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前言:

在中國詩歌史上浩若煙海,燦若星辰的歷代詩詞作品中,有這麼一類,或用看似簡單其實精煉的語言,表達質樸的人生態度;或借物喻人,闡發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唯物觀,思考和探索人性深處的奧秘;或直接通過描寫人生百態,對讀者進行有益的勸誡,處處閃耀著古代智慧的光芒。有些哲理詩,放在當下閱讀思索,亦大有裨益。

現精選哲理詩十首如下:

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詩解:表面上看,詩人是在描寫閨中少婦對遠行求取功名的夫婿的思念,實質上是通過少婦“悔教夫婿覓封侯”中的悔意,來闡發“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早知相思如此辛苦,何必當初勸夫婿離開自己去“覓封侯”。夫婿的朝夕陪伴與夫婿離家去“覓封侯”,這兩者顯而易見是矛盾的,就如現在的男人所說:我抱著磚就沒法抱著你,而我放下磚就沒法養你。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自遣

唐·羅隱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詩解:從詩題就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不是為了表達自暴自棄的思想,而是一種豁達、開朗的境界。“自遣”的意思就是自我排解、自我安慰。人生因學會把握尺度,得不到的就應早去放棄,而不應背上思想包袱。開朗和樂觀是人在生活中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喜、怒、哀、樂”是人生常態,皇帝自有皇帝的心憂,百姓自有百姓的快樂,遇事何必患得患失。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詩解: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對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是悲觀厭世?還是與過去決裂,努力獲取新生?答案當然是後者。這首詩表面上看是詩人在發牢騷,實際上是詩人反思過去、思考未來的寫照。李白的人生經歷也與此詩相映照,雖然他最終被朝廷、被唐玄宗放棄,但他始終走在追求人生目標的路上,從未懈怠。

其中“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勸自己,又像是在告誡世人,人生在低谷的時候,不能自怨自艾,裹足不前,而是要果斷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繼續向前行進。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解:詩人通過觀察廬山,寫出了“從不同的觀察角度看待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結論”以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樸素的唯物觀。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解:詩人勸子要明白“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出真知”這一道理,“紙上談兵”“閉門造車”的做法,在理論上看似高妙,但在真實的世界是行不通的,是要栽跟頭的。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無題

明·解縉

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釣一拋蕩無蹤。

凡魚不敢見天子,萬歲君主只釣龍。


詩解:這是明代才子解縉為哄皇帝開心而即興吟得的一首小詩,但這首拍馬屁的小詩,不小心道出了一個哲理:領導階層的人只會看重、使用那些有道德有才華的人,因此要贏得人們尊重和垂青,不能靠運氣,而是要靠實力來爭取。鯉魚躍過了龍門才是龍,躍不過去還是魚。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詩解:此詩寫出了萬物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道理。離開了指頭,琴發不出聲音;離開了琴,指頭髮不出聲音。“物”“我”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才有了這個世界多姿多彩。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解:最後一聯,寫出了“站得高,便看得遠”的道理。毛主席詩云“無限風光在險峰”,也是這個意思。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洗兒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詩解: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仕途乖蹇,才有此感言。世間萬物,無不是矛盾的統一體。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古人又說“塞翁失馬,焉之非福”。任何事情的發生,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這樣才能不陷入片面、唯心的泥坑。


十首著名哲理詩,值得反覆誦讀,受用無窮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本詩要闡述的正是這個道理。水塘的水之所以能夠清澈,是因為有上游的水源源不斷的注入。詩人把這個淺顯的表面現象,深化為一條人生哲理:只有不停止學習、吸收新的知識,才能保持自身良好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