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在中學階段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由此可見初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多麼關鍵的轉折點!有些學生不知為何就染上惡習險些自毀前程,有些學生卻發憤圖強而改變了人生軌跡。這就是教育界有名的“初二現象”。

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許燕教授提出,“初二現象”是道坎兒,是“學習成績的分水嶺,能力培養的分水嶺”。

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那麼,究竟何為“初二現象”?為什麼它會這麼可怕?它又是如何表現的?我們該如何預防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

首先,“初二現象”的根源是什麼?

一、生理因素

與初一相比,初二學生增加了生物課,生物知識的學習與生理上的變化使得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產生羞澀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生理上的變化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的空間,因此容易情竇初開發生早戀現象,因而耽誤學習、影響學業,這也是產生“初二現象”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與學習壓力

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許多家長覺得初二是為中考升學做準備的關鍵時期,因此會無形間給孩子製造學習壓力,而忽視了對孩子成長其它方面的關心。這就助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對學習的厭惡、逃避感,更使得身心正處於波動時期的青少年選擇反抗和無視家長的話語與學習的重要性,而選擇和一些“不良少年”打交道混日子,這就使得“初二現象”更加嚴重了。

三、心理因素

初二是“事故多發的危險階段”,沒有了初一對新環境的陌生,也沒有初三面對升學壓力的緊迫。有些學生在初二突然乖崽突變叛逆少年,就是因為叛逆心理的增強,使得他們不服管教,對老師父母的批評開始反駁﹑頂撞。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就越要對著幹,因此染上“初二現象”的學生常有打架、逃課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那麼,“初二現象”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一、心理:是非觀模糊,我行我素;從眾心理明顯;更注意自己在同學、朋友與異性眼中自己的的形象地位,喜歡錶現自己,可能出現叛逆、早戀現象。

二、行為:不服從師長尤其是家長的指導和批評,頂嘴、說謊、滋事、對抗等,甚至學會打架鬥毆和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為。

三、學習: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統計材料表明,全國初二的輟學率達到了10%左右。

四、人格:有時變得很小氣,容易計較;有時也相對較為成熟,又過於獨立。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可塑性很強,極易走向極好與極壞的兩段化,特別需要好好引導。

那麼,該怎麼應對普遍的“初二現象”?

一、學校要加強孩子的心理疏導,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諮詢活動。

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正確引導孩子心理、生理上的變化,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重要的第一性,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收心,加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同時開展相應的生理課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理的變化,才能防止學生誤入歧途。

二、老師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和學生“硬碰硬”。而是要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心、理解青春期少年的心理變化,用溫和的交流和溝通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如何做、如何改變,切忌一昧地責備和批評,這隻會讓學生的叛逆心理更強。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使學生向好的一方面積極發展。

三、家長如何引導是最為重要的

讓家長老師都恐懼的“初二現象”是什麼?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家長應該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給予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不要忽視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變化,可以採取疏導式的方法告訴孩子早戀和不學習的危害,甚至可以藉助孩子的萌動情愫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更加優秀,才可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同時要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交流,不要把矛盾全部歸給學校。

以上就是關於“初二現象”的各方面介紹了。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容忽視,不知道大家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

我是家長語屋的創辦者,關注孩子成長,請和我一起關注: 家 長 語 屋

微信:jia zhang yu wu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