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對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親家出此下聯,便讓女兒可以放心嫁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遺產,歷史上,對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古代,對聯是融入了普通居民的生活狀況,無論是文人,或者老百姓,他們會或多或少幾個對聯,對聯的中華民族的漢字的魅力,和許多美妙的對聯循環,今天我們講一個婚禮上的對聯。

婆家對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親家出此下聯,便讓女兒可以放心嫁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道光時期,當時的漳州府喜事連連,潘姓還有何姓兩家喜結親家,雖然兩個家庭不是財富,但也不擔心食物和衣服,現在是一個富裕的生活,結婚自然是熱鬧的,許多人被邀請吃婚禮喜酒。當地有一種習俗,在新人結婚之前,女方的家庭需要贈送一副上聯,男方的家庭需要贈送一副下聯,這是一副完整的婚禮對聯的象徵。這對新人結婚時,應該貼在南門,表示這對新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婆家對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親家出此下聯,便讓女兒可以放心嫁

在婚禮前,雙方的父母坐在一起討論對聯,並邀請當地著名的學者來提供意見。大家都認為這對對聯應該易於理解,表達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後,雙方成為親家。所以這個女人的父母在她結婚後第一次表達了對她女兒的期望。這個家庭的父母也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們說他們的女兒已經結婚了,他們沒有想到她的婚姻生活將會多麼富有。

婆家對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親家出此下聯,便讓女兒可以放心嫁

女方家長的要求可以說是最低的標準,現在應該很少有這樣的女放家長。畢竟,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是如此之大,無論男女都希望他們未來的伴侶能夠有能力和財力去匹配他們,並且只可以是高不能是低。因此,可想而知,男家長聽完後非常感動,對於公婆沒有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也沒有想要什麼值錢的彩禮,十分感激。那個男人的父母當時說他們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兒媳進了房子,就可以讓他們的家庭添孩子,讓他們儘快成為祖父母。大家都笑了,準新娘害羞地從房子後面往下看。

婆家對上聯,有水有田方有米,親家出此下聯,便讓女兒可以放心嫁

學者也跟著微笑,大腦就開始繞圈運行了,思考片刻後,開始用鋼筆寫,頂部和底部的對聯是根據父母的要求,寫對聯的頂部的前提是有水有田方有米”,而這下聯是“添人添口便添丁”。不得不說秀才還是很有能力的,為什麼說這幅對聯對得好呢?首先,上聯中出現了三個實物“水”、“米”、“田”,合在一起就是“潘”,即男方家的姓氏;而下聯中的“人”、“口”、“丁”又近似於“何”字,也就是女方的姓氏。上下聯又能很好的對接上雙方父母對於未來親家的要求,不得不說此聯非常的絕妙了。

所以只要看到一對容易理解的對聯,你可能會認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當你知道這對對聯的起源,結合上下文,情節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對對聯是了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