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戰戰敗,而能在二戰迅速崛起,其最大的因素是希特勒嗎?你怎麼看?

上上362


希特勒接手的德國本身底子就很好,只是一戰後的德國始終處於亂糟糟的局面,老百姓失業率也高,德國人民眼瞅著政客們只會打嘴仗,德國的未來似乎一片黯淡,他們從內心深處希望能有一個強勢領導人出現,他能挽救這個不斷受辱的德國,能解決就業,重新讓德國再次偉大起來。

即使希特勒沒有出現,也會出現另一個“希特勒”來實現民眾的訴求。

希特勒出現了,他的演講能力極其強悍,極富煽動性,他的巧舌如簧喚起了德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他終於讓德國民眾相信他就是德國需要的領袖。

1930年代初的德國政治和經濟看起來都亂糟糟的,但是德國實際一戰後受到的真正懲罰並不多(列強間的矛盾),德國保持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只要稍加整合,即可煥發強大的生產力。

20世紀初期,德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對外貿易、工業水平在世界都處於前列。

即使在一戰期間,德國的工業水平依然在歐洲保持前列,它的戰爭機器依然完善(這也是德國人不甘心一戰的因素之一)。

一戰雖然打了很多年,但介於當時的戰爭水準,德國本土倒是一丁點都沒有受到戰火波及,基礎設施非常完好,倒是法國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廢墟,這讓法國人恨得咬牙切齒。

一戰後,法國人一直希望徹底削弱或者肢解德國,但英國人不希望德國被過分削弱,這會讓法國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畢竟拿破崙對英國人帶來的恐懼還是很大。

法國人削弱德國的目的非但沒有達到,美國反而在戰後大力扶持了德國的經濟,為二戰前德國經濟再次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戰中,英法等國欠了美國人很多很多錢,但是戰後他們也窮,他們要還錢只能寄希望於德國人的賠款。

可是,德國當時雖然底子還在,但生產停滯,經濟低迷,通貨膨脹劇烈,別說賠款,連逾期利息也付不起,政府的頻繁更迭,更加劇了這個賠款落實的難度。

德國人這個樣子,那就沒法賠錢,那英法也沒法還錢給美國人,這讓山姆大叔就很頭疼。

為了幫助英法能有能力還錢給自己,就得幫助德國經濟機器重啟,於是,美國人搞出了一個道威斯計劃,主動貸款出錢扶植德國經濟。

於是,在很多年裡,大筆大筆的投資從大洋彼岸源源不斷地流入德國,這為德國經濟崛起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

希特勒接手了一個基礎良好,經濟正在起飛的德國,只是由於世界性的大蕭條後德國政治的混亂讓我們感覺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前很不行,希特勒上臺後,採用獨裁手段大搞公共工程和軍工生產,一下子把德國的失業率降為0,在經過一系列資源整合後,德國經濟快速崛起。

當然我們應該承認希特勒搞建設搞經濟也是一把好手,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是二戰前德國快速崛起的因素,只能說他是用了巧力,順勢而為,給德國的經濟進行整合,提升效率,錦上添花。

但希特勒的經濟模式只能具備短期效果,畢竟支撐工業發展的是政府主動提供的源源不斷的訂單,基礎設施早晚有建完的時候,軍工產品不用就是一堆廢鐵,等產品飽和了,基建飽和了,這些工人還得再失業,於是,消耗這些不斷生產出來的軍工產品,也成了德國對外戰爭的因素之一。

當然,對猶太人持續多年的掠奪和迫害,為德國經濟的崛起和民眾的福利也提供了重要的來源,這是德國極不光彩的一段歷史。


雲中史記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希特勒,就沒有二戰時期強大的德國。


1918年一戰就結束了,1933年希特勒才上臺,15年過去了,德國可以說還是民不聊生,通貨膨脹猛升,失業率高升,也沒錢賠戰勝國,法國就直接出兵佔領德國靠近法國的工業區,德國是敢怒不敢言,德國換了幾個領導人都沒能把德國經濟政治軍事搞上去。

可是希特勒一上臺,德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經濟穩定,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體制,讓德國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德國工人基本上都是充分就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失業的人,政治上也是咄咄逼人,連英國都要給面子,其它周邊國家更不用說了,軍事上同樣如此,希特勒秘密擴軍,秘密研製各種先進武器,到二戰前,德國可以說70%以上的武器都是世界領先。


事實已經證明了,沒有希特勒,德國的各行各業都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快,1933年希特勒才上臺,到1936年短短三年時間,希特勒就通過在柏林舉行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德國各方面的成就,簡直不可思議。

到1939年時,德國在歐洲已經是不可一世,經濟軍事政治科技等等實力,可以說是僅次於美國,而這一切希特勒既然6年時間就做到了,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除了德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能怎麼短時間快速崛起的案例。

而這一切可以說都歸功於希特勒,如果不是因為發動戰爭,希特勒絕對是德國的偉人。


天行健8地勢坤8


希特勒上臺不是民選的,更不是政變,是總統興登堡聽從前總理的建議,邀請他來組閣政府的,因為他是納粹黨主席,當時納粹黨迎合了大眾的激進思潮,黨員隊伍不斷壯大,一年後興登堡病逝,希特勒順理成章地由總理晉升為德國元首。

在我看來,希特勒採取的一切經濟政策都是“戰時經濟”,是為發動二戰做的準備,只可惜當時沒有人能看的清,所以繁榮是虛假的,不可持續的。

一戰時德國儘管戰敗了,但基本戰場都在國外,國內並未受波及,更談不上滿目瘡痍,雖然凡爾賽條約讓德國領土受到了支解,還要承受鉅額的戰爭賠償,但基本的工業設施仍然齊全,這為一戰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英國和美國都對戰後的德國進行了扶持,英國為的是在歐州大陸搞平衡,防止法國一國獨大,美國是想扶持德國牽制英國,各國都心照不宣,這是當時西方搞秘密外交的惡果,由此德國得到了大量的貸款,這些貸款用於發展交通,開鑿運河,巨大的新工廠撥地而起,增加了就業率,也提高教育水平,更為軍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保證,工人得到了工作,農民免於破產,國內一派興旺,這為發動戰爭提供了有戰鬥力的兵員,至於貸款希特勒根本沒打算還,就看戰爭的結果了,勝利了,凡爾賽條約作廢了,貸的款也不用還了,失敗了,自殺也一死了之。


反猶排猶屠殺猶太人也是一個巨大的資金來源,所有猶太人的銀行賬戶遭凍結,個人財產全部沒收,如國外親戚能交高額贖金,嘗可保留一條命,不然全都關進集中營滅之,當然科學家和有特種技術的工人還是要用的,希特勒在猶太人身上得到的資金無以計數,這為搞公共福利提供了充足的保障,目的不言了知。

希特勒政府為了不讓公眾看到重整軍備而負擔的債務,還發行了一種“治金研究所證券”,這是一個虛構的機構,德國用這種證券償付,軍火款,根本不準備兌現,到1936年底,德國的軍備力量己經趕上甚至某些方面超過了英,法軍事集團。


總之,一戰後德國能迅速崛起同希特勒的“戰時經濟計劃”的確有很大關係,同英,美盲目的扶持也有一定的關係,同不公正的凡爾賽條約更有間接的關係,如果當時法國不佔有德國領土,不收取不切實際的戰爭賠款,德國人民就不會產生激烈的復仇情緒,納粹黨也就不會有市場,也就不會產生希特勒這樣的黨魁,總統也就不會邀希特勒來當總理,在和平環境下,也就不會搞殺雞取卵式的短暫經濟模式,這就象一個破產戶還在大量貸款過著奢華的生活一樣,是短暫的,是虛妄的,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必將自食其果,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德國一戰戰敗,英法忙著割地賠款。此時的德國處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德國國內多黨成立了一個議會共和,即魏瑪共和政府,多黨在這個臨時政府的議會上經常討論德國的出路問題:其中只有一條實施到位,那就是向美國借款。此外都是相互推諉,相互指責,甚至在媒體刊物上各黨吵個沒停。


魏瑪共和政府裡有一個納粹黨,卻卻正是這個黨在起著主導的作用,是這個黨暫緩了美國借款的還款計劃;是這個黨停止了對英法的賠款。

在當時情況下,德國失業工人達到了500多萬。日常的生活,工人一天掙一塊麵包都得擠得頭破血流。然而,魏瑪共和政府一籌莫展,只有納粹黨設身處地的關心著工人們的衣食住行,納粹黨人往工人的碗裡倒食物,甚至還關心解決工人的住房問題,這時的馬克貶值得一分不值,工人們只要有麵包和衣服就行。

納粹的行為無疑使工人們十分感動,這時的納粹黨千方百計組織起工人恢復生產,從運輸到生產的小作坊,再到戰後廢棄的工廠恢復了生產……

希特勒在當時由於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民眾的生產熱情。當時德國有一條1000公里的各和高速,因為缺乏資金被挌置了起來,希特勒認為:德國能生產汽車卻沒有路跑,當即希特勒下定決心要重建這條公路。可沒有資金動用民工啊!希特勒硬是用他的演說鼓動了工人們的建設熱情:“我們現在雖然十分貧困,可我們有雙手,德國人是勤勞勇敢的民族,我們只有加倍努力去創造美好的明天,那樣才會使我們從屈辱中抬起我們高貴的頭臚…外國人能享受的旅遊,我們也一定會有。”於是,民眾從來沒出現過的一股生產熱潮在希特勒的鼓勵下,凝聚了一股向心力;工人們寧可不要馬克,只要有包面就行,反正馬克也不值錢!而希特勒的演講真是比錢都管用!


後來這條高速公路改名為“希特勒路”直到至今。



1932年,希特勒依據民選,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的總理。希特勒一上臺立即封存了尤太人所有銀行的帳戶,沒收了尤太人所有的財產,以此用於德國的再生產。而這個時期,世界經濟已開始復甦,世界各國經過了將近十年的經濟低谷期後,經濟重新產生了一個新的發展過程,德國也不列外。萊茵河西畔那一片沉睡了多年的工業區重新愎復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氣氛。

德國經過了3~5年的持續增張,國民經濟產生了質的飛躍,從一戰戰敗後的瀟條狀態一下子跨越到了世界強國。


以上是一組德國在一戰後迅速恢復生產的軍事裝備。這時德國的科技發展也十分驚人,而城市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聳起。

希特勒當然不可或缺地存在他的領導藝術,但也適逢世界經濟復甦的好勢頭。希特勒抓住了這一機遇,成功地將德國經濟拉昇了起來。

如果希特勒不再發動戰爭,德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星空89831416


我認為不是因為元首,如果只有了元首,沒有快速恢復的工業和農業能力,德國不是可能有實力對波蘭發動閃擊戰的。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引入了一個老命題: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德國的群眾也是一樣,他們在一戰中戰敗,消耗了國家實力。戰爭結束了,他們為了生活得更好,就得恢復一戰之前的工作狀態,加班加點,為自己多賺點錢,養家。

一個工人農民努力了,就積累成全國的努力,所以德國能夠在20年時間內又恢復成歐洲頭號工業強國,二戰時期生產了坦克50000輛左右,其他的火炮、飛機、艦艇、潛艇加起來就更多了。這些不靠希特勒一個人的力量能實現的。

希特勒1933年才上臺成為德國元首,在此之前,德國一樣在崛起過程中,甚至是積累了到1938年大崛起幾乎全部的家當了,希特勒只是在啤酒館坐享其成,他的奮鬥,也不過是用全國人積累的財富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他的承諾在納粹德國初期實現了,才使更多人擁護他。

柏林空運期間,德國小女孩默西黛絲•西蒙給美國空軍霍爾沃森中尉的信中寫道:還沒有巧克力。

第三帝國的崛起,也有其他盟國自身利益衝突都無法解決的因素。希特勒不停頓地進行鬥爭並逐漸作為一個全國性的人物而顯露頭角,但這並不怎麼引起各戰勝國的注意,因為它們都在為自己的麻煩事和黨派鬥爭所苦惱和困擾。


軍林天下


1918年,德國在投降書上正式簽字,一戰德國徹底戰敗,巨大的戰爭賠款以及多方面的制裁讓德國迅速崩潰,然而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嶄新的德國再次回來了,他將他復仇的刀指向了那些曾經傷害他的人。

希特勒的政府在中間起了很大的作用,納粹主要貢獻有兩點

利用國際資本

納粹政府利用美國的金資本市場讓世界金融資本認購了這些債券,全球的金融資本都被德國的債券綁架了。然而有很多因素使得各國政府外交和軍事力量難以取得以當事人身份公開介入,而各國又要保護本國債券持有者的利益,這中間又有個美國的阻隔。這樣,德國就把國家的金融負債轉化成了對全球資本的負債,把德國的發展和全球資本聯繫在了一起,這樣使德國有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注入。

建立新的金融體系

希特勒上臺後,大肆驅逐猶太人,發行大量債券,首先就摧毀了原有的由猶太人把控的高利貸模式的金融系統,建立現代的央行系統。之後的德國貨幣投放量極大提高,貨幣投放多了,市場就活躍了起來,這是德國日後經濟崛起的基礎。

希特勒的主要貢獻也就這些,德國的崛起還離不開外國的援助

對比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在十幾年內快速崛起,其中的共同點就是外國的支援。

一個令人滿意的賠償計劃的首要條件是賠償擺脫政治的羈絆,當通過強制手段解決賠償問題產生糾紛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把它看作經濟問題來處理。

美國的道斯威計劃,與傳統的戰爭賠款不同,傳統的戰爭賠款就是打完仗了,籤個條約,然後我也不管你了,你只要記得給我錢就行。而道斯威計劃,把戰勝國和戰敗國的關係轉換成了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係,利用通過幫助德國恢復經濟,以保證德國能賠得起戰爭賠款。德國從英美總共貸款200億金馬克,而只支付110億金馬克的賠款。來自對手的資金注入,讓德國的血液充實了更多。

而道斯威計劃結束後,美國又提出楊格計劃,後來美國又宣佈了延債宣言。到了1931年,德國宣佈無力再支付賠款,於是停止了賠款。而協約國各國也都無意再收取賠款,在一切都向著德國有力的方式結束了。而剩下來的錢,德國大部分都拿去投入了軍工失業。

另外,英美等國家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德國,英國美國向德國也提供各種各樣物資,而德國充分利用了一切資源。有了強大的軍事經濟以及工業。同時,德國的政府也臥薪嚐膽,秘密進行自己的裝備,儲備自己的人才。

可以說,德國的崛起,離不開的是德國全國上下的努力以及外國的支援。

在強大的復仇心理驅使下,德國再次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御史三大人


不能這麼說,如果你瞭解歐洲歷史,就知近代德國或者說德意志又或者說普魯士,每次因戰爭衰弱得快,但崛起得更快!

這麼說吧,1840年英國對華發動鴉片戰爭時,當時的德國可謂還不存在,它還是個200多個公國組成的鬆散的部落聯盟,其中最大最強的兩個叫奧地利和普魯士。“德國在哪裡?”是個長期困擾德意志人的歷史大課題。1830年大文豪歌德痛苦地說:“我們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可以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就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這樣問,答案是:這就是普魯士!”

1871年,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擊敗奧地利統一德國,德意志才真正變成了德國,並亮相歷史舞臺。而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其中就有德國,德國已是主要歐洲列強了!你看才過了幾年?那時可沒希特勒!

然後,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德國參戰,並於1918年11月11日戰敗投降。德國受到歐洲的排斥和制裁,割地又賠款,軍艦大炮全部拆解,還限制不能發展軍事,海外殖民地包括中國的青島等也被戰勝國剝奪。德國衰弱了,受整個歐洲欺負,淪為三流公民,變得似乎毫無希望。

1833年,希特勒上臺,德國繼續上緊發條往前發展。1939年,希特勒的德國發動二戰。這時的德國,又崛起為世界級強國,歐洲第一強國!你算算,才又過去了幾年?1945年,德國再次戰敗投降,再次割地賠款,再次被解除武裝,再次被限制發展軍事。最慘的是,剩餘國土被美蘇各佔一半,搞成東西兩個德國了。

1990年,前蘇解體,東歐劇變,柏林牆倒了,東西德國實現統一,德國又崛起了!你再計算下,又才過去幾年?這時,也沒希特勒。至今,德國仍是世界主要幾個強國之一。

綜上,日耳曼民族的德國,起起落落多次,每次崛起都極快,但一崛起又馬上會走上歧途,很快衰弱。直到戰後的德國,真正反醒歷史,走上和平主義的道路,才維持強國地位至今。今天的德國,仍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所以,筆者不認為二戰前夕,德國是因希特勒才崛起的,反而是他帶領德國走上納粹主義,給德國和世界人民帶來戰爭和苦難。

你知道一百多年前,德國還有皇帝的時候,普通農民的孩子不送去上學,父母要被國家重罰嗎?你知道德皇看中塊地,有個農民的小磨房在那,德皇一輩子絞盡腦汁也拿它沒轍只好放棄嗎?你知道二戰後,歐洲為了排斥貶低德國,強制德國生產的產品必須印上‘made in Genman’,結果後來德國製造的標籤反而成為質量的代名詞,消費者趨之若鶩嗎?或許,我們更應該說,德國這些優秀的傳統,嚴謹的精神,不起眼的細節,才是德國能屢次迅速崛起的原因。





中外雜談


先說結論,德國一戰戰敗,二戰迅速崛起其最大的因素在於外部環境的支持和縱容。一戰並沒有完全摧毀德國的工業實力,德國領土也沒有佔領軍,德國總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希-特-勒上臺只是必然中的偶然。


一戰後各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悉數推給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還被解除武裝,德國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且不許擁有空軍。


一、西方綏靖主義


在整個20-30年代,西方世界充滿著對崛起蘇聯的恐懼,重新武裝德國對抗蘇聯,不失為一個選項。這也是為什麼《凡爾賽條約》沒有被嚴格執行,因為西方世界希望部分武裝德國,成為對抗蘇聯的前線。


在此期間,西方允許德國發展民用航空及其他工業,同意美國向德國大量貸款發展工業。西方國家眼睜睜看著德國重新武裝,只是因為想禍水東引。不然德國重新佔領萊茵蘭時,英、法就會干涉,那時候德國軍力還十分弱小。


在西方綏靖主義的縱容下,德國吞併奧地利,佔領捷克的德黑蘭地區並最終吞併捷克,西方國家到此時才開始警惕德國的野心。但蘇聯提出的英法蘇同盟對抗德國的外交行動,因英法舉棋不定而最終流產,最終導致蘇聯和德國秘密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署密約


二、德國極右勢力上臺

《凡爾賽條約》內容確實苛刻,苛刻到裡面賠償法國的金額直到90年代德國才償還完畢。在20-30年代受美國大蕭條的影響,全球經濟崩潰,其中德國尤為嚴重,馬克狂跌不已。此時的德國的魏瑪政府已經搖搖欲墜。

魏瑪時期德國軍事實力依然十分弱小


為擺脫《凡爾賽條約》桎梏,發展本國經濟,德國的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激烈碰撞。種種因素的配合,導致極右派勢力上臺,終於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演變為人類史上最大戰爭!



秋風談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人挑起的,德國人認為我比英法強,憑什麼英法可以靠殖民地過花天酒地的生活,我卻要辛苦工作生產商品,去為英法有錢人服務?

所以德國人不幹,要分英法殖民地,所以就幹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場上德國沒有輸過英法,還將沙俄打的懷疑人生,簽訂屈辱條約,最後被俄國人民推翻,連沙皇全家都被人民槍決。

如果沒有德國水兵起義,政府商人向英法低頭,完全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幾乎將英國年輕紳士滅絕,將法國熱血年青人消滅一大部分,讓英法損失慘重,二十年都沒緩過勁。

因為德國的參謀部太厲害了,德國的軍工水平太高了,德國的軍人素質太強了,傷亡比例小於英法。

所以一戰結束後,英法對德國嚴防死守,不讓德軍有攻擊能力,不讓德國有現代化武器,不德國人有民族自信心,用鉅額戰爭賠款讓德國經濟無法發展,將德國領土割的四分五裂,就怕德國東山再起。

可是德國不是滿清,德國人不是奴才,德國軍人不是八旗子弟,德國工業不是土地絲綢,德國將領不是慫貨,都希望德國出個強人帶領他們雪恥。

所以不是德國人的希特勒成為德國人的元首,就因為希特勒提出了,讓德國人民無法拒絕的口號:爭奪德國人的生存空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算沒有希特勒,還會有望特勒出現,帶領德國人出來打二戰,因為德國人不服輸,還想要在戰場上找回來尊嚴。

二戰後,德國人也沒將所有責任全推給希特勒,而是說全民族好戰,才引發了二戰。

希特勒是德國人的推上臺的,就是為打第二戰世界而被人民選上去的。

甩開政治原因,希特勒確實是個戰略家,經濟學家,藝術家,合格的領導人。

如果沒有希特勒慧眼識珠,古德里安的“閃電戰”理論根本無法得到施展,曼因斯坦的“坦克戰略”理論也無法得到實施,在希特勒的倡導下,所有德國軍工生產都必須圍繞“閃電戰”服務。

才有德國斯圖卡轟炸機出世,才有先進無線電出世,才有軍用魔託車,才有裝甲運兵車,才有自行火炮,才有MP40衝鋒槍,才有MG32通用機槍等等伴隨坦克機動的新式武器出現,德軍才有五年後就敢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底氣。

希特勒用五年時間就讓德國GDP翻一倍多,還消滅了失業,比羅斯福新政,斯大林五年計劃取得的成就還高,讓人不得不說希特勒是個經濟奇才,有知人善用的本事。

德國的高速公路發展,德軍的軍事建設,德國工人的各種福利待遇,都有希特勒的參與謀劃,特別是建築,軍人服飾,到現在都不過時。

希特勒的經濟成功,主要靠其的抑商重工重農重士的經濟政策取得的,希特勒消滅了“商人”這個社會不穩定因素,才能實行國家壟斷經濟,全民共享的政治理念。

當德國人民全被希特勒綁在戰車上時,英法就根本無法與德國對抗,失敗也就成必然了。


光芒萬丈34957


其一,美國因素。當時的德國在戰敗後,國內的經濟體系陷入到崩塌的邊緣。為防止德國陷入到金融破產的局面,無力償還戰爭錢財。於是在美國的提議下,戰勝國便開始對德國的經濟進行拯救,在德國投資高達326億的馬克,這都遠高於德國需要賠償的欠款。德國在接受援助的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制度,並且在日後成功的擺脫限制德國經濟發展的枷鎖,為納粹黨發展軍工提供便利的條件。

其二,英法的因素。當時的法國是想要直接瓦解的德國的“戰鬥力”,可是對於法國這樣的想法英國是非常不同意的。在英國的對外策略當中維持法德之間的實力是維持霸主地位的重要因素。正在加上蘇聯的的出現,更使得英國希望德國能夠跟蘇聯產生衝突。於是對希特勒的各種試探都是默認的態度,這使得希特勒野心日益膨脹。

第三,希特勒的宣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都遭到了金融危機,德國也不例外,國內經濟進入蕭條。此時希特勒站了出來幫助德國走出了困境,然後希特勒在拿德國在一戰後受到的戰爭賠款和割地來激起德國民眾,,能把德國人所有的激情都釋放出來,使德國進入了復仇的時代。

第四、雖然德國戰敗後再凡爾賽合約中規定限制了軍隊數量,這時候德國開始了全民皆兵的現象。工作的時候工作,練兵的時候練兵,所以一旦進入戰爭,隨時可以拉上戰場。還有限制了軍隊的一些軍官數量,聰敏的德國把一些額外的有能力的軍官暫時外派出去。中國就是德國的外派對向,在中國國共戰爭中看到許多的德國顧問和教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