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谚语是我国古代人,几千年里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在现代还具有实用价值,很强的参考意义。古代没有天气预报,我国又是农耕大国,在看天吃饭的年代,气候影响至关重要。有经验的农民,根据24气节来判断未来天气情况,来决定耕作情况。我国的农历二十四气节,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经过2000年的不断积累经验,日臻完善,很多俗语都能很好地应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的气节俗语都是以我国按我国农历算的,并不是公历,别弄混了。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关于冬天的天气谚语很多,大部分还是有些道理的,“冬至下雪,夏至水满江”(冬至的一场大雪,直接影响来年的雨水),“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路难行”(冬至阴天,看不到星星,预计还会有几场大雪),“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从冬至一看到秋天的收成)。我们来了解下冬至这样重要的节气,冬至就是农历十一月初五,这一天起,冬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早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在冬至这一天,我国历史诗人都留下了无数的笔墨。杜甫“冬至阳生春又来”形象地说明了,古人早已掌握了冬至的气节规律;苏轼“井底微阳回末回,萧萧寒雨湿枯荄”,范成大“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这些诗句不仅写出了冬至的寒冷与美景,更为我国气候变化,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此外,还有一个俗语,备受民间百姓关注:“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比喻春天脖子非常短,天气马上会转暖,不需要厚被子了。耕地却非常急迫,过完年,赶紧卖完被子,去买牛耕田吧。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冬在尾,冻死鬼”,冬至如果在冬月的末端出现,按照一个气节15天,春节正是大寒的时候,特别是“三九”“四九”大骂不走的寒天,在春节出现,农民常常戏言到“冻死鬼”。虽然有点夸张,那个时候,确实很冷。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一句“冬在腰,冻死猫”,或者是“冬在中,十只牛栏九只空”。

这句话是说,冬至如果在腰或者在中,那是特别冷了,连牲畜都受不了,大的能冻死牛,小的能冻死猫狗。

民间不仅根据这些俗语来决定未来的耕作,还有一套御寒的办法呢!为了纪念张仲景“祛寒娇耳汤”,冬至这天都吃饺子,来提供御寒能力。“冬至萝卜,夏至姜”,老北京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汉代冬至吃狗肉,江南冬至吃糯米等习俗。这些都是暖身驱寒,防灾祛病的好方法。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总之,农历的十一月,也就是冬月是个非常重要的月份,冬至也是一年重要的节点。通过“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这个俗语,还是能够判断今年到底是暖冬还是严冬!今天到底是暖冬还是严冬呢,大家查查去年的冬至,相信大部分地区都一目了然了!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随着近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我国每年不同的气节,与所形成的习俗还是具有科学意义的。现代科学测定,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倾斜度最大,太阳高度最低。因此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过了这一天,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正是俗语所说的“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值得注意的是,冬至前后,南北半球由于地球在近日点附近运行速度,导致南北半球冬至有8天的误差。

俗语“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今年是否冷冬

我国农历气节形成的基础,是以中原地区气候为基准的,这些气节在我国东北,或者南方热带地区并不适用。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所应用的俗语也不同,大家看看你所处于那个地区,还有没有更适合的俗语?欢迎大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