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cles


古代乃至明清時期,湖南人在國中可謂籍籍無名者矣。

曾為戊戌年《湘報》撰稿人之一的楊篤生,其於1903年《新湖南》中即說:

“鹹同年前,我湖南人碌碌無所輕重於天下,亦幾不知有所謂對天下之責任。知有所謂對天下之責任者,當自洪楊之難始。”

湘中名士皮錫瑞亦有類似表達:

“湖南人物,罕見史稱。三國時如蔣琬者,只一二人。唐開科三百年,長沙劉蛻始舉進士,時謂之破天荒。”



筆者作為江西人,對近代湖南與江西的對比頗為注意。以下謹以此角度論此問題。

江西在宋元明清時期人文鼎盛,科甲中榜者多如過江之鯽,如建文二年、永樂年,鼎甲者幾乎為江西人所包攬,這與湖南的落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統計,從唐開科而至1905年廢科舉的千餘年中,江西出過一萬多名進士,佔到全國的十分之一,而其中不乏如王安石、歐陽修、晏殊、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等知名人物。

然而,據清末江西籍京官胡思敬的說法,自鹹同年後,江西籍京官竟然再未出過三品以上京官,而在此時期,湖南卻迅速崛起,對比甚為強烈。

因明清移民的關係,湖南、江西兩省有“老表”之稱,風俗民情產出亦頗為相似,一興一衰,固然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中草灰蛇線,亦非無蹤跡可循。



江西的衰落,從明朝中期即有跡象可言,至清朝已無大顯,而五口通商之後,原為南北大商道的贛江水道被逐漸棄置,江西衰勢即現。

而後,洪秀全、楊秀清之亂自廣西起,一路荼毒貴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而貴州、湖南只是過境,後四省堪稱創深痛巨。

然而,江蘇、浙江因近臨出海口的緣故而恢復較快,江西、安徽則在這十餘年的戰亂中一蹶不振,省民流離失所,人口即損失過半,逞論其他。



相反,在曾國藩等人的率領下,湘軍、楚軍相繼崛起,滅邪賊於最終而救民於水火,最終湘籍人士卓然群起,其中如左宗棠、駱秉章、郭嵩燾、曾國荃等人迅速登及高位。

此所謂勢也。由此,湖南在近代遂執國中之牛耳,無論廷樞疆寄,湘人為官者遍及天下,風氣為之所開,子弟亦及於三代。

至清末後,湖南又現保守頹勢,但民國二十年代後,因為革命再興,一批湖南人再度崛起,是謂之“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亦不為過矣。

———————————

謝謝您的閱讀!

坑爹史冊:作家金滿樓的頭條號,約起!


坑爹史冊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說:“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

這話一點也不誇張,湖南人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對近代中國有著異常深遠的影響。

1、政治名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領導人中,湖南籍就有10人,佔19.2%。我們新中國成立後,除最高領袖毛澤東外,有擔任過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和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任弼時、李富春、陶鑄;擔任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李立三、林伯渠、李維漢、謝覺哉、蔡暢、朱鎔基、彭佩雲、江華、滕代遠、袁任遠等。

2、軍事將領

在1955年9月授予的10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湖南人有3位(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在人民解放軍的10位大將中,湖南人有6位(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許光達);在57名上將中,湖南人有19位(王震、蘇振華、楊得志、肖克、宋任窮等);在100多名中將中,湖南人有45位。

3、文化名流

湖南人不僅在政治上赫赫有名,在文化上也佔了一席之地:楊昌濟、徐特立、蕭三、田漢、丁玲、周立波、周揚、齊白石、呂振羽、翦伯贊、章士釗、周谷城、曾昭倫、周光召……

那麼,為什麼湖南人的影響力會在近代史會出現井噴式狀況?

1、基因角度:移民帶來的活力

湖南在明末清初有移民潮,周邊地區富於創新開拓精神的人群湧入湖南。本地人與移民的血統結合,使得新湖南人更加生命活力。形成了湖南特有的民風,被人稱為“吃得了苦,耐得了煩、霸得了蠻”的“騾子脾氣”。

2、夯實了經濟基礎

經過清初幾代人的辛勤勞作,到康熙時,贏得“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從而為湖南經濟的恢復、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經世致用的風氣,關心時政

湖湘學派始終以“康濟時艱”“傳道濟民”為治學宗旨,湖湘學者多能“留心經濟之學”,且努力付之實踐。嘉道年間賀長齡、魏源主張去編纂《皇朝經世文編》,凡120卷,300多萬字,總結本朝政務得失,為當時提供借鑑。在此風氣下,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都是早年曆下報國的志向,不僅關心八股文章,還極為關心天下大局。

4、重視地緣關係,喜歡用同鄉

這個特點也不能迴避。早在曾國藩帶領湘軍打太平天國之時,這點已經非常明顯。曾國藩的軍隊就是要求同鄉組隊、同族組隊,把地緣和血緣因素髮揮到極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往往是一家出了達官顯貴,就把同鄉同宗之人都提攜了,放到重要位置上鍛鍊,幹成事業的機會,自然比其他人多。因此,在湖南內部也就形成了長沙、湘潭、湘鄉、寧鄉四個人才籍貫核心區域。


歷史研習社


在近代中國,湖南的確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從鴉片戰爭以來,湖南共出現了幾十位影響中國歷史的名人,比如左宗棠、曾國藩、郭嵩燾、譚嗣同、黃興、宋教仁、蔡鍔等等。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湖南因為深處中國腹地,所以湖南的發展非常落後,當上海、廣州、天津這些城市已經進入現代化的時候,湖南仍舊還處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之中。

那麼,湖南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人物呢?前幾年,美國學者裴士鋒的《湖南人與現代中國》其實就在探討這個問題。在裴士鋒看來,除了湖南人性格豪放、豪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湖南比較落後。

裴士鋒

《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自晚清以來,隨著西方列強不斷入侵,把東部沿海地區變成殖民地之後,新的思想在逐漸從沿海地區向中國內陸傳播。所以,湖南的知識分子會比沿海地區的知識分子更能感受到現代化與傳統逐漸的落差。湖南人因此往往會出現激進的革命思想。

從1897年以來,湖南就率先掀起了地方改革運動,出現了很多西式的學校、報紙等等。後來,黃興所領導的華興會也是從湖南這個地方開始了革命的道路。裴士鋒認為,湖南人在近代化形成了一種“湖南認同”,這也導致了近代以來,湖南曾經興起了一次獨立運動。

其實,在我看來,近代以來的知識分子常常處在一種撕裂的狀態之中,魯迅說是一種價值的“中間物”。他們是現代與傳統的過渡,在他們的身上常常會體現激進與保守共存的一面。就湖南來說,從明代王夫之以來,湖南人就有了一股反叛的精神。此後的郭嵩燾把王夫之作為崇拜的偶像,出現了曾國藩之後,很多人又把曾國藩當作偶像。湖南人的精神就是這樣代代相傳的。

民國時期的湖南


兮兮說事兒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這句話,堪稱名符其實。

從晚清的湖南人曾國藩帶領湘軍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湖南為中華民族貢獻出了最頂級、最大量的傑出人物。

這些人,讓中國改天換地。

具體是哪些人,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不知道的,可以自己到網上搜一下。

在這個題目裡,其實我想挖掘的是背後的東西:為什麼湖南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出瞭如此多的傑出人物呢?

作為一個曾經在湖南讀過四年大學的山東人,我試著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我當時的大學裡,有很多南方學生,幾乎囊括了南方各省。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有一個本質區別:北方人偏剛,但無韌性,做事很容易半途而廢;南方人偏柔,但有韌性,做事往往能夠堅持到底。

那麼,有沒有哪個地方的人同時融合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特點呢?

有。就是湖南人。

湖南人有“剛”的一面,又有“韌”的一面。既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又有堅持到底、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韌勁。

湖南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

什麼意思呢?在通往目標的路上,軟的、硬的都不懼。

同時,湖南人還有一句話,叫做“打掉牙和血吞”。

他們內心強大,不會受了一丁點委屈就像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找人傾訴。他們會保持樂觀,面不改色。正所謂,人狠話不多。

尼采有一句話說得好:凡是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加強大。我覺著,這句話與“打掉牙和血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強者所為。

綜上,就是近代中國人所崇尚的“湖湘精神”。

當然,湖湘精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經世致用。

從明清時的先輩開始,他們就不喜歡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搞那些死學問,他們喜歡把自己投入時代的洪流中,用自己的學識去改變世界。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湖南之所以湧現出了那麼多牛人,與“湖湘精神”的長期浸潤是分不開的。

這就是文化的巨大作用。短期看,它好像沒有任何實際作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錢花。但長期來看,它能改變一切。因為它能改變人的所思所想,進而改變人的行動。


趣談秘史


曾聽過一句很霸氣的詩:“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是湖南文人楊度在晚清寫下的詩句,豪氣沖天,突顯了湖南人在中國近代史上舉重若輕的地位。

那麼為什麼近代湖南人如此彪悍呢?

第一,近代人才輩出

湖南是個神奇的地方。自古以來,人們的生存意識似乎還不如其他省份。然而,自清朝中期以來,尤其是晚清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人才。

鴉片戰爭後經世派,如陶澍、魏元等。在咸豐期有以增國藩、左宗堂和胡琳翼為代表的湖南軍團。

五四運動後,有毛澤東、劉少奇、賀龍、彭德懷等中國共產黨革命領袖。在現代,有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民歌皇后,李谷一,宋祖英。

天才在每個時代都存在,但天才是不容易顯露出來的,天才的扎堆更令人難以置信。可以說,湖南省絕對是近代最看好的省份。

第二,地理位置

在古代地理中,湖南和湖北被納入湖廣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湖南的影響遠小於湖北。

然而,近代以來外國人拘禁風俗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州曾一度成為清帝國的貿易港口,使廣東通過廣西,然後從湘江到長沙的運輸路線繁榮起來。

此後,南方有一個太平天國,北方有一支捻軍的軍隊,戰爭蔓延到江淮流域。打的清政府措手不及,但也發揮了湖南湘軍的戰功和功績。

因此,近代湖南的崛起可以說是廣西和廣東成就的。

三,湘軍的崛起

清末民初,湘江流域成為南北對峙的重要戰場,所以湖南的崛起,是湖南軍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曾國藩等的大臣、將領,成為清代的中流砥柱,也是湖南軍隊大量回鄉的子弟,為湖南人民在軍事和政治領域的聯繫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湖南經濟的發展。文化發展。

四,教育類

近代湖南人才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現代科考制度的變革。

在第一次科考中,湖南學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中試考試的人數只比湖北少了一次,於是嶽麓書院就成了湖南人才崛起的大本營。

近代湖南的學術氛圍非常濃厚。二十世紀初,湖南留學人數位居全國前列,有許多新型學校。毛主席等偉大人物在這些學校啟蒙,走上了革命救亡的道路。

所以“一群湖南人,半部現代史”確實是眾所周知的。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句好話,也是對現代湖南人民為國家作出世大貢獻的肯定。



左哥


《人民的名義》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拍攝,耗資1億元左右,拍攝完畢後包括央視在內的N個省臺擬購買播放權,錢不是問題,最終卡在腦袋問題。湖南人敢為天下先,以2億2千萬購買了5年全國獨家播放權,該劇播到第18集時,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同時點贊發聲,此時,N個省臺競相向湖南衛視購買播放權,湖南衛視本著既弘揚正能量,又助力全省經濟發展,以每個省臺5億元對外開放播放權。湖南衛視又開先河啦:用2億敲動100億,靠的是腦袋,拼的是風險控制。江蘇衛視已被省委宣傳部批得不輕,這個由江蘇人編劇,江蘇人出資,在江蘇拍攝的大劇,以為賺了一億多,卻被外省的臺搶了風頭和市場,多少讓人唏噓不已。


南嶽第七十二峰


安靜的聽我說。十年前,我在皮革廠上班,廠長的大女兒,今年十七歲,還有一個妹妹十歲。 從那一天起,我一路高升,做到了車間主任, 廠長非常看得起我,經常邀請我去他家吃飯,終於,我們偷吃了禁果,我內心暗暗發誓,今生絕不負她! 第二次改變我命運的事件來臨,這天,我正在應酬,突然岳母一個電話說小女兒大學畢業沒找到合適工作,先來我這鍛鍊鍛鍊。 小姨子?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雙雪白的美腿,然後是完美的身材,精緻的五官。小姨子回頭撲在我懷裡,渾身已經無力,我抱著她上了車,直奔酒店。 我沉迷在年輕女孩的肉體上, 終於破產了,我醒悟了,我把皮革場賣了3.5億,帶著小姨子走了。 我想,各位有認識我的嗎?


笑話池墨


湖南人除了名人多,還有他們的霸氣也是值得中國人稱道的,這裡就不說毛澤東在我們心目中的霸氣,那是代表著大多數湖南人的銳氣,朱鎔基也是個出了名的人物,他也是以霸氣,這是湖南人的個性特點決定的。別說那些出名的人物了,我家的遠房親戚也是這樣,是個認死理的人。話又說回來,說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是有點過份,但是,又有哪個地方的人,表現得如此的霸氣呢?湖廣,燕趙自古以來多名士,然而,比較起來,也不過如此而已,湖南人的不怕死的風格,尤其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風範也堪稱天下第一,敢做敢為,敢為人傑的成功之道,也是值得敬佩的,這是由於他們的‘’三湘四水‘’來決定的,也號稱是開創一代新風尚,中國人就是這樣,把湖南的山川氣勢聯繫起來分析,不是一個生動使然嗎?


6353902879


其實這句話不完整,完整版的一共有4句:

一群陝西人,半部戰國史。

一群徐州人,半部楚漢史。

一群安徽人,半部明初史。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一群陝西人,半部戰國史: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一半是陝西人。最後率虎狼之師攻滅六國、一統天下的,也基本是陝西人。

一群徐州人,半部楚漢史:

劉邦、項羽(宿遷古代屬於徐州)、蕭何、樊噲、周勃、曹參、夏侯嬰、……光是裂土封侯的異姓王就20多個

一群安徽人,半部明初史:

皇帝:朱元璋、六國公: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鄧愈、李文忠

開國十位侯爵:藍玉 、傅友德 、康茂才 、金朝興 、郭英 、丁德興 、馮國用 、耿再成 、胡大海 、廖永安 (除了康茂才是湖北人,其他全是安徽人)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湖南人從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家,號稱中興將相,十九湖湘。之後民國的黃興、蔡鍔、宋教仁……創建新中國的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

…………

(前面3句都是福林總結的 😝)

……

這個現象,如果你孤立的看近代、戰國、楚漢、中的某一個時代,會覺得這些地方能出這麼多人才簡直不可思議,XX地方人真牛叉!

但如果眼界放開闊一些,就會發現,不同的時代有不同地方的人稱雄,誰祖上沒闊過?並且,這些事例都有幾個共同點:

一、絕大部分人才主要出自於勝利者那邊。

清末若太平天國勝了,則歷史舞臺留給廣西人了。元末如果湖北人陳友諒勝了,那就沒安徽人什麼事了……成王敗寇,無需多言。

二、開國功臣很大部分和領導人是老鄉。

農業社會交通不便,人口流動少,更看重人情、老鄉情。同宗族、同鄉的人更好組織起來一起搞事。 而領導人也會對老鄉有更多的信任、提攜。

三、在當時經濟差、百姓生活貧困的地方越容易率先造反。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最後簡單總結一句話:時勢造英雄!


福林說歷史


有《少年歌》道: 若要中華國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廣東人革命,江浙人出錢,湖南人流血,北伐,北上抗日,9.18二萬矮得不能再矮的倭寇,把三十萬牛高馬大的東北軍趕得飛逃,一個星期丟了東三省。幾十萬川湘粵桂蘇浙贛鄂皖雲貴軍喊著北方人看不起的鳥語漢音血戰長沙常德武漢臺兒莊上淞滬雪峰等地,血染中華大地,倭寇半年橫掃東北華,經三個月武漢會戰打到湖南北部洞庭湖平原,結果在湖南打了七年硬是沒打過這個省,戰犯今井武夫在回憶中談到:“湖南民風兇悍而又靈活,打了七年湖南才佔領一半四十餘縣,北方十幾個省半年就佔領了,湖南百姓不肯配合帶路,給錢威脅都不幹,這點不像東北人那麼配合,後來才知道湖南是曾國藩家鄉,補充的兵源素質極高,勇敢而靈活。"。 湖南人傑地靈,毛澤東,黃興,譚嗣同,蔡鍔,彭德懷,左宗棠,蔡倫,王夫之,懷素,袁隆平,粟裕,賀龍,羅榮恆,陳賡,許光達,肖勁光等等,太多了。近代革命先驅南方人最多。古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近有敢為天下先的英雄熱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