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諺語是我國古代人,幾千年裡智慧的結晶,很多諺語在現代還具有實用價值,很強的參考意義。古代沒有天氣預報,我國又是農耕大國,在看天吃飯的年代,氣候影響至關重要。有經驗的農民,根據24氣節來判斷未來天氣情況,來決定耕作情況。我國的農曆二十四氣節,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了,經過2000年的不斷積累經驗,日臻完善,很多俗語都能很好地應驗。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所有的氣節俗語都是以我國按我國農曆算的,並不是公曆,別弄混了。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關於冬天的天氣諺語很多,大部分還是有些道理的,“冬至下雪,夏至水滿江”(冬至的一場大雪,直接影響來年的雨水),“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路難行”(冬至陰天,看不到星星,預計還會有幾場大雪),“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從冬至一看到秋天的收成)。我們來了解下冬至這樣重要的節氣,冬至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五,這一天起,冬天開始,陽氣慢慢回升。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早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在冬至這一天,我國曆史詩人都留下了無數的筆墨。杜甫“冬至陽生春又來”形象地說明了,古人早已掌握了冬至的氣節規律;蘇軾“井底微陽回末回,蕭蕭寒雨溼枯荄”,范成大“淅淅霜風不滿旗,紫煙黃氣捧朝曦”, 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這些詩句不僅寫出了冬至的寒冷與美景,更為我國氣候變化,留下了第一手資料。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此外,還有一個俗語,備受民間百姓關注:“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比喻春天脖子非常短,天氣馬上會轉暖,不需要厚被子了。耕地卻非常急迫,過完年,趕緊賣完被子,去買牛耕田吧。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冬在尾,凍死鬼”,冬至如果在冬月的末端出現,按照一個氣節15天,春節正是大寒的時候,特別是“三九”“四九”大罵不走的寒天,在春節出現,農民常常戲言到“凍死鬼”。雖然有點誇張,那個時候,確實很冷。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一句“冬在腰,凍死貓”,或者是“冬在中,十隻牛欄九隻空”。

這句話是說,冬至如果在腰或者在中,那是特別冷了,連牲畜都受不了,大的能凍死牛,小的能凍死貓狗。

民間不僅根據這些俗語來決定未來的耕作,還有一套禦寒的辦法呢!為了紀念張仲景“祛寒嬌耳湯”,冬至這天都吃餃子,來提供禦寒能力。“冬至蘿蔔,夏至姜”,老北京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面”,漢代冬至吃狗肉,江南冬至吃糯米等習俗。這些都是暖身驅寒,防災祛病的好方法。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總之,農曆的十一月,也就是冬月是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冬至也是一年重要的節點。通過“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個俗語,還是能夠判斷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嚴冬!今天到底是暖冬還是嚴冬呢,大家查查去年的冬至,相信大部分地區都一目瞭然了!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隨著近代氣象科學的發展,我國每年不同的氣節,與所形成的習俗還是具有科學意義的。現代科學測定,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陽光傾斜度最大,太陽高度最低。因此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一天,白晝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升高,正是俗語所說的“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值得注意的是,冬至前後,南北半球由於地球在近日點附近運行速度,導致南北半球冬至有8天的誤差。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我國農曆氣節形成的基礎,是以中原地區氣候為基準的,這些氣節在我國東北,或者南方熱帶地區並不適用。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所應用的俗語也不同,大家看看你所處於那個地區,還有沒有更適合的俗語?歡迎大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