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犯過幾個錯?

用戶2749133335743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來為題主分析一波,說說個人的一家之言吧。


一,佔領荊州不夠徹底


在《隆中對》裡,諸葛亮提出要佔領荊州、益州,然後天下有變,兩路北伐,劉備後來果然先得了荊州,然而,荊州的佔領卻相當的不徹底,主要分成兩個方面:

首先是版圖方面,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劉表死後曹操佔領,赤壁一仗被打了回去,卻仍然牢牢佔據著荊州北部的襄陽郡等地,這是北邊的不完整,而在南邊,坐視孫權吞併交州士氏,明明《隆中對》中有提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然而北邊和南邊,卻都是缺失的,使得荊州在東部、北部、南部都受到威脅,戰略意義大打折扣,反而是危險重重。

其次,則是合法性問題,如果僅僅是領土佔領不夠徹底也還好,但在佔領荊州合法性這個方面,孫劉兩家一直各執一詞,而諸葛亮也沒能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路去解決,咱們不要因為領土是可以暴力征服的,就小看了這個合法性的東西。


215年,孫劉翻了一次臉,魯肅邀請關羽單刀赴會,在這個合法性問題上,關羽也說不過魯肅,只能扯一些可憐話,就可見劉備在這個方面吃的暗虧,後世還流傳“劉備借荊州”,那有借就得有還嘛,天經地義,孫權方面是這麼想的,但劉備方面覺得,我當初就是接手了周瑜打下的南郡,現在都把荊州東部給你了,還不夠嗎?


這合法性上沒有達成共識,就給關羽失荊州也埋下了一個伏筆。(當然,荊州位於江東上游,就算劉備有合法性,孫權也會想辦法奪過來,但合法性的不確立,使得孫權更易於翻臉了。)


二,對關羽北伐缺乏清晰規劃


劉備打下漢中,稱漢中王后,關羽馬上發動了襄樊戰役,一時間威震華夏,打得曹操都有遷都的念頭,然而諸葛亮明明知道,荊州這一路的北伐,應該是等天下有變時再出去。


如果打下漢中,可以理解為天下有變的話,那也需要益州一起出兵,可關羽從出兵到被殺,足足有半年時間,西川這邊毫無動靜,有可能是剛剛打下漢中,需要休整,但既然西川沒有做好準備,就不應該放任關羽從荊州北伐,就算讓他打,那麼肯定也要有人才去支援坐鎮荊州,避免核心空虛,孫權背後插刀。


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或許是關羽前期打得太順利了,捷報頻傳,使得諸葛亮也放下了顧慮之心,沒有看到孫權那邊正暗流湧動,惜哉。



三,臨時用馬謖導致街亭慘敗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本是希望最大的一次,西北震動,歸降甚眾,但平素謹慎求穩的諸葛亮,明明先前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但在街亭這件事上,卻莫名大膽起來,啟用了從未領兵打仗,專職參謀的馬謖。

當然,如果說要磨練磨練人才,刷點資歷威望,讓他去守也不是不可以,但做個副將就行了,偏偏要點成主將,還偏偏是守街亭這種五星級戰局,素有經驗的王平卻當了副將,吃了職務上的虧,無法規勸馬謖的錯誤決策,最後導致第一次北伐全盤崩潰,諸葛亮斬馬謖,自貶三等,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以上就是個人認為諸葛亮犯的比較大的錯誤,當然也有朋友會問,沒有勸止劉備伐吳,怎麼不算是一個過錯,這個我在之前的一個劉備伐吳的答題中分析過,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噢,總而言之,諸葛亮也是人,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也有他的難處和做不到的地方,我這麼分析,也只是當了一回事後諸葛亮,如有不周到之處,還請大家指出,一同探討。



這是我回答的第16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願小夥伴們多多支持~~


鄭說古今


還以為能看到幾個有建設性的意見,結果看看這道題下面的回答,說的都是什麼玩意?!

有把演義正史混亂一起胡說的!有說諸葛亮殺掉魏延的!還有把五胡亂華也怪到諸葛亮頭上的。。。

真是服了,諸葛亮犯最大的錯誤就是生在三國時期。如果生活在現在諸葛亮應該和這些噴子對噴,舌戰群噴才對。


三國志中,陳壽作為晉國史書作者評價諸葛亮道: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然猶存錄其言,恥善有遺,誠是大晉光明至德,澤被無疆,自古以來,未之有倫也。

看不懂這句話的,只需要看最後一句就行了。連敵對者的評價都如此之高,結果還抵不過噴子的一張嘴。

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忠義禮智信來形容。

諸葛亮從27歲出山輔佐劉備,就一直兢兢業業為劉備出謀劃策,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一心輔佐劉禪,最終達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境界。此謂之忠也。

諸葛亮在亂世之中還有遠大抱負,當時漢室衰微,天下群雄之中,最有能力平定天下的也只有剛剛平定袁紹的曹操,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選擇已經大權在握,是漢獻帝為傀儡的曹操,而是投奔了有漢室血統的劉備。此謂之義也。


諸葛亮一生恪守成規,不因為劉備託孤自己而肆意妄為。劉阿斗雖然稱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也大權在握,但從未有不禮之舉,戰敗後能自我貶值的權臣還有誰?

此謂之禮也

諸葛亮隱居多年,一出手就從戰略上改變了劉備東奔西走的命運,規劃了佔據益州、漢中、荊州從而平定天下的大戰略,並且一生為之奮鬥,此謂之智也。

諸葛亮在劉備生前答應託孤,做到了嗎?做到了!諸葛亮說自己死後不留家財,只留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夠諸葛一家子吃喝就行,他做到了嗎?做到了!就算拿演義中說的七擒孟獲,他做到了嗎?做到了!




諸葛亮一生忠義禮智信俱全,連敵人都說: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年齊桓公稱霸是有管仲在內,王子城父(齊桓公時著名大將)領兵在外。當年劉邦能稱帝是因為蕭何在內,韓信領兵在外。這是因為就算管仲和蕭何這樣的大才,一個人不能同時兼顧內政和軍事,要有一個專門的人才來幹。

諸葛亮的才能雖然和管仲、蕭何差不多,但是諸葛亮並沒有一個向王子城父或者韓信這樣的人才做幫手。所以蜀漢和諸葛亮的失敗那是天命所歸,不是人的智慧可以爭取到的。

最後以史為鑑多說一句:沒有自己研究三國曆史,沒有詳實論據,就出來說諸葛亮壞話的一律都是耍流氓。


以史為鑑


諸葛最大的錯誤在於不該出山!即使出山也不應選擇劉備,諸葛出山為我們這些後人,帶來了一部宏偉壯烈的三國。但是對於生活在當時的百姓哪?諸葛亮出山效命於劉備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才華不可否認,但是對百姓造成傷害需要誰來負責,十室九空這是什麼概念,公元156年全國人口有5000多萬,經過不足百年的三國戰亂,公元221年全國人口不足100萬!損失超過98%!“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人口的大量缺失造成了,晉朝國力的羸弱,以及出現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換個思維如果他效命曹操是不是能早點結束亂世,還百姓一個安寧哪?

這些都是後話了,中華民族以前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是現在我們是睡醒的雄獅,希望我們能吸取前人的教訓,銘記歷史,展望未來。





恨夜無聲


錯誤一:用人不當

諸葛用驕傲自大,又不執行聯合東吳政策的關羽鎮守荊州,導致荊州丟失,關羽敗亡,引發張飛被害,劉備伐吳,火燒連營,可謂一錯成千古恨!用唯兵法是從,實戰欠缺的馬謖守街亭,導致北伐前功盡棄!

錯誤二:窮兵黷武

諸葛亮在執政期間,為完成先主願望,為完成自己隆中對的一腔抱負,不顧國力民生,六出祁山。導致國力衰退,百姓受苦!

錯誤三:沒有培養髮掘人才

諸葛事必躬親,不挖掘,吸收,培養新的人才!導致蜀國人才凋零!“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把蜀國引向滅亡!加上諸葛過於勤勉,自己的身體也吃不消,一旦身體有閃失,直接影響事物決策結果!

錯誤四:不敢直言

劉備調諸葛亮入川,授意關羽鎮守荊州,諸葛明知不可為,而不直言!劉備徵東吳,諸葛不敢直言厲害,也不要求從軍,只負責後方建設,導致劉備兵敗,死於白帝城!劉備說:“若法正在,安有此敗?”可見對諸葛亮失望至極!

錯誤五: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

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手握大權!劉禪長大,依然看諸葛臉色!另後主不安!朝中又有挑撥離間,決策又沒有齊心,終致北伐無功而返,令人嘆息!


拾話社


最大的錯就是明珠暗投,選擇了劉備這個國賊、偽君子;其次是因愚忠而六出祈山。這兩個問題是嚴重的方向性錯誤。


阿老47


1,輔佐劉備就是個錯,害三國無法早日統一,不然可能就不會有五胡亂華。

2,劉備伐吳,沒有力爭阻止。

3,蜀漢本來就弱小,還一個勁的北伐,浪費國力。

4,殺掉魏延,對於一個功勳卓著的大將軍來說,太悲劇了


oo淰舊


不惜身體,第一錯,北伐太急第二錯,輔佐阿斗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