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禹之鼎(1647年—1716年),清代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本籍揚州府興化縣人,後寄籍江都。揚州、江都古稱廣陵,故自署常稱“廣陵”人。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

他的山水畫多來自“他人”,寫意之法宗學趙孟頫、“元四家”,以蕭散放逸為特色,尤其是對黃公望、王蒙的用筆和意趣格外偏愛。沿這一脈絡創作的作品用簡淡蒼茫來總結。

青綠山水的創作,則主要學習趙伯駒、趙伯驌,又得益於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卷。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摹王蒙筆意山水》

《石渠寶笈》中著錄有禹之鼎《摹王蒙筆意山水》和《擬趙千里山水》兩件畫軸,前者筆墨疏簡,後者敷彩工細,二者各有千秋,是禹之鼎筆下兩類典型的山水面目。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擬趙千里山水》

禹之鼎時常臨摹歷代名家作品,不斷體味前賢佳構的筆情墨韻,探索山水畫的技巧、佈局,而終有所成。

晚年的禹之鼎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歲暮所作《臨黃公望九峰雪霽圖》軸,臨本的佈局、筆墨皆得原本之形,欠缺之處是皴法比原本繁雜,在細部的處理上稍顯凌亂。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臨黃公望九峰雪霽圖》

吳鎮筆下的山水上溯董元、巨然,專取山石蒼莽、林水渾厚之態,別有清曠野逸之趣。康熙三十八年(1699),禹之鼎曾繪《仿吳鎮山水圖》軸,圖中近則坡岸茅亭、秀木高挺,中有水面開闊、扁舟隨浪,遠處峰巒兀立、蒼潤可親。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仿吳鎮山水圖》

禹之鼎的山水畫對王蒙用功最勤,無論是山水補景還是單幅山水創作,都有超乎尋常的表現。禹之鼎所畫的《仿黃鶴山樵筆意圖》軸,山高滿幅,寺隱其間,垂流飛瀑,長松挺秀,人行山徑,山石多用解索皴,氣勢蒼渾雄奇。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仿黃鶴山樵筆意圖》


禹之鼎《仿王蒙清聚竹趣圖》軸構圖滿密,松泉飛瀑,竹陰茅舍,歷歷分明,自題“王叔明前輩有《清聚》《竹趣》兩圖,名最重,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春為松齋老先生徵索,漫擬其意請正”。

依此知禹氏將王蒙兩圖筆意合而為一,可見已然達到得心應手、信筆成趣的高妙地步。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仿王蒙清聚竹趣圖》


禹之鼎在《秋江晚棹圖》軸上題識“庚寅長夏都門客窗摹趙文敏筆意”,然觀其山石皴法硬朗,為松雪所無,佈局疏朗則有松雪的風神。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秋江晚棹圖》


清代畫家禹之鼎山水畫賞析

《江鄉清曉圖》


禹之鼎山水畫深得其時文士喜愛,引得眾人在延請其圖寫肖像時,均指明以某種風格來補寫山川流水之景,抒優遊林下之志。

轉自:正廣文化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將及時改正並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