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十七裝甲擲彈兵師在諾曼第地區的戰績如何?

近衛步兵師


古茨.馮.貝利欣根師下屬的IV號坦克殲擊車在諾曼底

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裝甲擲彈兵接受檢閱

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師長奧斯滕多夫(左一)和第六傘兵團指揮官奧古斯特(中)在卡朗唐前線

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鐵手”徽記

武裝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代號是“古茨.馮.貝利欣根”這個名字來自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的傳說中的“鐵手騎士”貝利欣根,首任師長是黨衛軍悍將維納爾.奧斯滕多夫,1943年10月3日,該師正式成立,骨幹是270名來自波森-特雷斯考士官學校的教導員,還有黨衛軍全國領袖突擊旅的自行反坦克炮連,黨衛軍海德拉格訓練營的第9,10連,黨衛軍第10弗倫茨貝格師的摩托車連。1943年12月,該師的師部在普瓦捷正式成立,下轄的兩個裝甲擲彈兵團為第37和38裝甲擲彈兵團。然而由於德軍此時武器裝備生產已經逐漸困難,老兵骨幹不足,所以直到1944年1月,擁有戰鬥力的只有兩個擲彈兵連,一個重型榴彈炮連,一個輕型榴彈炮連,以及來自“全國領袖”旅的自行反坦克炮連,連隊缺編一半的IV號坦克殲擊車,而炮兵只實現了60%的摩托化。由於裝備缺乏,甚至連古茨.馮.貝利欣根”師這樣的武裝黨衛軍師也被迫使用各種五花八門的裝備,包括蘇制76.2毫米反坦克炮,以及來自被繳獲的法國陸軍的雷諾卡車,

儘管如此,古茨.馮.貝利欣根”師依舊迎來了一些有經驗的基幹軍官,包括第17裝甲營營長克尼普少校,由於預感盟軍登陸在即,訓練工作爭分奪秒地展開,一批來自裝甲教導師的資深官兵也來訓練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新兵,4月9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在圖爾舉行了閱兵典禮,正式宣佈成軍,黨衛軍全國領袖希姆萊親自蒞臨,為官兵頒發了古茨.馮.貝利欣根”字樣的袖章,該師被編入第一SS裝甲軍

在入侵前夜的六月初,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總體力量為17321人,IV號坦克殲擊車37輛,半履帶自行高炮26門,459輛摩托車,半履帶裝甲運兵車46輛,牽引反坦克炮8門,榴彈炮40門。

6月6日,盟軍霸王行動正式拉開序幕,古茨.馮.貝利欣根”師被轉到第七集團軍麾下,準備向灘頭開進,目標是聖洛,6月8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裝甲偵察連抵達了聖洛附近的巴勒魯瓦鎮,然後與352步兵師會合,一起遲滯對面美軍第一,第二十九步兵師的進攻。9日到10日,裝甲營和反坦克營也抵達了聖洛周邊,此時聖洛已經被美軍戰鬥轟炸機炸成一片火海,10日,裝甲偵察連在沃巴附近和英軍交火,由於缺乏重型裝備,從而傷亡慘重,損失了多輛水陸兩用車,以及一輛裝甲偵察車。

12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接到命令,與第六傘兵團一起,力爭奪回被美軍佔據的卡朗唐,第37裝甲擲彈兵團立刻派出偵查部隊向卡朗唐方向進行偵查,並拔除了幾個美軍在西南的據點。

6月13日凌晨5點半,攻勢正式開始,第17,191炮兵團和352步兵師師屬炮兵開始用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彈炮進行轟擊,在多姆維爾附近,德軍遭遇了美軍502傘兵團的頑強阻擊,美軍第二裝甲師A戰鬥群也投入戰鬥,迫使缺乏重型裝備的德軍後退,37裝甲擲彈兵團重武器連的一門75毫米反坦克炮擊毀了兩輛美軍的m4謝爾曼坦克,但旋即也被後續的謝爾曼擊毀,此時負責掩護步兵的古茨.馮.貝利欣根師裝甲連下屬的IV號坦克殲擊車也自顧不暇,和蜂擁而來的謝爾曼展開激戰,隨後,美國強大的空軍優勢再開始發力,不斷的戰術轟炸迫使師長奧斯滕多夫命令全線撤退,在171國道上,德軍又損失了兩輛IV號坦克殲擊車,德軍一直撤到了莫蒂鎮南500米才穩住陣腳。

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另一個任務,是警戒所屬84軍位於維爾陶特運河一線的側翼,負責的是下屬第38裝甲擲彈兵團。

在這裡,美軍101空降師得到了第30步兵師的支持,由於在飛機,炮火支援和裝甲車輛上的絕對優勢,德軍只能步步後撤,炸燬了運河上的橋樑,奧斯滕多夫師長肩胛骨受傷,但依舊在一線指揮作戰,後因傷勢過重,由奧托.鮑姆上校代替。17日凌晨,38裝甲擲彈兵團大部撤到了運河南岸,並得到了陸軍第675反坦克營的支援,要維持一條長達30公里的新防線。在短暫的十天寧靜之後,整頓過後的美軍在26日發動進攻,向第37裝甲擲彈兵團發動2次進攻,但被擊退。

7月1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向84軍報告,一個月的戰鬥中,該師擊毀了美軍25輛坦克和數量不明的裝甲車,防空炮部隊擊落了7架美軍戰鬥轟炸機和2架重型轟炸機,造城的美軍傷亡在800人以上,自身損失789人。4日凌晨,美軍第83步兵師的330,331兩個步兵團向聖特恩鎮發動進攻,德軍第六三兵團的陣地被突破,37裝甲擲彈兵團第2營雖然守住了陣地,但傷亡巨大,陣亡30人,受傷120人,但美軍傷亡則高達1400人,包括331步兵團指揮官巴多拉上校。

5日,美軍再次發動進攻,並投入了增援部隊329步兵團,但第37裝甲擲彈兵團依舊守住了陣地,另外,在莫蒂鎮附近,美軍坦克落入了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反坦克炮的埋伏,損失了五輛坦克。

7日晚,84軍軍長馬爾克斯將軍前來視察,並宣佈聖特恩鎮附近陣地由帝國師接管,協助已經傷痕累累的古茨.馮.貝利欣根師,9日,美軍發動強大攻勢,沿171國道,試圖切斷聖t特恩鎮和萊澤德之間的聯繫,分割德軍,帝國師戰車團指揮官克里斯蒂安.泰克森中校指揮第二營對美軍先頭裝甲部隊進行了反擊,擊毀了十輛以上的美軍坦克,並指揮自己的戰車團會和古茨.馮.貝利欣根師38裝甲擲彈兵團,將突入的美軍330步兵團大部消滅。儘管如此,有絕對兵力優勢的美軍於次日,在特里北奧附近突破了德軍防線,防守在此的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工兵營幾乎全滅。此時,美軍發動了眼鏡蛇行動,在特里貝奧東面的聖吉勒,到卡尼西,美軍利用地毯式轟炸,生生在353步兵師和裝甲教導師的陣線上挖出了一個缺口,然後美軍第2,3裝甲師如洪水般湧入,直接從東南威脅到了帝國師和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的側後,目的在於佔領交通樞紐庫唐斯,徹底孤立包圍凸前的德84軍。7月28日,代理帝國師師長,升任上校的泰克森戰死,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師長鮑姆臨危受命,同時指揮這兩個師的殘餘部隊,且戰且退。

次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發現自己和84軍其他部隊,已經在龍賽附近落入了一個包圍圈,由於燃料不足和美軍猛烈空襲,德軍在包圍圈中損失慘重,一共損失了250輛各型車輛,約有4000到5000人被俘,古茨.馮.貝利欣根師部分官兵得以突圍,包括第17炮兵團,以及37,38裝甲擲彈兵團大約一半的官兵,而自行高射炮營則在此次襲擊中全軍覆沒。

8月5日,已經縮減為戰鬥群規模的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參加了德軍的“莫爾坦”反攻,試圖在阿芙朗什附近切斷美國第三軍團的後續交通線,此次攻勢的結果自然是失敗,8月13日,古茨.馮.貝利欣根師和其他參加反攻的德軍部隊一樣,發現自己被包進了著名的“法萊斯口袋”,由於麾下烏爾裡希戰鬥群在262高地附近的奮戰,使得盟軍的法萊斯口袋始終無法徹底合攏,大批德軍從這個狹小的縫隙中逃離了包圍圈,18日,傷痕累累的古茨.馮.貝利欣根師接到指令,前往洛林地區整編,他們的諾曼底之戰終於結束了。


晴天有時下豬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組建於1943年10月,人員多為後備人員和外國的志願兵,是一支機械化步兵部隊,該師在組建之初就是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以應對盟軍可能的西線登陸行動,到盟軍發起登陸時,西線德軍已經擁有10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的戰略機動部隊,


隨著第17裝甲擲彈兵師是一支機械化步兵部隊,但是他們卻沒有裝甲運兵車,只有一些卡車,一部分營甚至需要用自行車來進行機動。重武器上該師沒有一輛坦克,僅有師屬裝甲營的37輛突擊炮。全師擁有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一個炮兵團和其他直屬部隊,約17000人。

諾曼底登陸戰爆發之初,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同其他德軍的增援部隊一樣都遇到了一個極為困難的難題,就是由於盟軍的空中封鎖,師主力無法快速的到達前線,最後不得不將部隊分散成一個個小單位陸續的趕到戰場,雖然化整為零可以減少來自盟軍空中打擊所遭受的損失,但是也造成了德軍始終無法在前線及時湊齊強大的反擊力量,反而在盟軍持續不斷的進攻下,不得不將增援部隊投入那些防線上的缺口。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一開始只有師屬偵查營及時趕到了前線,隨即投入激烈的作戰。其他主力單位則是陸續到達前線,但是並沒有執行計劃中的反攻行動,而是緊急加強前線那些即將崩潰的陣地,這消耗了許多該師的兵力和彈藥,等到發起反攻時,他們已經開始缺乏一切,尤其是武器彈藥,反擊兵力也很弱,最終反擊以失敗告終。而且盟軍反而通過一次快速的迂迴行動包圍了諾曼底地區的德軍,該師最終分散突出了重圍。

至於戰績嘛,一般,同諾曼底的大部分德軍一樣,他們在缺乏彈藥的困境下同優勢的盟軍作戰,在這場殘酷的消耗戰中,再精銳的德軍部隊也難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