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和蒙古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书生述史


金国不仅向南一直欺负南宋,在北方草原,也是蒙古的世仇。金曾以反叛罪名,将铁木真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每隔三年,金兵定期向北剿杀,名为“减丁”。强大的金朝,也担心蒙古人口过多,对他们造成威胁。

金朝的担心在铁木真这一代成为了现实。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后,便开始积极谋划攻金大计。



金朝和蒙古的实力对比非常悬殊

当时金朝总人口已经达到五千万,军队也有一百多万。而蒙古虽然已被统一成整体,总人口也仅有金的四十分之一,军队数量只有金朝十分之一。

算起来蒙古部众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军队也仅有十多万。以十人抽一的比例,这个数字还是靠谱的。因此当时金朝和蒙古实力有一比喻,如果金国是一片大海,蒙古只能算一捧沙。

不过这捧沙子还真就把海给填了。



野狐岭之战之前的战局发展

1211年,即成吉思汗登汗位第六年,成吉思汗认为攻金时机已经成熟,调集全族之兵约十万人,开始伐金。

其实在出兵的前一年,蒙古已经抗交了对金朝的岁贡,但此事未能引起金的足够重视,直到蒙古大军压境后,金政权才急急忙忙的开始组织抵抗。

金朝以独吉思忠和完颜承裕为主将,率主力向内蒙、河北的恒、昌、抚三州进发,准备据城坚守,又令胡沙虎坐镇西京(大同),居中调度。



搞笑的是,主将独吉思忠率四十五万金军,觉得以坚城固守,仍然没底。便发动七十五万民夫修一条“马奇诺防线”,总长300公里,想以此来阻挡蒙古南下。大伙熟读战史都明白,这种耗资耗力的固定防线,对于高机动的骑兵部队基本是毫无用处,只需绕过或突破一点,即可全线崩溃。

事实上的确如此,成吉思汗派出部分军力牵制西京,自己带领主力一举突破防线。金朝得到消息,撤掉独吉思忠,改以完颜承裕指挥。而完颜承裕担心蒙古骑兵绕过金军主力,奇袭兵力空虚的中都(北京),遂以野狐岭(张家口张北)布防,想凭借险要山势挡住蒙古部队。

完颜承裕这一弃城可好,蒙古得到三州,粮食补给都解决了,还得到金朝畜养的大量战马。



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距离中都(北京)两百公里,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完颜承裕犯下和前任同样的错误,他把四十五万金军分散于各个险要。同样的,一点突破,全盘皆输。

成吉思汗发现这一漏洞,集中主力只打獾儿嘴一个点。木华黎率部拼死猛攻得手,直逼完颜承裕的中军帐。其余分守各处的金军失去指挥,败军如水。

随后,逃出生天的完颜承裕又聚集溃兵数万,于浍河堡决战蒙古追兵,全军覆没,至此,金国主力损失殆尽。

金军为何败的如此之惨

蒙古军队勇猛是一方面,但金国以优势军力,不敢于决战而是处处分散兵力,这一点是失败的要害。

完颜承裕是杞人忧天了,他过于担心蒙古长驱直入,威胁守备空虚的中都。其实这也是蒙古军队所担心的,如果孤军深入,身后的四十五万金军切断退路又当如何?

如果完颜承裕以一部据坚城固守,主力埋伏包抄蒙古攻城部队,当有另一番局面。当时蒙古军队的攻坚能力不足,缺乏攻城器械,还处于“倒土跑马入城”的原始阶段。


百味乾坤


在说明野狐岭之战金军失败原因之前,先来看金长城:

金长城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大安长城、明昌长城。明昌长城是金章宗明昌时期(1190年到1196年)修建的对付蒙古的长城。大安长城是金卫绍王大安年间(1209到1211年)修建的对付蒙古的长城,即野狐岭之战时的金军主要的防御体系。

明昌长城北起今内蒙古和黑龙江交界处的七家子村,南到内蒙古包头市附近的上庙沟,总长1758公里。见下图:

这是一条建设在草原上的长城。

大安长城北起草原乡,南到商都县,全长293公里。

大安长城是在明昌长城被蒙古破坏后所建立的第二道防线,是金朝边修、蒙古边派遣骑兵骚扰的情况下修建完成的。主要的据点是乌月营、乌沙鲍。

见下图:

大安长城主要作用和目标就是防止蒙古进攻燕京。


金军在野狐岭之战失败的原因:

1、成吉思汗在金军刚匆忙修建完成大安长城、尚未来得及部署的情况下,就举国进攻大安长城:窝阔台分兵攻打金国西京(今大同市),以阻止金国的山西援军;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大安长城,夺取大安长城军事重镇乌沙堡和乌月营,即乌沙堡之战。

这一阶段的战争从1211年3月持续到6月底。夺取了乌沙堡和乌月营后,蒙古军休息一个月。而金军失去了防御战线,只能后退到野狐岭一带。

2、金国谈和使者契丹人石抹明安投降成吉思汗,将金军在野狐岭一带的部署情况都告诉了成吉思汗。这和淝水之战前苻坚派遣劝降的使者主动将前秦军尚未集结完毕的信息告诉谢玄等、要谢玄等主动出击的情形是一样的。

金军在野狐岭的部署,完全被蒙古军知道,毫无秘密可言,焉能不败。

蒙古军以木华黎率领精锐直接攻打中军大营,造成金军人心涣散,虽然人数多,但也只能溃散。

下图是野狐岭之战金军可能的部署情况:

3、卫绍王即位时拒绝援救盟国西夏,导致西夏被迫臣服蒙古,失去了牵制蒙古的力量。这才有成吉思汗敢举国进攻,否则老家就会被西夏骑兵给抄了。



综述

野狐岭之战金军以优势兵力战败的原因,主要原因有:

大安长城修建完毕还来得及部署就被突袭;

没有援救西夏导致西夏成为蒙古属国,失去牵制蒙古力量;

窝阔台攻打西京,阻止金国山西方向援军支援;

金国使者投降蒙古,出卖金国在野狐岭一带的部署情况,导致我明敌暗。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首先,士兵素质不同。在得到了太多胜利之后,金朝士兵开始逐渐膨胀,并且疏于锻炼。不仅如此,防范意识也是大大下降,金朝皇帝在听到了蒙古人要入侵的消息之后竟然不以为意,直到对手兵临城下才仓促准备。而且金军所谓的五十万有一半是强行征兵的汉人,他们毫无斗志,甚至有些人选择临阵脱逃。反观蒙古族,他们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内乱之后,留下的都是精锐士兵,虽人数不多,但胜在精悍。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其次,金军战略部署上的失败。原本金军依据着桓、昌、抚三州来阻挡敌人,但他们被蒙古人的灵活精悍所震慑,担心他们绕路直取都城,所以主动放弃三城退回野狐岭。而蒙古人靠着一股韧劲骑马倒土上城,白白得到了三个城池的资源。不仅如此,在野狐岭上,金军竟然选择将几十万素质参差不齐的大军排成一排,虽说这样的确可以预防蒙军从各个方位袭击,但同样的,同等兵力下他们也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甚至连支援都做不到。就这样,蒙军甚至不需要想太多战术就得到了胜利。

金朝因为长时间的懈怠而降低了士兵的素质,这与正值兵强马壮的蒙古人无法相提并论。这一战加速了金国灭亡的步伐,奠定了蒙古政权的建立,也让铁木真的名号响彻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斗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注定要有更强大的人来执掌新政权。


跪射俑


我是方圆,我来回答!

在公元13世纪的东亚,诞生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军事力量,它便是蒙古军事集团。

曾经默默无闻的蒙古部族,在黄金家族的努力下,前后通过三次征服,终于建造了一个属于游牧民族帝国终极辉煌。如果你熟悉元代的历史,那么你就会知道,当时的四大汗国几乎就可以领略大半个世界。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蒙古帝国的第一次征服!

蒙古帝国的地界一阶段的征服是由成吉思汗领导的。

在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以后,便试图效仿女真人入主中原的方式,首先对割据西北且臣服于大金国的西夏。

经过三年的征讨,到了1209年,西夏被蒙古大军击败。

随即铁木真便展开了对大金国的征服计划。而在此之前,南宋也曾在1206年对大金国进行过一次北伐,但是南宋哪里是打金的对手,最后被打金打得大败而归。

但是这些都间接地对铁木真和他们的蒙古大军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随即,在1211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在“野狐岭之战”中,击溃40万金军,随即席卷金国的西京大同、东京辽阳,并包围了中都北京,迫使金国于1215年迁都南京开封。

但因为,在1216年攻打下潼关不久,铁木真率军返回漠北进行休整,这才使得大金国多存活了20年左右。

“野狐岭之战”可以说不仅决定了蒙古和金国双方政权的命运,也同时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势和格局。

那么,问题来了,10万的蒙古大军是如何打赢40万的金国军队的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得三个方面来解答:

第一个方面:蒙古军队的组成结构

我们知道,铁木真前期所创建的蒙古大军实际上也只有十万人,而且还是只少不多的,因为草原上就那么点人,想要创造出更多的兵源,也基本不太现实。

但是,请注意了,这也并不代表在日后的征服战中不会有新的兵种加入。也许你会说,不是铁木真统领的部落,士兵们能团结一致吗?

当然没问题,要知道,铁木真所领导的蒙古大军里面,里面也不仅仅只有蒙古人,除此之外还有北方的契丹人、中原的汉人、河西走廊的畏兀人、中亚的粟特人等等,只要是人才,只要是诚心归附的,铁木真都照收不误。

像我们熟悉的辽国贵族耶律楚材,大辽被灭后,他就投靠到了蒙古,并做了尚书令。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的部下可以允许多种宗教并存,也就是倡导所谓的宗教自由,这一点是古代所有统治者中少有的。

并且,蒙古人还规定,不管是谁,只要有能耐打下一个地方,那里的土地和人口就归谁管,还能把当地人编入到自己的军队中。正是靠着这样一种方法,蒙古军队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什么民族的士兵都有。渐渐的从十万人的蒙古大军,也就慢慢越变越多了。

第二个方面: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认为蒙古人就是彪悍,强壮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就拿军队配置来说,蒙古军队里不单单有“骑兵”这一兵种,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攻城的、运输的,甚至是搞会计的都有,总之无论是技术兵种还是专门的战斗兵种都应有尽有。

其次,蒙古人打仗也不是靠蛮力取胜,而是很擅长打“人口压力战”。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一次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在拿下山西以后,就突然改变了急行军的方略,而是逐渐放慢行军速度,最后直至停下来。为何呢?

很假单,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百姓们感到奇怪,要知道,人在对待不能解释的事物时,总是能编造出一套专有的逻辑来“解释”,也就是所谓的谣言。

所以,顿时间,这些老百姓们都被吓得跨过黄河,逃到了开封,因为这里是金国的首都,总归比较安全一些。但是这样一来,开封城里的人口剧增,那物价就会上涨,最后连物都没有了,因为人口太多,物资根本难以供应嘛!并且,人口密度过大,加之当时的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很快便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面对着这样巨大的压力,金国政府最后也没有办法,差点跨了。

其实,除此之外,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给读者说明,蒙古军队作战绝不是单靠肌肉取胜,还有谋略。

那么接着,我们就得来看看,在这场战争中的具体表现了!

第三个方面:金军的错误决策

在“野狐岭之战”中,成吉思汗只有区区10万人,而他面对的是40万金军,但是如果你的对手无谋的话,那么你也能轻松取胜。

而金军将领“完颜承裕”在这场战役中,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他下令让士兵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但是这个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分兵之险”。

我们知道,金军的兵力是成吉思汗的四倍,古代都是冷兵器时代,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当然了,金军的实力也不弱。

一旦要将其分兵据受,那么就等于是把自己的优势转化成了自己的劣势。此外,分兵对于命令的传达和执行势必会带来很大的限制。

如果敌军一旦选择重兵突击的方式,那么其他险要地段的士兵也就全部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一来,蒙古大军岂不是势如破竹了吗?成吉思汗完全可以打完这个再去打那个,况且还是以“大部分”去围攻“小部分”,金军的策略可以说就是自掘坟墓。

其实,金军的失败除了决策上的失误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因为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说明。我们所列举的这一点,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按照常规的古代军事策略来说,敌寡我众的情况下,分兵策略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战略。因为这会使得自身的优势大打折扣,反而势力较弱的一方能够取胜。

再者,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敌众我寡的时候才能实施分兵策略,但是也不是随便分兵,而是要考虑对手的强弱。这一点,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典型。韩信三万大军为何能打败二十万的赵军?除了韩信的分兵战略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对手无谋。倘若他面对的是张良,或者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一定谋略的将军,那么他肯定也不敢这样做。

综上,便是作者给出的答案。如有不同意见者,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方圆文史


主要原因是金国已经没有了原始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女真战士,那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特种兵,蒙古人的骑兵军团只有从白山黑水之间走出来的渔猎民族才能抵挡,可是女真战士已经进入了城市,他们的后代已经汉化,最后他们的血性也已融化在了纸醉金迷的燕京八景之中。


李玟


类似英法眹军来了,主要是金国汉人没有地位不舍得卖命,


差块金


轻敌,无名将统帅,兵士久不训练,懦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