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先灭大理,其实对灭南宋作用并不明显,为何还要舍近求远?

一切一切都没了


话不是这样说的。

蒙古灭大理,形成对大宋帝国的弧形包围,这才有了后来从三个方向同时夹击南宋。倘若不是出现意外,南宋历史很可能被提前终止。

下面我就来略说一下这段历史。

蒙哥上台后,积极着手准备对南宋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势。蒙古军横扫天下,战斗力之强,举世无双。其实蒙古军队不仅作战顽强,在战略上亦有高人一等之处。为了消灭南宋,蒙古制定了一个大战略,即先攻川蜀南部的大理国及西南夷,完成对南宋帝国的大包围。蒙哥把攻略云南的任务,交给弟弟忽必烈。

要绕过四川攻略云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忽必烈率蒙古军队从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岭穿行,越过大渡河,行山谷两千余里,乘革囊木筏渡过金沙江,历经艰辛,抵达云南。1253年底,忽必烈征服云南大理国后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扫荡西南诸蛮族部落。到1257年,蒙古完全征服西南夷与安南。这样,蒙古人在北、西、西南三面包围南宋帝国,就只差没有海面封锁了。

征服南宋的时机已成熟!

公元1258年,蒙哥汗下诏,大举侵宋。

蒙哥的计划是这样的:兵分三路,先占领南宋的西部与中部,而后向东挺进,灭掉南宋。三路人马分别从北面、西面、西南面挺进。其中蒙哥大汗攻川蜀,得手后顺长江而下:忽必烈从北面进攻,夺取鄂州;兀良合台从安南出师,向北进攻,在鄂州与忽必烈会师。

蒙古人南北夹击,东西并举,声势浩大,南宋朝廷大为震惊。

兀良合台率南路兵团从西南挥师入广西,攻取宾、象两州后,入静安府(广西桂林)。然后向北进军入湖南,攻辰州、沅州,进抵潭州(湖南长沙)。

蒙古军北路兵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忽必烈率军出大胜关,一路由张柔率军出虎头关,分道并进,势如破竹,进逼鄂州。

根据蒙古人的计划,蒙哥在夺取四川后,即顺长江而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鄂州。如果这一战略得以完成,蒙古大军将完全分割包围歼灭南宋鄂州以西的抵抗力量,西部将完全落入蒙军之手。鄂州沦陷后,蒙军三路大军会师后挥师东向,南宋朝廷恐怕就完蛋了。

应该说,蒙古人的战略是极其高明的。其中兀良合台从大理出兵往北攻,与忽必烈饮马长江,是非常漂亮的一击。不过,蒙哥百虑而一失,他没有想到,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一座弹丸之大的山城,竟然毁灭了他的梦。

这个不起眼的人物叫王坚,这座弹丸之地名叫钓鱼城。

在蒙军三路出击方向中,重点方向是川蜀。蒙哥亲自指挥攻蜀之战,显示必得之决心,蒙军前锋长驱直入,攻克成都,又连下彭、汉、怀、绵诸州,威、茂诸蕃,纷纷投降蒙古。蒙哥大汗闻前锋得胜的消息后,遂渡过嘉陵江,攻剑门关,破苦竹隘,围长宁山,鹅顶堡不战即降。隆州、雅州、利州、隆庆、阆州、蓬州、广安等地,要么被攻破,要么举旗投降。

蒙哥攻克阆州后,随即向南挺进,进攻合州(重庆合川)。只要再攻下合州,蒙军东进的路就畅通了。然而,谁都没曾想到,这座小小的钓鱼城,竟然成为上帝折鞭处。

蒙哥大汗原本认为,只消一纸招降书,便可不战而夺取合州。然而,合州知州王坚已下定决心,与合州钓鱼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这座军事史上著名的堡垒,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功可过十万师”的巨大作用。

钓鱼城保卫战从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拉开序幕。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竟然只能望城兴叹。经过半年的激烈交锋,蒙军伤亡惨重,大将汪德臣被钓鱼城守军以巨石击中而死。更要命的是,蒙古大汗蒙哥意外身亡。

蒙哥是怎么死的,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蒙哥被钓鱼城守军射伤,伤势发作不治而亡。另一种说法,蒙哥是染病而死的,当时蒙古军中传染病流行,士卒病倒甚多,蒙哥染疾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死因是什么,蒙哥死于钓鱼城外是事实。

蒙哥一死,蒙古军放弃攻打钓鱼城,史天泽等将领护送蒙哥灵柩北归,合州由此而得以保全。钓鱼城之战,是蒙宋战争中的重要一战,倘若战败,蒙哥顺长江而下,与忽必烈、兀良合台会师,那么南宋恐怕大势去矣。

由于钓鱼城之战打破了蒙军三路会师鄂州的计划,而蒙哥之死,又使得蒙古高层出现权力之争。忽必烈原本打算依照原计划,攻下鄂州。然而,

从北地传来消息,蒙古诸王侯谋立阿里不哥为大汗。不得已之下,忽必烈不得不撤师北返,同时命令正在潭州作战的兀良合台渡江北归。兀良合台接到命令后,遂引兵北上,随忽必烈返回蒙古。

这次蒙古的进攻是非常危险的,战略选择是非常高明的。兀合良台从大理出兵,绝对是一着妙棋,从南宋守备薄弱的西南方向为突破口,一口气打到长江,实在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如果不是王坚力守钓鱼城与蒙哥意外身亡,蒙军这次大包抄作战或许将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因此,蒙古灭大理,对南宋进行大迂回包抄作战,并非作用不明显,南宋帝国逃过一劫,实是侥幸。


君山话史


蒙古一开始并没有实行先灭大理、再灭南宋的策略,而是从北向南按正常路径推进,先灭南宋,再灭大理与越南等国。蒙哥汗在位时,执行的就是这一策略。本来,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想到在灭宋之战中遇到最为激烈的抵抗。尤其是襄阳之战与钓鱼台之战中,竟然久攻不下。钓鱼台之战更是打了四十年,蒙哥汗亲自上阵,竟然被陨命当场。与其他当时被灭的国家相比,南宋是蒙古人最难啃的骨头。

蒙古汗去世后,继位的忽必烈改变了策略,采取先灭大理,再灭南宋的策略。从大的格局看。蒙古人先灭大理,乃至大理南面的越南。然后从南边往回打。在西边,蒙古人攻下了四川,从西往东打。而南宋的东边是大海。这样,从北面、西面、南面,蒙古人就对整个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正是这一围歼策略,将南宋政权逼入了大海之中,直接导致南宋皇帝跳海而亡,数十万南宋军民随之跳海殉国的结果。可见,蒙古先灭大理,后灭南宋的战略是正确的,虽然打得艰难,但最终胜利实现了其灭亡南宋的战略意图。并非舍近求远之举。

大理是比南宋更容易打的地方,从弱处着手,先弱后强,是忽必烈与蒙哥汗在如何打天下的分歧所在。事实证明忽必烈的战略是正确的,而蒙哥汗靠一勇之力是错误的。蒙哥为他的“勇敢”付出了生命代价。而忽必烈依靠他的正确方针,最终成为元朝的建立者。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这是个迂回战略,意图很明显,至于对灭亡南宋作用不大,是因为蒙古人在草原上的经验在大西南的地理环境中并不适用,草原沙漠地区,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大迂回战略,但是大西南地区地形极为崎岖复杂,往往一个关口即能挡住数十万大军。

历史经验显示由大西南攻入中原地区成功的仅有刘邦,这得益于当时的大分裂政治形式以及对手项羽的脑残过度,放弃关中地区返回苏北地区,其它时间大都是由关中或者湖北地区攻入西南地区。

例如蜀地先被刘备由湖北进军攻破,后被司马家族派军由陕西攻破,元末蜀地被湖北军阀明玉珍攻破,明氏又被东部的朱元璋攻破,明末蜀地被张献忠由陕西攻破,旋即被占据中原的清军攻破,近代龟缩入蜀地的蒋氏轻松被本朝攻破,西南地区有地理屏障优势,为何难以坚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中东部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

蒙古人攻破南宋还是由攻破中部地区的襄阳开始,而且使用了中原的人力资源和经济力量,攻灭南宋的军队乃是北方汉族军队,将领也是汉人,张弘范即是,忽必烈实施的新战略成功了,蒙哥汗的迂回战略随着他本人被击毙而失败,但是却为后世中国占据大西南打下基础,要知道,唐朝和宋朝是没有完全控制大西南的,唐朝衰败与进攻南诏国溃败有重大关系。


军都长弓


蒙哥大汗在位的时候,他的战略是先南宋后再大理。但是忽必烈对于攻打南宋的难度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忽必烈在先打南宋还是大理的战略问题是上有着巨大的分歧。真是这种分歧让蒙哥自己赌气带兵攻打南宋,结果赔了自己的小命又折兵。蒙哥的惨败也让忽必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当忽必烈继位之后就实行了先大理后南宋的战略。

当然忽必烈作为一个军事家,选择先大理后南宋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是从正面攻打南宋,比较难以攻下。南宋不仅占据着长江沿线的各种天险和堡垒,而且很分布着南宋的大部分军队。可以说南宋在长江一线,经过长期的军事经营,是一道非常坚固有效的防线。蒙古要是想直接正面攻取很可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其次是南宋的后方比较空虚,驻军较少不说,防御工事比长江一带大大的不如。长久以来在后方,南宋基本上没有经营任何的战略要点。蒙古军队攻下的难度系数自然大大降低了。另外,蒙古军队先打大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攻其不备的效果。南宋的将领一直以为蒙古只会正面进攻。蒙古军队选择后方进攻,在一定程度也有奇兵的效果。进一步减少了灭掉南宋的难度。


历史摆渡人


不错,实际效果并不佳,是盲目遵从成吉思汗遗训的结果。铁木真是用大迂回战略灭了西夏,即主力不从宁夏下手,而是绕道新疆、河西走廊,从西夏腹背进攻得手。

一招得手吃遍天,铁木真遗训灭金也得这么干,所以才有拖雷率军取道宋境,与宋联合,再度得手。所以灭宋的时候,灭大理,从西南大迂回就成为自然而然的战略。

可大理太远,交通不便,蒙古损失惨重才拿下,以致后来南北夹击南宋,大理方面军兵力不足进攻广西失败,大迂回战略破产。

等到忽必烈登基,再度灭宋的时候,就抛弃了大迂回战略,而采取降将刘整的中心突破的战略,操练水军,先取襄阳。


预知今天


蒙古善于大迂回、大包超作战。蒙古用这个战略灭了金,但是在攻击宋遭到意外顽强抵抗:蒙哥也死在钓鱼城下。所以灭大理包围宋的战略没有立杆见影。

但是大理的灭亡对宋是不小的打击,宋又坚持了几年,无奈大势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