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中諾曼底登陸盟軍勢如破竹,神勇的德軍卻十分無力?

黃康銳


雖然有很多人不服氣,但是事實就是,德軍根本不是美軍的對手。而且差距很大。在整個法國戰役,美軍只死了幾萬人,就打死20多萬德軍,另外還有25萬德軍被俘。到了最後的魯爾戰役,美軍僅僅損失1000人,就全殲了30萬德軍。基本上,美軍已經是吊打德軍的水平。西線德軍在裝甲力量上還是可以的。

坦克和強擊火炮超過2000多輛,還有一批嶄新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式坦克。但是,我們過去也曾經說過,德國步兵師水平太差,壓制蘇聯缺兵少將,只有四五千人的小型陸軍師,還可以。

到了西線,德軍1個師對美軍1個師,根本就沒有勝率。不到一年時間,美國巴頓將軍率領的第3集團軍,以13.6萬戰鬥傷亡,就殲滅148萬德軍。以損失1250多輛坦克,摧毀德軍坦克2380多輛。

德軍只是在重型坦克對美軍有優勢,但是美軍在步兵,大炮,後勤,通信和炮兵技術,汽車,戰機等等全部都是碾壓性優勢。德軍處於防禦還稍微好一點,出來與美軍打正面對攻,基本就是慘敗。

正是質量差距,導致雖然在1944年6月,龍德施泰特有59個師,隆美爾有24個步兵師和5個裝甲師。同時還是分散部署,喪失了機動性。結果,就是被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缺失,被美軍各個擊破。


深度軍事


表面上看,德軍中了盟軍的障眼法,以為登陸地點在加萊,所以在加萊安置了23個師,諾曼底9個師。

更深層次看,是到了戰爭相持階段,德國“

戰爭潛力”已經被消耗大半,力不從心的表現。

第一,奇襲的效果。法國西岸只有兩個地點適合登陸——諾曼底和加萊,其他地區要麼不在螺旋槳飛機(續航力有限)航程內,要麼氣象、地理登陸條件不適合。加萊,從中世紀開始就是英國在歐洲大陸登陸的首選,距離也是最近,氣象條件也好。

但盟軍權衡再三,選擇了諾曼底。為了偽裝,就將加萊作為欺騙地點,開始施展障眼法,盟軍準備了一個假的美國第1集團軍群,司令巴頓,並製造出大量相關的假情報,甚至還有假的上校屍體攜帶“有關登陸的重要會議記錄”,同時在反方向佈局了大量的飛機模型和木板做的裝甲部隊。德軍情報部門把這些情報一分析,決定要重點防守加萊。

第二、兵力有限,而且,這批德軍早已不是前期“閃電戰”中神勇的那批。擔任諾曼底海岸防禦任務的德國國防軍配屬了多個“東方營”(烏克蘭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薩克人,蒙古人、朝鮮人等,很多是投降德軍的俘虜)。而且,在盟軍登陸前不久,相對精銳的第739擲彈兵團第1營就被調往吃緊的東線,該部隊主力只剩下了2個“東方營”,責構築海岸防禦工事。這些“東方營”訓練不夠,也缺乏戰鬥熱情。盟軍諾曼底登陸首先遭遇就是“東方營”。

下圖電影《登陸之日》中,駐守諾曼底的“東方營”士兵,大家看看是不是少有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多數是中亞或者東亞面孔。
老照片——真正的東方營人物原型


被盟軍俘虜的“東方營”士兵
當然,在最初的的奧馬哈海灘上,盟軍還是遇到了德軍的強制抵抗,其中一支軍隊東方營第352師打的就很玩命,因為支隊伍是由蘇聯偽軍組成的....

作為變節者,自己的親人也已經按叛徒家屬處置了。加之,斯大林有約在前,盟軍必須無條件地把俘虜到的一切蘇聯公民強制遣返回蘇聯。所以,在這種只能一條路走到黑的心態下,搭配著德式裝備,第352師戰鬥力還是可以的,讓首日登陸的盟軍遭受重創。

第三、致使德軍被動的很大原因是制空權的劣勢

到了二戰的相持階段,尤其是1944年,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分配空軍,空軍的動能分散各地,但是此時的空軍已經不比開戰之初了,富有經驗的飛行員也非常短缺,加上燃油供給出現危機,制空權自然難以確保。沒有了制空權,地面的裝甲部隊幾乎就等於在“裸奔”。

同時,隨著美國的參戰和英國空軍實力的恢復,盟軍對德國的轟炸開始變得頻繁。盟軍的戰機不斷的對德國的大城市、港口、運輸線和工業區進行轟炸,明顯阻礙了德軍兵工工廠的生產,和運輸線路的暢通,同樣也給德國民眾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容易滋生失敗情緒,對元首的信仰產生動搖。

所以,在此情形之下,為了確保本土的安全,不得不把德空軍主力部署在本土用於防禦盟軍的空襲,保護佔領區的重要工業設施。

另外就是油料短缺。德國工業生產能力確實厲害,但原材料,尤其是石油的缺口很大。而此時,盟軍境外轟炸的重點就是德軍位於羅馬尼亞的油田設施,和運輸交通線。

飛機還在流水線上就被英美戰略大轟炸炸掉了,沒被炸掉又因為交通癱瘓運不出去,運到前線又沒航空燃油飛不起來,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大量富有經驗的飛行員消耗在了前幾年對付英國的“鷹日”計劃,東線戰場也損失了不少王牌飛行員,新飛行員訓練不足,所以,飛機產量即便是上升的,但飛行員配不上了,飛行員好不容易訓練好了,煉油廠又被炸了。。。。。。。。。。

諾曼底登陸時,德軍在法國北部至少擁有1000架的飛機,但是實際起飛的架次不足三百架,而盟軍則出動了上萬架次的戰機。
總的來看,就是在情報迷惑的優勢下,德國的戰爭潛力在走下坡路,各方面開始顯現“力不從心”。

舉個例子,隆美爾也想到過盟軍登陸諾曼底的可能性,而且覺得概率也不小。

所以,他接管後,開始修築“大西洋牆”,諾曼底也是重要部署點,比如,設置大量海灘障礙物和反空降障礙物,在防禦地段埋設大量的地雷等等。


這些防禦線的外緣就是防禦區,都分佈在海灘上,由反坦克壕,戰壕和防護堤等組成,建在離海岸幾百米的距離內,通常是有一系列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組成,按照不同的用途分別是大口徑火炮堡壘、機槍碉堡、通訊中心、彈藥庫、食物儲藏庫、電力設施、人員宿舍等,甚至還有小型的野戰醫院。各個碉堡之間都密佈著地雷和帶刺的鐵絲網。由隱蔽的交通壕或者地道相連。每個主要防禦區就是一個可以堅持較長時間獨立戰鬥的單位。

下圖——隆美爾為法國留下的著名旅遊景區。注意,不是景點,是景區哦。


然而,如此大的工程和防線,兵力是不夠調配的,況且,隆美爾又不是西線的總指揮,有關兵力的部署並不是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比較寫實的德國電影《隆美爾》裡面就有這樣的片段,在盟軍登陸前一個月,隆美爾覺得諾曼底危險,加萊可能是障眼法,要求希特勒立刻調3個師到諾曼底,但是希特勒沒同意。於是隆美爾趁著給老婆過生日(誰也沒想到這也是他最後一次為夫人過生日)的時候,回柏林親自要求向諾曼底增兵(並不是之前描述的單純是送夫人生日禮物——自己親手設計的小白鞋)。

下圖,隆美爾一家整整齊齊的三口。

結果就這天,候盟軍登陸了。李德哈特在《二戰史》中說道,如果當初隆美爾在諾曼底的佈防被德軍重視並且認真執行了,諾曼底登陸盟軍的境遇可能還會慘百倍。

所以,諾曼底登某種程度上的確被忽視了。雖然,隆美爾之前有所頓悟,依然不能扭轉全局。畢竟,此時德國四面臨敵,到處都需要兵力和物資。針對隆美爾在諾曼底增兵的申請,希特勒對隆美爾說,我的將軍,希望你發揚德意志精神挺過難過關;盟軍方面,丘吉爾對蒙哥馬利的要求盡力滿足,還從美國人那要了幾百輛謝爾曼坦克。德軍兵力的不足,加上一些指揮、部署上的分歧,德國已經處於明顯的劣勢。

總之,以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即使諾曼底登陸失敗,盟軍也會重整旗鼓之後,在法國南部、荷蘭或者其他地區再次登陸。畢竟,盟軍戰爭潛力巨大,對戰損裝備和人員的補充,比德軍從容的多。戰爭的結局還是一樣,只是結束的時間會有所不同。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首先西線的德軍並不是敗給了登陸的盟軍地面部隊,而是敗給了盟軍那恐怖的空軍,這是第一個由空中力量最終決定了戰局的戰役,盟軍的地面部隊雖然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決定性的作用在於空軍。


雖然盟軍為諾曼底登陸集結了大量的地面部隊,可是由於登陸艦艇數量的限制,在第一波的登陸中只能登陸6個師,而且還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讓這個數量增加一倍。而德軍在西線部署了10個師的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的戰略機動部隊,他們雖然在後方待命,可是正常情況下他們可以在一天的時間內就可以到達前線並投入戰鬥。如果只是地面力量的對比的話,德軍這支強大的裝甲部隊如果集中使用的話將給登陸的盟軍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他們將會被輕而易舉的被德軍的坦克趕下海。


然而事實並沒有按照德軍所預想的那樣發展,原因就是在於盟軍空中力量的打擊,盟軍投入了上萬架的飛機將諾曼底地區徹底與外界‘’隔離‘’起來,任何進入這裡的德軍部隊都將遭到盟軍轟炸機群不停的攻擊,鐵路和公路已經全部癱瘓,德軍的重裝部隊在白天根本無法集結起來向前線趕去,他們不得不選擇在夜間分散的前進以儘可能減少轟炸造成的損失。時任西線總司令的龍德施泰特元帥回憶到:“盟軍的空襲使我軍處於癱瘓的狀態,甚至在晚上也難以行動,部隊趕到戰場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晚三到四倍”。


德軍強大的地面預備隊在根本無法及時的趕到前線,好不容易趕到前線,部隊也已經損失慘重,有的裝甲師損失甚至達到一半多。除了作戰部隊難以趕往前線外,更為嚴重的是後期補給也無法送往前線,前線的防禦部隊在經歷了幾天的激烈作戰就彈藥告罄,不得不開始節省彈藥。在這種情況下德軍這些經驗豐富的陸軍根本發揮不出其強大的戰鬥力,眼睜睜的被盟軍源源不斷的物資優勢所壓垮。

最精銳的德軍裝甲部隊裝甲教導師的師長在其報告中寫到“盟軍的空軍對該師的陣地進行了地毯式往復的轟炸(1600架)轟炸持續了3個多小時,該師的防守單位幾乎全部被掃滅無餘,坦克、戰防炮、自行火炮全部被毀,步兵陣地完全被炸平了,整個陣地普通月球上的景象,遍地都是炸彈坑,隨後盟軍的地面部隊就開始進攻了,殘存的少數單位開始抵抗盟軍的進攻,然而他們還編組的時候再次遭到了盟軍空軍的毀滅性打擊,陣地遂被突破。”該師師長的座車在諾曼底戰役中就被擊毀了6輛,足見盟軍的空軍有多麼恐怖,所以德軍不是敗於盟軍那些未經戰陣的年輕陸軍,而是那近乎變態的空軍。


小小狼王


主要是盟軍才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事先做了大量的假消息,迷惑了德軍的情報部門,做出了錯誤的決策,讓我們來看看主要是那些假消息。

最初,盟軍便預先選定了法國加萊港登錄,這裡距離英國本土的多佛爾最近,直線距離不過35公里,正常都會覺得,盟軍會在這裡登錄,但是德軍也不是傻子,看似越正常的事,有時就越不正常,所以一開始,德軍是不相信的,怎麼辦呢?於是,套路中的套路就開始了。

首先,盟軍調用了大量暫無作戰任務或一些有待整編的部隊,前往多佛爾訓練,人可以有假,但裝備怎麼辦呢,盟軍想到了好辦法,用了很多,充氣的假坦克,充當道具,停滿了遍地,迷惑德軍的空中偵查機。

為了更像真的,盟軍寫了一封假情報,是寫給法國底下抵抗組織的,大概意思是:盟軍準備在加萊港登錄,屆時請法國的抵抗組織配合戰鬥。在用了一具屍體,給那具屍體,塞上了寫好的假情報,再放了假的英國情報局的證件,再將這具屍體,扔到了離加萊港附近不遠的一海域,偽裝成海難事故,讓屍體漂浮到加萊港,德軍收到後,如獲至寶,還真上了當,馬上把主力部隊,全部調往加萊。

後來,盟軍也按照預定計劃在諾曼底登陸了,結果德軍在那裡果然只留了只有一小部分守軍,有意思的是,直到盟軍登錄,德軍仍然覺得,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登陸,是盟軍的虛晃一槍,預意打亂德軍的陣腳,所以只調了部分部隊,一路不緊不慢的前往諾曼底支援,主力仍然在加萊。

兩天後,盟軍將一船船的士兵,一輛輛的坦克送上攤頭,德軍才知道壞了事!但此時也為時已晚。

就是這次被德軍成為“小規模”的登陸,成為了軍事史上,最大的一次登陸作戰。






情Fei不得已ηι


二戰中的諾曼底登陸,盟軍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地統一指揮下,從登陸地點、時間、戰術,都做了周密而充分的部署。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海陸空立體交叉協同作戰的,一場攸關三百萬官兵性命的戰役,艾森豪威爾部署得異常周密,因此,登陸戰開始後,盟軍各軍種任務明晰,協作流暢,自然攻勢凜冽,勢如破竹。反觀德軍,因受盟軍要在加萊登陸這一假消息的影響和牽制,坦克兵被調走,轟炸機也調往了加萊方向,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力量薄弱很多,除了灘頭堡的守兵,死命掃射,僅能升空的戰鬥機,也是做了做樣子,援兵調不來,彈藥都缺乏了,你說,他們能取勝嗎?所以,登陸第一天結束後,艾森豪威爾看著統計數據,說,諾曼底登陸,盟軍傷亡率在預測的最小範圍。

盟軍厲害不?反正我是認為很厲害。


燕園輔導中心


諾曼底作戰,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

盟軍為了配合蘇聯,加快戰爭的進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兩面夾擊德國,密謀在法國的諾曼底實施登陸作戰。

有道是兵不厭詐,盟軍嚴密封鎖了消息,採取了真真假假,聲東擊西的策略,使德軍始終認為盟軍在加萊地區登陸,而不會在諾曼底。其依據是:諾曼底海況極差,風高浪急,且遠離德國邊境。加萊地區距離英國較近,沿岸有港口可停艦船,英、美聯軍一旦登陸成功,可直接對德國構成了威脅。在這種錯誤的判斷下,德軍把在法國的大部兵力佈置在加萊地區,只留為數不多軍隊固守諾曼底。

天空烏雲密佈,盟軍登陸當日,出動了6000多艘戰艦,上萬架戰機,遮天蔽日,殺向海灘。德軍措手不及,雖頑強作戰,無奈勢單力薄,無兵救援,最終掉棄諾曼底,狼狽而逃。盟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


山泉水清12386265


二次大戰盟軍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聯手為支援東線戰的正與德軍奮力拼殺的蘇聯紅軍,從英國英吉利海峽向法國諾曼底海岸線發起了人類史上史無前例地兩棲登陸作戰,為此戰役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做了幾年的準備工作,準備了幾萬架戰略轟炸機、殲擊機、俯衝攻擊機,近萬艘各種軍艦、登陸艦、特種運偷艦,準備了300多萬登陸部隊投入登陸作戰,作戰規模相當地強大,空,海,陸三位一體。戰略空軍本身就是美國英國的優勢資本,持續不間斷地對法國海岸線工事、碉堡群、機場、鐵路、公路、碼頭港口飽和轟炸,德軍的幾個重裝甲師還不夠美英轟炸機群捨牙縫;盟軍空降師幾萬名傘兵已事先空投到法國縱深地帶,控制戰略要衝、橋頭堡、鐵路集散地,掩護諾曼底登陸大軍行動,在英國流亡的法國戴高樂將軍指揮法國地下反抗軍、游擊隊在德軍後方發動游擊戰,襲擊德軍的火車鐵路倉庫公路;希特賴完全沒想到盟軍能順利的在諾曼底建立龐大的“人工漂浮碼頭”,登陸兵力的規模如此龐大,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德軍幾個師的裝用部隊很快被轟炸機群、英吉利海峽幾千艘驅逐艦、戰列艦組成的強大海對岸攻擊群炸得人仰馬翻,落花流水!德軍唯一能做的是迅速從法國撤軍退回德國,能保住德國本土已是萬幸,蘇聯紅軍從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已取得完勝,已展開對德軍的全面反攻,西線盟軍的登陸作戰的開僻,已敲響了德國法西斯的喪鐘!


薦商12345678


諾曼底登陸後英美聯軍什麼時候勢如破竹過,臨時船塢不能滿足運輸需慄,只有打下瑟堡港才有活路,可英美聯軍花了多少時間才拿下港口。沒有蘇軍在東線發動巴格拉季昂行動,殲滅了近百萬中央集團軍群,調30%兵力烈西線去,恐怕美軍俘虜要到巴黎去遊街了!


手機用戶17510641474


能否用強弩之末來形容???資源匱乏兵力不足。這一句簡單的話就足以瓦解任何強大的對手。對於一個已經打了好幾年精疲力盡的德國來說。被盟軍打敗不過是時間問題。


唐朝的豬


盟軍登陸是在德軍對蘇作戰失利已經無力挽回局面之時發動的,與其說是對德作戰( ¯ᒡ̱¯ )و不如說是搶在蘇聯人之前保住更多的歐洲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