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旗下央媒用“谋局”二字谈楼市调控,或带来房市三大变化

昨日,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证券时报发表题为《楼市调控 日趋策略化的谋局》,作为央媒,在房地产市场走到十字路口之时,就大家关心接下来是否会放松楼市调控问题,做了多角度论述。从文章基调来看,有其实际指导意义,或对我们未来楼市调控方向有一定影响。我们先来看看这篇署名文章核心观点。

人民日报旗下央媒用“谋局”二字谈楼市调控,或带来房市三大变化

1.开发商:有降房价冲动

按照现在销售趋势,超过四成的开发商或难以完成全年指标,开发商想通过降价来冲刺一下全年业绩。同时,目前房价处在高位,即使降点价格也不会影响到房企利润,加快现金回款还能对冲10%左右的财务成本。

2.地方:比任何时候都害怕房价下跌

一方面,不可否认,5年时间房价基本翻番,成交量也增加了50%。 “稳增长”重要性再次提及,明知会后悔,都喜欢往容易的路上走。房地产调控也是如此,先走容易的路,风险往后移;另一方面,拿地的房企都是地方的财税大户和功臣,在16年到17年间,地王数量超过任何时候,楼面价格都至少上涨了50%,若楼市降温,项目肯定难卖掉。所以,房企“降价未遂”就发生了。另外,长达两年的限价政策,在北、广两市局部放开。

3.银行:资金流动性充裕,房贷利率触顶回落,下款周期大幅缩短

近期,银行资金环境宽松,某宝类收益率在低位徘徊,已经降至3%以内。银行困于资金投向无门,房贷再次受到银行青睐,现在房贷利率已经从高点回落,下款周期从先前的2-3个月,现在已经降至两周左右。还有,原来被勒紧房企脖子的融资口子,现在也出现了快速回暖,截止到目前,房企融资同比上涨超过150%。

人民日报旗下央媒用“谋局”二字谈楼市调控,或带来房市三大变化

4.购房者:若出现房价下跌,房闹势头会蔓延

这两年,房地产销售量屡创新高。在此期间购房的人群至少超过70%的人使用了杠杆,这里面包括不少消费贷、首付贷,资金成本高。如果出现房价下跌,房闹势头会蔓延各地。刚性兑付或被倒逼,楼市或真的是到了“大而不倒”地步。

5.决策层:“房住不炒”顶层设计未变,稳步降宏观杠杆大方向不变

回顾过去楼市调控遵循“松绑-调控”规律,现在好像又到这个关口。楼市调控不再频繁提及,破有放松意味,证券市场率先反映,地产板块见底回暖。无论怎么说,楼市政策调控见顶了。就当前楼市来说,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市场下行调整,相应调控政策调整,甚至退出。但如果认为楼市就会一直遵循简单往复,那就大错特错。懂得战略迂回,才是治理楼市长久之道。楼市调控非一蹴而就,中间会有妥协和回旋。容许因城施策地做些调整,“小乱可能有、大稳不会变”。国家对楼市的布局,意在长远。

人民日报旗下央媒用“谋局”二字谈楼市调控,或带来房市三大变化

整体上看,这篇官方媒体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当前楼市做了剖析,较清楚说出了各方利益诉求。关注到当前楼市各方生存点,这为国家综合了解楼市现状做了有益探索。对接下来的楼市调控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有3个变化:

1.购房门槛会适当降低。对一些房价下行压力大、容易产生客诉情况的城市,可能通过调整部分政策,在购买端输入新鲜血液,比如在人才引进政策上降低买房门槛。在购买资格审核上会有所放松,比如社保、纳税缴纳年限会降低或者取消。

2.允许开发商突破备案价格。这两年大量的地王待上市,开发商作为地方大财主,面包卖出价格甚至比面粉还低,个别楼盘可以,大部分楼盘如果这样,后面开发商就不会赔地方玩了。从今年开发商大幅降低参与土拍的频率来看,开发商对限价很无奈。随着年底各城市为完成全年供地指标大量上市新地块,要消化这么多土地,可能会在新房销售备案价上做让步。

3.房价在箱体内运动或是各方愿意看到的。“房住不炒”不会是一句空话,在兼顾各方诉求前提下,也绝不会允许房价再来一次大跃进。深圳说上下幅度15%,可能有一定示范意义,从房地产市场稳定角度来看,也不会引起大风大浪,又能确保经济和金融运行安全。所以,明年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以稳为主。对于有实际购房需求的群体来说,性价比较好的房子还是可以选择,而对于炒房客来说,即使上涨15%,意义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