用。”郝萬勝說。

2017年12月,“向陽花”與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檢察院共同合作,對昆明市1300名中小學生、職業學校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70%的學生認為,“學校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和老師加強關注”,是“最能減少校園欺凌的措施”。

那麼,為什麼“學校和老師在減少校園欺凌一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仍然無法遏制校園欺凌的發生呢?

郝萬勝認為,一方面,目前社會對於校園欺凌現象的應對和預防,更多是停留在口號式的呼籲上。當某校出現欺凌事件後,立即開展校園法制宣講,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一陣風后,一切又回到常態,直到再一次事件發生;另一方面,學校對校園欺凌及其危害的認識還不足,有的校領導覺得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幾率很低,不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安排老師學生去培訓和學習。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於校園欺凌行為缺乏應對預案,沒有標準的處理流程,很多教師缺乏處理經驗,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培訓,相關的教材也十分欠缺。

在雲南省教育廳的安排下,由郝萬勝等研究人員編寫的《校園欺凌預防與應對手冊》,於今年8月出版,並已送到全省部分中小學。

這本手冊特別提出:“校園環境的重要性。”

手冊指出,學校應該有規範的校園欺凌應對與處置措施,且要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都知道,當欺凌發生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怎樣才能獲得幫助;要旗幟鮮明地表明對於校園欺凌零容忍的態度;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培訓讓大家充分認識校園欺凌的形式和危害。培訓不應滿足於法律知識講座等方式,更多應該由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來進行互動體驗式的預防欺凌專題授課。“老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和發現線索,勿以惡小而忽視甚至縱容”。

“積極正向的校園氛圍是預防校園不良行為的主要因素。”郝萬勝說:“作為校園安全第一責任人,校長和老師對於校園欺凌行為的態度、責任心和處理經驗,會極大地左右著欺凌行為的走向。很多惡劣行為,如果能早發現,早干預,就能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