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

半城烟雨沙朦胧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身体的保养。生活中的保健品也是层出不穷,各种功效更是被吹得天花乱坠。最容易被忽悠的就是那些中老年人群,被推销员三说两不说的,就花了不少冤枉钱买了一堆回家。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那些并没有太大作用的保健品。

鱼油,在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什么调理“三高”,增强体质,真的有那么好吗?其实,既然鱼油是经过提纯来自于鱼,那直接吃鱼不就好了,而且吃鱼的同时,不仅补充了鱼油,还能吸收到鱼肉中的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

蛋白粉,人们生活变好了,胖子也就越来越多,相反也有一些为了保持体形把自己饿的面无血色。这个时候,蛋白粉的商机就来了,各种忽悠你减肥喝蛋白粉啊,增加营养喝蛋白粉呀。一罐蛋白粉,没有个300块钱,一般是拿不下来的。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天一斤体重需要0.5克的蛋白粉,人们每天只要健康正常的饮食,是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的,并不需要额外补充。

酵素,“酵素”其实是日本词,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酶”。酵素这几年可以说是火的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打着酵素能帮助身体排毒,既能美容又能减肥。这下不得了了,酵素闪电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的排行榜。然而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套路。我们的胃液有很强的酸性,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吃进肚的酵素失去了活性,吃了也是白吃。

葡萄籽,平时吃葡萄被我们吐掉的葡萄籽,近些年也是卖的火热。被商家冠上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癌等名头的“葡萄籽油”和“葡萄籽粉”也是备受老百姓们喜爱。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解酒药,中国向来有劝酒的习惯,特别是那些做生意的人,没有一顿酒谈不下来的生意,一顿不行那就两顿。于是各种解酒药就有了市场,更有些还宣称吃了可以千杯不醉。戒酒药只是个噱头。并不能算是药品,充其量是个保健食品,而且并不含什么解酒的成分,只是添加了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

蜂胶,蜂胶是蜂蜜从植物芽袍上采集的树脂在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还能有效的保护蜂巢,起到阻挡细菌和外来侵袭的作用。于是,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拿来吹嘘的价值,既然能够帮蜂巢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是可以的吧。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不太,医学上没有足够的结论证明蜂胶有阻挡细菌的功能。


百味食间


前两天,广药集团声称王老吉可以延长生命10%,引起轩然大波,有一个财经作家写了一个帖子批驳王老吉骗局,引发了几代人对保健品的回忆。

大家纷纷报出自己曾经吃过、用过、听说过得保健品。

频谱治疗仪、神功元气带、红桃K、生命一号、蚁力神不胜枚举,每一个产品虽然大多数最后都消失了,都有着时代的印记,成为那一代人特殊的记忆。

在中国大地上,虽然原研的药品几乎没有,但保健品堪称世界第一,每一种都能提升免疫力、延长寿命、抗击癌症,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并不是世界最高的。

幸好,我自己对这些保健品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己从来未购买过任何一款保健品,也没有给年迈的父母买过保健品。

保健不等于保健品,保健应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健食品就藏在我们的菜市场中,把肉、蛋、奶、蔬菜、水果、食油、米面等做好搭配、控制好热量的摄入,就是最好的保健食品。

保健用品也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锻炼身体,或者去健身房去做健身。

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式。

提问者是一个高三的学生。高三可以说是一生中压力最高的阶段,学习确实忙,很多家长期待有什么保健品可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取代孩子的体育锻炼和睡眠,让孩子在睡眠不足、锻炼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精力充沛的参加考试。这个孩子也是这样期望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这样的好事。人是生物是有机体,不是机器人只靠充电就能运行。人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某一种保健品就能让人保证健康的。人要有足够的营养、要做适当的运动,也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保持精力充沛保持健康。健康没有任何捷径。

前几年曾经有个新闻,有个学校高三流行边上课边输液,并不是孩子们病了,而是输保健品、营养液。对一个健康人靠嘴吃饭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而所谓的保健品用于输液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理解高三孩子的压力,但任何成功都应该在健康的前提下,不要为了成功毁坏了孩子的身体。高三再紧张,每天也要抽出半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保证睡眠在6小时以上。

王玉玲

妇产科医生王玉玲,副主任医师,从医25年。擅长女性月经疾病、不孕症、围产期疾病的诊治。著名的女性健康科普作家,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自媒体签约作者,《女性周刊》《国家卫计委机关报》专栏作者。科普畅销书《做个智慧的准妈妈》《子宫的秘密》作者。


妇产科医生王玉玲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

有!

有多大用?

不如米饭和白开水。

为什么?

请听我慢慢道来---->

保健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食品。

人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必需营养元素,可以分为六大类:

  • 糖类(碳水化合物)

  • 脂类

  • 蛋白质

  • 维生素

  • 矿物质


人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对这些基本营养元素的需求,全部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只要不是偏食或者食物种类匮乏,来源单一,就不存在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

市场上常见保健品所宣传的富含这样那样的营养元素,比如氨基酸、核酸、多肽、omega3、钙铁锌硒......等等,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其实都能归结为上述几类基本营养元素,在日常食物中都有。只有体内缺这些的时候,吃它们才有“保健”作用。否则,吃它们跟多喝几口水相比,没有太大区别。

从营养价值上来看,保健品还远远比不上米饭和白开水对我们重要(不信你吃一周保健品,不吃饭试试看。)

在国外,保健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剂”,这也很好地说明了保健品其实就是食品的本质。

什么情况下保健品能对促进健康有作用?

前面说过了,除非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缺乏,那么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还是有一定促进健康作用。


比如孕期由于营养需求增加,可能需要额外补充叶酸;偏食挑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可能需要补充一定的维生素;有轻度贫血,可以多补铁;儿童生长发育快,可能需要补钙......

以基本营养元素以外的成分作为卖点,都是吹牛的。

我们确实曾在某些植物中发现了许多有潜在治疗疾病价值的新物质,但是其治疗效果尚得不到证实,否则它一定会被开发成药物。可是商家却迫不及待地把它拿出来作为卖点,开发成商品。这类保健品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

从另一角度说,也不可能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靠某一种或几种物质就能强身健体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不以补充基本营养元素为目的的保健品,都是吹牛的。

总结

1 符合自然规律的,才是最健康的。

2 药补不如食补。

3 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锻炼,三者不可偏废。

4 养成健康的身体没有捷径可走,放弃对保健品的幻想吧!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聊生活,聊健康。


郑医生百嗑



可以说,从过去20年到现在依旧在持续的一个热现象就是,中国人对保健品越来越热衷。

市场上的品种和款式也是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老人对保健品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人“走“了,保健品还剩下一大堆,根本没有吃,甚至没有开封。

更让人唏嘘的是,老人往往花掉巨资购买保健品,而子女对此并不知情。

加上市面上一些保健品价格虚高,成分科学性难以考察,销售人员对老人呼爹叫娘的营销模式,让人们对保健品深为诟病,甚至成为负面名词。

那么保健品真的有用吗?该怎么用,不该怎么用?

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到正规三甲医院的营养科做一个系统的评估,看看个体体质差异、营养状态有哪些缺陷,然后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另外一定要选择大品牌的正规厂家的保健品,而不能选择三无的、来路可疑的保健品。

首先,保健品是“健“字号,属于食品类,不属于药品类。

任何吹嘘其有“治疗“功能,“改善疾病“功能的说法,都要擦亮眼睛,这是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表现。


另外,保健品适不适合你去服用?服用多少,也要谨慎地采用。

营养科的医生的建议是最值得听取的。而保健品营销公司雇用的所谓的“专家“和“顾问“,往往没有医学背景,而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口若悬河的宣讲,要谨慎看待。

最后,不要把保健品“神话“。

比如说自己缺什么补什么,是不是就可以长命百岁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的健康是需要多方面的维护,包括均衡合理的饮食,健康身心,适当运动,才能支撑起人体健康的基石。


奉劝中老年人群,不要做一名窝在保健品堆里的胖子,不要做一名窝在保健品堆里的懒人。科学进补,拥抱健康。


辽沈名医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作用?答案是有作用,保健食品是时代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要求,目的是满足人类自身的健康需要。但作用大小,因人而异、因产品而异……入口的东西,慎重些是很必要的。因为那个经久不变的真理——病从口入。

认识保健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GB16740-2014)》中关于保健品的定义:保健食品,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定义中三层含义:

保健食品是一种食品

属于食品的范围,长期食用不会引起毒副作用。

保健食品提供营养素补充功能或特定的保健功能

营养素补充功能的保健食品,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功能性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国家对保健食品声称功能有严格规定。不仅超市购物要会看标签,购买保健食品更需要看标签和标志。

有人说“我身体好好的,没生病,干嘛要吃保健品啊? ”其实就是混淆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只要有营养保健需求的人都可以保健食品,通过长期食用,可以使机体得到调节,达到健康平衡的状态。而药品是专门用来治疗疾病的。只有病人才需要服用,且可能有毒副作用。

人类对食物的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满足温饱——满足口味——营养保健。为了更方便、更全面地满足通过摄取食物达到营养保健的需要,科学家们从食物中提取出营养素或对健康有利的成分,制成易于食用的粉剂、片剂、胶囊等形式,这就是保健食品。

当然,保健食品出现的初衷是好的,但市场上的产品却是鱼龙混杂,所以选择保健食品或者向身边靠谱的营养师或懂营养的医生咨询;或者像笔者这样雾里看花太难受,学些靠谱营养知识为自己和家人及更多人拨开迷雾!




衡膳学院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营养百事通


保健品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说它们统统没用太武断了,可以说绝大多数没用。

保健品中算得上有用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孕妇要吃叶酸、孕妇维生素,老年人要吃维生素B12,一些缺钙的人要吃维生素D等,对于这些特定人群来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有用的。但如果不是说这些特定的人群,保健品是没有用处的。

益生菌是保健品里面的一个新宠,对健康没有什么可信的益处。

除了没有用之外,保健品往往有害处,特别是中国市场上的保健品,连酒都成了保健品,可见这个市场烂到什么程度。

就拿保健品中勉强能拿得出手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说,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饮食结构合理的话,完全可以从饮食中摄取,而且人体对来自饮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保健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情况是不同的,前者容易吸收而且不会过量,后者不易吸收而且容易过量。因此还是要努力从饮食中摄取。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饮食不合理,但这并不是借口,自己可以多吃些水果蔬菜和全谷,事在人为。


京虎子


市场上各种琳琅满目的保健品大致可以分成四类:

一、已知有营养价值,对特定的人群有益的,比如备孕孕期补充的叶酸,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制剂(膳食补充剂),我一般说是基础的多维矿物质等补充剂,还比如纯素食人群补充omega3,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婴儿出生就要补充VD。

比如有些减肥健身人群,由于总热量和食量减少,但运动量比以前增加,运动人群对于营养素的需要本来就比普通人多,比如VC,普通人一天推荐量是100毫克,而每天一俩小时运动的人,建议量是200毫克,还有铁锌钙都比普通人多,尤其是B族维生素,甚至要翻五倍。但是食量的减少会导致营养素减少,这二者的矛盾就要通过矿物质维生素补充剂补充膳食里面不足的部分。

但是又不能一把一把吃,要在注册营养师或者医院营养科对膳食和运动做出评估后,给出建议,不要超过UL最大耐受量,这个范围补充剂是安全的。也能防治营养素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掉头发,贫血等。

还有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如果膳食不足挑食偏食),孕产妇某些营养素比如VA的碘接近翻一倍,铁也提高三分之一,还有老人或者素食者,有些不吃深海鱼,有的不吃红肉,都会造成营养素铁锌等缺乏,还有omega3的缺乏。50岁以上补充VB12,从小到老补充VD等。还有一些健美增肌人群由于膳食不足,还会补充一些支链氨基酸等,也要在营养师和教练的指导下补充,以免过量食用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些特殊人群,需要在注册营养师指导下是需要补充膳食补充剂的,对身体有益。

二、是已知没有营养价值,纯属骗人的,例如所谓“核酸营养品”。因为任何食物都有“核酸”。

二、是其保健价值还缺乏可靠依据的,多数保健品都属于这一类,比如阿胶,冬虫夏草,燕窝,各种口服液,各种排毒养颜,蜂胶,各种奇怪的粉,等等等等。号称有各种“疗效”,占到将近90%的市场份额。

其中写道:

“保健食品,源于美国的“Dietary Supplement”,也就是“膳食补充剂”或“健康辅助食品”的意思。如果直译,“supplement”则是添加或是补充的意思,特别是补充不足或补足欠缺的含义。由此可知,“Dietary Supplement”常有补足日常膳食摄入不足的营养物质之意。

2005年我国在施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见,保健品到目前为止,都被定义为食品,而不是药品。

这个定义非常关键:因为有一部分可能已经寻医无望的重病患者,会被这些打着神药旗号的保健品坑死!

现在很多中国人

都把中国产保健品当成药品。

有的中国保健品甚至比药卖的还贵。

从下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其它食品和保健品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也是造成国产保健品乱象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产保健品可以宣传疗效,但食品不行。

虽然表面上按照规定,中国产保健品只宣传“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宣传套路,却给人一种“疗效”的误导;这也就是在保健品宣传限制内,达到了真正的药品宣传级别的影响力,这就是商家宣传潜移默化对我们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于保健类食品认证的规定是怎么说的呢?“第四条 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这个认证,是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这背后的深层意思是什么?是国产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不必通过国家机构来进行核实,认证,

这样一来,保健品公司如何完美地“证明”自己产品的功效,那就是各凭本事了。

中国产保健品乱象:靠吹牛皮吹出几个亿的暴利,卖泡屎都能包装成逆天“神药”...

比如吃了某某保健品就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都是骗子。

所以说这90%的市场份额的保健品唯一存在的必要就是养活这些生产销售的等环节的人员,如果取缔了,这些人就失业了。使用者的心理安慰效应没有了,很多人下岗了,各种媒体的广告费没有了,国家的税收减少了。

这些产品就归为“没用”的行列。

三、虽然有一点营养价值,但是物非所值(性价比低),膳食均衡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去吃的,蛋白粉就是这一类,正常按照膳食宝塔和餐盘比例量化吃饭的人,不缺蛋白质。这些蛋白粉比提供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蛋奶鱼水产等,贵很多。但某些特殊人群比如大负荷增肌健美运动员,如果仅仅靠膳食提供蛋白质,需要吃很多,会造成热量及脂肪超标,因为蛋白质食物都是伴随脂肪的,无形中脂肪摄入过多,对塑型不利。还有术后或者烧伤病人等,食欲不佳,肠道暂时不适,食量很少,吃不进去。或者一些极端膳食,比如纯素食又吃得很少的,按需要在注册营养师指导下需要补充蛋白粉。

这是膳食宝塔和餐盘,请根据这个对自己的膳食做出调整,缺什么营养素,就补什么。


茄子营养师


首先明确一点: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而且健康的成年人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来源于食物的最好,食物中无法补充的才需要膳食补充剂或者其他保健食品来补足。

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再来看一下保健食品的作用是什么,怎么选择。

我们国家的保健食品,包括膳食补充剂及其他部分功能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等膳食补充剂是最常见,也是需求量最多的保健食品。作为膳食补充剂而言,保健食品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在能够保证食物多样性,摄入多种谷物、水果、蔬菜充分、适量坚果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保健食品。

还有一些病人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这时候也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一些保健食品,但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在这里健识君提示一下这位高三的题主,由于活性等问题,市面上大多数益生菌产品的作用目前都缺乏相关支持,所以不太推荐购买。但在没时间运动,蔬菜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含有复合维生素或者人体必须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其实是比较经济实惠,而且比较适合你这种情况。

选择保健食品时请认准蓝帽子标识,如果害怕买到仿冒产品,或者无资质产品,可以去市场总局官网查询产品批号、名称,获取详细信息。


健识局


最近我看保健品被各个商家吹的天花乱坠事实上诸多的保健品名过其实。在这里我要科普一下几样不同名过其实的保健品。一、蛋白粉,蛋白粉其实是健身人士的最爱,但商家为了增加销路就过度吹嘘蛋白粉的作用,瘦子吃了会变胖,胖子吃了会瘦身。我就好奇了蛋白粉是“神仙粉”吗。



二、葡萄籽,最近什么葡萄籽可以治疗肺病,对肾脏好,更有甚者吹嘘可以抗癌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其实在临床上葡萄籽中提取物确实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这种提取物在消化系统中早已被消化。作用并不明显

。三、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评为“软黄金”价格更是达到几千元一斤,部分地区发生盗采的恶性事件。其实黑枸杞比起红枸杞只是花青素含量较高而已。所以追求枸杞养生的朋友们红枸杞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不必盲目相信商家的所谓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营养均衡,注意锻炼就是最好的养生。


qzuser268266125


从2007年进入保健品行业,经过十年,又选择离开,要问保健品保底有没有用,我只能说:有用。

首先,正规保健品的保健功效有十几类(批准的十几大类),这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说他的保健功效是用钱买来的,而是经过成分测试得出的结论与判断,带蓝帽的必须经过这一关,这方面的审核也是比较严格点的;

其次,保健品原来大多为药食两用成分制成的,后来国家又出台新资源食品目录,好多新资源食品材料也被用作加工保健品,而且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最早的含中药活要食两用成分的保健品已经跻身“国药队伍”(国药准字B大部分都是)也算是保健品队伍中因政策或成分好的幸运者;

最后,说到保健品不得不提中国保健品的开山鼻祖XX元气袋,在医疗体制外,唤起了国人保健的概念,特别是那一句:有病治病XXX,无病强身元气袋,(当然那个年代如此宣传尚无法可依),然而,就是小小的元气袋,让好多百姓身体得到了日常调理,有用,那是不用怀疑的(带个肚兜都能有作用,更别说这其中还加了些草药)。

那么,为什么人们觉得保健品没用呢?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保健品市场被经营者做烂了。

1.价格虚高,出厂价与零售价达不到1:4以上,招商都是个问题😓,营销、广告推广等等,都是钱,前些年基本上广告营销30%成本,人员30%成本,老板拿走20%毛利,公关、开店等5-10%.能留给产品成本也就10-20%。

2.假冒伪劣,保健品高毛利,引发不少人违法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假冒产品,甚至无中生有弄点吃不死人的东西或者加点违禁成分,设计包装、策划概念,随随便便就弄出个产品,有的为了增强效果非法添加,总之一句话: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3.营销方式极端。前期主要利用媒体、专家大肆鼓吹疗效,行内有个名词叫大保健产品,就是包治百病,利用概念、专家讲座、义诊等方式夸大宣传,不进防病还能治病,这就不对了,,,后来媒体管制了,就改为电话营销,会议营销玩,体验营销、旅游营销,打人头直销等方式,最是臭名昭著的就是311、411,大棚会,养生基地游,等等,问题就来了:消费这单人消费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确实影响不少家庭的关系与正常生活,好多老人舍不得吃饭,保健品摆一屋子,和子女关心也不行了。

4.慢慢的名声就坏啦!

保健品是骗人的,做保健品的出门度不敢说自己是干哪行的,其实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格和人门对保健品的认识组逐渐清晰,保健品行业应该回归其应有的本身定位,因为正规的保健品的确有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随着食疗养生和中医治未病的平全民化,保健品应该一方面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准确把握行业和产品的定位,不然很可能被功能性食品、特医产品等取代,越来越没有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