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巔峰有多強大?

娛人夢工廠


蘇聯在60年代至80年代是世界上僅存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2240萬平方公里,覆蓋全球1/6的地球陸地表面積。冷戰時期蘇聯擁有世界第三人口數,蘇聯解體前夕總人口多達2.867億。蘇聯軍事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達到全盛狀態,整體軍事實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45年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有2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且蘇聯式聯邦制國家,所以蘇聯還是聯合國歷史上唯一“一國三票”的主權國家。而真正的強大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聯曾擁有全球最大土地面積

蘇聯一度和北美洲面積不相上下,橫跨歐、亞兩大洲,其中歐洲部分是蘇聯的文化經濟中心,亞洲部分延伸至太平洋西岸和阿富汗交界。蘇聯廣袤的國土橫跨11個時區,東西橫跨1萬公里,南北橫跨7千公里,邊界線更是長達6萬公里,是全球最多長的邊界線。

當然最值得蘇聯驕傲的是它們的軍事實力

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一度高達513萬,這還沒有算邊防和內衛部隊。擁有6個兵種: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兵、戰略火箭軍和民防部隊。1988年,蘇聯陸軍多達199萬,分為16個軍區,編制為51個坦克師、142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10個空中突擊旅和16個方面軍炮兵師。其擁有主戰坦克5.3萬輛、6.3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

蘇聯海軍擁有45.1萬人,分為4個艦隊和1個區艦隊,擁有79艘導彈艦艇、268艘攻擊潛艇和巡航導彈潛艇。蘇聯空軍擁有45.3萬人,編為5個戰略航空軍,擁有752架中遠程轟炸機和5167架各式戰鬥機。而蘇聯為了維持龐大的軍事力量也耗資甚巨,但並沒有相應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最終盛極而衰的蘇聯轟然倒塌。


航空之家


從蘇聯的81軍演就可以一窺蘇聯當時的強大。

西方—81是蘇聯在1981年9月4日舉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演習,演習的名字直白的表明了這次演習是針對西方,而且蘇聯還大方邀請西方國家在參觀演習。
(蘇聯展示的鋼鐵洪流)

西方—81軍演歷時八天,參演的軍種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動用了眾多新武器,這些武器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動用的兵力超過五十萬,坦克上萬輛,這次演習展示了蘇聯裝甲集群的突擊能力,是蘇聯軍隊巔峰的真實寫照,代表了當時機械化戰爭時代的最高水平。

看到蘇聯的鋼鐵洪流,北約各國被嚇得面如死灰,美國總統里根說:“如果蘇聯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西歐各國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一個禮拜之內就能佔整個西歐,封鎖沿海,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北約的作戰計劃是在與蘇聯交界的地方埋原子彈來阻止蘇聯鋼鐵洪流的進攻,最後拖到美軍的到來。

蘇聯軍事的巔峰應該是勃利日涅夫時期,當時蘇聯總兵力達500萬,預備役有1000萬,擁有2萬多架飛機,十多萬火炮,

作戰坦克6萬多輛,上千艘各種戰艦,4萬多枚核武器等等。而且蘇聯的生產能力也是驚人的,每年生產作戰坦克3000輛左右,生產5000多輛裝甲車,洲際導彈300—500枚,地空導彈5萬枚。作戰飛機和直升機2000—3000架,軍用運輸機200—400架,潛艇10餘艘,主力艦10餘艘,輕型作戰艦70餘艘,它一年生產的武器可以武裝整個西歐,其巔峰的軍事能力一週就可以完全踏平歐洲,它的核武器夠毀滅地球好幾次。
(蘇聯廢棄的武器)

在軍事方面,蘇聯極其強大,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能與其爭一高下,但是蘇聯除了軍事實力強大外,在輕工業和農業方面卻很差,到了後期人們的溫飽都解決不了,1991年這個強大的巨人轟然倒下。


司馬長史


蘇聯當然是很強大的,二戰後,美國把德國的人才搶走了,蘇聯把德國的機器拆走了。二戰後,世界形成兩極,蘇聯就是一極,甚至在某些領域,比如太空領域,蘇聯還領先美國。赫魯曉夫到美國參觀,美國人請他看香腸生產線,赫魯曉夫說,我們造導彈就是這樣造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蘇聯製造的一些大殺器,從中就可以感覺蘇聯有多強。

1.沙皇炸彈

設計當量為一億TNT,但據說如果試驗這個當量的話,莫斯科都要受影響,所以削減一半,只有五千萬。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彈。赫魯曉夫的表述是扔兩個在大西洋,美國就得完蛋。

2.DUGA-3 遠程警戒雷達

又稱鋼鐵墳場以及“莫斯科之眼”。這個雷達分兩部分,發射天線跟接收天線,發射天線寬210米,高85米,接收的更厲害,寬300米,高135米。

它一發送,全世界都聽得它的聲音,類似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所以稱為“俄羅斯啄木鳥”

而運行這個雷達需要發電站等各種輔助設施,所以這座雷達下面有一個專門為它運作而成立的小城鎮。

4.蘇聯奧卡420原子炮和聚光406原子炮蘇聯的自行火炮巨獸,口徑分別為406毫米跟420毫米。

米12

最大的直升飛機,看到旁邊的小飛機了嗎,跟它比,就是一玩具,這個直升飛機可裝數百人,一共生產了二架,因為機動性差,沒有量產。北約稱之為“信鴿”

安-225“夢幻”運輸機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飛機。俄羅斯自己都沒有了,只有烏克蘭有一架。

掃雷坦克-“加溫-T”型

大家不要怕,它長得很兇,其實只是一個掃雷坦克。而且它的工作機能跟現在北京治霧霾是一樣的:主要靠吹。依靠上面的噴口噴出射流來掃雷。

蘇聯SVL高速火車

蘇聯的高速列車,雖然最高時速不到三百公里,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來說,也是相當驚人了,更重要的是頭頂兩個火箭型推進器,未來即視感馬上出來了。

另外,美國也有相類似的

蘇聯登月火箭

大家都知道美國登月了,其實蘇聯人也想來著,而且也做出實質的準備,比如這個登月火箭。

來張菊花圖,讓美國人的菊花緊一下

核坦克

這種坦克就像一個飛碟罩在坦克上面。這種混搭的效果當然不是為了好看而已,而且下面有四條腿,也不是為了走得快。一切只為了蹲得穩,這是蘇聯為了應對核衝擊而設計的坦克,要求在核衝擊下,坦克能夠繼續站著戰鬥,而不是被掀翻。蘇聯果然是戰鬥民族。

蘇聯“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所謂地效飛行器,是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飛行時要靠近地面或者水面。這種飛機沒有發展起來,西方也沒搞,就蘇聯搞了,當時把實驗地點放在裡海,西方稱為裡海怪獸。

核燈塔

如果只是一個燈塔好像沒啥出奇,但如果告訴這是一個核能燈塔呢?蘇聯人在俄羅斯北海岸搞了一堆這樣的核能燈塔,裡面有一個迷你型的核能發電機。

不過,因為GPS的普及,這些燈塔就沒人管了。據說雖然有核幅射,但依然有不怕死人願意到此一遊。

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

為什麼攔截導彈要這麼大?因為這是一枚核導彈,而它攔截的也是核導彈!

螺旋推進車

橫行在西伯利亞的巨無霸,碾碎一切擋在前面的小渣渣!

颱風級核潛艇

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怎麼大法?裡面有一個健身室跟游泳池。

LPL潛水飛機

一種可以潛入水底的飛機,不過全能的代價是性能下降。飛行速度慢,時速只有二百公里,還比不上現在的五環飈車黨。

機動戰略導彈 RT-23 列車,也叫末日列車

不看後面的發射架,你肯定想不到這是一個導彈發射火車。


蘇聯解體後,他扔掉不要的東西,在我們眼裡都是寶貝。

我們大飛機剛下線,他已經扔了一大堆

直升飛機整排地扔

體育館也不要了

水軍基地,扔!

坦克火車一起扔

九成新的車說不要就不要了

坦克隨地扔

這,這,這難道是防空導彈?

看著跟新的一樣的導彈運輸車說扔就扔

核基地成了鬼城

導彈發射架也生鏽了

整個軍事基地一起不要了

燈塔也不要了

裝甲車隨地一扔

整座城市一塊扔掉

大會議廳說扔就扔

療養院也不要了,物資也懶得運走

飛機墓地

監獄也扔了

劇院?荒棄!

開會的總部灰有三層高

火車站也不要了

核潛艇裡的導彈也不要了

五星級的會議室也不要了

雷達站,扔!

雷達,扔!

坦克,扔它就跟扔一爛玩具似的

還是雷達,扔!

核彈存儲庫,扔!

伐木場,扔!

地下工事,扔!

飛機坦克一塊扔!

潛艇當魚缸

猜得出來這是什麼嗎?

再猜

沒錯,這是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車間,咱也不要了

這是飛機車間外觀

這麼好的東西,能送給我們中國嗎?買也行啊。


腦洞歷史觀


蘇聯不倒,中國就不可能起來,地緣政治已經決定了一個地區不可能養得是兩個超級大國,為什麼美國要搞蘇聯,地球都養不起兩個超級大國,更何況三個,我們這方面應該慶幸蘇聯倒了,我們有崛起的機會,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1949年建國以來,到1978年,30年來我們有一半的時間是活在蘇聯的影響下,有10年的時間我們是被蘇聯捅刀,後療傷,剩下的,就是在等傷口癒合,80年以來,即使我們政策改了,到90年初,我們依然很困苦,蘇聯解體,是我們的機會,國家也抓住了機會,懂得了自己發展,抓住國際社會變化,才有了20年的黃金髮展,中國目前已開始起色,但我們應該看到,地球不可能養得起兩個超級大國,要想和平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們已經可以走向星際發展再更多的星球空間,


天之傷痕2


概括的說,蘇聯在冷戰結束,1991年解體這段時間,一直是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第二空軍和世界第二海軍的強大國家。

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1965年-1975年之間,蘇聯經濟實力飛漲。

和很多人的常識相沖突的是,實際上蘇聯時期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相當高的。

舉個例子,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國民人均收入做對比,則增長了44%)。而即使到今天,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也沒有美國人的40%。後來蘇聯解體實際上和經濟沒什麼關係,嚴格來說是政治出了問題。

而1965-1975年這10年,蘇聯的經濟實力整整提高了一倍。隨著越戰結束,美國軍人階級影響力崩塌,此時的蘇聯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期,而美國也開始推行勢力收縮策略。

(歷史上的美國直到今天都有一個世代參軍的軍人階級,這個軍人階級在越戰之前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大,越戰之後開始在政治上邊緣化)

當時間過渡到1975年後,此時的蘇聯核武器存量超過了美國,戰略導彈部隊實力全面超越美國。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達到巔峰期的蘇聯其勢力控制著全世界70%的面積。軍事上,蘇聯的軍費支出年年增高,從1965年到1981年,軍費支出從326億盧布提高到了1550億盧布。

到1981年時,此時的蘇聯裝備各型坦克57000輛(還不包括其他華約國家,總計接近100000輛),而且此時的蘇聯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要到1990年後才消失)。

而勃列日涅夫時期最著名的時間,當屬“西方-81”軍演。1981年,蘇聯為炫耀武力,威懾波蘭改革派並震懾北約,舉行了西方-81軍演,並邀請了北約武官參觀演習。

西方-81軍演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開始於1981年9月4日,歷時8天。陸海空三軍,戰略火箭軍全部參加了演習,投入的兵力超過50萬人。演習中投入了上萬輛坦克。此次演習中蘇聯達成了一個成就:“以平方公里為部隊數量的計算單位”。此次演習中,蘇聯軍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實戰”。導演部沒有對演習進行任何限制,純粹是紅藍雙方的自由對抗。

“七小時核戰爭演習”是西方-81軍演的一部分

而美國人對此次軍演有何反應呢?

演習前,美國軍方,北約各國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引用一下當時克格勃頭目的話:“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七小時核戰爭演習的反應來看,美國實際上已經對華約集團宣戰。”

總結一句就是,顛峰時期的蘇聯,是真的能在歐洲消滅所有北約力量。


利刃軍事


能打敗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七十年代,博烈日列夫剛上臺當政時期,是蘇聯最強大時候,美國加上西歐,加上他們的小弟,超過半個地球的國家,仍然沒有安全感。

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當時很多國家都認為,美國和歐洲不是蘇聯對手,一旦開戰,蘇聯排第二陸軍的幾萬輛,幾個方面軍的坦克會橫掃西歐,同時洲際導彈也會在美國開花。

當時蘇聯第一軍是火箭軍,第二軍是陸軍,全是進攻力量,從他的發展思路看,他就沒把北約在座的各位放在眼裡,因為他不需要防禦。

軍費

從1972年開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它在70年代的累計軍費開支超過美國20%~30%。

軍事:

1979年,蘇軍總兵力達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156架遠程轟炸機,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大型水面艦艇248艘,作戰飛機8479架。(當時的美國,歐洲用漫畫黑,說能和蘇聯對抗的只有外星人)

中國的三大甲種王牌軍(重裝集團軍中最拔尖的),坦克,步戰車火炮也才以百為坦克團或者加強的裝甲旅配置。

世界上,能用坦克組成裝甲方面軍的只有蘇聯。

空軍中最大的單位就是編隊,蘇聯的空軍編隊就是一個幾百架飛機,輕鬆洗地一個北約國家。

原子彈:蘇聯的核武器超過2000枚,能把地球反覆種蘑菇十幾次(在每個大洲都種上)。

組織:

1969年3月,在蘇聯的提議下,華約組織新成立了國防部長委員會、聯合部隊軍事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外長委員會等機構。華約組織先後組建了兩支武裝部隊:聯合武裝部隊、“一體化”部隊。(注意,北約是美國和英法的北約。華約是蘇聯的華約。)

經濟: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

工業: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23%和19%。

農業:

1987年,糧食產量為2.114億噸,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0.9%,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麥產量為8331萬噸,居世界次席。

航天: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1988年,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順利發射升空,象徵著蘇聯航空技術水平的巔峰。

教育: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據統計,1983年蘇聯教育經費為339億盧布,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6.3%。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看來,這是不可想象。就是二十一世紀,美國的文盲也佔很大比例。

當時,聯合國五常中,美英法是北約一方,中國是中立一方。

北約舉全國之力與之對抗,中國在東北陳兵百萬,高校內遷,工廠內遷,五七幹校,一號決議就是那時候搞出來的。可以說,當時的蘇聯是在和資本主義陣營全體為敵,與社會主義老二對抗,關鍵是資本主義陣營和老二並沒有感到勝算和安全感。

因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法建交,中英建交接重而至。美國對華進行科技援助,世界銀行低息貸款,也是為了拉攏中國。放開對華封鎖,中美外交正常化。

能打敗七十年代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yanlezhong


蘇聯作為曾經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超級大國,其實力之強大,讓全球眾多國家都生活在陰影之下。70年代,蘇聯最巔峰時期,美國都不得不選擇守勢。

那麼蘇聯巔峰時期有多強大呢?我們從4個方面可管中窺豹。

1、國土面積,蘇維埃作為一個由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擁有2240.22萬平方千米,橫亙於歐亞大陸。

2、人口數量,70年代末期,整個蘇聯人口已超過2.5億,居世界第三位。

3、資源量,蘇聯由於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各類工業資源都能在其領土上找到,甚至有很多的資源排名世界前列,比如石油、天然氣、鈾、銅、鐵礦石等。

4、軍力,巔峰時期蘇聯擁有440萬的常備兵力,後備兵力更是達2500萬。陸軍主戰坦克65000輛和75000輛裝甲戰車,被外界譽為“鋼鐵洪流”,西歐談之色變。空軍總體實力與美軍大致相當,裝備各類型戰機數量超過一萬架。

海軍,雖然與美國在航母等水面作戰艦隻上有所差距,但超過上百艘的先進核潛艇部隊,極大的縮小了這份差距。同時,超過2400枚的戰略導彈更是讓世界震顫。

美軍高層就曾表態,一旦與蘇聯開戰,核武器進攻會是唯一的手段!


千字軍事


提起蘇聯,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雖然它已經不在江湖,但江湖仍然流傳它的故事。

二戰結束以後得五十年,世界格局基本上就是圍繞著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展開,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處在戰略巔峰的時候,在戰略態勢上甚至一度壓制美國,使如今的“世界警察”都不得不轉攻勢為守勢。說了這些,都是為了表達一個意思,巔峰時期的蘇聯很強,超乎想象的強大。

蘇聯幅員遼闊,如今的世界領土第一大國俄羅斯當時也只是它的成員國之一,蘇聯佔地面積高達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一。蘇聯資源豐富,我們都知道蘇聯的天然氣資源很豐富,它的石油資源也相當豐富,蘇聯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蘇聯人多,雖然相比較中國,印度不值一提,但和別的國家相比,當時蘇聯一億多人口也是個大數字。所以不論別的,只考慮蘇聯的面積,資源,人口,當時的蘇聯差不多也是前列。



而蘇聯又完美的運用了自然賦予它的資源。當時蘇聯經濟和工業體量都位列世界第二,僅僅次於美國,甚至一度超越美國。巔峰時期蘇聯在石油,鋼鐵等方面的工業超過美國,長期霸佔世界排行榜第一。舉一個例子,1978年蘇聯的鋼鐵產量達到了一個多億噸,而同時期的美國僅有七千多萬噸,超過美國近一倍,蘇聯工業之強大可見一番。

一個國家的強大還要看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蘇聯用事實告訴我們冷戰時期的威名是建立他們軍事強大的基礎上面。蘇聯擁有三百多萬常備兵力,預備部隊人員超過了兩千萬。坦克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六萬五千輛,裝甲車數量有七萬多輛,當之無愧的“鋼鐵洪流”。數量艦艇有一千多艘,核潛艇數目有一百多艘,位列世界第二。我們都知道蘇聯核彈多,但你可能不知道蘇聯核彈到底有多多,蘇聯巔峰時期有40000多枚核彈頭,可以把地球炸個底朝天。



但也正因為如此,蘇聯才走上了解體的道路,這些武器裝備和龐大的軍隊數量最終讓蘇聯經濟不堪重負。蘇聯解體的時候,這些“為害一方”的武器很多都遭到了拆分有些坦克甚至被當成廢鐵買,不能不讓人感嘆萬分呀!


歷史十二郎


曾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是:蘇聯顛覆時期的軍事有多強?相比之下這個問題更為全面,因為不再僅僅只是分析蘇聯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而是全面分析蘇聯巔峰時期的綜合國力。

蘇聯的巔峰時期是1964年至1982年的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這一時期蘇聯將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在這一指導理念下蘇聯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一躍增長了3.75倍。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蘇軍總兵力急劇膨脹到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戰飛機。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為1054枚,相比美國而言:蘇聯在戰略核武器數量方面已具有優勢,比起英、法、中等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有幾十年的代差,其他國家就更不必說了。1981年9月4日~11日蘇聯舉行了為期八天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西方-81演習“。這次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這次演習。光這次演習動用的坦克就有上萬輛之多,這一數字超過了當年人數最多的中國陸軍的所有坦克總和,而這還不到蘇聯總坦克數的四分之一。“西方-81”演習重點展示了蘇軍在開戰後的突擊能力。演習計劃也就是囊括了整個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試圖以一次海陸空結合的裝甲突擊來一次性突破北約的防線,飲馬英吉利海峽。蘇聯軍方對演習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因此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演習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機械化步兵、裝甲兵、炮兵、舟橋部隊、防化部隊、地地短程戰術導彈部隊、中遠程戰略導彈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海軍艦艇部隊、空軍前線航空兵部隊……幾乎所有兵種都無不參加到了這次規模空前的演習當中。僅核武器就模擬發射了140次,當量從百噸級到百萬噸級不等。在演習計劃中“戰爭開始後”僅僅7-8天蘇軍就能控制整個德國並向法國進軍。同時在波羅的海艦隊的掩護下組織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和摩托化步兵構成的登陸集群直接登陸荷蘭的澤蘭省。應邀觀摩演習的北約成員國無不被蘇軍龐大的機械化突擊集群排山倒海的進攻作風深深震撼,因此達成了一個共識“僅憑歐洲各北約各成員國是無法和蘇聯抗衡的,只能寄希望於美國”。

過去的說法一般認為:蘇聯在軍事方面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蘇聯的經濟水平就不敢恭維了,這也成為導致蘇聯的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蘇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並最終成為阻礙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就從未取得過任何成效,否則蘇聯的百萬大軍不吃飯嗎?蘇聯的鋼鐵洪流不喝油嗎?事實上1965年至1981年期間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了2.42倍,這一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了1.46倍。在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然而到了1975年已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農業平均產值“十五”計劃期間比“七五”計劃期間增長50%。此外蘇聯已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這段時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1965年蘇聯國家職工每月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則提高到172.7盧布;1965年蘇聯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勞動報酬為51.3盧布,1981年提高到120.6盧布。蘇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

這一時期蘇聯在軍事力量膨脹、國力經濟發展的局勢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在越南、古巴、阿富汗更是建立了海外軍事基地。1968年蘇軍鎮壓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越南戰場上蘇聯扶植的北越政權給予美國狠狠的教訓,戰後的越南表現出明顯的親蘇傾向。1971年印度在蘇聯支持下於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扶持東巴基斯坦地區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蘇聯海軍已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蘇聯在華約組織各國、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國都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一時間美蘇兩極爭霸的國際格局呈現出蘇攻美守的態勢,蘇聯開始在全球範圍內主動出擊。

蘇聯國土面積22402200 平方公里,這為蘇聯帶來了遼闊的戰略縱深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蘇聯的戰略縱深優勢在二戰中曾得到充分驗證:儘管納粹德軍在一開始憑藉自己的閃電戰攻勢一再重創蘇軍,然而當德軍越過斯摩稜斯克-戈梅利-基輔一線後德軍的步兵和輔助單位受制於蘇聯國土的廣袤而出現後勤補給不繼的現象;裝甲部隊起初還能自行向東突破,然而隨後不久也必須停下來休整和維修。德軍裝甲部隊為儘可能更多地殲滅蘇軍有生力量決定停下來等待步兵部隊,同時進行休整和維修——這恰恰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原因之一。在蘇聯的廣袤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和平時期蘇聯通過出口油氣資源大量創匯以補貼軍費開支,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蘇聯將具有無可比擬的戰略資源儲備優勢。這一時期蘇聯還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優勢:2.655億左右的人口數量使蘇聯成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國,這為蘇聯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勞動力。這一時期的蘇聯一共有13.8萬個學前教育機構、7624所職業技術學校,為蘇聯培養了大量有知識有技能的人才,使蘇聯的人口數量得以成為人口福利。

蘇聯建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陣營,將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蒙古等國納入自己的同盟體系。蘇聯成為了第一個全面普及社會保障制度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公民享有退休養老制度、補助金制度、醫療保健制度及社會服務制度等多種社會福利保障。這一時期的蘇聯連續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三次夏季奧運會上高居獎牌榜榜首,力壓同時期的美國。

然而這一時期的蘇聯社會發展中仍存在陰暗面:由於蘇聯長期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以致於主要消費品長期短缺。擁有世界最大耕地面積的蘇聯卻連年出現糧食歉收的現象,不得不使用大筆外匯購買進口糧。蘇聯的航天器進入了外太空,而蘇聯老百姓使用的家用電器卻屢屢出現自爆現象,以致於蘇聯老百姓戲稱:蘇聯生產的電視機應當送給敵人。這一時期的蘇聯還出現了2400個黑手黨組織,以致於在20世紀80年代初莫斯科一度和美國紐約並稱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這時在綜合國力上美強蘇弱的狀態依然沒改變。而蘇聯在這一時期的發展更多得益於當時世界油價的飆升——蘇聯作為一個產油大國自然在油價飆升中賺得缽滿盆溢。問題在於:這樣積攢起來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虛假繁榮,對完善蘇聯的工業體系和體制創新改革並沒任何作用,甚至不僅僅是沒有作用而且還有負面作用——由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暫時掩蓋了蘇聯政治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使蘇聯決策層錯誤地以為改革並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然而蘇聯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矛盾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只是被暫時掩蓋了,在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下蘇聯決策層對這些隱藏的矛盾問題視而不見。與此同時在越戰中嚴重受挫的美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恰恰相反的是:美國敏銳意識到蘇聯全球出擊的爭霸模式其實是一種透支後期資源的模式,也就是說蘇聯的整體綜合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那麼大的攤子,可蘇聯通過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和無限透支後期發展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強行撐起了那麼大的攤子,這就註定了蘇聯的後期發展將是乏力的。這時美國適時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憑藉自己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徹底拖垮。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蘇聯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光看數字都讓人不寒而慄



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強大,二戰後更是唯一可以和美國一爭高下的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更是達到了513萬。蘇軍更是分為五個兵種: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戰略火箭軍。從軍隊人數來說,巔峰時期是在1945年,當時蘇聯擁有1200萬軍隊,其中陸軍1000萬,坦克1萬多輛,戰鬥機2萬多架,火炮10多萬門。巔峰戰績是出動150萬大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短短數日就殲滅了70萬關東軍,迫使日本投降。



不過當時的蘇聯整體實力還是不如美國,但輪軍事而言,美國的兵力也是1200萬,包括陸軍的600萬,美國的陸軍數量不如蘇聯,但是海空軍則比蘇聯的強大,海軍擁有100多艘航母,和護航航母在內的數千艘艦艇。更為可怕的是美國的經濟生產能力和軍事生產能力,同時美國還擁有原子彈!



我個人認為蘇聯和美國相比,還是美國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