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药应忌口 不然是“白喝”

中药服药后有许多的禁忌,很多病人都容易忽略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其实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也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我们请泉州市正骨医院药剂科主管中药师魏培鹏和大家谈谈服中药后的调护。

饮食宜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药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清凉饮料等。

服用治疗感冒的中药时不能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此类食物具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的效果。

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时应忌食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此类食物腻滞可生热生痰,食用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另需注意的是夏枯草、栀子、菊花、芦根、鱼腥草、淡竹叶、生地、六神丸、珍珠丸等具清热效果的中药中常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以及无机盐等复杂化学成分,对于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来说,长期服用会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损害其功能,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服用温补类含人参的中药的时候,忌食萝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因此类食物会降低药物的温补效果。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应忌食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的人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者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总的来说,服药期间机体处于染疾状态,应挑选易消化,富含营养、偏性又不强的食物以免加重机体负担,影响服药效果。尤其儿童在服药的时候,首先应该忌食的就是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因儿童脾胃还较虚弱、消化功能差,如果在服中药期间还食用此类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的食物,会造成药物吸收困难,进而影响疗效。此外,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也可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情志调护,服中药应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情绪刺激有碍于机体的运化及调整,加重脏腑的负担。比如忧思伤脾,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惊恐伤肾等。

特别调护,一般服用治疗伤风感冒等解表药时,服药后应服用热粥一碗,以达到服药后微微出汗为最佳效果。服药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另外,服药出汗后要注意避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报记者 张沼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