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偽忠偽孝——王莽

王莽,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為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治末期,天下大亂。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豪強獨夫——董卓

董卓,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虛偽狡詐——司馬昭

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口腹蜜劍——李林甫

李林甫,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曆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外憨內奸——安祿山

安祿山,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扎犖山(突厥尊扎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扎犖山。安祿山之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安祿山長得痴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見安祿山對自己不加寵幸,心中怨憤,命令安祿山寵幸的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勢力開始走下坡路。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反覆無常——朱溫

梁太祖朱溫,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乾符二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漢奸鼻祖——秦檜

秦檜,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宋欽宗時,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湖上平章——賈似道

賈似道,字師憲,號悅生,南宋晚期權相。嘉熙二年登進士,為理宗所看重。淳祐初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調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寶祐二年(1254)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後晉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開慶初年于軍中拜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宋理宗以“師臣”相稱,百官都稱其為“周公”。宋理宗駕崩後,立理宗養子趙禥為帝,是為宋度宗,度宗即位後不久,賈似道升任太師、平章軍國重事。鹹淳九年(1273),襄陽陷落。德祐元年(1275),賈似道精兵13萬出師應戰元軍於丁家洲(今天安徽銅陵東北江中),大敗,乘單舟逃奔揚州。群臣請誅,乃貶為高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為監押使臣會稽縣尉鄭虎臣所殺。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紅顏一怒——吳三桂

吳三桂,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中國歷史上十大陰謀家

竊國大盜——袁世凱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