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能飛一萬多公里,那為什麼還要研製轟炸機呢?

沒有什麼不同


應該改一下,改為“

洲際彈道導彈能飛一萬多公里,那為什麼還要研製戰略轟炸機呢?

核武器的投放方式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了,發射井發射、車載機動發射、火車機動發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當發生核大戰時,在第一波的攻擊中,深井發射的核導彈生存概率只有10%,車載發射的大約有20%,火車機動30%,戰略轟炸機的生存概率是50%,戰略核潛艇生存力達到85%。

既然戰略核潛艇的生存概率這麼高,那還要其他幹嘛?直接多造幾艘戰略核潛艇,當核導彈隱蔽在茫茫大洋中不是更安全?戰略核潛艇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能保持有效的通信,在大洋深處可是沒有任何信號的,每天戰略核潛艇都會在固定的時間上浮,將天線露出水面接收指示,然後再下沉隱蔽,如果有攻擊核潛艇對他進行追蹤,很可能核大戰都打完了他都還不知道消息!

深井發射雖然在第一波的核攻擊下生存概率很低,但是他是隨時待命,隨時都處於發射狀態,反應是最快的。各主要大國對核彈發射的監測都是非常嚴密,只要發射都能及時準確的得到消息並監控,一旦確認核導彈向自己飛來,那些隱蔽在深井的核彈就會第一時間發射反擊了。

車載 機動的洲際彈道導彈兼具了發射快速和部署機動靈活的特點,讓敵人摸不清你到底部署在什麼地方,讓敵人知道你還有底牌但是還沒有亮相,生存概率比深井發射高一些,但是快速反應能力稍微慢一點,火車機動的能力就更強了,而且偽裝能力更強,是車載機動的一種延伸!

戰略轟炸機優點當然是最機動靈活了,生存能力又高,而且起飛後發現屬於誤判什麼的,還可以隨時召回來,沒有任何的損失,其他的發射出去了就發射了,只能在大氣層外引爆,特別是戰略核潛艇,當你下達核戰作戰命令後,他又隱藏起來伺機發動攻擊了,你想給他再下達命令就只能等,也許等來的就是核導彈發射了。

戰爭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比如一戰不就是因為一場大誤會就造成一場世界大戰,核大戰也一樣,搞不好一個誤判、或者一個偶然因素等,戰略轟炸機是核威懾能力中最機動靈活的存在,隨時起飛隨時召回,這是其他戰略核威懾力量無法比擬的。


狼煙火燎


航空航天專業的同學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之所以有了導彈還要研製轟炸機,最簡單的一個原因是洲際導彈和轟炸機的效率不同。

只要看一下下面這張洲際導彈的結構圖就知道了,非常龐大的一顆導彈,只有最前面的一點點的結構是有戰鬥力的,隨便拿出來一顆洲際導彈舉例,比如說俄羅斯的“圓錘”洲際導彈,整個導彈的重量達到36.8噸,但是戰鬥部只有1.2噸——這樣的效率實在是小的可憐。

所以說洲際導彈基本上都是為了發射核彈而用的,這樣才能夠讓較小的戰鬥部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果讓洲際導彈發射普通炸藥,那麼就算是財大氣粗如美國,也根本就承擔不起。

但是相比之下,我們看一下美國的B-1B槍騎兵轟炸機【如下圖所示】,航程可以達到1.2萬公里,已經跟洲際導彈無異了。但是相比一顆洲際導彈只有1、2噸的戰鬥部,這一架飛機的載彈量可以達到60噸,雖然這60噸不是純戰鬥部(有些彈藥是以導彈的形式出現,這些導彈的戰鬥部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相較於洲際導彈的戰鬥部還是強太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洲際導彈一發打出去就沒有了,轟炸機用上三五千次都沒問題,這麼一對比,洲際導彈在效率上就遠遠不如轟炸機了。

當然了,這不能說洲際導彈就沒有用。應該說轟炸機和洲際導彈是兩個作用完全不同的武器。

洲際導彈的目的是反應快、高速性能好、突防性能強,而且裝的都是核武器,要麼不炸,一炸就是滅人一國,第一時間、用最快的速度讓對方完蛋,所以洲際彈道是真正的國之重器,一個國家就算是沒有戰略轟炸機,只要有這麼幾顆帶著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別的國家就不敢造次;轟炸機雖然也可以攜帶核武器,但是相對來說反應速度沒有那麼快,而且轟炸機的主要目的是用最小的成本對對方產生持續的打擊,功效跟洲際導彈完全是兩回事。

總的來說,洲際導彈和轟炸機各司其職,無法互相取代。


SilentTurbine


這兩個完全是不同屬性的戰略武器,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了,再者人類到現在也未能解決能夠完全用洲際導彈做到替代轟炸機的能力,所以當然繼續研發了。導彈是依靠自身射程做到打擊單個或者是攜帶核彈頭來做到大面積殺傷,而轟炸機是依靠自身平臺,做到將大量對地或者反艦對空武器投射。

從實用角度而言,轟炸機的效能比可能更高,而洲際彈道導彈則差一些,但若是兩者都應用於大規模性殺傷武器的投送,比如核武器,那麼從這個角度而言,兩型武器的效能基本一致,但要僅僅是針對單個目標或者是重點目標的清除,則肯定是在轟炸機作為平臺搭載打擊武器的精度和能力更高一些。

兩者同為戰略級武器,但兩者有著極大的不同,因為轟炸機可以做到選擇上的多樣性,而洲際核導彈則不同,你拿洲際核導彈只做常規武器就能辦到的事情這也是大材小用之舉,但其實還有一個本質問題是,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上相對容易些,而戰略級的轟炸機研發難度不小。


長安小師爺


這個問題其實我回答過幾次了,具體總結地說,就是這2種兵器一個是戰略級的,一個是戰術級的,2者不能互換使用,如果強行互換使用,必然遭受重大失敗。

比如,洲際彈道導彈是戰略兵器,它利用火箭推進裝置,搭載分導式核彈頭,利用大氣層再入技術去和其他國家打核大戰。這種情況可能是該國已經遭受首次核打擊了,要進行的核反擊,如果你作為統帥再派戰轟去轟炸對手,你就是個傻子,不配當統帥。

反過來說,雙方打的是常規戰爭,本來一天就出動幾十個架次的轟炸機,打打局部戰爭了事。你作為統帥,非得讓空軍核打擊部隊派2名上尉或中尉下發射井啟動發射裝置,輸入密碼,然後你再在你的黑色手提箱按下按鈕,那麼,局部戰爭變成核大戰,人類社會毀滅,地球還在,但是住人都住不踏實了,都得在地下生活了,時間長了就變成白毛女了呀。這時,洲際導彈能飛一億多公里也不能亂用呀,這不是它能飛多遠的問題呀!

這2個其實是例子,只是說明,不要的武器裝備,作戰功能是不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的武器裝備成千上萬,哪一種和哪一種都不可能完全通用。通用直升機好不好,黑鷹啥都能幹,也能武裝上,但是要打坦克還得是人家阿帕奇勇士E型機。坦克有履帶挺能跑的,要架橋還得坦克架橋車,坦克自己背個大鐵橋亂跑根本不可能出現。


軍林天下


兩種武器並不矛盾,這兩項武器歷來都是互補互用的。從實際戰爭角度來看,這兩個都是國防重器,但是洲際導彈容易被敵方鎖定跟蹤,一旦爆發核戰的話,這些洲際導彈發射井都會被重點照顧,很難在第一次核打擊中生存下來。而這時候戰略轟炸機的用途就出現了了,由於戰略轟炸機可以凌空發射導彈,那麼意味著戰略轟炸機可以隨時機動幾千幾萬公里,這將大大增加核反擊能力的提升,只有擁有二次核反擊能力才能算真的核威懾力量。

其次,戰略轟炸機在常規戰爭中的使用價值。以伯克級驅逐艦為例,這款大型驅逐艦的的巡航導彈載彈量只有64枚,最遠航程是8000公里。但是作為戰略轟炸機的b52可以一次性載彈20枚巡航導彈,飛行10000多公里。也就是說,一艘驅逐艦需要艦員幾百名,還要開上幾個月的船,而3架b52只要9個小時時間就可以完成一艘驅逐艦的對地攻擊任務,從時效性到成本費用上開看都划算得多,這使得戰略轟炸機在國防價值上具備一機兩用,大大節約了國防成本與開支。


優己


赫魯曉夫也這麼想,潛艇就能要你命了,還要航母幹嘛。後來讓人家把臉都打腫了。

導彈放在發射井裡,誰也看不見,轟炸機可以滿天晃悠。導彈發射了就真的打起來了,轟炸機在飛過去還可以飛回來。

說白了這玩意除了殺傷,還有個能力叫做威懾,通俗點講叫嚇唬。轟炸機不但可以打死你還能沒完沒了的嚇唬你,導彈除了打死你啥也幹不了


皇家騎士1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起自來,還望見諒哈!

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都屬於戰略級武器裝備,是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一個是戰略核潛艇,這戰略意義上,三者互補,缺一不可。為什麼缺一不可。在下認為有一下原因。

第一: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平臺,它能做到常規威懾任務,比如俄羅斯時不時的就秀一秀它的“大天鵝”“大棕熊”,更要命的是它還帶著巡航導彈。這視覺效果666,就在和你說“不服來剛!!”但是,你如果沒有戰略轟炸機,你總不能為了達到威懾任務拉這洲際導彈到處跑吧!

第二:戰略轟炸機的執行任務多樣。誰說戰略轟炸機就要帶著核武器的,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美軍的轟炸機不都上了,那地毯式的轟炸效果是你洲際彈道導彈能有的!?說白了,戰略轟炸機還可以當做戰術轟炸機,你把洲際彈道導彈當常規導彈試試,你家裡有礦麼!

第三:成本!美國和平衛士單枚估計6000+萬美元,最新的俄羅斯的“查爾斯”估計1億美元,中國的東風41也在這個價位左右。而轟炸機就貴了,最先進的B2高達24億美元。咦~~洲際彈道導彈划算呀!!哈哈哈,我能說啥呢~你又不是把轟炸機當自殺飛機用,它可以循環使用,他丟出去的常規炸彈幾百塊,好一點的精確制導的幾千數萬,幾百枚下去不過百千萬,並且還有視覺衝擊力和廣泛的轟炸面積,而你的洲際導彈一發出去,幾千萬沒了,肉痛呀!

綜上所述,洲際彈道導彈作為國家的核武重器,與戰略核潛艇一同承擔著二次核打擊任務,而戰略轟炸機擔負著國家對外的打擊主力的任務,用導彈代替飛機是不可能的!!

個人看法,還望海涵!!


愛吃菠蘿包的夏娜醬


是啊,現在隨便一個大Mall都有王品牛排了,你家還煮飯幹啥?不吃牛肉的話,還有那麼多的魚子醬、懷石料理、鑲金鍍銀的各種餐,為啥家裡還要設廚房呢?

=========正經的分割線==========

1.作用不同

洲際導彈的作用,主要是依靠搭載的核彈頭形成核威懾,必要時候給予對方致命一擊,是不到萬不得已才能動用的。一旦動用,那就沒有回頭路,必然是核大戰的開始。

什麼,你說可以搭載常規彈頭?

不說啥了,要不你先勸對方相信我這是常規彈頭,不是核彈頭,不要怕?

而轟炸機的作用就不說了,從炸樓到扔核彈,都可以用。


2.效費比和靈活性不同

洲際導彈數量有限,只有搭載核彈頭才能最大化發揮作用,即便是把洲際導彈換成戰術導彈也是一樣,全國上下攏共就那麼多枚,每處目標砸一個,你有幾枚可以用?

而轟炸機則可以搭載多種武器,全天多次出動,靈活性高,即便全部搭載遠程精確制導武器,所花費的代價也低得多。


深藍防務


洲際彈道導彈與戰略轟炸機二者是完美的結合,如此對於任何對手具有令其膽顫的威懾。之所以在現代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已經足夠遠的同時還要花費鉅額經費去研製戰略轟炸機,其主要是從成本、使用效率、作戰用途以及作戰目的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從成本方面來講。

一個國家能夠擁有洲際彈道導彈,足以說明了其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實力,要知道一枚彈道導彈動輒幾千上萬公里的射程,而且還能精準的擊中目標,那可不是想象中的簡單,發動機、材料、空間遙感通訊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分導系統等等一系列絕非一般國家所能承受和有這個能力的,往往洲際彈道導彈也是大國的象徵。根據相關信息,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價格基本與目前主流比如圖160戰略轟炸機相同,約1億美元。


第二、從使用效率方面來講。

彈道導彈屬於一次性武器只去不回,所以輕易不會使用,更多的時候它是大國的標誌和威懾或者說震懾的力量。而戰略轟炸機則不同,加滿油就可以肆意翱翔,幾千公里的作戰半徑再配上現代射程可以達到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真是反覆嚇你!

第三、從作戰用途方面來講。

洲際導彈一般都會攜帶多枚分彈頭或者核彈頭,目前主要軍事強國都在紛紛研究反導系統,但是真的有那麼一天,誰能確保真的就能攔住。所以說一枚出去對手基本就涼了,所以他更多的是擺在那裡起到震懾,你有我也有,誰也別動手。

而戰略轟炸機則更強調了機動和靈活性,其既可以攜帶核彈頭也可以攜帶常規彈頭,執行打擊任務更加隨意。

第四、從作戰目的來講。

洲際彈道導彈一旦發射出去就無法回收,這就意味著即使對手投降或者說有新的轉機等情況出現,也無法挽回了,就算是讓它沉落大海或提前引爆也損失巨大。戰略轟炸機可以隨時在途中等待最終的命令是打還是不打,是否攻擊都會非常靈活的進行指揮。



綜合以上四點分析,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二者相互彌補,各有長處又各自不同,二者缺一不可。


冰雹藍天


我在網上搜索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