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

面茶油饼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去承认罢了,但我还是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



首先,强调第一学历,无关乎公不公平,也不存在歧视,相反,这是对别人某一阶段努力的认可。我们所推崇的公平,不是结果公平,而是机会公平,在高考基本上能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强调第一学历,没毛病。

其次,强调第一学历并不抹杀大学期间的努力。你考研究生,从双非到211或985,对你个人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都是很大的提升,比起你原先没考的同学,你的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有时甚至你已经超越了那些没考上研究生的名校本科生,也就是说,你的付出已经获得了回报。至于那些本科就是名校,研究生也是名校,他们的领先是一以贯之的,你确实还需要努力。



再者,人生是一段长跑,高考领先,也可能在大学毕业后被别人赶上,同样研究生阶段比不过第一学历过硬的同学,还能在后面去赶上。考研也只是一个阶段,不会保证你一劳永逸的成功。

最后,英雄不问出处,那是因为对象是英雄,确实有真才实学…就算现在,只要有真才实学,即使第一学历差点,也没啥大的关系。我研究过中科大近几年引进青年千人的学术背景,虽然绝大多数本科都是名校,但仍然有数个本科是些地方院校,只不过后来考了名校研究生,接着又出国做了很好的工作…可见,虽然强调第一学历,但只要工作真正做得好,即使在大学求职,仍然没啥问题。



坦率地讲,大多数情况下别人强调第一学历,不过是实力确实不行罢了。就像某女生去相亲,拒绝了男生,给的理由是不喜欢对方穿耐克鞋一般。

婉拒是别人的修养。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第一学历并不重要,说白了这是一种隐形的门槛。因为在学校的时候,或者是读研究生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你是清华的研究生,保研上来的。你的本科院校就是清华。我是南开大学考研上来的,我的本科是南开。

这在清华的研究生学院很常见,大家都是清华的研究生。都在做与自己有关的研究,所以在学校都是一样的。但是毕业之后就不同了。

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是看重本科学历,而是在同等条件下会考虑一下你的本科院校。比如华为手机来招聘了。有三个人都是清华的研究生,但是只能录取一个。三个人成绩都很不错,在清华的研究生学院都表现的很出色,不相上下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办法,看他们的本科学校。结果一看,你是清华的本科,我是南开的本科,他是兰州大学的本科。那么答案也就出来了,他们可能更亲赖与清华的本科。因为考上清华的人必定是凤毛麟角,但是考上兰州大学的人大有人在,这就提供了一个依据。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在同等的情况和条件下。如果要做出比较或者是选择的话,只能往下比较。如果三个人都是清华的本科呢?那么继续比较,你是清华附中的,我是人大附中的,他是衡水中学的。总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总有让人窝火的地方。但是规则是一定的,择优录取。

可他们只有一个名额,那必须比较到底。


小孟老师吖


我是你一个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对于这个问题感触很深,因为找工作的时候,这是每个单位都会关心的。从企业方面来讲第一学历很重要:

首先,客观的来讲,第一学历好与坏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素质,学识,智商等最直观的体现。比如说你是大专,你不用辩解,面试官第一印象肯定是可能你以前高中学习不认真,不够聪明,或者早恋等等,相比本科生你的综合素质就一下子比下去了。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我选拔人才只管符合我公司的利益,你自身潜在的能力通过面试我根本无法直观辨别,我只能从你的第一学历看起,这是一个门槛,一个标准,是必可少的敲门砖。在江苏建湖的一个朋友叫小张,他参加了当地农业银行的招聘考试,不仅是一路的过关斩将,过了笔试面试,还有最后的终极测试,总之它在这一路的考试当中包括笔试成绩都是名列第一,但是他没被录取,只录用了第二名,什么原因呢?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他读白勺学历是专升本,第一学历太低不符合要求!而第二名第一学历是本科。但是当初银行发布的招聘启事上,他也没说对第一学历有一个明确的什么要求,只是要求考生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不排除小张获得的专升本学历!而且如果真是学历不符,那你干嘛还要让人家参加。这就是相同条件下我只要最好的。如果都是本科生,你们能力素质相差不多,那如果让我选,我也选选择985,211的院校,这并不是说我就是不想要你,而是第一学历别人更好,看起来更优秀,你再有能力,我看不见。



再者,企业选择第一学历好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这个时代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走廊,博士生一教室但这样的话他更加分出三六九等,第一学历985、211学校的毕业生可能找工作就好找,像省属大学的,你包括一些民办学院可能就难找,所以第一学历有的时候不是说这个东西对选拔人才就都管用,而是这个学历首先帮助你解决了一个用人单位的初级择选成本问题。有一个客观事实:北大毕业不见得比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素质高。这是没错的,但这是这是一对一,要说北大整体毕业的,肯定比你个省属院校素质高的多,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通过这个过程学历的择选把你初级选择人才的选择成本给降低了。

最后,一般在中下等企业对第一学历并没有过多吹毛求疵,但是在高端企业特别重视,去这些企业应聘的基本都是985.211,那高端企业在高端人才中选拔,你有一点瑕疵都会被挑出来。

比如说像之前,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吐槽帖异常火爆,发起者是武大的一名博士生,2004年高考的时候,她因为没有考好,读的是湖南当地的一所二本院校,经过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2008年他终于是成为了武大的研究生,而且还是硕博连读,然而毕业在武汉找工作的时候,她却屡屡碰壁,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原因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不是211院校的,其实像她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据了解,像北大清华等高校招聘教师或者是一些科研院所招聘。也是要求第一学历是211高校,否则就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对此,这名女博士很苦闷,他说就是因为自己当年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所以后来一直很努力,但是她现在才发现出身问题竟然无法弥补。她的这一遭遇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同情和热议,对此,某部属高校的人事处却解释说,之所以要求本科必须是211院校,是因为博士竞争太激烈,在同等条件下他们只能择优录用。当然我觉得这其中也有一定因素是因为她是女生,毕竟现在找工作有些企业对女生的歧视是潜在的,从不摆在台面上,但是不可否认,这里也不想多说。



也有的企业表示虽然也会考虑毕业生第一学历,但同时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本科出自名校当然就更好,人往高处走,如果招来的研究生“出身”太好,人才留不留得住是个问题。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以人才是否能稳定、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为准则。

还有的企业表示在设置学历门槛时并没有细化到第一学历,有的甚至根本不在乎这个。他们在招纳人才的时候,学历并没有放在第一位,更看中的还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学历越来越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了。

有些教育专家认为,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第一学历并不太看重,他们更以个人的最新学历和最高学历为准,当然也不排除有这种情况的存在。现在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是供过于求,用人单位的选择余地大,门槛自然就高了,好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可能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有的还会看重应聘人员是否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但绝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更看重应聘人员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


笨小孩的大学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想说在高考中考上985大学的学生和考上一般本科的学生,不管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大学乃至以后,差距真的很大。所以,我给学生的目标就是要考985、211类的大学,而不是考个本科。

上面是今年刚毕业的一个学生跟我聊天的截图,该生现在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985大学,而且大家可以看出她的大学四年会是如何度过的。本来起点就高,然后通过四年大学的学习和锻炼,你觉着这是一个普通本科的学生能比的吗?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985、211大学拥有更多的科研经费,学校在科研实力、学术氛围、学生视野方面,都会比普通高校高的多,所以无论在考研还是就业方面,这些学生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上面这张互联网大佬“乌镇聚餐”照曾经被广泛流传,被作为学历和能力之间关系的最好的解释,当然你也可以用马云来进行反驳,但是马云出现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高学历、高能力、高收入,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比如下图,薪酬前10的董事长,有8个第一学历是国内重点本科。

虽然国家一直强调禁止“学历歧视”,然而在实际招聘中,招聘公司肯定要为自己的公司负责,所以“学历歧视”不可避免!据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7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90%以上的招聘广告中含有歧视性条款。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这就是名校和一般学校学生的差距。

所以,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不要再去争论合理不合理,你要做的就是去适应。当然,普通二本、三本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名校研究生来改变命运,虽然你无法和人家第一学历好的人竞争,但是对于自己来说,也会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虽然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其实上了这么多年学(本人现在还在上研究生),我发现这个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高考有失利的一小部分人,但是大部分是可以选出又聪明又努力的学生的。

你去名校和普通的二本甚至专科去看看和他们的学生交流一下

名校的学生一般都特别有目标、思维特别活跃、有独立思想、智商相对较高等等。普通二本甚至专科的学生截然不同。

虽然普通学校也有个别很优秀的学生,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哪怕高考失利,他在普通本科里面好好努力也会非常突出,但是这只是少数,但是从普遍意义而言确实差距很大。

有人或许会说也有普通高校的学生很厉害的,一方面确实是少数,另一方面或许家庭背景等原因占更大比例。

看看名校和普通学校的知名校友就发现问题了,名校知名校友很多而且很厉害,普通学校非常稀少。

而且考研考入985和211的概率比高考容易很多,很多二本一本的学生考入名校的。而且很多研究生都承认“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并不是说研究生比不上本科生,而是“本校”本科生如果上研究生最次的选择基本才是自己的学校,而且“本校本科生”比考来本校的研究生本科普遍强很多。

很多985和211的学生都考的比自己学校好很多,很多报送甚至出国留学等等,

再不济甚至只要过线,基本没人要自己学校也会收。而普通二三本的学生考上985或者211就会觉得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会觉得他很厉害。

但是通过高考的很多天赋、智商、情商等已经被筛选出大部分人去名校。

嘴硬有时候是没有用的,高考制度是有合理性的。


很多人抨击应试教育

其实现在回首看来高考还是比较公平的(虽然还存在地域不公等问题,虽然还不完美),基本是唯分数论。

如果其他因素占很大成分,穷人的孩子可能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要自己能力不行还到处抱怨。

如果已经是普通高校的学生也没必要自怨自艾,比同一层次的同学混的好很多就很好了。

毕竟普通的学生占大部分,如果连和自己一个层次的人都竞争不过,更别谈和名校的学生竞争了。

只可惜很多人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没本事还爱抱怨。这就是你别人差的一个原因。


明明如月学长



小影子与大脑袋


这个我不好解释,举个真实的例子吧。我一朋友的女朋友专升本考的硕士,毕业找工作。正好碰到我单位新院区成立,大型招聘。我让她亲自去投简历。回来她哭的可伤心,说人家当场把她简历退了,说他第一学历是专科。要知道,她现在是研究生学历,而我仅仅是个本科生。


校服的裙摆lucky


网友一:

中国的选人制度,选的是同龄人当中的智商比较高的能人。第一学历其实就代表着你在同龄人当中的位置。在用人单位看来,只有第一学历比较高的人,他们从小学习就比较优秀,是同龄人当中的娇娇者。当然也不乏第一学历考的不好,但经过后天的努力,第二学历和第三学历考的非常的好。

但是常常被用人单位歧视。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你后天努力的结果,至少证明了你不是天资聪明的人。其实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否定,不信任。用人单位不认为经过高等教育人就可以素质得以提高。在他们眼里,你一旦被贴上第一学历不好的标签儿,那在同龄人当中你就不是聪明的人,高智商的人。


网友二:

一个班的同学,谁渣谁牛哪个不知道,你一考上中专的同学,十几年后在同学圈中晒复旦MBA,你们同学啥反应,估计都呵呵吧。但应试教育就这样,学习好的同学好多不需考研就可获得好的工作,而中等同学可能需要考研才有更好的机会,只有少数精尖同学才是往科学家的道路上奋进。总之第一学历(第一次)绝大多数是靠谱的心智体现。另外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饭吃。

网友三:

就是一种变态的血统论作怪,你第一学历来自211 985 名校 说明你高中是优秀的。如果你第一学历来自非211 985 说明你差。你的第二 第三学历哪怕是硕士博士 都认为你还是要差些。就是某些人认为的,优秀的人从小就优秀。而不是暴发户式的优秀。持这个观点来评介人才,我觉得这个人估计三观有问题,不是持有发展眼光看人才,只谓血统论!

网友四:

高考是相对公平的,大家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考上更好的学校,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证明你比别人优秀。而考研,影响的因素就多了,比如你准备的时间更长,部分优秀的学生直接工作了等。所以考上好的研究生很难证明你一定比别人优秀,但是高考的含金量要高一些。另外好的第一学历也证明你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潜力更好,因为本科对人的塑造远大于研究生。

网友五:

博士、硕士、在职研究生文凭存在大量猫腻成分,社会可信度低,第一学历为初高中中专而后来镀金为研究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南郭先生近年来屡屡爆光,令人啼笑皆非。而经过高考筛选的第一学历,真实性强,社会认可度高,作假成分低,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网友六:

其实在高中阶段,有不少有潜力的学生因为上网、谈恋爱等,只将部分精力用在了学习上,高考时凭借着不太扎实的功底考上了一般大学。这些学生如全力用在学习上,一些重点本科生是要易人的。上了大学,这些学生中的一批人开始醒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且许多人是比较轻松地考上211、985大学。以第一学历招人,说白了,就是给单位撑面子。经过后天努力成才的,才有可持续性,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

网友七:

第一学历证明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与智力及未来的发展。例如,搞科学研究,没有高学历,智力不聪明绝对是不行的。再如,一个小学,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学生搞原子弹设计,制造行吗?因此,一定要重视人才。


英语啪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大企业都是直接在名校招本科生,优秀的本科生大部分也都是到大企业工作。

所以除了极其优秀的本科生读研读博外,大部分是直接就业。这样才有我国的留学人员很多都获得了国外名校的读研机会。

欧美大部分科研人员是本科毕业的,基础学科的才需要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欧美大部分看重的是本科学历。

但是我国的政策确是,很多根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公务员和企业却注明要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造成我国名校的研究生数量大大超过本科生。其实用人单位慢慢明白,现在看重第一学历的也多了起来。

实际上制造业强国最需要的是技术工人,也就是专科或职业学院毕业生。我们国家人才培育方向总觉得失衡了,研究生招生超过本科和专科,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和就业困难。


鹰的家园


我只想说:一个傻子提问了,一群疯子在下面回答,问题本就天马行空,当然引得网友相互攻击嘲讽,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硕士和本科到底哪个重要?毫无疑问,本科,因为本科是人生基本定型的一个阶段,记住基本这个词,划重点要考,在清华读书和在矿大读书是不一样的,氛围环境人文,要是拿再差的二本还有的比吗?在这段时间内你学到的感知到的都因为你所处环境而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吧,如果你想要融入一个群体,就不能做与群体相违背的事,否则你会被孤立,在学霸的世界,你玩你就会被孤立,在学渣的世界你学你就会被孤立,所以不要像个孩子,总拿个垫底二本硕士比较清华的本科生,问题在于,有可比性吗?如果真的要比,拿南大本硕和清华的本科比,下面来说说硕士的问题,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指在大学内学业还不错,保送或者类似于统考考上去的,各有比例(重点985都是出国的)看不上国内的学校,什么斯坦福哈佛牛津伯克利,没听过不要紧,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些学校很牛皮,因为国内的研究生相对于那些个国外大牛学校还有差距,那有些人会问?既然不牛皮那考了还有意义吗?回答,没有,对社会没有,对你自己有,对社会而言,你不去多的是人去,对你而言是质的提升,你的人生因为你而改变,所以研究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对自我的提升,比如你是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你读了硕士,你的竞争力会更强,但不要想一步登天,夜郎自大就和清北复交比,人需要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也需要一个清醒的判断,你是为了自己更加优秀而去考硕士,不是为了去和清北的学生比较,同样一所院校的本科生,读研和不读研差距很大(那种拿本科清华和本科专科比的脑残先不说),说实话4年的高等教育不足以沉淀当今社会的浮躁,这也就是清华优秀学子几乎都选择深造的原因所在,所以,不要再去拿什么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说事了,真的,你骗鬼呢?本科是985乃至清北就更要继续优秀自己,本科不是那就更更要更加完美优秀自己(因为你的上升空间很大),有同学会说,大家都去考研了研究生不就不值钱了,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您省省吧,越差的学校考研的越少,追求摆着呢,能考出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大部分都忙着炮火连天,那么简单的毕业考试都挂几门的你考什么研?临近考试了问洛必达法则怎么用?还有透露个消息,你考研数学一150,去做清华的数学题你发现你做不到100,所以,其实很现实,也很惆怅,你所接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和别人有一些不同的,Experiencing makes some difference.好了不说了,我论文还没发表还要改论文,就不陪你们回答这个煞笔的问题了,恕不奉陪,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