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錯

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错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責備並不是教育,而是一種當眾剝奪孩子自尊的行為。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做完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記得兒子六年級下學期開學前,假期作業大部分都還沒有做。我多次提醒,他嘴上答應,內心卻好像一點兒也不著急。白天在玩遊戲,晚上和同學玩到很晚才回家。臨開學前兩天,兒子才開始做作業。

開學第一天,老師重申了放假前的規定:帶著作業本來上課,沒完成的同學回家做作業——兒子被趕回了家。

為了對兒子進行正確引導,我想方設法制造機會,用心做了比較豐盛的晚餐。我對兒子說:“兒子,你看老爸做了什麼?有你最喜歡吃的粉蒸肉,還有鴨血湯。來來來,現在享受美餐,把不愉快的事情暫時寄存起來!”兒子臉上有了笑容,飽餐了一頓。

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错

晚飯後,我走進兒子房間,非常關心地說:“爸爸知道你心裡不順暢,別人都在上課,你卻待在家裡。”兒子說:“老師也太認真了,我答應三天內把作業補齊,他都不同意。”我說:“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也許會有柳暗花明的感覺。如果老師這樣做,能在你心裡打上印記,能讓你從此克服掉拖延的毛病,這不是一件好事嗎?喜歡玩是人的天性,特別是你們這個年齡段,不會玩還不正常呢!但作為有理想、有追求的少年,如何處理好學與玩的關係,也是一門藝術。凡事往前趕,就會掌握主動權。先完成作業,玩起來心裡更踏實,玩得會更盡興。爸爸送你一句話:做完該做的事,才有資格去做想做的事。”兒子微微點了點頭。看得出來,這番話已經進入到他的心裡。

體驗了拖延帶來的後果,兒子長了記性。再後來,兒子放學不用督促就開始做作業,再也沒有因遲交作業捱過老師批評,我明顯感覺到他有了較強的責任意識。

身上輕飄飄,行走無根基;肩上負重,走路更覺沉穩。

犯錯,是最佳的教育時機

兒子同學家的貓下崽了,送給他一隻。兒子非常喜歡小貓,回家後總要抱起小貓親暱一番。我曾數次提醒兒子,小貓爪子攜帶病菌,玩貓要有點分寸。小貓慢慢長大,但兒子每天照玩不誤。

有一天,兒子玩貓時手重了一點,小貓在他手上抓了一下,劃出了數道血痕。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會說:“不讓你玩你偏玩,這下服氣了吧!沒事找事,還得去打狂犬疫苗!”現在,我掌握了教育法寶,知道該怎樣對待孩子了。

我用碘酊給兒子清洗了傷口,並貼了創可貼,之後心平氣和地對兒子說:“你那麼喜歡小動物,表明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學校生活那麼緊張而單調,回家有隻小貓陪伴,也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小貓也知道你喜歡它,但動物是缺少理性的,你把它弄痛了,它難免會傷害你。”

看我溫和友善,兒子戲謔了一句:“這小東西脾氣還不小呢!”

一個星期內,我數次陪兒子到疾病控制中心注射防疫針。我雖然很忙,但一點也不覺得麻煩,反而慶幸兒子給我創造了一個實施教育的機會。因此,帶兒子打針時,我非常樂意並極其有耐心。

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错

這件事讓我進一步體會到:家庭教育是一座取之不盡的智慧寶藏,再糟糕的事情都蘊含著積極的東西,只要父母引導得法,壞事一定能轉化成好事。

對待孩子犯錯,不少家長憑自己主觀臆斷行事,不會換位思考。他們只看到孩子的過失,並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其實孩子犯了錯,他已感到理虧。如果父母不依不饒,孩子反而不感到內疚了,甚至還會理直氣壯,打也打了,罰也罰了,責備也責備了,還能怎麼樣?有了這樣的心態,孩子哪裡還會去反思自己的錯誤呢?不去反思怎麼能吸取教訓呢?沒有經過深入反思,不會在孩子心靈打下印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長記性。說到底,是家長錯誤的家教方式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讓孩子屢錯屢犯。我認為接受孩子犯錯的事實,充分尊重並引導孩子思考,讓他提高認識,比直接責備、訓斥要高明得多。

關注學習過程,淡化學習結果

以前,我總是盯住兒子的學習成績,可那一張張試卷還是令我失望。那時,我習慣這樣和兒子說話:

  • “怎麼考了這個分數?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學習這件事很重要,你怎麼一點都不上心呢?”

  • “這次考試怎麼又退步了?我看你是成心和父母作對!”

  • “看著你天天也在學習,成績怎麼不見長進呢?不管你有什麼原因,我們就看結果!”

  • “你看人家某某,入學時沒有你成績好,現在把你遠遠甩在後面,你一點都不臉紅?”

  • “我看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下次再考不好,我就不客氣了!”

經過深入反思,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不懂得因果關係,只關注果,忽略了因;沒有播種,卻叫喊著要收穫。不是嗎?我沒有對孩子學習的過程給予幫助,卻希望孩子有滿意的成績。這樣對待孩子學習,只能讓孩子和父母對立起來,和學習對立起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孩子學習越來越糟糕,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错

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我開始研究起行為科學來。按照行為科學的方法,我充分肯定孩子努力學習的態度,熱情讚賞他認真學習的行為,重點關注他積極學習的過程。觀念轉變後,我經常這樣和兒子說話:

  • “兒子,放學回來你就坐在書桌前,你認真學習的態度讓爸爸好感動!”

  • “寶貝,一上午做了這麼多練習題,你太棒了!”

  • “你朗讀課文很有特色,抑揚頓挫掌握得很好,聲音充滿磁性,聽你讀書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 “兒子啊,你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非常好!看到你掌握了學習的兩大奧秘,爸爸特別高興!”

  • “一個晚上你就複習了五個單元的單詞,你的學習效率總是那麼高!”

由於我把焦點放在了孩子的學習過程上,對他的學習行為不斷給予正面評價,孩子感到由衷的高興,學習勁頭越來越足,成績穩步上升。

肯定、讚美孩子的行為,在行為科學上稱為強化。這次行動的結果決定了下一次的行動。如果孩子感到愉快、有趣,他就會重複相同的行為。一個孩子的學習行為經常得到父母的認同和稱讚,他就會非常樂意地持續這種行為。任何孩子,只要不斷地持續學習行為,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活動,成為學習上的佼佼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文的作者賈容韜,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被全國婦聯評為“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著有《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等。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曾經沉溺於網絡、學習倒數第一的兒子賈語凡考入了一所重點工程大學,後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就讀心理學研究生。如今,兒子和他一起從事家庭教育工作。

本文選自《莫愁·家教與成才》,如果您還想看更多的文章,可以通過公眾號“莫愁大觀園”下方“雜誌訂閱”欄目,選擇購買,也可以搜索“莫愁優選”小程序,閱讀您感興趣的欄目或文章。

莫愁優選

想一想,真不是孩子的错

審核:韓麗晴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