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西北乱局(1)

咱们上次说到拓跋焘,还是在公元430年,刘义隆北伐,夏主赫连定派出使者要求跟宋军联合伐魏。

北魏君臣计议一番,决定对宋作战由大将安颉负责;拓跋焘亲率大军去虐赫连定。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西北乱局(1)

安颉打的不错,把宋军的北伐反击回去;拓跋焘则更爽,一路狂飙突进,几乎把赫连定的菊花爆成葵花——

且说拓跋焘领着主力军到了统万城(魏夏统万城之战参见拙文《乱世三百年-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拉开了伐夏战争的大幕。

离统万城不远,是平凉城;统万、平凉呈掎角之势,相互依托,之前北魏军拿下了统万城,但平凉城还在夏军手中,拓跋焘欲灭夏,必先破平凉,方能解除后顾之忧。

离平凉不远,就是安定,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县附近,当时赫连定在平凉、安定二处均有驻军,要的就是相互支援。所以拓跋焘一到统万城,便安排兵力,主力屯兵平凉城下,另派一支偏师去取安定,想来他个双管齐下。

拓跋焘挥师西进,赫连定也得到报告了,开始的时候他还琢磨呢,情报真的假的啊,宋军北伐,北魏还有那闲工夫找我的麻烦吗?

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拓跋焘不仅有,而且还是倾全军之力而来;赫连定不敢怠慢了,待听说魏军准备攻取平凉,赫连定忙自领两万骑兵,去救平凉。

岂料他走在半路,正遇拓跋焘安排去取安定的这一路北魏军;两军对圆,赫连定左看看右看看,笑了!敢情他发现对面的魏军人数不如他的部队多。

哈哈!弟兄们,解恨的机会来了;赫连定一声令下,夏军发起了攻击。这路北魏军的统军将领名叫古弼;他一看赫连定大军疯魔一样的冲来,惊慌失措,忙指挥部队向后退走;他这边儿一退,赫连定更不肯善罢甘休了,打马扬鞭追的更欢了;战场上出现了喜剧的一幕,鲜卑骑兵在前面跑的溃不成军,匈奴骑兵在后面追了个溃不成军。

古弼是从平凉来的,他要撤,自然也是往平凉方向撤;赫连定也正要如此,这货的算盘是让你往平凉跑,看你这架势,等你跑到平凉,不用我打,败兵就把你魏军大营冲乱了,到时候我趁乱再给你一家伙,拓跋焘,哼哼,你也有今天。

赫连定这边儿暗自窃喜,挥军猛追;追着追着,他发现不对劲了。

怎么呢?

敢情在他的侧翼,出现了一支骑兵部队;这支部队没有旗帜,没有军装,就跟一帮老百姓一样,就那么静悄悄的看着战场上夏军追击北魏军。

我去,这是什么情况?

赫连定有点儿懵,哪儿冒出这么一群人?

可是还没等他整明白啥状况呢;这支老百姓突然发难,冲着夏军的侧翼就下开了刀子。

这是谁?

这是不久之前拓跋焘刚收的一帮小弟——丁零敕勒!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西北乱局(1)

只能说有志不在年高,别看拓跋焘年纪不大,在作战方面绝对的老司机;在战前布置兵力时,拓跋焘就料准了赫连定会派援兵,因此他把丁零人当做伏兵安排在此。

前面古弼撂着蹶子猛跑,一听身后喊杀声四起,就知道丁零人到了;马缰绳一勒,带着魏军翻身杀了回来,二者合兵,向赫连定展开猛攻。

部队行军,最忌侧翼出现敌情;之前赫连定只顾猛追,哪料到还有丁零人跟这儿拍他的黑砖?夏军不及防范,立时被冲成了好几段;再加上正面北魏军又杀了回来,两厢配合,往来冲击,夏军阵型大乱,被杀者数千。

赫连定瞅瞅,再打下去非全军覆没了不可,只好下令不得与敌纠缠,赶快突围。夏军残余部队拼命厮杀,这才脱离了战场撤向了陕西长武。

那时的长武还不叫长武,叫鹑觚原;夏军前脚跑到,屁股后面魏军就追到了;古弼鞭梢一指,魏军把个鹑觚原围了个水泄不通。赫连定忙令夏军组成方阵,竖起大盾,架起强弓硬弩长矛军械,使魏军不敢轻易猛攻,这苟延残喘一阵儿。

但是,真的也就一阵。

为什么呢?

敢情鹑觚原这地方,要啥没啥,既没粮也没草;更缺德的是这地方没水。

这可就要了亲命了,没办法,战死总比渴死强,突围吧。于是赫连定下令,全军集结,突围。

残余的夏军疯了一样往外冲,圈儿外的魏军也不要命的把他们往回赶,双方刀光剑影,杀了个血肉横飞,赫连定为了起表率作用,身先士卒,结果负了重伤,不过他这一带头儿,夏军也跟着玩儿命,最后还是突出去一部分,但是跟随赫连定而来的百余王公贵族被俘了。

突出去的夏军残部如惊弓之鸟,此时赫连定身负重伤,也不能指挥了,皇上负伤前也没交代部队接下来去哪儿啊,几位将领一商议,干脆咱离着魏军远点儿吧,去上邽(甘肃天水);于是残余夏军退往上邽。

增援的夏军退走,北魏军乘胜一鼓作气拿下安定城。

拓跋焘见安定到手,便将指挥部由统万城移至安定,这儿离平凉更近。

到了之后,北魏军试着攻了几次城,但都被城中夏军击退;拓跋焘怒了,你大爷的,给脸不要是吧;这哥们儿的倔劲儿上来了,传令部队,给我挖壕沟,不投降不是吗?好,我特么困,也要把你们困死!

魏军铁锹上下翻飞,没多久,就把平凉城外挖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平凉城内驻守的夏军一看这阵势,知道北魏军取平凉的决心十分坚决,而且赫连定已逃往上邽,知道救兵无望,便在围城不多日后,集体出降;平凉落入北魏之手。

拓跋焘兵入平凉,怎么安民不提。

单说北魏朝廷,再次发生了争论;这次争的是北魏接下来的进攻方向,一种观点是继续向西,就瞄着赫连定打,一定要把夏国灭掉;另一种观点是南下,趁着夏军主力被重创,北魏军席卷关中,然后出潼关,和黄河北岸的安颉呼应,前后夹击北伐的宋军。

拓跋焘等人尚在商议,有探马来报,说赫连定败走上邽,夏国关中一带风传北魏军将南下陕西,而今关中各处的夏军军心不稳,有好些地方人都跑光了。

拓跋焘一拍大腿,还议啥,这特么才叫得来全不费工夫!镇西将军王斤,你赶紧,带兵进关中,哈哈,从此以后,关中改姓拓跋了。

王斤领命,率军入陕;陕西那么大的地盘儿,兵少了肯定镇不住;而他这路一走,拓跋焘手里虽说还有些部队,但劳师远征就捉襟见肘了;再加上这次出来连下安定、平凉,收成也不错,拓跋焘便有意暂时休战,部队转入休整,缓慢东归。

不久,突然有御史来报,王斤不着调,在关中仗着天高皇帝远,横行不法;不仅大兴土木,奴役民众,而且横征暴敛,敛财无度;百姓苦不堪言,已经形成难民潮,很多百姓都投南宋去了。

拓跋焘大怒,关中何等重要的所在,想当初刘裕灭后秦何等不易?却是刘义真暴戾无比,贪婪无算,致使上下离心,夏军来时,民众主动起来赶走晋军,致使关中失守。现在让你王斤去,是要好好儿经营这块儿战略要地,将来不论南下,还是东进,全要指望这块儿地方呢;你可倒好把那儿弄的乌烟瘴气;着实可恨!马上派遣钦差入陕,斩王斤之头以平民愤!

使者星夜兼程赶到关中,传旨之后,将王斤斩首。

说这话,时间可就翻篇儿了,已经是公元431年,南线的宋军也被击退;两线作战,两线大捷;拓跋焘大喜,下令犒赏三军,北魏军从上到下,无论官兵,尽皆厚赏;北魏朝廷笼罩在一片欢腾之中。

不过,就在这一片和谐社会中,有消息传来,被打到上邽的赫连定咸鱼翻身了,不仅养好了伤,而且凝聚实力,近日竟出其不意的灭了西秦!

啊?北魏君臣都是一惊,赫连氏果然厉害啊,这特么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嘛!

简单说说吧,赫连定是怎么灭了乞伏鲜卑的。

在《闲话两晋》中,咱们说过,西秦其实已经被干灭过一次,那次下手的是后秦;后来乞伏乾归找了个空子复国。

复国后,乞伏乾归遇刺身亡,其子乞伏炽磐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州临夏县)。乞伏炽磐这个人很了不起,南征北战,很是生猛,状态好时,以少胜多,硬是把南凉秃发鲜卑们给灭了。

乞伏炽磐戎马一生,跟周边的邻居们打成一片;这里边儿,拉锯时间最长的是跟北凉沮渠蒙逊干。

沮渠蒙逊,匈奴人,他的光辉事迹参见前文《闲话两晋》;说起来这也是个强人; 沮渠

家和乞伏家干了一辈子,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都很蛋疼,也都挺郁闷。

可是有一样,沮渠蒙逊能活啊,愣是把乞伏炽磐给熬死了;从这儿看,有个好身板儿可太重要了。

乞伏炽磐死的那年是公元428年,他儿子乞伏暮末接过老爹手中枪,成了新一代的西秦主。

然并卵,这是个败家子!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西北乱局(1)

此人的所作所为,正应了他的名字:暮末。你说他爹好歹也算英雄一世,怎么给他起了这么个倒霉名字?这也太不走心了。

这货一继位,就开始滥施酷刑,滥杀无辜。史书记载,有个大臣打猎玩儿,也不知怎么就这么巧,手一哆嗦,一弹弓削到暮末他妈的脸上了;恁猜,结果咋嘞?

暮末把这个大臣的一家老小一个不剩,全杀了!

不过如果跟这货后来的表现相比,这一家老小被杀还真只能算是开胃菜;随着暮末位置巩固,这小子嗜杀的本性暴露无遗,杀的人是越来越多。

杀人这事儿吧,其实是个怪圈儿,你杀的人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谁家还没个三亲六故的不是?你得罪的人越多,就越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那就只好把那些认为会威胁自己或者是不安定因素的人全杀掉才能放心;可是你杀的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

现在暮末就陷入了这个怪圈不能自拔。

照他这个杀法儿,其实不用外敌入侵,用不了几年,西秦的人就会被他杀光了;可是边儿上的沮渠蒙逊表示不爽,还是自己亲手灭了它更过瘾。

因此沮渠蒙逊不断发兵攻打西秦;此时的西秦人心惶惶,摊上这么一位主子,指不定哪天自己的小命儿就没了,因此也就没人愿意出力抵抗;乞伏暮末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小。

最后乞伏暮末被沮渠蒙逊打急了,急中生智,一琢磨,算了,我还是找根大粗腿抱着比较保险,于是这货派人出使平城,要求依附北魏,拜拓跋焘做老大。

这会儿拓跋焘的心情不错,两线大捷,犒赏三军,北魏从上到下小日子正美;西秦使者来把情况一说,拓跋焘也没多想,就说,你回吧,告诉你主子,他这个小弟我收了,我会敲打敲打沮渠蒙逊,谅他也不敢驳我的面子。

别说,拓跋焘说话还挺算数,西秦的使者前脚儿走,他后脚儿就派人去警告沮渠蒙逊去了;沮渠蒙逊什么体格儿?他哪儿敢跟拓跋焘犯葛,反正实惠得了不少,也该回去点钱了;于是匈奴兵撤走。

乞伏暮末的心这才算放进肚子里。

但是,没等乞伏暮末睡几天安稳觉,真正要他命的人来了。

来者何人?

赫连定。

这会儿的赫连定,别提多窝火了;老家统万城丢了,平凉城丢了,安定城也丢了;关中那老大一块地方也特么丢了。

说他是丧家之犬也不为过。

这小子养好伤,四处一萨摩,他也盯上西秦了。

此时的西秦被北凉欺负的够呛,该丢的丢了,不该丢的也丢的差不多了;实力所剩无几。恩,就是他了!

赫连定悄悄儿集结起兵马,奔西秦就来了;要说赫连定真不白给,他也知道,就他现在手下的这点儿残兵,如果正面PK,打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所以打出兵,赫连定的方针就是俩字:偷袭。

也该着乞伏暮末倒霉,实力马上就要归零了;好不容易找了根大粗腿,以为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了,心态上也松懈了,因此西秦军整个儿就没防备,赫连定如入无人之境,轻而易举的就把西秦给灭了,乞伏鲜卑的宗室五百多人全部被杀。

赫连定灭了西秦,爽到爆;心说北魏在后面打我,爷现在暂时惹不起你,先避开;可是往哪儿避,这是个问题,四处一看,只有继续往西这一条路。

再往西,可就是北凉了,嘿嘿,沮渠蒙逊,老棺材瓤子,我特么打不过拓跋焘我还打不过你吗?儿郎们咱走西口去!

他奔着北凉可就来了。

沮渠蒙逊一听什么?你赫连定敢打我的主意?怕你不成,吩咐一声,整军备战!

不说沮渠蒙逊如何准备;再说赫连定,掌着新胜之师,哼哼着《走西口》,一路向西要灭北凉,他可就忘了,西北这片儿土地上,还有一股子势力——吐谷浑。

简单说两句,咱现在讲的是西北的事儿,其实这个吐谷浑,老家是东北的。

还记得前燕的老祖宗慕容廆吗?(不记得没关系,翻翻拙文《闲话两晋》就想起来了。)这个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大哥慕容吐谷浑创立的;这话说起来长了,不过简单来说,也不复杂——

前燕的老祖宗慕容廆的妈,是他爹的大老婆,也就是正室;慕容老爹死后,本该由慕容廆继承王位,但他叔叔慕容耐不厚道,欺负孤儿寡母把位置给占了;慕容廆是好汉,所以他不吃眼前亏,跑了!后来慕容廆号召族人杀了自己的叔叔,当了首领。成为首领后,慕容廆重蹈他叔叔的覆辙,怎么看他自己的大哥怎么不顺眼,他的这位大哥,就是慕容吐谷浑,论出身,是庶出。人这位大哥相当机灵,一看慕容廆看自己的眼神儿迷离又犀利,慕容吐谷浑就知道要坏,于是主动带着自己的这一支部落远走高飞,长途跋涉几千里,最后在青海落脚;这便是吐谷浑国,这个国家后来直到唐代才被威武唐军所灭。王昌龄有诗云: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说的便是此事。

被唐军灭国那是后话了,眼下的吐谷浑还是很彪悍的,一百多年来,跟西域的各个政权都打过仗,说起来,也算是西北地面儿上的一号儿强人。

那么赫连定与北魏交恶,北魏早就跟西北各方势力打了招呼:跟我好的,帮我打赫连定;不打,等我腾出手来,削不死你!

西北诸位强梁此时要说敢招惹拓跋焘的还真不多,吐谷浑也不例外;现在看赫连定毫无戒备的向西而来,立刻来了精神!

再一侦察,赫连定带来的部队不多,随军的人口可不少!这要是给他来个卷包会,咱可就发了。

计议已定,吐谷浑下达了全国动员令,最后集结起3万骑兵,埋伏起来准备打闷棍。

赫连定哪儿知道他背后还有个吐谷浑瞄着他的后脑勺啊?这货一门心思要去占北凉,走到半路,埋伏多时的吐谷浑可就下了黑手了,三万骑兵,铺天盖地的冲了出来;夏军毫无防备,没多久便全军覆没了。

什么?你说赫连定。

嗨,甭提了!这货这次没那么好运了,突围途中被俘了,后来被杀。

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就此以一种很意外、很莫名其妙、很瓜三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自此,北中国只剩下三个政权:北魏、北凉和北燕,还有两个地方割据势力:吐谷浑和仇池;目前,北凉、仇池、吐谷浑均对北魏表示臣服,只有辽西的北燕尚与北魏为敌。

拓跋焘的下一步,会瞄上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